漢語言文學論文范文參考
漢語言文學是高等院校語言文學教育中的重要學科,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以及價值觀念的形成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并對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提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漢語言文學論文,供大家參考。
漢語言文學論文范文一:研究性學習漢語言文學論文
一、研究性學習模式———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教學的新嘗試
研究性學習不算新事物,但在本科教育中真正詳細論述研究性學習模式的極為少見,更多的研究者把研究性學習模式看成是研究生教育的專利,對本科生的教育還停留在灌輸式的知識傳授階段。筆者認為,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在大學本科教育中引進研究性學習模式,是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思考、變知識灌輸為能力培養(yǎng)、變教師中心為師生互動的必然要求。研究性學習模式不是把每個學生都當成學術科研的后備軍,而是通過科學研究的流程如搜集資料、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撰寫論文等培養(yǎng)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的綜合能力,為學生進入社會適應復雜的社會需求和進一步學習深造奠定基礎。具體有如下四個層次。
1.聽———教師的引導、示范作用
以往論者也強調“聽”的功能,認為聽中“教師起到的示范引領的催化作用尤為關鍵”。但以往論者“聽”的功能過于狹窄,偏于誦讀名篇以喚起學生的審美感受,或者利用視頻影片引起學生興趣。筆者以為,研究性學習所謂的“聽”指的是教師在課堂上對于學習方法與思維方法的傳授,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如何學習、如何思維。“聽”雖以學生為主體,但教師的“講”顯然是“聽”的前提與基礎,所以教師如何“講”就成了學生“聽”后是否有成效的關鍵。具體到講的內容,有如下幾個方面。首先,如何讀書。書這么多,讀哪些書,這是一個選擇問題。目前本科生教育普遍偏于教材,對于原典、原著的研讀遠遠不夠。筆者認為可以建構一個以作品為核心、學術專著與論文為輔的三層面立體讀書模型。作品是感性材料,沒有李白、杜甫、蘇軾等人作品文本的浸染,審美趣味與文字功底將失去基礎的依托;學術專著與論文是理性的提煉與升華,是傳授學生如何研讀作品、如何思考問題的竅門。教師可以根據自己講授的課程給學生在作品、論文、專著方面開一個綜合性的書目,所選書籍不能太多,否則負擔過重;也不能太少,否則流于形式難以奏效。選擇之后,哪些先讀,哪些后讀,哪些詳讀,哪些略讀,都需示學生以法門。其次,應該以自己博學多聞的知識與思想去講解選擇的作家作品與流派,在講授之中使同學們得到思想的啟迪,感受文學的魅力,領悟人生的真諦。這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須在教師閱讀作品、專著、論文無數(shù)并消化的情況下才能做到,此時的授課將超越知識的灌輸而成為思想交鋒的饕餮盛宴。
2.讀———知識的積淀與思想的涵養(yǎng)
“聽”主要是教師“講”的引領過程,“讀”則需學生耐得住寂寞、坐得住板凳,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地讀下去。沒有大量讀作品、讀論文、讀學術專著、讀社會這本大書,大學生的素質教育將永遠是句空話,大學生課堂上與教師的交流也將陷于游談無根,至于適應社會工作或進一步深造的寫作能力更是無從落實。只有大量的讀才能說、才能寫,僅僅局限課堂搞所謂的參與式討論不過是形式主義的隔靴搔癢,看似花哨實則是過眼云煙。老師教授讀書法門之后,學生沉下心來騰出時間真正一本一本讀書、一篇一篇看論文才是奠定學生扎實功底的不二法門!錢穆先生就說過:“書能一本本一部部地讀,埋頭讀。”讀書方面,每周能讀2~3篇學術論文,每月能讀3部作品與1部學術專著,則何愁學生說與寫的能力?讀書不只是翻書,讀書過程中的摘抄與筆記起到積淀知識與深化思維的作用。如何做讀書筆記呢?讀書筆記有什么用呢?讀書筆記一方面是圍繞一個主題搜集資料,鍛煉學生搜集資料與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讀書筆記需要學生組織文字,鍛煉學生的文字功底;最后讀書筆記還需要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甚至解決問題,對于學生如何獨立應對問題的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3.說———知識的運用與思維的鍛煉
沒有知識的儲備與思維方面的操練,“說”將是胡說八道、不知所云。所以這部分雖以“說”立論,但重點闡述還是教授學生如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考之道。以實例的形式把原文展示給同學,然后引導學生從什么角度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就是至關重要的。這個過程可以結合講解的內容隨時隨地插入,培養(yǎng)學生解讀文本的能力,也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前有教師講授如何讀書、如何思考,后有學生照此扎實讀書做筆記,則課堂上圍繞某一專題讓同學們相互討論才不至于流于形式,才能讓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學生平時圍繞某一作家作品讀的論文與專著越多,把握的細節(jié)越精準,掌握的知識越全面,展示的視野越開闊,最后思想的交鋒也就越激烈。試想根本沒讀過雨果《悲慘世界》原著也沒看過研究論文更沒參考研究雨果學術專著,討論能靠譜嗎?
4.寫———文字的運用、邏輯的安排、思想的創(chuàng)造交融的產物
這個“寫”既包括較低層次的摘抄與逐條式筆記,也包括單篇的讀書札記,更包括具有一定創(chuàng)造性的學術論文。“寫”是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最難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它是學生在聽老師講解學習與思維方法、大量讀論文與作品、課堂討論與辯論中闡述自己觀點的基礎上的綜合運用。這個過程既考查文字運用的功底,還考查邏輯層次的安排,更關注自己獨創(chuàng)性思想的醞釀。平時讀書的涵養(yǎng)、老師講授的方法、討論時思維的鍛煉等等都打破隔閡融為一個有機整體。具體方法是以筆記與摘抄為主,模仿經典學術論文,掌握學術論文寫作規(guī)范,為寫作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礎。另外,真正掌握思想與學術的能力,還需給學生介紹一些常用的數(shù)據庫與學術專著?,F(xiàn)在大學生知道中國期刊網并能下載文章閱讀的少之又少,至于學術專著更是望而生畏。對大學生而言,至少應該熟練掌握中國期刊網的查詢與下載,每個星期至少能閱讀與專業(yè)課程相關的高質量學術論文2~3篇并做好摘抄,雖然剛開始閱讀必然艱難,但浸染既久,學術思維必漸漸養(yǎng)成,終身受用。
二、貫徹落實研究性學習模式的可行性
人文素養(yǎng)的培育非一朝一夕之功,研究性學習模式的貫徹是以大量時間與精力的投入為前提的。沒有時間的保證與實踐的操練,再好的教育理念與模型都將淪為空談。為了把研究性學習模式在漢語言文學的專業(yè)教學中落到實處,需要三個層面的協(xié)作與努力。首先,教師層面。研究性學習模式中,教師是教學中的主導,如何傳授學習方法、如何開列讀書目錄、如何演示讀書筆記的做法、如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都需要教師在這方面具備極強的綜合能力。具體如下:第一,教師能力方面的培養(yǎng)。所謂“名師出高徒”,要培養(yǎng)一個在“聽、說、讀、寫”方面綜合素養(yǎng)都高的學生,首先要求教師在這方面具有獨特的造詣與深厚的涵養(yǎng)。這個涵養(yǎng)從何而來?還是在科研中大量讀作品、讀專著、讀論文并進行持續(xù)不斷思考、寫作、教學中而來。第二,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有些教師里肚子有貨,但缺乏教學的技巧與經驗,最后產生的教學效果不甚理想??蒲心芰Σ⒉槐厝坏扔诮虒W能力,所以,有科研能力的教師如何把這種能力轉化為教學能力仍然是需要持續(xù)關注的焦點。第三,改變對教師的考核方式,加強對教師職稱的評定與能力的考察,關于教學成果的權重,各種獎勵與教學成果直接掛鉤,讓教師擺脫“教好教壞一個樣”的無所謂思想,在制度性的利益保障下,必將刺激教師花費更多時間與精力改進教學方法。其次,學生層面。學生的主體性相對較弱,在現(xiàn)實大環(huán)境極為不利的情況下靠他們自己主動學習,實難奏效。所以,客觀上建立一個更為完整、科學的評價體系就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早有論者指出:“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應摒棄以往一張試卷定乾坤的傳統(tǒng)考試模式。”筆者配合研究性學習模式構建了下面一個綜合評價學生的模型。最后,課程設計層面。對比國外與國內大學本科教育可以發(fā)現(xiàn),國外本科生每周課時一般在12~15,而國內大學本科每周課時少則20多個課時,多則30甚至40課時,過于緊密的課時安排導致學生上課已經自顧不暇,何來課后讀書做筆記寫論文?現(xiàn)在大學生不是缺少上課的機會,實在是機會太多把他們的生活與時間擠得滿滿當當,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進一步學習與深造。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現(xiàn)在大學本科教育最大的弊病就是只有記憶,沒有課后的思考使之消化知識。反觀研究生教育,恰恰是較少的教師引導與學生大量自主學習時間的結合,才使學生真正超越單純被動的接受變?yōu)橹鲃訉W習。所以,課程設計方面應精選必修課程,刪減不太相關的課程。與之相關,就是縮減大學教師的工作量,這一方面是配合縮減課程的需要,另一方面也為大學教師潛心科研與教學提供了寬松的工作環(huán)境。
漢語言文學論文范文二:遠程教育漢語言文學課程教學改革
一、國內的遠程教育漢語言文學研究
隨著國內電大院校教學改革的全面深入,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教學改革也逐步升溫。遠程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yè)進行教學改革,要求改變教師傳統(tǒng)教學觀念,堅持“學為主、教為輔”,以專業(yè)知識為核心、就業(yè)為導向來優(yōu)化專業(yè)課程體系,提高教學手段的現(xiàn)代化水平,加強教師技術培訓,已經被一些學者所重視,但研究方法與研究策略還有待于進一步實踐的檢驗與經驗的積累。
二、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和觀點
(一)基本思路
遠程教育的便捷性,使得異地教學成為可能。遠程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實踐性要求比較強,培養(yǎng)目標具有自己鮮明的特點。作為教育者,必須摸索總結出適合遠程教育特點的課程設置和實踐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出具有豐富的文化知識、較高文化品位、良好人格品質、較強綜合業(yè)務素質,適應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漢語言文學專門人才,以適應我國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二)主要觀點
充分利用現(xiàn)代遠程教育技術手段,增進遠程教育師生互動,名校、名師引進遠程辦學體系,把遠程教育異地教學開展得更生動、更直觀,加強實踐教學力度,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滲透遠程教育全程,等等,不能固守原有教學模式,要大膽創(chuàng)新、改革。
三、教學改革的策略研究
(一)加強網絡教學,網絡教師與設備隨時跟進
網絡教學是遠程教育的特色,通過網絡,可以實現(xiàn)異地優(yōu)勢教學資源共享。網絡建設要及時、到位。網絡教師要熟悉網絡技術與操作,教學設備要不斷更新?lián)Q代。
(二)打破傳統(tǒng)的室內教學,創(chuàng)建新型教學模式,將課堂外置
針對遠程教育學生工作實踐性強的特點,突出課堂外置環(huán)節(jié)。便于遠程教育學生更好地掌握和運用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和工作技能。例如把課堂靈活地設置在學生的就業(yè)單位、實習單位。
(三)漢語言文學教學內容更新
首先要配合不同就業(yè)領域選擇不同教學范圍。對于不同就業(yè)領域的學生,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內容應該有相應的變化,以彰顯其就職特色,為遠程教育對象的職業(yè)性和實用性服務。例如旅游專業(yè)的語文教學,應多介紹導游詞之類的寫作知識,課文中應多選些旅游風光介紹之類的篇章。這樣學生才更能學有所用。其次,語文教材要不斷更新?lián)Q代,鼓勵電大教師參與實用教材的編寫,使得電大教材更符合電大教學的實際。要有相應的網絡教學環(huán)節(jié),更方便學生上網遠程學習。
(四)突出遠程教育的畢業(yè)論文答辯環(huán)節(jié),答辯形式翻新、答辯場地靈活
充分利用遠程教育畢業(y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論文獨立撰寫能力,知識體系構建能力。提高學生答辯、演說能力,與現(xiàn)場展示作品能力。畢業(yè)答辯地點,不只是在校內舉行,也可以在實訓基地舉辦。答辯教師不只是校內老師,還可包括實訓基地的行業(yè)專家。
(五)校外專家委員會范圍擴大
首先,校外專家委員會成員范圍擴大,不僅有相關行業(yè)領導,還應包括本門類專業(yè)人士;其次,校外專家委員會監(jiān)督領域放寬,監(jiān)督范圍可以包括學校的教學模式、人才培養(yǎng)模式。
(六)評價體系改革
1.建立試題庫,實行考教分離;
2.評價主體多樣,學生自評、學生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
3.評價與大賽成績掛鉤。學生參加各級大賽,作為評定成績的一個重要依據。
4.實訓基地現(xiàn)場考核,作為成績評價的一個組成部分。
(七)充分利用實訓基地,加強校企合作
作為專業(yè)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為學生畢業(yè)前實習、實訓提供高標準的練兵場所。實訓基地的建設要正規(guī)、高效,切實為學生培養(yǎng)技能服務。實訓基地也可發(fā)展一些盈利性項目,成為學生的實訓成果,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和就業(yè)競爭意識。同時,學校還可聘請實踐經驗豐富的作家、播音員、記者等為文科客串教授。
(八)充分利用校內實驗室,進行現(xiàn)場模擬教學
建立各種模擬實訓室,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語言表達技能以及禮儀、公關能力等進行訓練,實施校內模擬練習。(本文來自于《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雜志?!哆|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雜志簡介詳見.)
(九)實行訂單式培養(yǎng),為企業(yè)量身定制合適的人才
遠程教育應該與就業(yè)單位加強合作,實行訂單式培養(yǎng),結合具體的單位要求,安排相應課程。將企業(yè)的培訓課程納入到電大的現(xiàn)實教學中,將會成為遠程教育發(fā)展的一個新領域。遠程教育目標的職業(yè)性特點,使我們漢語言文學的實用性和職業(yè)性特征越來越明顯,從而對我們電大的日常語文教學提出更新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方法、打破教學常規(guī)、充分利用現(xiàn)代技術手段的更多要求。
漢語言文學論文范文參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