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壓力調查論文
大學生心理壓力調查論文
心理學中所指的壓力,是指人的內心沖突和與其相伴隨的強烈情緒體驗,是人體的一種內部反應過程。作為一種常見的社會心理現象,在大學生群體中也廣泛存在。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大學生心理壓力調查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大學生心理壓力調查論文篇一
《當代大學生心理壓力調查報告及對策分析》
【文章摘要】心理學中所指的壓力,是指人的內心沖突和與其相伴隨的強烈情緒體驗,是人體的一種內部反應過程。作為一種常見的社會心理現象,在大學生群體中也廣泛存在。本論文以遼寧的一家高等院校——大連工業(yè)大學為對象,采用調查問卷方式,抽取442名本科在校大學生,調查了解大學生的壓力狀況,并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以期找出造成大學生壓力的原因并提出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壓力;調節(jié);應對方式
1 大連工業(yè)大學大學概況
1.1 基本情況與發(fā)展歷程
大連工業(yè)大學創(chuàng)建于1958年,是我國最早建立的4所輕工業(yè)學院之一,原隸屬輕工業(yè)部,1998年轉制為中央與地方共建、遼寧省管理為主的體制。2007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學校由大連輕工業(yè)學院更名為大連工業(yè)大學。
學校以工為主,工、理、藝、文、管、經六大學科門類協(xié)調發(fā)展,設有14個學院(部),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個遼寧省重點學科,其中,服裝設計與工程、藝術設計兩個專業(yè)被評為A﹢級專業(yè),進入全國相同專業(yè)前5%領先行列。
1.2 在校大學生狀況與構成
現有在校全日制本科學生16000余人,研究生1500余人,每年招收外國留學生近400人。在校普通本科生中,各年級學生數大致相同,約為2,500人,男女生比例接近1:2。在校大學生大多出生在20世紀90年代前中期,年齡層在19至24歲之間。
在校的普通本科生中有百分之六十以上來自東北,其他地區(qū)學生數相對平均。工學類專業(yè)14個,普通本科在校生5,630人;理學類專業(yè)10個,普通本科在校生3,695人;藝術學類專業(yè)2個,普通本科在校生420人;管理學類專業(yè)3個,普通本科在校生304人;經濟學類專業(yè)2個,普通本科在校生210人,比例近似為28:18:2:1.5:1。
2 調查背景、內容及方法
2.1 調查的背景與動因
當下,源于生活、工作、人際等方面的壓力不斷增大。作為當代大學生主體的“90后”,思想開放、張揚個性,有著獨特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面對壓力時,在處理問題的方式上呈現多元化,個別學生容易出現偏激、極端的做法。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當務之急是搞清大學生的壓力來源,探求排解壓力的方法,改善大學生的心里健康水平,保障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進而提高當代大學生的教育管理水平。本項調查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行的。
2.2 調查方法與對像
本調查采用問卷調查法,樣本涵蓋大連工業(yè)大學六大學科門類,并隨機抽取。調查共發(fā)放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42份,回收率為88%。問卷調查于2012年10月開展,歷時一個月。數據整理、錄入時間為2012年11月。
2.3 調查問卷內容
《大學生壓力調查量表》由四個部分組成,其中包括基本情況統(tǒng)計量表、壓力源調查量表、壓力反應調查量表以及壓力應對方式調查量表。
2.3.1 被調查者基本情況統(tǒng)計量表
該量表主要統(tǒng)計被調查者的自然情況,包括性別、年級、學科門類、生源地、是否為學生干部或在學生社團任職、月平均生活費、自認為承受壓力的程度等七個方面。
2.3.2 壓力源調查量表
壓力源,即造成人們產生緊張情緒的壓力來源。本調查采用張磊、殷恒嬋、吳曉路編制的5因素壓力源結構模型量表。該量表采用Likert 4點記分法,包含5個維度,43個題項,分別為人際關系、學業(yè)、經濟、前途發(fā)展、個人日常生活壓力等。該量表RMSEA=0.052,X2/Df=2.72,CFI=0.96,具備了科學的結構效度。
2.3.3 壓力反應調查量表
殷恒嬋、盧敏、苑文燕、陳雁飛等編制的簡化版大學生壓力測量問卷是本文的壓力反應調查量表的主要用具。該問卷采用Likert 4點記分法,包含生理反應、行為反應、認知反應、情緒反應等四個維度,共計21個項目。該問卷一致性信度(Alpha系數)=0.8716,CFI=0.97,RMSEA=0.052,X2/Df=4.09,具有較高的信度和良好的結構效度。
2.3.4 壓力應對方式調查量表
壓力應對方式調查量表采用解亞寧編制的“簡易應對方式問卷”。該問卷采用Likert4點記分法,包括積極應對、消極應對等兩個維度,共計20個問卷項目。量表重測信度為0.89,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90,積極應對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9,消極應對分量表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78,這些都論證了該問卷的可信度。
3 調查結果與分析
3.1 被調查者基本情況
在回收的442份有效問卷中,被調查者基本特征情況如下:
男生200人,比例為46%;女生242人,比例為54%。大一160人,比例為36%,大二148人,比例為33%,大三122人,比例為28%,大四12人,比例為2%(大四學生畢業(yè)實習,抽取比例較少)。工學類問卷142份,比例為32%,藝術類問卷126份,比例為29%,理學類問卷76份,比例為17%,管理類問卷48份,所占比例為11%,文學類問卷50份,比例為11%。城鎮(zhèn)樣本人數320名,比例為72%。學生干部274人,比例為60%。大學生月平均生活費在800元左右346人,比例為82%。
根據統(tǒng)計,58人認為壓力很大,比例為13%,136人認為壓力較大,比例為31%,206人認為壓力一般,比例為46%。從結果中看,雖然接近90%的樣本認為存在壓力,但壓力承受基本處在可控范圍內。
3.2 壓力源
通過對調查數據壓力反應度的眾數篩選可見,在43個壓力事件中,有42個事件調查樣本所選答案的眾數代表為:“沒有壓力”或“壓力較輕”,比例超過65%。僅“畢業(yè)找工作很難”答案眾數為“壓力中等”,比例為36%。43個壓力事件中被調查樣本感覺壓力較大的8項,其中,前途發(fā)展方面壓力4項,學業(yè)方面壓力3項,個人日常生活壓力1項。
通過調查大學生的壓力源,不難發(fā)現前途發(fā)展和學業(yè)壓力是當代大學生的主要壓力。大學生學習的目的在于步入社會后能夠學以致用,并實現較好的人生發(fā)展,前途壓力排在首位是有理可循的。大學生在應對學業(yè)過程和日常生活時,產生學業(yè)壓力、個人日常生活壓力也不足為怪。由于大學生的實際情況,經濟方面的壓力、人際交往方面壓力相對較小。
4 大學生心理壓力管理對策
通過本次調查發(fā)現,學生主要的心理壓力來源于前途壓力和學業(yè)壓力方面,且學生在生理、心理、行為等方面普遍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但大學生在應對壓力時,絕大多數以積極的態(tài)度加以應對?;谝陨险{查結果,要行之有效的緩解大學生的心理壓力,學校教育、學生本人、家庭、社會等諸多方面缺一不可。
4.1 建立健全大學生心理健康援助體系
參照人力資源管理領域近年來興起的“員工援助計劃”(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援助體系。
4.1.2 大學生心理健康援助體系構成
新生入學,便建立相應的心理健康檔案,通過追蹤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心理健康狀況,從而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數據支持。建立健全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通過開設系統(tǒng)的心理健康課程,給學生灌輸正確的觀念。
學校要完善大學生心理健康專兼職的輔導隊伍體系,提高輔導人員自身素質,針對于不同大學生群體使用不同方式的解決辦法。同時,還應該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宣傳,使廣大學生樹立心理健康的正確意識,了解緩解心理壓力的方法。
4.2 疏通就業(yè)渠道,緩解大學生首要壓力
針對于當下社會就業(yè)大環(huán)境,學校應及時調整專業(yè)設置,匹配社會需求,避免盲目培養(yǎng)導致的與社會用人相脫節(jié)情況。通過課程改革,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就業(yè)適應能力。
學校應幫助大學生做好自我定位,引導學生積極開展社會實踐,積累工作經驗,并積極建立與相應社會單位之間的聯系,避免“閉門造車”,實現校企之間的無縫對接,幫助大學生順利就業(yè)。
4.3 引導大學生通過自我調節(jié)消除壓力影響
要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壓力,使他們明白壓力的產生是正常的,要積極地、正確的加以對待。當遇到使自己壓抑或焦慮的事件時,要建立自信,以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同時通過合理安排課余文化生活,以排解學習、生活中產生的各種壓力。
在工作開展過程中,要讓學生學生自我調節(jié),通過采用轉移或淡化不良情緒、通過適當方式釋放壓力、自我安慰、等方法,讓學生在面對問題時,能夠自我調適,使學生走出心理困境,最終克服困難。
4.4 其它保障措施
國家以及社會大環(huán)境方面,應繼續(xù)加大現行教育體制改革力度,切實開展素質教育,同時加強社會輿論管理,樹立真確社會輿論,避免因社會原因導致加大大學生心理壓力。
最后,家庭也要起到教育學生的作用,不應過多的給予學生壓力,對大學生的教育要起到積極的正面影響,家長更要學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從家庭層面開展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李嵐清,2003:《李嵐清教育訪談錄》,人民教育出版社。
[2]斯蒂芬·P·羅賓斯,2005:《組織行為學》,中譯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3]殷恒嬋、盧敏、苑文燕、陳雁飛,2007:“大學生壓力測量工具的研制與檢驗”,《體育科學》,第6期(第27卷)。
[4]張磊、殷恒嬋、吳曉路,2006:“大學生壓力源結構模型的驗證性因素分析”,《中國體育科技》,第2期(第42卷)。
[5]大連工業(yè)大學,《高等教育基層統(tǒng)計報表》,2008年10月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大學生心理壓力調查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