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相關論文(2)
犯罪心理相關論文篇二
《犯罪心理中的忠恕》
摘 要:在犯罪心理中,可將忠恕定義為感知別人痛苦的能力,忠恕源于個體的同類潛意識??梢杂们榫惩渡錅y驗測量忠恕程度。忠恕的變化貫穿于犯罪心理發(fā)展始終,犯罪心理發(fā)展越飽滿,忠恕越小,反之亦然。因此可以通過測量忠恕程度來預防潛在犯罪人或者判斷罪犯被改造的效果,可以通過培養(yǎng)忠恕來改造罪犯。
關鍵詞:忠恕 犯罪 潛意識
作者簡介:楊宏,甘肅警察職業(yè)學院。
一、引言
法律的存在是廣泛共知的事實,并且有相應的充分的力量在保證法律的尊嚴,觸犯法律不僅是不道義的,而且是會受到嚴厲制裁和懲罰的,學校普遍地給每個受教育對象灌輸遵紀守法的價值和知識,社會、家庭、工作單位、媒體等或多或少地向每個成員宣講法律和守法的概念,然而源源不斷的潮水并未使所有成員順流而行,違法犯罪仍是屢禁不止的普遍現(xiàn)象,盡管這有多方面的解釋原因,但是一個仍然存在的謎團一直引起人們無限好奇:一個不斷在被遵守法律、熱愛生活、熱愛他人的正面價值觀滋養(yǎng)成長的好人怎么會變成一個十惡不赦的魔頭?為什么會有人去做這么不經濟的事情:損害他人利益,甚至剝奪他人生命,即使自己什么也得不到也如此,而后又承受明顯的、難以逃脫的懲處?這個轉變是在哪里發(fā)生的呢?
二、犯罪心理動力
根據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每個人都具有保護自我完整性和自我價值的動機,即完整地看待自己,而且認為自己是積極的有價值的。作為一個潛在犯罪人,他的認知至少是由兩部分構成的:做遵紀守法的好好人和施行違法犯罪的合理性,因而自我認知是不能統(tǒng)一的;對于一個犯罪人而言,守法的行為和違法的行為是共存的,曾經的守法的認知和由于違法行為的出現(xiàn)而產生的新的認知也是并存的――矛盾的自我內容,矛盾的價值體系。根據認知失調理論,人的認知層面需要保持一致、認知和行為也要保持一致,否則人們會感覺到失調――內心的不悅感,當認知和行為出現(xiàn)不一致時,比如:要做遵紀守法的人和完成了犯罪行為,人們會做出調整以減輕內心失調,但行為是難以改變的,改變認知卻是相對容易的,所以對于存在矛盾的認知內容、矛盾的自我評價、矛盾的行為的人而言,為了保持統(tǒng)一的自我和建立正面的自我價值感,他需要作出認知改變。
三、忠恕的內涵
(一)忠恕的定義
忠恕之心指的是理解別人痛苦的能力,表現(xiàn)為觀察到別人的痛苦時,自己內心的不悅程度。忠恕具有促進親社會行為的正面意義,在犯罪心理學中,忠恕之心可以作為預測犯罪傾向的一個指標。
(二)忠恕在犯罪心理動力中的作用
在守法公民向犯罪人的行為轉變中,為了維護自我完整性和自我價值感,在心理層面需要有兩個操作:一是肯定犯罪行為的合理性;二是貶低受害對象的價值。貶低受害人是為了對抗忠恕之心對犯罪行為的妨礙。忠恕表現(xiàn)的個體和對象之間由于基本屬性相同點的存在而產生的情感聯(lián)系,而貶低受害人是為了割舍這個聯(lián)系。
(三)忠恕的程度
忠恕的能力有高有低,忠恕的本質是個體意識到的自己和對象的共同屬性的多少,共同屬性越多,越能將對象和自我聯(lián)系在一起,因而可以將忠恕的對象看成是自我的投射,你認識到某個對象和你的共同點越多,你會更多地認可他、理解他,將他當成是你的一部分,進而像對待自己一樣去對待他。一般而言,人們的忠恕程度根據和忠恕對象共有屬性的減少而減少,比如從親人、一個民族的人、一個國家的人、同樣膚色的人、人類、靈長類直至昆蟲、樹木??傊宜【褪悄阍趯ο蟮纳砩峡匆娏俗约旱挠白?,所以會不忍看到對方痛苦。
貶低受害人就是將可能的侵害對象看成是罪惡的、垃圾的、罪有應得的、活該的,將他看成是垃圾、灰塵、惡魔……總之是遠離自己的、和自己沒有一點相同屬性的東西,這樣,他的苦難就不會引起自己的不悅,作為犯罪人,他也才能排除忠恕之心的干擾而去施以侵害。
(四)忠恕的根源――同類潛意識
忠恕之心的根源是個體的同類潛意識。在面對其他個體時,個體會潛意識地辨認自己和對方的共有屬性,將對方更多地和自己聯(lián)系在一起,會施以更多的忠恕之心――不忍對方罹受苦難,殺死蜻蜓要比殺死蚊子更讓人難受,因為我們把蜻蜓看成是朋友,把蚊子看成是敵人。犯罪人將一個和他一樣的人殺死,因為他已經將對方看成是草芥,完全是和自己、和人類沒有任何關系的東西了。所以沒有任何同類潛意識去喚醒他的忠恕之心,或者他打消了同類潛意識和侵害對象的關聯(lián)。
(五)忠恕的測量
在犯罪心理學研究的語境中,忠恕更確切指的是對有機體痛苦的容忍程度,另外,忠恕也可以看成是個體的自我投射,因而忠恕的測量可以用投射測驗的設計,選用不同程度和類型的有機體的苦難情境描述來測試個體感同身受的程度。更加有針對性的是可以選用諸如:“對最近一年來引起你極大憤慨的人(組織)遭受意外(攻擊)的感受是什么?”的語句,由于犯罪心理動力的惡性發(fā)展是一個較長期的過程,因而需要選用長時程的語境。另外,就犯罪傾向來看,如果有犯罪認同和貶低受害人指標的配套測驗會更好。一般而言,忠恕的逐漸喪失意味著犯罪認同和貶低受害人的增加。需要注意的是對特定對象的忠恕的變化和普遍意義的忠恕變化是不同的,前者針對的是特定受害對象的犯罪,而后者是無特定受害人的犯罪。
(六)忠恕是可以培養(yǎng)的
忠恕是可以培養(yǎng)的,通過感受生命的脆弱和珍貴,感受人類的孤單和無助,感受和理解那些不幸者的傷痛,現(xiàn)場去和不幸者溝通,聆聽他們的苦難,學習幸存者的堅強和他們的處世哲學,試著去拯救別人免受疼痛,試著去幫助別人,通過救贖別人,救贖自己。見證或參與生命的誕生:養(yǎng)花、養(yǎng)草、養(yǎng)動物。去了解即將離世的人的愿望和感受。不斷訓練對不幸者感受的體驗力,訓練對生命的知覺,訓練施予和改變的能力,通過充分的表達、相互的溝通、場景的活動、考察測試可以培養(yǎng)忠恕。
四、忠恕的作用
(一)忠恕在犯罪預防中的作用
對忠恕的理解可以應用于犯罪心理中的犯罪預防和司法矯正兩個方面。
個體行為的預測和群體性事件的預測都可以應用忠恕指標。如果通過可靠、穩(wěn)定的工具獲得某些個體具有較低的忠恕能力,那么預示著有一個內在限制在制約著他去傷害他人。
但是單純的忠恕不能說明犯罪爆發(fā)的情況,對犯罪的預測,還需要掌握監(jiān)測對象的內心沖突程度、問題解決方式和效果、人際模式、犯罪便利條件、甚至人格等方面。
(二)忠恕在司法矯正中的作用
目前司法實踐的邏輯是:你犯了大錯,就需要剝奪你最珍貴的東西――時光,懲罰你,或者你是危險分子,所以要限制你,直至你不危險為止。因此,足夠的懲罰可以使犯罪人好轉;另外,就信息影響而言:違法犯罪會接受必要的懲罰,所以會很少有人犯罪。懲罰有效減少犯罪的關鍵在于:及時、嚴厲、不疏漏。攀升的犯罪率和較高的再犯率說明了這種邏輯的問題。
用誠懇的認錯行為、規(guī)矩的行為、功利性的立功表現(xiàn)等這些外在觀察判斷犯罪人未來的態(tài)度和行為傾向是不夠的。忠恕指標是檢驗犯罪人心理狀態(tài)的一個內在指標。配合認知的改變和忠恕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測查對司法、政府、社會正義等的態(tài)度,可以更好地確定犯罪人的內在心理狀態(tài)。
五、忠恕的困擾
對特定行業(yè)的人來說,忠恕會造成困擾。警察在面對犯罪現(xiàn)場、處置罪犯時,忠恕的力量可能會妨礙理性的判斷和公正的執(zhí)法;醫(yī)生在面對痛苦的患者和進行手術時,不恰當?shù)闹宜】赡軙劤纱箦e;負有任務的士兵可能因為忠恕而面臨嚴重的懲罰……不僅是工作任務的問題,很多不需要忠恕的情景下,同類潛意識導致的忠恕會給予個體心理的傷害。
參考文獻:
[1][美]阿倫森・等著.侯玉波等譯.社會心理學(第五版・中文第二版).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7.
[2]項光勤. 關于認知失調理論的幾點思考.學海.2010.
[3]景懷斌. “忠恕”與“通情”――兩種人際認知方式的過程與特征.孔子研究.2005.
[4]董衛(wèi)國. 忠恕之道思想內涵辨析.中國哲學史.2013.
[5]薛圓月,馮文全. 孔子的“忠恕之道”對道德教育的啟示.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
犯罪心理相關論文相關文章:
犯罪心理相關論文(2)
上一篇:犯罪心理學應用論文
下一篇:犯罪心理學論文3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