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學學術論文(2)
文言文教學學術論文
文言文教學學術論文篇二
淺析文言文教學
摘要:文言文是我國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但是文言文的教學卻不盡人意,教好文言文成為一個亟待解決而又十分棘手的問題。本文著重從六個方面論述了文言文的教學,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視。
關鍵詞:誦讀;積累;探究;育人
【中圖分類號】G712
為了適應新世紀需要,現在的語文教材都增加了文言文數量,這些被選用的文言文都是大浪淘沙后留下的精品,它們是繼承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也是學生學習寫作的范文。因此我們沒有理由不認真學習它們。但當今的文言文教學卻不盡如人意,那種將文質優(yōu)美的課文割裂成支離破碎的零散知識的教法使學生一頭霧水,許多學生對學習文言文有相當程度的畏難情緒和厭惡感,發(fā)出"學古文難,難于上青天"的慨嘆,教好文言文成為一個亟待解決而又十分棘手的問題。經過幾年的探索總結出以下幾點方法,以供大家參考。
一、注重朗讀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是古人說的,從中也可知誦讀的重要性。在文言文的教學中,很難想象,如果拋棄了誦讀,還以什么為根本。
誦讀法是中國古代幾千年語文教育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朱熹說:“學者觀書,務須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讀一字,不可少讀一字,不可多讀一字,不可倒讀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讀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這給誦讀提出了嚴格要求。教師按照認知規(guī)律設計指導誦讀,讓學生讀得其法。首先要語音準確,句讀準確,字正腔圓。其次訓練掌握音調語氣停頓重音等誦讀技巧,尤其是讀出文章內在節(jié)奏,感知文章“氣、味、聲、色”。再次隨理解加深,要求在抑揚頓挫表情傳神方面下功夫。久之便耳熟能詳目閉可誦,產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歷其境的藝術感受,不知不覺間就和作者心意相通,進而領悟探究并學會賞析評價。
二、巧設導語
導語設計的好與壞,直接關系到課堂氣氛和學生學習的興趣。導語可以是故事式,也可以是懸念式,還可以是背景式等。比如,我在教學《鄒忌諷齊王納諫》時是這樣設計導語的,唐太宗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歷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業(yè),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言的大臣是不成的;可是俗語云“良藥苦口,忠言逆耳”,直言進諫,如果不注意語言效果,不但不能“治病”,反而可能招致殺生之禍。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選自《戰(zhàn)國策》的歷史散文《鄒忌諷齊王納諫》,學習鄒忌是如何進諫的,進諫的結果如何?“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都急切的想知道鄒忌是如何進諫的。
三、善于積累
文言文教學中,歸納和積累是十分必要的。教師應注意指導學生及時歸納總結典型句式及重點詞類,在分析比較中找出規(guī)律,把握文言文教學的重點。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字、詞、句式歸納積累。首先要理解、掌握每課訓練重點中所列字詞句。課堂上,教師要以這些字詞、句式的教學為主進行教學,結合整體語境,通過板書和小結歸納,引導學生掌握訓練重點所列的字詞句。
然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回憶、聯(lián)系、比較,對文言詞語和句式進行歸納。對于古今詞義差別較大的詞和文言文中的詞類活用現象,要指導學生專門歸類掌握,切不可馬虎懈怠。句式也是文言文語法教學的一個難點,但教師的任務是讓學生逐步認識,掌握諸如”判斷句”、“省略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句”、“固定句式”等常見文言句式,了解他們的一般構成、識別和使用方法。
四、調動情感
由于學生與文言文之間缺乏對話,屬于學生自己的、自由的體驗被冷漠無趣的所謂的講解翻譯所代替,學生學習的文言文已成了與自己無關、無任何趣味的一堆文字符號。因此,調動經驗之后,還需對學生的情感體驗予以充分關注。例如《勸學》是一篇說理性很強的文章,卻形象清新,膾炙人口,千百年來為人們傳誦不衰。最重要的原因是它把深奧的道理寓于大量淺顯貼切的比喻之中,而運用比喻時手法又極其靈活自然,生動鮮明而絕無枯燥的學究氣。我就抓住這些比喻句讓學生和自己的學習情況相結合,進而再造一些相類似的句式。如“善假于老師也”,“善假與資料也”。學生造的這些句子雖然都很淺顯,但調動了學生的情感,加深了對語句的理解,就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金就礪則利”中“就”的理解,告訴學生,馬上下課了你們要“就餐”,晚上要“就寢”,將來要“就業(yè)”,學生從自身的感受理解詞義,印象深刻?!而欓T宴》中項羽形象,讓學生問一問:你愿意與項羽做朋友嗎?你愿意在項羽手下做事情嗎?學生的回答必然聯(lián)系文本,聯(lián)系現今實際,效果良好。總之教學時應讓學生以自己的感知為基礎,以吟誦品味為情感投入和個性理解為切入點,最終達到學生與文本,與作者的“心理溝通”,達到探究教學的良好效果。
五、合作探究
文言文閱讀應融入學生主體體驗和個性見解,傳統(tǒng)的“解題――背景介紹――串講翻譯――字句深析――背誦記憶”的文言文教學模式應當打破,以認知積累為主要目的的文言文教學目標應重新反思。在實踐中我們發(fā)現,課前應放手讓學生通過圖書館、網絡、書店等多種途徑充分占有相關資料,之后須有一個交流經驗的反思過程,有一個整合資料的合作過程。課中在疏通基本文意之后,應有一個領會的過程,有一個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經歷自由地言說、自主地表達自己觀點的過程,讓我們的課堂教學充滿人性。
六、重在育人
文言文名篇最重要的要算是其育人性,我們要利用這些極好的育人材料加強對學生的道德品行教育。如《寡人之于國也》告誡人們不要五十步笑百步,要學習仁義的思想;《陳涉世家》則教育青少年從小就要立下遠大志向和目標,并為之而去奮斗;《念奴嬌、赤壁懷古》中要學會蘇軾那曠達的心胸,盡管政治上失意,卻從未對生活失去信心,不甘沉淪,積極進取,奮發(fā)向上的精神。
許多文言名篇給我們刻畫了個性鮮明、光彩照人的歷史名人,是我們學習的永遠的楷模和榜樣。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憂國憂民的范仲淹;樂觀豁達,與民同樂的“醉翁”太守歐陽修;關心百姓疾苦,為民請命疾呼“苛政猛于虎”的柳宗元;意堅如鋼,百折不撓的老愚公,“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諸葛亮,有哪一個不是栩栩如生的學習典型呢?
古漢語簡潔有力,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結晶,是博大精深思想的載體,如果對傳統(tǒng)文化知之甚少,甚至一無所知,就像一個人浪跡天涯之后,卻發(fā)現自己原來連過去自己是誰都不知道,因此學生沒有理由不學好文言文,我們沒有理由不教好文言文。無論從哪個社會角色來說,我都感覺自己不了解古文是一種罪過。希望廣大的中學生不斷感受到學習古文的重要性后,不斷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總之,只要消除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畏難心理,教會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有利于學生輕松地理解和掌握文言實詞與虛詞的意義。要在教學中啟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自行探討,切實提高學生閱讀、品析、欣賞古詩文的能力。今后,我還將在課改中去探索、去實踐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讓文言文課堂教學成為學生人生旅途中亮麗的一道風景!
看了“文言文教學學術論文”的人還看:
3.人文學術論文格式
5.初中語文學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