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節(jié)氣之后適不適合針灸
立冬節(jié)氣之后適不適合針灸
立冬后是可以針灸來調(diào)理身體的。立冬時期,天氣比較冷,針灸可以激發(fā)正氣,扶正固本。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立冬后可以針灸嗎,一起來看看吧。
立冬后可以針灸嗎
立冬后可以針灸。
立冬快到了,冬天開始了。俗話說:“立冬補冬,補嘴空”,自古以來入冬后就是養(yǎng)生的最佳時期,因為從冬季開始,生命活動開始由盛轉衰,由動轉靜。此時除了可采用傳統(tǒng)中藥和食療調(diào)整身體,還可適當借助針灸來養(yǎng)生。
據(jù)介紹,節(jié)氣針灸是運用針刺和艾灸來預防不同節(jié)氣好發(fā)的疾病的一種養(yǎng)生方法。節(jié)氣針灸的適用范圍隨季節(jié)而變化。不同的方法,不同的穴位,都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對于冬季運用針灸養(yǎng)生而言,也是如此,其中尤以艾灸為甚,冬季灸法保健的常見方法有以下幾種:天灸療法(穴位貼敷),即大家熟悉的“三九灸”,包括隔附子餅灸、督脈灸、溫和灸。
立冬后針灸有什么好處
在立冬時期,選擇特定穴位予以針刺、艾灸或貼敷,能起到顧護初升陽氣、扶正固本的作用,從而調(diào)動人體潛能,激發(fā)正氣,祛除病邪。節(jié)氣針灸適用于慢性支氣管炎、哮喘、脾胃、胃腸疾病、頸肩腰腿痛、風濕骨病以及各類年老體弱免疫力低下長期慢性病患者。對于其它素體陽虛、四肢冰冷、宮寒、畏寒怕風、夜尿頻頻的人群,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也有較好的療效。
疏通人體經(jīng)絡
經(jīng)絡對于人體非常的重要。針灸的作用就是疏通經(jīng)絡,幫助其恢復順暢并且正常工作,這也是針灸的基本功效之一。
正祛邪
針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機體正氣及驅除病邪。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轉歸的過程,實質(zhì)上就是正邪相爭的過程。
調(diào)和陰陽
針灸調(diào)和陰陽的作用就是可使機體從陰陽失衡的狀態(tài)向平衡狀態(tài)轉化,是針灸治療最終要達到的目的。
立冬后怎么針灸養(yǎng)生
氣海灸
氣海灸為保健灸要穴。具有培補元氣、益腎固精的功效。常用的有溫和灸(同足三里灸法)、隔姜與隔附子餅灸法(同關元灸)。
風門灸
風門灸適宜于青年人體質(zhì)較弱,?;几忻罢摺>哂行谓獗?、疏散風邪的功效。溫和灸:用艾條對準雙側風門穴熏灸各20-30分鐘,隔日一次。隔姜灸:在感冒流行期間,采用黃豆大艾炷施隔姜灸,每次5-10壯,以局部皮膚溫熱舒適、皮膚潮紅為度,隔日一次。
足三里灸
足三里灸是中老年人保健灸的要穴。具有補脾胃、調(diào)氣血、助運化、補虛弱、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溫和灸:點燃艾條,于足三里穴上距皮膚3厘米處熏灸,局部有溫熱舒適感時固定艾條不動,每次灸20-30分鐘,以灸至局部稍紅暈為度。
神闕灸
神闕灸老年人陽氣不足、真元虛憊者尤宜之。具有復蘇固脫、溫補元陽、健運脾胃、延年益壽的功效。溫和灸:艾條熏灸每次20-30分鐘,以灸至局部稍紅暈為度。隔鹽灸:將臍中用鹽填平,上置艾炷施灸。覺熱或微痛時換炷再灸,每次5-7壯,每周1-2次。亦可采用隔姜(附子餅)灸,方法同關元。
腎俞灸
腎俞灸具有調(diào)理腎氣、強健腰脊、聰耳明目、健身體、壯元陽的功效。常用的有溫和灸(同足三里灸法)、隔姜灸法(同關元隔姜灸)。當前,保健灸法常用的施術方法有艾條灸和溫灸器灸,大家可以上藥店就能買到艾條,溫灸盒在醫(yī)療器械商店也可以買到,值得注意的是,保健灸法雖簡便易學,但一定要堅持,只有長期堅持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同時也要非常注意用火安全,以免灼傷。
關元灸
關元灸是中老年人保健灸的要穴。具有溫腎固精、補氣回陽、通調(diào)沖任、理氣和血之功效。主治諸虛百損。溫和灸:于穴位上熏灸,每次10-20分鐘,以灸至局部稍紅暈為度。溫灸盒灸:溫灸30-60分鐘,以小腹溫暖舒適為度。隔姜(附子餅)灸:以黃豆大或棗核大艾炷置于穿刺數(shù)孔的生姜(附子餅)上灸,以局部潮紅為度。每次灸3-5壯。以上灸法多建議一周2-3次,一月為一個療程。
立冬后針灸的注意事項
1、在身體過于疲憊,精神高度緊張和饑餓的時候最好不要進行針灸。
2、年老體弱者進行針灸治療的時候,最好選擇臥位,因為這樣更加容易選擇穴位。
3、女性在懷孕的時候進行針灸力道一定要輕柔,并且一些能夠引起女性宮縮的穴位千萬不要進行針灸,常見的這類穴位有合谷、三陰交、昆侖等。
4、皮膚感染、潰瘍、瘢痕和腫瘤部位不予針刺。
5、眼區(qū)、胸背、腎區(qū)、項部,胃潰瘍、腸粘連、腸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恥骨聯(lián)合區(qū)針刺時應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誤傷重要臟器。
6、針刺對某些病癥確實有極好的療效,但并非萬能,特別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療,應根據(jù)情況及時采用綜合治療,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發(fā)揮針灸的作用。
7、小兒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針。嬰幼兒囟門部及風府、啞門穴等禁針。
8、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發(fā)性出血,損傷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針刺。
9、過于疲勞、精神高度緊張、饑餓者不宜針刺;年老體弱者針刺應盡量采取臥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輕。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