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夏天的名家散文欣賞
關于夏天的名家散文欣賞
夏天,葉子長得枝繁葉茂,不留一點空隙。就像一把遮陽傘不僅能為人們遮住火辣辣的太陽,和強烈的陽光,還能凈化空氣。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夏天的名家散文欣賞,歡迎大家參閱。
關于夏天的名家散文欣賞篇一:武漢的夏天
作者:池莉
武漢夏天的熱,好像盡人皆知。到底有多熱?熱到什么程度?熱得有多么難受?武漢人倒沒有外地人表達得傳神。著名經(jīng)濟學家于光遠先生問我:現(xiàn)在武漢的夏天熱吧?我答:熱。于光遠先生說:熱得怎樣?我答:攝氏42度的高溫連續(xù)幾個星期。
于光遠先生笑著搖頭,講述了這么一段往事:1956年的夏天,于光遠先生應邀去武漢作報告。武漢三鎮(zhèn),數(shù)武昌涼快一些,有偌大的東湖,有幾十所大專院校,校園都搞綠化,因此武昌比漢口漢陽都要涼快。報告就安排在武昌講。那個時候,大禮堂一般都沒有空調設備,電扇也不多,吹出來的還是熱風,所以報告就安排在室外進行。到了作報告的時候,于光遠先生一看,是在東湖的游泳池里。于光遠先生坐在游泳池邊沿講話,聽報告的人黑壓壓一片,都站在游泳池里。聽的人倒不錯,唯獨熱壞了于光遠先生一個人。于光遠先生走遍天南海北,如今已八十多歲,所經(jīng)歷的最熱也就是武漢的這一次了。
另一個朋友,北方人,大夏天不幸被派到武漢出公差。臨行前害怕武漢的熱,找到武漢人打聽,去了武漢住哪里比較涼快?人告訴他如果是出公差住不起大飯店,最好就住長江邊的招待所,江邊總是比較涼快的。朋友來到武漢,果然就尋到長江邊上的一家招待所住宿。到了晚上,又熱又悶,人躺下不一刻,草席上就是一個人的印跡,汗水洇的。電扇打開,熱風燙面,只好關掉,一夜輾轉,痛苦難當。
第二天的晚上,朋友困極累極,來到長江邊上,只見江邊坐滿了乘涼的人,他也試著坐坐,不行,依然是熱得要命,且還有蚊蟲叮咬。萬般無奈,朋友急中生智:到長江里頭去睡。朋友尋來一段繩索,再連接上自己的皮帶,一頭系在江岸的鐵錨上,一頭套住自己的脖子,人就坐進江水里,在水面露出鼻孔呼吸,這樣才迷迷糊糊地得以打幾個盹。天亮之后,朋友不顧一切,倉促北逃。
從此,一提起武漢的夏天,有如談虎,必然色變。他這一輩子,無論如何,是絕對不會在夏天來武漢的了。
關于夏天的名家散文欣賞篇二:公園
作者:蕭紅
樹葉搖搖曳曳地掛滿了池邊。一個半胖的人走在橋上,他是一個報社的編輯。
“你們來多久啦?”他一看到我們兩個在長石凳上就說。
“多幸福,象你們多幸福,兩個人逛逛公園……”
“坐在這里吧。”郎華招呼他。
我很快地讓一個位置。但他沒有坐,他的鞋底無意地踢撞著石子,身邊的樹葉讓他扯掉兩片。他更煩惱了,比前些日子看見他更有點兩樣。
“你忙嗎?稿子多不多?”
“忙什么!一天到晚就是那一點事,發(fā)下稿去就完,連大樣子也不看。忙什么,忙著幻想!”
“什么信!那……一點意思也沒有,戀愛對于膽小的人是一種刑罰。”
讓他坐下,他故意不坐下;沒有人讓他,他自己會坐下。
于是他又用手拔著腳下的短草。他滿臉似乎蒙著灰色。
“要戀愛,那就大大方方地戀愛,何必受罪?”郎華搖一下頭。
一個小信封,小得有些神秘意味的,從他的口袋里拔出來,拔著蝴蝶或是什么會飛的蟲兒一樣,他要把那信給郎華看,結果只是他自己把頭歪了歪,那信又放進了衣袋。
“愛情是苦的呢,是甜的?我還沒有愛她,對不對?家里來信說我母親死了那天,我失眠了一夜,可是第二天就恢復了。為什么她……她使我不安會整天,整夜?才通信兩個禮拜,我覺得我的頭發(fā)也脫落了不少,嘴上的小胡也增多了。”
當我們站起要離開公園時,又來一個熟人:“我煩憂啊!我煩憂啊!”象唱著一般說。
我和郎華踏上木橋了,回頭望時,那小樹叢中的人影也象對那個新來的人說: “我煩憂啊!我煩憂啊!”
我每天早晨看報,先看文藝欄。這一天,有編者的說話:摩登女子的口紅,我看正相同于“血”。資產(chǎn)階級的小姐們怎樣活著的?不是吃血活著嗎?不能否認,那是個鮮明的標記。人涂著人的“血”在嘴上,那是污濁的嘴,嘴上帶著血腥和血色,那是污濁的標記。
我心中很佩服他,因為他來得很干脆。我一面讀報,一面走到院子里去,曬一曬清晨的太陽。汪林也在讀報。
“汪林,起得很早!”
“你看,這一段,什么小姐不小姐,‘血’不‘血’的!這罵人的是誰?”
那天郎華把他做編輯的朋友領到家里來,是帶著酒和菜回來的。郎華說他朋友的女友到別處去進大學了。于是喝酒,我是幫閑喝,郎華是勸朋友。至于被勸的那個朋友呢?他嘴里哼著京調哼得很難聽。
和我們的窗子相對的是汪林的窗子。里面胡琴響了。那是汪林拉的胡琴。
天氣開始熱了,趁著太陽還沒走到正空,汪林在窗下長凳上洗衣服。編輯朋友來了,郎華不在家,他就在院心里來回走轉,可是郎華還沒有回來。
“自己洗衣服,很熱吧!”
“洗得干凈。”汪林手里拿著肥皂答他。
郎華還不回來,他走了。
關于夏天的名家散文欣賞篇三:荷塘月色
作者:朱自清
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今晚在院子里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升高了,墻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jīng)聽不見了;妻在屋里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長著許多樹,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里。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xiàn)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有羞澀的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些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shù)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熱鬧的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采蓮是江南的舊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時為盛,從詩歌里可以約略知道。采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她們是蕩著小船,唱著艷歌去的。采蓮人不用說很多,還有看采蓮的人。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jié),也是一個風流的季節(jié)。梁元帝《采蓮賦》里說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蕩舟心話:[益鳥]首徐回,兼?zhèn)饔鸨?棹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余,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
可見當時嬉游的光景了。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xiàn)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于是又記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了;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這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么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看過“關于夏天的名家散文欣賞”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