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與圖騰的來由
將“圖騰”一詞引進我國的是清代學者嚴復,他于1903年譯英國學者甄克思的《社會通詮》一書時,首次把“totem”一詞譯成“圖騰”,成為中國學術界的通用譯名。那么十二生肖和圖騰有什么關系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去看看!
圖騰的意義
嚴復在按語中指出,圖騰是群體的標志,旨在區(qū)分群體。并認為中國古代也有與澳大利亞人和印第安人相似的圖騰現象。運用圖騰解釋神話、古典記載及民俗民風,往往可獲得舉一反三之功。那么,什么叫圖騰?圖騰就是原始人迷信某種動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緣關系,因而用來做本氏族的徽號或標志。
居住在云貴川三省交界處四川大涼山地區(qū)的彝族,至今仍保留了豐富而又歷史淵遠的天文學知識,他們以十二獸紀日,今天是鼠日,明天即牛日,虎日趕虎街(集市),豬日趕豬街。有些地方建十二獸神廟,每年舉行祭禮活動,在肅穆莊嚴的氣氛中跳十二獸神舞蹈。
鼠圖騰
“老鼠過街,人人喊打”這保俗語表明人們普遍對老鼠的憎惡。然而,遠古時代的不少氏族、部落卻認為自己的始祖是老鼠,并為自己是老鼠的后代而自豪,他們描繪、雕刻老鼠的形象,在儀式或節(jié)目期間隆祀厚祭,祈求鼠祖先的保護。
白虎圖騰
白族虎氏族認為其始祖為雄性白虎,虎也不會傷害他們。當要出遠門時,一定要選在屬虎的那天(寅日),認為只有這樣,做事才會吉祥如意。有的人從遠方回來,也一定要算準日期,只有虎日才進門坎。
金花雞圖騰
白族雞氏族則傳說他們的祖先是從金花雞的蛋里孵化出來的,認為公雞知吉兇,會保佑他們。在遷徙時,將東西裝在背籮里,上面放一只公雞。到達新遷地區(qū)后,公雞在什么地方叫,就在什么地方安家。在他們看來,公雞叫的地方,就是最吉利的。
龍的圖騰
中國的龍,具有圖騰的基本特征,它是各民族共同崇奉的圖騰神。在《說文解字》中解:“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長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淵。”傳說炎帝、黃帝、堯、舜和漢高祖劉邦的誕生及其形貌,都與龍有關,是龍種、龍子。古越人也以為自己是龍種,故斷發(fā)紋身,以像龍子。直至今日,我們還常說“龍的傳人”或“龍的子孫”,這些都是圖騰祖先觀念的殘余。至于龍圖騰神觀念,更為普遍,大多數民族都曾把龍視為保護神。
牛的圖騰
把牛視為遠古創(chuàng)世神獸的有納西族。在納西族《東巴經·創(chuàng)世紀》中記述了這頭在大海中巨卵孵出的神牛,角頂破天,蹄踏破地,造成天搖地動,由納西族人始祖開天七兄弟和開地七姊妹將它殺死,用牛頭祭天,牛皮祭地,肉祭泥土,骨祭石頭,肋祭山岳,血祭江河,肺祭太陽,肝祭月亮,腸祭道路,尾祭樹木,毛祭花草。于是,便有了晴朗明亮的天空日月,才有了萬物生長的清靜世界。從此,牛才作為神圣物用來做祭圣物,用來做祭祀天地山川的犧牲供品。納西族十分崇敬牛神。
馬的圖騰
對馬的崇拜多流傳于北方游牧民與游獵民中。保安族中流傳有雪白神馬的神話。滿族有供奉馬神習俗,清代文獻中多有祭馬神儀和修建馬神廟的記述。達斡爾族人稱神馬為“溫古”,這種神馬不準女人騎,可隨處吃、走,不準人驅趕,甚至可以在田中隨意吃秧苗。神馬多為全白色,全尾全鬃,從不修剪,并常在鬃尾拴五彩綢作為標志。
羊的圖騰
羊圖騰在許多民族中也占有重要位置。古代典籍《山海經》中記述了遠古的一種無口不食卻長生不老的神羊。哈薩克族崇拜山羊神,稱做“謝克謝克阿塔”,認為天下山羊都歸它掌管,祭它是為了山羊的繁衍。崇拜的綿羊神稱做“紹潘阿塔”,統(tǒng)管天下綿羊,祭祀中求此神保佑綿羊多產。柯爾克孜族崇拜山羊,稱山羊神為“七力潘阿塔”,此神是最早馴養(yǎng)野羊成為家畜之神。
蛇的圖騰
蛇是古越人的重要圖騰之一,后來演化為神。清吳震方《嶺南雜記》說:“潮州有蛇神,其像冠冕南面,尊曰游天大帝,龕中皆蛇也。欲見之,廟祀必辭而后出,盤旋鼎俎間,或倒懸梁椽上,或以竹竿承之,蜿蜒纖結,不怖人變不螫人,長三尺許,蒼翠可愛。……凡祀神者,蛇常游其家”江蘇宜興人將蛇分為家蛇和野蛇,分別稱之為“里蠻”和“外蠻”。所謂家蛇,指生活于住宅內的一種蛇,常盤繞于梁、檐、墻縫、瓦楞、閣樓的一種無毒蛇,共約三尺許。人們認為家蛇會保護人, 家有了家蛇,米囤里的米就會自行滿出來而取不空。
猴的圖騰
廣西南丹縣瑤族黃姓傳說其始祖妣為母猴,母猴生下的后代力氣都很大。后來,天上有十個太陽和十個月亮,白天太熱,晚上太亮,人們就請黃家的子孫上天打太陽和月亮,后來打下了九個太陽和九個月亮,人們?yōu)榇撕芨兄x黃家兄弟,由于黃家兄弟是由猴媽生的,人們也就很感謝猴媽。后來為了紀念猴媽,大瑤寨的瑤族至今不僅黃家禁忌打猴吃猴肉,其他姓氏也同樣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