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鏜的簡介
兵器鏜的簡介
鏜,中國古兵器。隋朝便已有之,是由槍發(fā)展而來的。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兵器鏜的簡介。
兵器鏜的簡介
周緯《中國兵器史稿》也說:"鏜兵之重要者為槍頭齒翼月牙鏜,長與月牙鏟同;茅氏(茅元儀)注曰:以純鐵為之,蓋恐用生鐵則易折其翼也;鐓亦有尖刀,可倒用為刺兵,左、右、中三面均可刺,其齒形鏜則兼有碴兵、句兵之用,誠屬利器,惟恐使用較難,須經(jīng)過精細之練習耳。"鏜在清代應(yīng)用甚廣,爾后,逐漸減少。
鏜一般頭的兩邊形似馬叉,中間似劍狀。它上有利刃,稱正鋒,長1尺半,尖銳如槍,橫有彎股刃,兩鋒中有脊。鋒與橫刃互鑲,并嵌于七、八尺長的柄上,柄下端有長約半尺的梭狀鐵鉆。鏜的形狀較多,主要有:月牙鏜、四節(jié)鏜、五齒鏜、三節(jié)鏜、雁尾鏜、雁翅鏜、雁嘴鏜、鳳翅鎦金鏜、鋸翅鏜、金牛鏜、燕子鏜、鳳翅鏜、夜戰(zhàn)鏜、牛頭鏜、燕子鏜、雷震鏜等。
鏜長而重,多為力大身高者使用。使用時多是兩手交換,有時左把在前,有時右把在前。它的基本技法有:捕、折、翻、撩、勾、捅、撈、咬、撥等。
兵器鏜的分類
武術(shù)長重器械。形似叉,中有利刃似槍尖,稱"正峰"或"中叉鋒",長一尺半;兩側(cè)分出兩股,彎曲向上成月牙形。下接镋柄,柄長六至七尺。镋始于明代,逐漸由槍演變而成。至清代常見使用,現(xiàn)今使練者甚少。用法有拍、砸、拿、滑、壓、橫、挑、扎等。
九鳳镋:長約九尺,其中柄長七尺。镋長七尺半,形似耙,有九個叉刺。镋柄尾有一約半尺長的鐵鐏。
九曲镋:長約九尺。其中柄長七尺。镋長一尺半,分為三叉,每叉有三刺,其叉頭形似槍頭,呈扁平狀,兩側(cè)犬向外平伸,每叉左右有一小叉呈弧形環(huán)抱。
牛頭月镋:又稱"牛頭镋"。其镋頭形似三股叉。鐵制,當中有利刃,狀如劍尖。刀下橫有兩翅,彎曲如牛角,相距約一尺兩寸。翅為棱形,四面削直,以求鋒利。镋柄為粗木制成,長約六尺。牛頭月镋能攻能守,尤善破槍。主要用法有支、捕、折、翻、撈等。日本武士使用的片鐮槍就是牛頭月镋。
夜戰(zhàn)镋:長八尺五寸,其中柄長七尺。镋頭分為三叉,中叉形似槍頭,兩翼叉曲向左右兩側(cè)平伸,尖端鋒利。镋頭鍍黑色,適用于夜間作戰(zhàn)。
雁尾镋:長九尺,其中柄長七尺,重十斤。柄尾鐵鐏長五寸。镋頭分為三叉。其兩翼叉形似雁尾,故名。
雁翅镋:長九尺,其中柄長七尺,柄尾有五寸長三棱鐵鐏。镋頭分為三叉,中叉形似槍頭,兩翼叉形似雁翅,故名。用法與镋相同。
雁嘴镋:長九尺,其中柄長七尺,柄尾鐵鐏長五寸。镋頭分為三叉,中叉形似劍狀,兩翼叉形似雁嘴,每叉兩面有刃。主要用法有支、捕、折、翻、勾、捅、撈、撩八法,尤以捅、勾為甚。
陰陽镋:長九尺,其中柄長七尺,镋頭長一尺五寸,柄尾鐵鐏長半尺。镋頭分為三叉,中叉形如槍頭。兩翼叉一個向上,一個向下為陰陽分向。叉頭呈尖形,兩面開刃,鋒利無比。用法與镋相同。
齒翼月牙镋:鐵制。镋頭有尖,長一尺,左右分出兩股,各長八寸,狀如月牙,上面植入個十六個小刺,每個小刺長五分。用法有刺、攔、掛、扎、鋸、架、蓋、挑等。
雷震镋:長八尺五寸,其中柄長七尺。镋頭分三叉,中叉形如槍頭,兩翼叉曲折彎向镋柄。
十字镋:長一丈二尺,其中柄長一丈零五寸,柄尾鐵鐏長五寸。镋頭分為三叉,中叉形似槍頭,兩翼叉形似十字,刃如槍刃。這個長度最適合用于馬戰(zhàn),主要用法有支、捕、折、翻、勾、捅、撈、撩八法。多為日本武士使用。
兵器鏜的說文解字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十四】【金部】鏜
鐘鼓之聲。從金堂聲?!对姟吩唬?ldquo;擊鼓其鏜。”上郎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鐘之聲也。部曰。?,聲也。引詩擊其?。為其字之從也。此引詩擊其鏜。葢有韓,毛之異與。邶風傳曰。鏜,擊聲也。許以其從金,故先之以鐘曰鐘之聲。相如賦作闛。司馬法曰。聲不過閶。皆叚借字。從金。堂聲。土郞切。十部。詩曰。擊其。
猜你喜歡:
1.判官筆的簡介
2.方天畫戟的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