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合于真理歸于道的介紹
新,非指新奇而言,是說新在不落俗套,新在太極拳與國學相互印證,以國學悟太極,以太極會天機。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法合于真理歸于道的介紹。
法合于真理歸于道的介紹
因為太極拳與國學:分,假名而已;合,整體一元;均系中華道統(tǒng),同為內(nèi)求本具、陰陽合和、天人合一的大學問、大智慧——本來如此,天經(jīng)地義。
此前類似讀物,對于這一帶有根本性的核心問題,有的可能淡忘了,有的可能忽略了,有的可能不以為然,均擦肩而過。而藍晟這本書,是把它作為核心中的核心來對待,并且承始承終,宗國學之本,了太極之究竟。
為此,作者匠心獨運:揉太極拳道、太極國學、太極哲學為一體,涵蓋太極功夫、太極文化、太極智慧;熔智慧拳、思維拳、美學拳、醫(yī)療拳為一爐。集陳式、楊式、吳式、孫式等傳統(tǒng)經(jīng)典太極拳之大成;聚水性、圓覺太極拳之精華;匯自身三十年修練,悟覺太極拳之真諦而自成體系;承歷代先賢大德文武兼修之風范,倡導踐行智勇雙全、大智大勇、內(nèi)圣外王之志向,辦學、講學、傳道授業(yè)解惑,開一代新風。
法合于真理歸于道的介紹一:拳功道理合一道德修養(yǎng)為先
一提到“拳”,人們通常會想到“武”,聯(lián)想武林高手,武夫莽漢,或立擂比武、散打競技之類,很少有人能和“文”聯(lián)系起來,和學問、哲理、智慧、道德等“文”的內(nèi)涵聯(lián)系起來——“拳”嘛,攥起拳頭打人,打敗對方而已。
而藍晟這本書里所講的拳,可不是這么回事,壓根就不認同這種只武不文或只文不武的二元對立思維模式,陰陽悖逆的偏執(zhí)參照系。他對真正“拳”的詮釋,是拳拳之心、舍己從人之心,天地造化之本心;手中握著的不是爭名奪利的俗氣,爭強好勝的霸氣,爭勇斗狠的殺氣,而是不爭不敗的和氣,通古達今的睿氣,頂天立地的浩然正氣。二者不可同日而語。
若不是先弄清這一點,從而確立一元整體的參照系,日后恐難邁人太極拳的正門大道,以致有其名而無其實。
太極拳博大精深,法則嚴整:拳(拳架招式)、功(內(nèi)功心法)、道(道德兼修)含三為一,精氣神三位一體,相互兼融。缺其一則整體不再,去整體則太極拳蕩然無存。
如果只講拳,不顧功和道,勢必形成空描,缺氣少神不叫太極;如果只講功,不顧拳和道,會失去筏和舵的載體,無從到達太極拳彼岸;如果只講道,不顧拳和功,勢必變成空中樓閣,落入學究式的空談,也不是真、正的太極拳。
但,拳功道三者又不是同等一律的:拳為依托,功是基礎,道則核心。行拳(依精),練功(化氣),起心動念(神意)的發(fā)軔點,均取決于道德指向的高低,制衡太極拳水平的高低,而道德水平的高低,有賴于道德修養(yǎng)。道德修養(yǎng)充分體現(xiàn)著太極拳以人為本的軟實力。
“唯修養(yǎng)可以改變氣質(zhì),唯修養(yǎng)可以提升人格,唯修養(yǎng)可以完成事功,唯修養(yǎng)可以光輝人性。”
因此,《國學與太極拳》始終抓住道德修養(yǎng)這一核心,瞄準道德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引領世人回歸人則本具的自然之性,并以此作為自己的起始點和落腳點,取道精準,取意深遠,特色鮮明。
法合于真理歸于道的介紹二:舒適自然本太極化繁為簡歸一法
太極拳修煉起步階段,作者從一開始就不贊成一味刻苦、拼命之類的練法,以免養(yǎng)成僵直刻板的不良習慣,越往后越難改,欲速不達,反而與太極拳的軟、圓、綿、連無緣。主張以松、通、透、空為本,進行修煉,有意識地“找舒適”,只有找到舒適,才算找到修煉太極的真實感覺,真正進入角色;找舒適的過程,就是找門道、找功夫、找真意的過程,找到功夫的真意,才是屬于自己的真知灼見,成為自己身上的本。
有本才好翻利,進階。在進階過程中,作者告誡參學者切莫貪大求全,而要一門深入,舉一反三,學會“化繁歸簡,化難為易,化有歸無,萬法歸一,一法歸萬法”。如何歸法?作者以著名拳師郭云深“半步崩拳打天下”的故事為例,以他隱居燕山腳下的恩師曾經(jīng)說過一句話來點破玄機:一個“攬雀尾轉(zhuǎn)單鞭,就能練出太極拳的所有功夫來”。因為起式、攬雀尾和單鞭是核心中的核心,太極拳的精髓都在這里邊了。
破玄機直言不諱,上薹循循善誘。從學練拳架人手,進而修正拳架,人進拳架,錘煉拳架,修煉拳架,悟覺拳架,改、脫、創(chuàng)拳架,直至無拳架(得魚忘筌,棄筏登岸),一路不離大道,層層進退,井然有序,次第分明,但不強分高低,一任難易相成,高下向傾,順其自然。
講盤拳走架十三總式之“擁、捋、擠、按、采、捌、肘、靠、前進、后退、左顧、右盼、中定”及八門五步之軟十三不敢粘的精神所在等,招招式式,起承轉(zhuǎn)合,內(nèi)功心法貫徹其中。強調(diào)神為主宰,身為軀使,借物想象,借假修真,駕虛摩空,意在先,內(nèi)氣催姿勢,有意若無意,無意之中有真意。要求灑掃應對須臾不離,行走坐臥不離這個,重視日用積累,煉己筑基,自性覺悟,方成大器。忌諱以形害人,死于形下,外在花梢,內(nèi)在干癟.浮于空描,用以表演,變太極拳為太極操。像這樣練下去,無論多么用功,其實都是在太極拳門外轉(zhuǎn)悠,恐怕連最起碼的祛病強身的效用都難以收取。同時也太過降低太極拳的身份,實不可取。
法合于真理歸于道的介紹三:大道謹宣揚大家誠無私
真正的太極拳修煉者,內(nèi)功深厚,元氣充沛,神意靈明,周身內(nèi)外已成混元整體,與天合道,與地合德,與人和諧,因而做到我命由我不由天,延年益壽不老春,應屬當然之事。內(nèi)中高手,練起來體能輕靈,飄逸灑脫,如球滾地,如珠走盤,松空若煙灰下落,圓滿若氣球脹內(nèi),鐘鼎罩外,“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氣息彌漫,氣浪翻騰,外人無可近身,看不出該屬哪一套路,哪一門派;沒練時,其招式招法,心法勁法化影無形,內(nèi)氣外氣儲納歸藏,內(nèi)蘊深沉,外溢祥和,言談舉止不卑不亢,待人接物滿座春風,看上去似與常人。像這樣的太極拳才是我們真正的歸宿。
該書作為讀者梳理的太極拳修煉方略,系統(tǒng)全面,翔實透澈,可操作性極強。比如“三理”說(理上開竅、理上練拳、理上揣摩),“三乘”說(小乘著熟、中乘懂勁,上乘神明),“四松”說(松穩(wěn)慢勻、松散透空、松空圓滿、松化靜定),“十要”說(虛領頂勁和氣沉丹田、含胸拔背和松腰松胯、沉肩墜肘和裹襠護肫、提起精神與擴膝松踝、內(nèi)外相合與中正安舒)……
結合上說,推出十種練法:“專注一方練法、球體練法、開合練法、勁源上手練法、松腰練法、霧氣彌漫練法、點線面體練法、水性(海浪)練法、風性、火性、土性練法、翻動、扶搖、羊角練法,“披露坐如鐘、立如松、行如風、臥如弓”十二字訣的精髓及其效用,等等。
結合練法講規(guī)律、講訣竅,如:無中生有,周身一家,如如不動,如來如去,等等。結合規(guī)律談感覺,如行拳走架的動觸感,靜中寓動的整體感,起始、運行、終止、變換過程中的氣感,動作姿勢的漂浮感、沉重感、沾粘感,等等。
拳界向有“傳拳不傳功,傳功不傳拳,傳法不傳訣”的家訓。原因之一是,太極拳理法體系的確是既嚴謹又靈活,既精確又微妙,有的難以言表,只能冷暖自知,尤其每遇時機奧妙處,關節(jié)微妙點,即使大師圣手也有言語不詳之嫌,常以大道無言遮掩之,令人莫測高深。
作者對此卻一反常態(tài),不僅大道有言,而且來個秘訣大公開。人說:千金不賣道,他反而唯恐別人學不到手,精心精意地在法中配訣,訣后配歌,再配答疑解惑;細微處,詳細如何運用形象思維、體察思維,如何借用地心引力,聚納虛空中陰陽之氣,整體開合,整體混化、混元聚能法,三圈相摞法、四式摸魚法,內(nèi)外三合法、十字靜心法、一身備五弓法等等,有的來自師傅,大多屬于自己的編創(chuàng),多年來的心血結晶,法法都是稀世珍寶,法法都是法理圓融的完整功法,取其一都能伴你一生健康。
《國學與太極拳》這本書,對于大眾讀者來說,能讀好它,用好它,從而實現(xiàn)健康、幸福、智慧與長壽應當是自然而然的事;對于學已有成,躬身自勵,爭取進階的太極拳愛好者來說,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功夫上身,登堂問奧,已臻上乘的太極拳修煉者來說,也是有文可味,有跡可循,有法可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