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鴻門宴文言知識點
鴻門宴是項羽和劉邦在滅秦之后長達五年的斗爭的開端。雖是開端,卻在某種程度上預(yù)示了這場斗爭的終結(jié)。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語文鴻門宴文言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語文鴻門宴文言知識
一、通假字:
成五采: 成五采:采,通“彩”, 色彩。
具以事告:具,通“俱”, 全, 都。
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距,通 把守。內(nèi),通“納” , ……進入 接納。
吾得兄事之:事 通“侍”侍奉。
張良出,要項伯:要,通 “邀 ”,邀請。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違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 王:蚤,通“早”,早早 地。
令將軍與臣有郤:郤,通 “隙”,隔閡,嫌怨。
因擊沛公于坐:坐,同 “座”,座位。
不者:不,通“否”。
沛公不勝杯杓: 沛公不勝杯杓:杓,同 “勺 ”。
二、 實詞活用:
1、 名詞活用:
名詞活用作狀語: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于是項伯復(fù)夜去:夜,連 夜。
日夜望將軍至:日夜,日日夜夜地。
吾得兄事之:兄,像對待兄長一樣。
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再三,多次。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 鳥張開翅膀一樣。
頭發(fā)上指:上,向上。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虎狼,像虎狼一樣。
持劍盾步走:步,徒步。
道芷陽間行: 間至軍中:間,從小路, 秘密地。
名詞活用作動詞:
沛公軍霸上:軍,駐軍。
沛公欲王關(guān)中:王(wàng),稱王。
籍吏民:籍,登記戶籍。
范增數(shù)目項王:目,用眼 睛示意。
若入前為壽:前,上前。
刑人如恐不勝:刑,殺。
道芷陽間行:道,取道。
2、形容詞活用:
形容詞活用作名詞:
此其志不在小:小,小處。
君安與項伯有故:故,交情。
形容詞活用作動詞: 素,與……交好 。
3、使動用法:
動詞的使動用法:
臣活之:活,使……活, 救活。
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從,使……跟隨,帶領(lǐng)。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王wàng),使……稱王。
毋內(nèi)諸侯:內(nèi),通“納” ,使……進入,接納。
三、 古今異義:
約為婚姻:婚姻,兒女親 家。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非常,意外的變故。
再拜:再,兩次。
四、特殊句式:
1、判斷句
此天子氣也
2、被動句
若屬皆且為所虜
吾屬今為之虜矣
3、變式句(倒裝句):
(1)賓語前置:
然不自意能先入關(guān)破秦
籍何以至此
客何為者
何辭為
大王來何操
沛公安在
(2)定語后置:
白璧一雙 玉斗一雙
五、成語:
鴻門宴、
秋毫無犯、
勞苦功高、
項莊舞劍,意在沛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豎子不足與謀
《鴻門宴》讀后感
談到楚漢之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鴻門宴了。由于司馬遷傳神的描述,不但使得鴻門宴的過程曲折動人極富于戲劇性,更使得人物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而期間得失更是另后人咋舌不已,或惋惜之,或痛恨之,或不屑之,或贊嘆之。
對于鴻門宴項羽不殺劉邦的原因卻莫說紛紜,前人對此基本給予否定的態(tài)度,視之項羽不聽臣言,狂妄無禮,優(yōu)柔寡斷,剛愎自用,眼光短淺,有勇無謀。其結(jié)論就是項羽頭腦簡單,驕傲自大,所以大意放走了敵手,釀成后患。
近年來出現(xiàn)不少學(xué)者通過研究當時背景,重新探討這個問題,作出不同于傳統(tǒng)的看法。比如學(xué)者張志坤在其文《鴻門宴楚漢得失之我見》認為鴻門宴實際上是項羽兵不血刃,不廢吹灰之力奪得關(guān)中,既降伏劉邦,又維護自己反秦盟主的地位;而劉邦忍辱負重,拿土地換來渡過暫時難關(guān),僅此而已。學(xué)者周騁在《劉項關(guān)系與〈鴻門宴〉結(jié)局識論》一文認為鴻門宴是因為當前的形式而導(dǎo)致項羽不得不安撫劉邦,就大局上,項殺劉毫無必要;就理智而言,項不殺劉,不為失策;就感情而言,項不殺劉,不能算矯情;就未來前景而言,項羽已有對策,不殺劉不能看作放虎歸山學(xué)者蔡偉更是高度的評價項羽在鴻門宴上的表現(xiàn),"如果說劉備釋劉璋為仁釋、關(guān)羽釋曹操為義釋、孔明釋孟獲為智釋,那么,項羽之釋劉邦不但總其所有,更添一條——勇釋。"前人對項羽鴻門宴上輕易放跑劉邦簡單歸于其頭腦簡單,不足論矣!好在現(xiàn)在大多學(xué)者開始從當時的背景重新來探討,猶為可喜,但是翻案過甚,許多觀點尚有待于商討。
漢元年十月,劉邦從武關(guān)進入關(guān)中,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泱泱大秦,就此覆滅。劉邦進入關(guān)中后聽從儒生建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強。今聞?wù)潞淀椨穑椨鹉颂枮橛和?,王關(guān)中。今則來,沛公恐不得有此??杉笔贡睾汝P(guān),無內(nèi)諸侯軍,稍徵關(guān)中兵以自益,距之。"派兵把守函谷關(guān),自己欲在關(guān)中為王。
劉邦此戰(zhàn)略有早年楚懷王之約為政治依據(jù),早在約法三章的時候,劉邦就告訴關(guān)中父老:"吾與諸侯約,先入關(guān)者王之,吾當王關(guān)中。",在這里劉邦把楚懷王之約的主角偷天換日改成自己,顯示他此時不可一世,忘無所有,急不可待想在關(guān)中稱王的心理。當然派人把守函谷關(guān),以免其他反秦諸侯來分一羹也是順理成章的。但是此時劉邦卻犯了一個嚴重的戰(zhàn)略錯誤,反秦諸侯在北方和秦軍誓死角斗,終于擊敗秦軍,劉邦卻趁秦主力被諸侯牽制而輕易盜取了勝利果實,卻關(guān)起門自己獨享成果。從道義上講,劉邦這樣做不厚道,遭到各路諸侯唾棄;從利益上講,劉邦這樣做大大惹怒了各路諸侯,使各路諸侯同心協(xié)力要消滅劉邦這個絆腳石。
鴻門宴的主旨和情節(jié)
鴻門宴是項羽和劉邦在滅秦之后長達五年的斗爭的開端。雖是開端,卻在某種程度上預(yù)示了這場斗爭的終結(jié)。這樣說,是因為作者通過對這次宴會全過程(包括會前斗爭和會后余波)的描寫,生動地揭示了項羽的悲劇性格:他自矜功伐而有"婦人之仁"。這種性格不改變,他就必然以失敗告終。而劉邦在宴會上能化險為夷,跟善于利用對方性格弱點也是分不開的。從這段史實可以看出領(lǐng)袖人物的性格在歷史發(fā)展重要關(guān)頭上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