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鴻門宴》教學教案
《鴻門宴》是《史記·項羽本紀》中一個相對獨立的片斷,它是項羽和劉邦在滅秦之后長達五年的斗爭的開端。雖是開端,卻在某種程度上預示了這場斗爭的終結(jié)。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語文《鴻門宴》教學教案,希望大家喜歡!
高中語文《鴻門宴》教學教案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一個巨匠,一部巨作:了解作家作品及相關(guān)史實,積累文言語句知識,學習創(chuàng)造性閱讀。
2、過程與方法目標:兩個英雄,兩種性格:利用人物性格,學習作者運用對照的方法和矛盾斗爭中描寫人物的方法,學習一分為二地評論歷史人物,樹立正確的讀史觀。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即兩種認知態(tài)度:
(1)學以致用的態(tài)度:感受司馬遷隱忍發(fā)憤的著書精神,從容應對學習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和挫折。
(2)領悟態(tài)度:認識項羽悲劇的原因,到底“敗”在哪里?領悟良好的性格決定一生的命運。
教學重點:
(1)誦讀課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礎上理解詞句,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
(2)通過激烈的斗爭刻畫人物性格,賞析語言的精煉。學習一分為二地批判人物
教學難點:學習創(chuàng)造性閱讀,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訓練。
教學方法:多媒體演示法、合作探究法、誦讀法
課時安排:4課時
教具使用:多媒體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整體感知)
一、導入新課
老師提問:“同學們知道劉邦和項羽這兩位歷史人物嗎?”同學們回答,如有知道的,老師就請同學起來談談他(她)所知道的劉邦和項羽,若大家搖頭或表示疑惑,老師就展開PPT,通過一些圖片來向大家展示歷史上劉邦和項羽的形象,并告訴大家這就是我們將要學習的《鴻門宴》中的中心人物,要求大家在觀看圖片的同時用一兩個詞來形容劉邦和項羽給大家的初步感受。
二、背景介紹:
鴻門是位于陜西省臨潼區(qū)城東約5公里的新豐鎮(zhèn)上的一個村,由于被驪山流下來的雨水沖刷,北端出口處狀如門道,形似鴻溝,故名鴻門。
“鴻門宴”的故事發(fā)生在陳勝吳廣起義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陳勝吳廣起義后,各地云起響應,其中有楚國貴族出身的項梁、項羽叔侄,有農(nóng)民出身的劉邦。陳勝吳廣起義失敗后,項梁扶楚懷王的孫子作了楚王,也叫楚懷王,劉邦也投靠了項梁。公元前207年,項梁戰(zhàn)死,懷王派項羽等去救援被秦軍圍困的趙國,同時派劉邦領兵攻打函谷關(guān)。臨行時,懷王與諸將約定,誰先入關(guān),便封為關(guān)中王。?
項羽大破秦軍后,聽說劉邦已入咸陽,非常惱火,就攻破函谷關(guān),直抵新豐鴻門。這時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暗中派人告訴項羽說劉邦想在關(guān)中稱王。項羽聽了,更加惱怒,決定第二天發(fā)兵攻打劉邦。這樣,一場驚心動魄的“戰(zhàn)爭”便開始了。
(介紹背景時,配上一些鴻門宴遺址以及表現(xiàn)鴻門宴當時情形的圖片,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三、作者介紹:
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陜西韓城,一說山西河津)人,中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被后人尊為“史圣”。他創(chuàng)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妒酚洝酚涊d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完成的史學巨著《史記》,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而欓T宴》即選自《史記?項羽本紀》。
四、誦讀全文,整體感知:
1、 先推選幾位同學分段朗讀,一人讀一部分,查看預習情況。
2、 欣賞朗讀錄音,并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 對文中一些容易讀錯的字詞注音,并注意斷句的地方。
(誦讀結(jié)束后,PPT上放映易讀錯的字:玦:jué,?
饗:xiǎng,鯫:zōu,說:shuì,卮:zhī,數(shù):shuò,戮:lù,瞋:chēn,眥:zì,跽:jì,彘:zhì,俎:zǔ,王:wàng,,內(nèi):nà,樊噲:fán?kuài)
(2) 文中主要寫到了哪些人物以及講到了哪些事件。
(明確:人物:劉邦、項羽、曹無傷、項伯、張良、范增、樊噲、項莊。
?事件:學生根據(jù)初步了解,回答出項羽、劉邦兩個集團因小人
之言而發(fā)生矛盾,項羽欲除掉劉邦,但是后來劉邦因為很多人的幫助成功逃脫即可。)
(3) 談談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學生可隨意回答。比如:劉邦,因為感覺很多人在幫他。項羽,因為全部人都對他畢恭畢敬等)
第二課時(課文解讀)
一、 解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故事的開端):
集體誦讀第一自然段,思考以下問題,并讓大家展開討論:
1、 第一自然段講了什么事情?
明確:無傷告密、亞父定計(根據(jù)?“主要人物+事情”?的方式總結(jié)。)
2、 項羽為什么要大怒?
明確:沛公軍霸上,欲王關(guān)中。
(要結(jié)合項羽的性格來說,項羽剛愎自用,又是貴族出生,當農(nóng)民出身的劉邦已占據(jù)咸陽的時候,內(nèi)心的憤怒怎么可能不生發(fā)出來呢?這體現(xiàn)了項羽唯我獨尊、自大的性格特點。)
3、 故事的開始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氛圍?
明確:緊張、劍拔弩張的氛圍。(戰(zhàn)爭仿佛馬上就要打響)。
討論時,串講第一自然段中的一些文言知識:
(1)詞類活用:
(a)名詞活用作動詞:
軍:駐軍、駐扎。言:說。王(wàng):稱王
(b)形容詞用作名次:?。盒〉姆矫?。
(2)通假字:
采:通“彩”,彩色的意思。
(3)一次多義:
為擊破沛公軍:(wèi,替、給,介詞)
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wéi,做,擔任,動詞)
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wéi,是,動詞)
?(總結(jié)“為”字的讀音用法,用作動詞時讀二聲,用作介詞時讀四聲。)
(4)古今異義:
?山東:古:崤山以東?今:指山東省。
二、?解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故事的發(fā)展):
1、由學生推薦選出一名同學起來誦讀第二自然段,其余同學思考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事情?
明確:項伯夜訪,劉邦訂策,項王許諾
2、討論:項伯作為項羽營中的高官,當他得知項羽欲擊破沛公軍的時候,為何馬上跑到劉邦營中報信?同學們?nèi)绾慰创@種行為?
明確:A、項伯報信,并不是因為劉邦,而是因為劉邦營中有曾經(jīng)救過自己的好友——張良。他的這種行為是為了報恩。屬于知恩圖報,是不應該批判的。
B、劉邦作為項羽營中的左尹,本屬于集團內(nèi)部高官,加之他又是項羽的小叔叔,與公與私,他都不應該在這種危急關(guān)頭向敵方報信。因為他的報信,最終致使整個集團落入了一個悲哀的結(jié)局,實屬不該。
(學生亦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地發(fā)表意見,言之成理即可。)
3、討論:張良在得知項羽“欲擊破沛公軍”的時候并沒有獨自離開,而是選擇了告訴沛公,并且積極出謀劃策,這一做法體現(xiàn)了張良怎樣的特點?
明確:忠、義、沉著冷靜、足智多謀(在得知項羽的計劃后,張良并沒
有逃走,更沒有慌。他先問沛公:“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
沛公默然,他又立即提出請馬上前去告訴項伯,就說自己從來都不
敢違背項王。以此拉近了劉邦與項伯的距離,使項伯可以為自己一
方在項羽面前說好話。)
在討論時,串講第二自然段中的一些文言知識:
(1)詞類活用:
a)?名詞活用作動詞:
不可不語:告訴籍吏民:造戶籍冊或登記
吾得兄事之:侍奉
b)?名詞作狀語:
項伯乃夜馳之:在夜晚吾得兄事之:像對待兄長那樣
c)使動用法:
項伯殺人,臣活之:使……活下來
d)形容詞用作動詞:
素善留侯張良:與……交好秋毫不敢有所近:靠近
e)形容詞用作名詞:
君安與項伯有故:舊交情
(2)通假字:
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內(nèi)”通“納”,接納
要項伯:“要”通“邀”,邀請?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具:通“俱”,全、都。倍:通“背”,背叛,忘記。
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通“早”
(3)一字多義:
幸:婦女無所幸(封建君主對妻妾的寵愛叫“幸”)
故幸來告良(幸虧,副詞)
(4)古今異義:
婚姻:古:兒女親家;?今義:由結(jié)婚而形成的夫妻關(guān)系
?出入:古:進來,偏義復詞;今:進出
非常:古:意外的變故;今:副詞,很、非常
第三課時(課文解讀)
一、解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故事的高潮):
(一)、集體誦讀第三自然段,思考這一段出現(xiàn)了哪些人物?發(fā)生了哪些事情?
明確:人物有:劉邦,項羽、范增、項莊、項伯、張良
事情有:劉邦謝罪——項羽留飲,范增示意——項王不應,項莊舞劍——項伯翼蔽
(二)、討論:
1、設鴻門宴本欲是除掉劉邦,但從項羽的一系列做法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是真的想要除掉劉邦而后快嗎?
?明確:不是。
他其實也是猶豫不決,目標并不明確的。當劉邦前來謝罪,說了一些“討好的話”之后,他便以“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為自己找臺階而下,并且留沛公飲。在宴會中,范增舉玨示意,他也是默然不應,可見,他的內(nèi)心其實并沒有說一定要在鴻門宴上殺死劉邦。(同時,作為一個將軍,當樊噲怒闖軍帳時,他完全可以因為以下犯上、以及以“刺客”的罪名將劉邦一行人拿下,可是,他還是沒有那么做,相反,其稱樊噲為壯士,還賜以彘肩、美酒),可見,他內(nèi)心并沒有說一定要除掉劉邦而后快的。這體現(xiàn)了項羽優(yōu)柔寡斷、自大輕敵、寡謀輕信、剛愎自用同時又坦率豪放的性格。
2、?讓大家看到第三自然段開頭,老師請同學讀劉邦向項羽謝罪時所說的那一段話,
請同學們討論分析這一段話中劉邦的語氣是怎么樣的?他為什么要這么說?他說的
時候有沒有什么條理呢?
明確:他的語氣中帶有一種謙卑、謹慎。他之所以這樣謙卑,是因為當時大軍壓境,項羽力量強大,只有這樣,才能消除項羽對自己的誤會。他先言二人合力而攻秦,表明自己與對方是戰(zhàn)友而非敵人,然后,他又言自己是“不自意”先入秦,即自己也沒有料想到,態(tài)度非常誠懇的,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項羽對他的偏見。最后,劉邦說今者是有“小人之言”,即將項羽憤怒的原因、以及各種責任都推到了曹無傷的身上,為項羽找了一個臺階下,同時,也為自己找了一個洗清罪名的理由??梢?,劉邦說話時條理清晰,態(tài)度誠懇,這很大程度上都是后來項羽不殺劉邦的原因。(總結(jié):劉邦謝罪——項羽留飲。)
3、請大家回到課文,看看文中劉邦“謝罪”以后,項羽有什么反應呢?后來又發(fā)生了一連串的什么事情?主人公是誰?體現(xiàn)了他們怎樣的特點?
明確:項羽的反應是留飲,然后基本上是“默然不應”。(對應上面講的動搖了殺劉的決心。)后來項羽的謀臣范增示玨、召項莊,體現(xiàn)了范增老謀深算,能夠清晰洞察時局的特點。同時,項伯翼蔽沛公,又再一次照應前文第二自然段“約為婚姻”,可見項伯還是在一心幫助沛公。(總結(jié):范增示玨——項王不應,項莊舞劍——項伯翼蔽)
追問:大家在學習這一部分的時候,在整個故事情節(jié)以及氛圍當中有沒有什么不一樣的感受呢?整個情節(jié)是平坦的還是跌宕起伏的?
明確:情節(jié)跌宕起伏,從劉邦的角度來看,是經(jīng)歷了“兩起兩落”:一起一落:范增示玨——項王不應;二起二落:項莊舞劍——項伯翼蔽。這兩起兩落,將故事推向高潮,故事即將達到頂峰。同時,劉邦在這兩起兩落中逐漸由被動走向主動,項羽由主動逐漸走向被動。(引出下一段即將出現(xiàn)的第三起三落,故事達到頂峰。)
4、在學習第4自然段之前,請同學們注意第三自然段中關(guān)于宴會上座次的問題,為什么作者要花這么多的筆墨介紹座次呢?請同學們談談自己的理解。
明確,根據(jù)座次其實是可以體現(xiàn)人物尊卑的一種方式。(同學們在生活中有沒有關(guān)于座位上的禮儀跟大家一起分享呢?請同學自由談談。)同學回答后,老師補充:現(xiàn)代有現(xiàn)代的座次禮儀,而古代也有古代的禮儀。同學們有沒有知道古代座次禮儀的呢?按古代禮儀,帝王與臣下相對時,帝王面南,臣下面北;賓主之間相對時,則為賓東向,主西向;長幼之間相對時,長者東向,幼者西向。宴席的四面座位,以東向最尊,次為南向,再次為北向,西向侍坐。
(項羽居尊位的原因,一是出身高貴(名門、名將之后),二是巨鹿一役后成為反秦主力,諸侯皆臣服之,三則是因為實力強大。(劉邦當時不是他的對手)。
高中語文《鴻門宴》教學教案二
【教學目標】
1、掌握《史記》一書的體例、別名、作者。
2、掌握本課出現(xiàn)的詞類活用、一詞多義、通假字、古今異義字、特殊句式等。
3、掌握翻譯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能準確概括文章的故事情節(jié)。
4、了解作者運用個性化的語言和行動描寫的方法刻畫人物的特點。
【教學重點】
1、學習古漢語的常用詞語和特殊句式。
2、正確分析認識項羽、劉邦兩個集團各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互動設計1:
猜一猜:
志潔行廉,愛國忠君真氣節(jié);
辭微旨遠,經(jīng)天緯地大詩篇。
翁去八百載,醉鄉(xiāng)猶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世上瘡痍,詩中圣哲;
人間疾苦,筆底波瀾。
剛直不阿,留得正氣沖霄漢;
幽愁發(fā)憤,著成信史照塵寰。
(屈原、歐陽修、杜甫、司馬遷)
互動設計2:
據(jù)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記載:公元210年,秦始皇游會稽,項羽和他的叔父項梁一同去看熱鬧。項羽看到秦始皇被人前呼后擁,威風凜凜的樣子,便對項梁說:“彼可取而代之也?!?/p>
無獨有偶,《史記?高祖本紀》記載:秦始皇南巡,儀仗萬千威風凜凜。劉邦道:大丈夫生當如此。結(jié)果呢?
一邊,星漢寥落,夜色深沉。荒原上老樹枯藤,烏啼凄厲。帥帳中傾國佳人翩然起舞。清鋒灼灼寒光森森,揮不去數(shù)不盡的纏綿與悲愴。縱橫天下的霸王蒼涼吟唱著《垓下歌》
而另一邊,平定黥布叛亂回京時,過沛縣,漢天子面對故人沾沾自喜地高唱著《大風歌》
大風起兮云飛揚,
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此為衣錦榮歸的慨嘆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此為英雄末路的悲歌
歷史是何其殘忍,讓兩個英雄生在了同一個亂世。公元前206年,這兩個英雄在新豐鴻門(今陜西省)舉行了一次特殊的宴會,史稱“鴻門宴”。
那么“鴻門宴”到底是怎樣的一次宴會?項羽和劉邦又在宴會上顯示了怎樣的英雄本色?
請看《史記·項羽本紀》之《鴻門宴》
二、作者簡介
司馬遷(約前145~約前90),字子長,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繼父職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辯護,入獄遭宮刑。發(fā)憤著書,歷盡艱辛,著成《史記》。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傳說中黃帝到漢武帝三千年間的歷史。全書共130篇,含本紀12篇、年表10篇,書8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本紀記帝王,世家述諸侯,列傳敘人臣,書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史記》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被魯迅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它展現(xiàn)了治世與亂世、和平與戰(zhàn)爭、創(chuàng)造與毀滅,記錄了無數(shù)人物的生平,有帝王將相、學者儒生、刺客游俠、富商豪賈、倡優(yōu)卜者、;有成功的英雄,也有失敗的豪杰,有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偉人,也有平凡微賤的小人物。
三、背景簡介
“陳涉起義”、“楚漢相爭”
教師講解:秦末,“天下苦秦久矣”,民心思變,公元前209年爆發(fā)了陳勝、吳廣領導的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nóng)民起義。劉邦、項羽也起兵江東。項梁擁立老楚懷王之孫為“楚懷王”作為反秦勢力的傀儡首領。楚懷王召集諸將結(jié)成反秦聯(lián)盟,命主力軍劉邦、項羽兵分南北兩路,合力西擊秦軍,并約定“先入關(guān)中者王之”。劉邦率先入關(guān)破咸陽,退駐霸上。后項羽率軍西來,屯軍新豐鴻門,揚言要同劉邦開戰(zhàn)。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豐鴻門舉行了一個藏有殺機的宴會。課文以項羽是否發(fā)動進攻、劉邦是否安然逃席為主要矛盾展開。
附錄:對照注釋,將文言知識分類歸納
1、通讀、正音。
2、找出通假字:
“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 “距”通“拒”; “內(nèi)”通“納”,接納,準于入內(nèi)。
“要項伯”。 “要”通“邀”,約請。
“不敢倍德”, “倍”通“背”,違反。
“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蚤”通“早”。
“令將軍與臣有郤”, “郤”通“隙”。
“因擊沛公于坐”, “坐”通“座”。
“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參”通“驂”。
3、詞類活用現(xiàn)象。(結(jié)合課后第三題)
?、拧∨婀姲陨?名詞用作動詞:駐扎)
?、啤∨婀蹶P(guān)中(名詞用作動詞:統(tǒng)治)
⑶ 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詞用作動詞:小事)
?、取∷厣屏艉顝埩?形容詞用作動詞:交好)
?、伞№棽艘柜Y之公軍(名詞作狀語:連夜)
⑹ 項伯殺人,臣活之(動詞使動用法:使……活)
?、恕∥岬眯质轮?名詞作狀語像對待兄長一樣)
?、獭∏锖敛桓矣兴?(名詞作動詞:接觸,沾染)
?、?籍吏民,封府庫(名詞用作動詞:登記在冊)
?、巍∨婀┤諒陌儆囹T來見項王(動詞使動用法:使……跟從,率領)
?、稀》对鴶?shù)目項王(名詞用作動詞:用眼示意)
?、小∪羧肭盀閴?名詞用作動詞:上前)
?、选〕R陨硪肀闻婀?名詞作狀語:像翅膀一樣)
⒁ 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通納,使動用法:使……進來)
?、印⌒倘巳缈植粍?名詞用作動詞:處罰)
⒃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名詞使動用法:使……為王)
還軍霸上(動詞使動用法:使……返回)
道芷陽間行(名詞用作動詞:取道 從小路) 間至軍中
拔劍撞而破之(形容詞用作動詞:擊碎、擊破)
不義也(名詞作動詞用:合于義)
4、古今異義:
?、拧∨婀钬淳茷閴?,約為婚姻 (古義:古義兒女親家,女方之父為婚,男方之父為姻。今義:結(jié)婚的事,因結(jié)婚而產(chǎn)生的夫妻關(guān)系。)
?、啤渌I之出入與非常也 (古義:意外的變故。今義:副詞,很。)
?、恰《牸氄f (古義:小人的讒言。今義:詳細說來。)
⑷ 另外,“山東、河南、河北”也與現(xiàn)代漢語的意思不同。
5、文言句式:
“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 “貪于財貨” “具告以事” “長于臣” 狀語后置。
“今日之事何如” “籍何以至此” “客何為者” “大王來何操” “沛公安在”, 賓語前置。
“此天子氣也”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 “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碧厥庵甘敬~“所”、“者”構(gòu)成“式名詞短語充當主語,作說明、解釋的對象。 判斷句。
“為(我)擊破沛公軍” “欲呼張良與(之)俱去” “毋從(之)俱死也” “將軍戰(zhàn)(于)河北” “若屬皆且為(之)所虜” 加彘肩(于盾)上 省略句。
“若屬皆且為所虜” “吾屬今為之虜矣” 被動句。
四、整體感知
互動設計4:
大家說,這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宴會么?
點撥:這絕對不是一次愉快的宴會,項羽和劉邦在宴會上劍拔弩張,勾心斗角,進行了一次驚心動魄的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戰(zhàn)爭以劉邦勝出為結(jié)局。后來“鴻門宴”也成為了一個特定的詞語,用來比喻那些“不懷好意,設計陷害別人的宴會”。
互動設計5:理清人物關(guān)系和故事情節(jié)。
簡要分析課文
全文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2)宴會前,寫宴會前劉、項兩軍駐地、力量對比、事件的起因及雙方的幕后活動。共寫了以下幾件事:曹無傷告密。(導火線)──范增進言分析情況。(激化矛盾)──項伯夜訪張良。(形勢有所轉(zhuǎn)化)──張良與劉邦商討對策。──項伯勸項羽勿擊劉邦。
第二部分:(3~4)宴會上,寫鴻門宴上雙方的尖銳斗爭,情節(jié)的高潮。
此部分有三落、三起:
三落:劉邦謝罪(緩和)──項羽不怒樊噲,稱之壯士,賜酒肉,賜座。──劉邦以“如廁”為名逃脫。
三起:“范增數(shù)目項王”暗示動手。(緊張)──范增以項莊舞劍為由,刺殺劉邦。(嚴峻)──樊噲闖入帳(緊張到極點)。
第三部分:(5~7)宴會后,劉邦脫身逃走,張良入謝,劉邦誅殺內(nèi)奸。
第二課時
五、合作探究
互動設計6:
宴前:起因、發(fā)展(1、2)
1、⑴ 歸納有關(guān)文言知識(見附錄)
?、啤≌n文第一段
點撥:曹無傷是沛公的主司馬,他的告密當然不同于一般流言蜚語,于是,項羽決定“擊破沛公軍”。矛盾挑開,故事“開端”。
范增是項羽的主要謀士,他對形勢的判斷十分正確。對劉邦的用心了如指掌?!凹睋粑鹗А钡闹鲝埛浅S⒚鳌C苓M一步激化,情節(jié)迅速發(fā)展。
【3】、項羽接獲曹無傷的密報,當即“大怒”,這一個“怒”字內(nèi)涵相當豐富。請說說其中包含了些什么?
提示:就矛盾的焦點而言,天下雖大,“王”只有一個,就力量對比而言,項羽占有絕對優(yōu)勢,何況秦軍主力是項羽消滅的,又是楚王后裔,一個“市井小人”居然“欲王關(guān)中”,項羽豈能容忍?再說個性特征,此時此刻,項羽如若不“怒”,他也就不是歷史上的那個項羽了,他本來就是那么一個火爆漢子!
2、課文第二段寫了哪幾件事?對故事的發(fā)展有什么作用?
點撥:第一件事“項伯夜訪”。 第二件事“張良獻策”。
“張良獻策”是情節(jié)變化的關(guān)鍵,劉邦逐步由被動轉(zhuǎn)為主動,項羽終于“放虎歸山”,以致范增之謀難以實施等等,莫不由此而生。這段文字是情節(jié)變化的關(guān)鍵。
討論:在楚王即將來犯萬分危急的形勢下,張良既不提議備戰(zhàn),更不主張退軍,卻只要劉邦“往見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這是為什么?此處行文輕描淡寫有什么作用?
提示:“戰(zhàn)”必敗,“逃”必潰,兵力懸殊,土氣不同。張良過人之處在于確信項伯可以利用。他從項伯的通風報信中看出這個人十分重“義”,有恩必報,他也了解項伯與項羽的關(guān)系。由項伯必能獲得理想的效果,尤其是他看準了項羽的致命弱點,雙方矛盾的焦點,深信“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一句話就能解決問題。此處輕描淡寫更顯出張良的沉穩(wěn)機警,處變不驚。(也與劉邦大驚失色束手無策形成對照。)
互動設計7:
3、宴中:高潮(3、4)
思考:鴻門宴上發(fā)生了那些精彩的情節(jié)?請簡要歸納。
第一件事“劉邦謝罪”,
第二件事“范增示意”,
第三件事“項莊舞劍”,
第四件事“樊噲闖帳”,
?、恰∮懻揂:劉邦謝罪是否誠心,何以見得?
提示:并不誠心。迫于形勢不得不如此。而且,言辭雖恭,以“將軍”稱項羽而以“臣”自稱,更強調(diào)自己“先入關(guān)破秦”,“得復見將軍”都出于“不自愿”,僥幸而已,但卻絕不認錯,更把責任推給“小人”!(這“小人”分明指曹無傷卻故意不予道破,裝出一副全然無知的樣子。)
B:“項莊舞劍”是鴻門宴上最精彩的情節(jié),請思考:這一事件給后人留下了哪一個成語?什么意思?
點撥:成語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意思是人表面上做某事心中卻另有所圖。
“劉邦謝罪”,情節(jié)已趨緩和,“舞劍”事件發(fā)生,形勢再度緊張起來,從而引出了“樊哈闖帳”,故事推向高潮。
討論C:“樊噲闖帳”是故事的高潮。課文從哪幾方面刻畫樊噲這一人物?寫“樊噲闖帳”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喧賓奪主”?)
提示:課文對樊噲這一形象的刻畫可謂濃墨重彩,形神兼?zhèn)洹?/p>
語言描寫:“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語句短促急迫,緊張的形勢,急迫的心態(tài),忠勇的性格躍然紙上。
行動描寫:“帶劍擁盾入軍門”,“側(cè)其盾以撞,衛(wèi)士仆地”,“立而飲之”,“拔劍切而啖之”,無所顧忌,無所畏懼,何等英武。
外貌描寫:“瞑目視項王”,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著墨不多,卻極為傳神。
濃墨重彩寫樊噲,既襯托了項羽、劉邦,更突出了張良。
文章巧妙地把握人物關(guān)系,劉邦信而用之,項羽感其“義”,贊其“勇”,賜酒、賜彘、賜坐,張良則是“導演”兼“舞臺調(diào)度”,一切全由張良策劃,讀來絕無喧賓奪主之感。
討論D:有人認為樊噲在席上的講話跟劉邦一模一樣,“僅是語句上稍有變化而已”,對不對?如有區(qū)別,區(qū)別在哪里?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區(qū)別?
高中語文《鴻門宴》教學教案三
教學目標:
1.了解“鴻門宴”斗爭的起因、經(jīng)過,認識這一斗爭的性質(zhì),正確評價有關(guān)人物。
2.掌握文言現(xiàn)象,并且識記“舉”“謝”“為”“斗”“因”等詞語的含義。
3、學習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爭中,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展示人物個性特征的寫作方法。
教學方法:
文章篇幅較長,采用適當點撥、引導與學生討論交流相結(jié)合的方式。
教學時數(shù):
3課時
教學手段:
多煤體課件、投影儀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掌握《史記》的體例。
引導學生梳理課文的脈絡,整體把握文章內(nèi)容。
一. 導入課文
課前事先安排好學生深情演唱歌曲《霸王別姬》
我站在 烈烈風中
恨不能 蕩盡綿綿心痛
望蒼天 四方云動
劍在手
問天下誰是英雄
人世間 有百媚千紅
我卻獨 愛你那一種
傷心處 別時路 有誰不同
多少年恩愛匆匆葬送
我心中 你最重
悲歡共 生死同
你用柔情刻骨
換我豪情天縱
我心中 你最重
我的淚 向天沖
來世也當稱雄
歸去斜陽正濃
這首歌曲講述的是項羽在楚漢之爭中以失敗告終,向愛姬告別的故事。同學都知道,項羽本是一位英勇善戰(zhàn)的大英雄,怎么卻以失敗告終呢?那么今天我們就來拉開楚漢之爭的序幕—《鴻門宴》,以求窺一斑而見全貌。
二.解題
找同學朗讀課下注釋(1),了解本文出處及相關(guān)的內(nèi)容。
作者介紹
學生根據(jù)初中所學及課下的預習,介紹他所知道的司馬遷。
司馬遷,字子長,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繼父職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辯護,入獄遭宮刑。發(fā)奮著書,歷盡艱辛,著成《史記》。
教師補充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傳說中黃帝到漢武帝三千年間的歷史。全書共130篇,含本紀12篇,年表10篇,書8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妒酚洝凡坏哂泻芨叩氖穼W價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被魯迅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三.背景簡介
秦末,“天下苦秦久矣”,民心思變,公元前209年爆發(fā)了陳勝、吳廣領導的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nóng)民起義。劉邦、項羽也起兵江東。項梁擁立老楚懷王之孫為“楚懷王”作為反秦勢力的傀儡首領。楚懷王召集諸將結(jié)成反秦聯(lián)盟,命主力軍劉邦、項羽兵分南北兩路,合力西擊秦軍,并約定“先入關(guān)中者王之”。劉邦率先入關(guān)破咸陽,退駐霸上。后項羽率軍西來,屯軍新豐鴻門,揚言要同劉邦開戰(zhàn)。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豐鴻門舉行了一個藏有殺機的宴會。課文以項羽是否發(fā)動進攻、劉邦是否安然逃席為主要矛盾展開。
四.放錄音,使學生準確認讀
學生聽錄音后,展示投影,找學生準確讀出字音。
欲王wàng關(guān)中 饗xiǎng士卒 為wèi擊破沛公軍 崤xiáo山 好hào美姬jī 鯫zōu生說shuì我 孰與君少長zhǎng 奉卮zhī酒為壽 從百余騎jì
戮lù力而攻秦 范增數(shù)shuò目項王 樊噲kuài 舉所佩玉玦jué 交戟jǐ之衛(wèi)士 瞋chēn目目眥zì盡裂 按劍而跽jì 沛公之參乘shèng 賜之彘zhì肩 切而啖dàn之 如恐不勝shēng
人方為刀俎zǔ 何辭為wéi 道芷zhǐ陽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子
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
要項伯
令將軍與臣有隙。
項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置之坐上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理清人物關(guān)系,并借助注釋了解文意。
五.梳理文章的結(jié)構(gòu)
找?guī)孜煌瑢W復述這一篇文章的內(nèi)容。
學生自由結(jié)組,概括出穩(wěn)重的情節(jié)發(fā)展的脈絡。
展示交流結(jié)果:
開端:無傷告密 范增獻計
發(fā)展:項伯夜訪 劉項約婚
高潮:劉邦謝罪 項王留飲 項莊舞劍 樊噲闖帳
結(jié)局:劉邦逃席 無傷被誅
六.布置作業(yè):
布置學生分角色演繹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高潮部分,下節(jié)課表演,增加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
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共六組,每組找一個自然段的文言現(xiàn)象,整理到作業(yè)本上,下節(jié)課訂正。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以表演的形式回顧上節(jié)課的內(nèi)容。
疏通文句,歸納整理本文的文言現(xiàn)象,進行文句、文段的翻譯練習。
一.回顧
經(jīng)過課下的排演,侯驍?shù)葞孜煌瑢W演繹了搞笑版的“劉邦請罪”“項王留飲”“項莊舞劍”等這一部分故事情節(jié)。雖然有些篡改了當時故事發(fā)展的一些小細節(jié),但效果很好,提高了學生繼續(xù)學習本文的興趣,增加了他們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高中語文《鴻門宴》教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