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文章:眼睛EYES
近日體育老師教習舞蹈,要我們感受到身體各個部位的存在。昨天晚上,突然想起了我的眼睛的存在,然后,閃現(xiàn)很多熟識的人的眼睛,或者說,目光。一般來說,我只記得熟悉的人的眼睛,不熟悉的人,只有一個全身的大致輪廓,臉部是朦朧的,眼睛是沒有的,見面之后,大概會這樣“啊,你,你是,額,那誰……”可是,我卻不記得自己的眼神。
曾經(jīng)閉上眼睛回憶一個人,她的習慣性動作,穿衣風格,說話口氣,語調(diào),還有她的眼睛,好像放電影一樣,奇怪,要用多少時間才可以把一個人記得那么清楚。我一直覺得人是最難辨認的,所以對《最強大腦》里面能夠細微識別人臉的挑戰(zhàn)者們,有些,無語,像一臺機器。
我記得好多雙眼睛,有的總是不掩笑意閃著光,有的溢出叫溫柔的東西,有的笑意下掩著憂傷無奈,有的死氣沉沉呆板無力,有的笑得奸詐,有的淡漠涼薄……不過我很少直視他們的眼睛。
因為我害怕,會無措。
目光是會灼人的。理性點說,瞳孔會在內(nèi)外界環(huán)境刺激下調(diào)節(jié)孔徑,控制光線進入,進而呈現(xiàn)不同狀態(tài)。然而我們是人,那目光里藏著或者透露出來的東西,有時用科學是解釋不通的。想逃避,又耐不住好奇。我多次希望把某一雙眼睛定格在某一時刻,這樣我就可以毫無壓力地拋開感性因素,肆無忌憚地觀察一番。此時我大概會深情地用手蓋住那一雙眼睛,然后慢慢放開,眼睫毛、附著的水光、蔓延的血絲、虹膜的顏色、瞳孔的張開程度、眼球凹凸程度,然后再想到屈光度、成像原理、景深現(xiàn)象,然后再想到某個眼科教授,然后再想到標本,然后……我費盡心機營造的氣氛就被我的腦回路不知不覺地破壞了,原本的目的也忘記了。所以最后想想,一切可控可解釋并不是很有趣,或許那樣的眼神就應該和激動、震顫的高興、苦笑、無奈或者心動這類情緒聯(lián)系起來,而不是帶著研究性質(zhì)。就像再有溫度的畫面,相機一拍,也變得冷冰冰,無論像素有多好 。我總是感嘆眼睛的功能,也時常遺憾為什么相機拍不出眼睛看到的那樣。其實,有什么好遺憾的呢?眼睛看到的東西其實已經(jīng)附帶了心理期待,它和你的各種感官以及你的心(雖然我一直在疑惑到底是我的腦子在想還是我的心在想)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所以我說人是多么復雜的東西。而相機只不過是一個仿真模擬而已,它極少的不公正不客觀也是苦于像素和編程的誤差(美顏及各種神操作除外)。所以還失落什么呢?好好用眼睛去享受這視覺盛宴吧,畢竟這對很多人來說也是奢侈。
我很少觀察我的眼睛,但是我總是習慣用沒有溫度的“角膜-眼瞼-瞳孔-晶狀體-睫狀肌-虹膜-視網(wǎng)膜-視神經(jīng)”結構來麻痹自我,其實只是懶得動表情而已,無語ing……大多數(shù)時候,我還是很容易泄露心緒,因為懶得掩飾。因為掩飾對我而言就是作死,對于一個若沒什么事可以一個“面無表情”的表情掛著一整天的人,如果再把種種豐富的表情和眼神掩去,我估計會有一群逗比對我的臉無情揉捏,擺出各種駭人的臉部pose,到時恐怕只能露出一個無奈的眼神了。活在當下,不也很好。
寫了這么多,來扯扯與主題無關的——最近發(fā)現(xiàn)只有在黑暗下才有靈感,白天腦子一片空白,于是還沒天黑非得關掉燈拉掉窗簾再寫,估計以后還得搗鼓個黑色系行裝帶個只露出眼睛的帽子蹲在電腦前(好像個hacker的樣子);圖書館總要找個遠離人群的靠窗明亮位置;寫作風格難變,就像性格一樣頑固不變,寫不出小說記敘文,甚至評論也寫不出來,只能記錄些不定期飄過的雜緒,可能是想象力在不講求細膩的生活中死去,議論之言在 瞬息萬變又充滿套路的現(xiàn)實世像中麻痹,于是緘口不言,連比喻擬人都不會用了或者用得干巴勉強;我在這遼闊的土地上找一個不刺眼但從容的位置……祝安!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