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論語學習心得(11)
論語學習心得_讀論語心得感想
論語學習心得(十二)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p>
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p>
翻譯:子貢說:“貧窮卻不諂媚,富貴卻不驕傲,怎么樣?”孔子答道:“可以,但還不及貧窮而快樂,富貴而好禮的人。”
子貢說:“《詩經(jīng)》中說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是這個意思吧?”孔子答道:“賜啊,這才可以和你談《詩經(jīng)》了,告訴你過去的道理,才能懂得今后的東西了?!?/p>
體會:貧窮卻能做到不奴顏媚骨,不違心地趨炎奉承別人以求得物質(zhì)收獲,算是一種自尊自愛而略帶清高的表現(xiàn),但我認為這只是在別人面前固執(zhí)地維護自己殘損的名譽與形象,或許是人性中的倔強與要強支配著他們決不低頭的行為,當然,這些人或多或少值得人們尊敬,因他們的不屈,給我們帶來可欣賞的靈魂,比起那些徹底“墮落”的小人,這些君子讓我們同情,甚至頌揚他們的事跡,期求人們追逐他們走過的路,永不出賣自己的靈魂。而“貧而諂媚”的眾生便成了大家聲討鄙夷的對象,痛斥他們惡劣的行徑,蔑視他們的卑躬屈膝、茍延殘喘,繼而非要將丑惡和黑暗揭示出來,抖摟在明晃晃的陽光之下,暴露在赤裸裸的憤恨之中,給一張張嘴謾罵和斥責的理由,順帶給人們一個諄諄教誨的好機會。既滿足了我們居高臨下、感受自己高貴靈魂的渴望,又好似成功地教化了社會的陰暗面,給了自己“不得不接受的”成功。
相對貧窮,富貴則更具危險性。因為這個社會,畢竟多數(shù)還是默默無聞,整天為生計奔波的小人物,也因了中華民族千年流淌的血液中一種微妙的嫉妒和自戀因子,還帶著一點點阿Q的精神因素,現(xiàn)世的人們便對富人有著無端的嗤之以鼻又強烈向往的矛盾情感,所以,就算你身價千億依舊不彰不顯,也會迎來他人異樣的目光。不用多說,總有人懷疑你的發(fā)家史是否帶著灰暗,總有人妒忌你的家財萬貫,還會有人覬覦你的錢財、你的房、你的車,總之,不會有人正常地理解你,而且現(xiàn)在又凈是開煤礦,用他人無辜的鮮血“裝飾”了他們自己的行頭搖身一變成了暴發(fā)戶的道德敗壞的俗人。這樣人們就更有理由暗暗斥罵了。其實大多數(shù)富人并不驕傲,甚至膽怯,生怕別人知道他的家境,還到處裝窮,就是因為他們熟知中國人這種自己得不到就憎恨得到的人的陰暗心理,也知道命貴易遭搶,才會產(chǎn)生與古代截然不同的可笑現(xiàn)象。
究其原因,“貧而無諂,富而無驕”這種曾經(jīng)崇高的美德現(xiàn)在已不受用,時代變了,民風在變,人心在變,在一顆蒙塵納垢的心靈上,剝落的是逝去的純樸與美好,裸露的是冷漠麻木,自私扭曲的靈魂。它也沒有了實在的意義。
本來寫在這里便想止筆。因我覺得自己已偏離了軌道,怕再寫下去會寫出更偏激的話來,但忍不住還想談談“貧而樂,富而好禮”。
安貧樂道,怕是自古至今最為高尚的情趣了。安于貧窮的人應是超脫的人,不在乎別人的想法,不在乎自己的困窘,依舊安然享受這生活,這番淡定從容幾近絕跡。獨居簡陋的臥房,點一盞幽暗的油燈或是燃一支搖曳的蠟燭,在這微弱的燈光里沉醉地讀書,忘了狹小的空間帶來的逼仄感,仿佛置身空曠的原野,藍天、白云,隨手可及的花的芳香,風的哀愁,還會有什么煩惱?又或在竹林間搭一木屋,清晨,品一壺香茗于婉轉(zhuǎn)鳥鳴間,聆聽竹聲悠揚,風清雨落,縱使生命在此遠逝,又有何憾?我想這就是我一生的追求罷。如果“貧而樂”是寧靜的昭示,那么“富而好禮”便是豁達的體現(xiàn)。一個人,樂于施舍,樂于奉獻,那必是一個真誠的君子。在遵從禮儀之外,他們將自己的交與大家分享,或是為了接濟,或是為了救急,但決不會是做秀或以此顯擺,他也會是一個精神層面豐富的人,他的幸福感會遠遠超過我們,因此,我同樣欣賞這一份大方與關(guān)懷。雖然終我一生也可能無法達到這高度,但我至少會樂于享受生活,珍惜來之不易的每一分,每一秒。
>>>下一頁更多有關(guān)“論語學習心得”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