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政治下冊教案第6課人教版
八年級政治下冊教案第6課人教版
長久以來,上課、編制教案、輔導學生、業(yè)務學習是初二政治教師日常職業(yè)生活的重要內容。學習啦為大家整理了八年級政治下冊教案第6課人教版,歡迎大家閱讀!
八年級政治下冊教案第6課
第六課 終身受益的權利
學生面臨的問題當今社會正步入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型社會。人人都要受教育,人要終身受教育。在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人類知識急劇增加的形勢下,一個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就不可能掌握現代科學知識,很難找到好的工作崗位,甚至很難在社會上立足。只有接受教育,掌握知識本領,才能獲得良好的就業(yè)機會,才能豐富和完善自己,享受現代文明。因此,受教育是學生的一項基本權利。一方面,現在在社會上存在著一些侵犯初中學生受教育權的行為,如有的家長不讓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有的學校隨意開除學生,有的校舍危險不能上課,有的教育場地被非法占用,有的不法分子擾亂學校秩序妨礙學生學習,等等。學生應該學會如何保護自己的受教育權。另一方面,國家、社會、和家庭為學生接受義務教育創(chuàng)造了條件,學生則要履行受教育的義務。而現在在初中學生中存在一些不完全履行受教育義務的現象,如有的初中生動輒遲到早退,甚至逃避作業(yè),逃學……,因此應該幫助學生明確受教育不僅是權利,也是義務。對于正在接受高義務教育的初中學生來說,要履行按時入學的義務,履行接受規(guī)定年限的義務教育的義務,履行遵守法律和學校紀律、尊敬師長、努力完成規(guī)定的學習任務的義務。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既對個人成長和家庭有利,也對國家和社會有利。接受教育既是道德責任,也是法律義務。
知識要點與學習要求
1、知識目標
?、胖澜逃暮x和重要作用。
?、泼鞔_義務教育的含義和特征。
⑶明確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同時也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让鞔_正在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生。履行受教育義務的三項主要內容。
2、能力目標
?、帕私夤裼惺芙逃臋嗬土x務,受教育是一項基本的人權。
?、茖W會運用法律維護自己受教育的權利,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哦媒逃荣x予人類智慧與美德,又賦予社會進步的力量,無論是個人的成長還是國家的繁榮昌盛,都離不開教育。
?、贫媒逃龑ο乱粋€人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育是每個人生活的準備;另一方面,教育喚起人的潛能,不斷提高和革新自己,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課時:2課時。
第一框為1 課時,第二框為1 課時。
教學內容提要
一、知識助我成長創(chuàng)設情境:例子——在西北昏黃的天幕下,有這樣一段學者和放羊娃的對話: “你放羊做什么?” “掙錢” “掙錢做什么?” “娶媳婦” “娶媳婦做什么?” “生娃” “生娃做什么?” “放羊” 短短的一段對話,述說了放羊娃的一生,從放羊到放羊的輪回中間只有簡單的掙錢、娶媳婦、生娃三個環(huán)節(jié)。我們不去考究這個輪回在此之前已經輪回了多少個輪回,以后還要輪回多少個輪回,單純從生存的意義上來講,這給我們有什么啟發(fā)? 剛剛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一種悲哀,一種對生存的厭倦。難道我們的生活就那么簡單?我們不甘心那么簡單的輪回,卻又無法為自己找到一個更好的輪回。這種輪回對于正處于對人生與未來充滿渴望和憧憬的熱血沸騰的少年來說,是一種生存的悲哀。那么,我們怎樣才能為自己創(chuàng)造一種幸福的生活呢?課本給我們提出了一個新思路。引導學生討論得出以下結論。
1、教育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進一步讓學生了解:
(1)教育的含義P58 教育,是以促進人的發(fā)展、社會進步為目的,以傳授知識、經驗為手段,培養(yǎng)人的社會活動。教育是人類文化的一種傳承活動和催化活動,是連接過去和未來的中介。
(2)教育的重要作用意義。
?、貾59對個人來講,它對于一個人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育是每個人生活的準備。它通過向個人傳遞文化幫助人超越一己之見去掌握前人的經驗,分享人類世代積累的知識財富,獲得獨立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它又喚起人的潛能,不斷提高和革新自己,從而開辟人性發(fā)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來的基礎。總之,教育獲取知識、知識改變命運。
②P60對國家來說,教育能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能成就我們的未來。創(chuàng)設情境:《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五條規(guī)定:幾年滿六周歲的兒童,不分性別、民族、種族,應當往入學接受規(guī)定年限的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qū),可以推遲到七周歲入學。引出:2、我們享有受教育的權利 [出示多媒體音像資料,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 但是,每位少年兒童受教育的權利都得到保障了嗎?請看以下事例—— 北京市豐臺區(qū)南苑鄉(xiāng)槐房村是外來打工人員的聚居地,來自河南農村12歲的孫小燕和8歲的弟弟孫向陽隨著父母兩年前來到了北京。小燕的父母在工廠里打工,十天半個月才能回家一次,小燕的奶奶就帶著姐弟倆擠在這間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早上6:00點鐘,姐弟倆便起了床,洗漱之后,小燕便不停的向外張望。過了一會,一個女孩子匆匆來到小燕家中。來找小燕的女孩叫小娟,是小燕的同學。小燕把自己頭天晚上寫好的作業(yè)交給了小娟,拖她帶到學校讓老師批改??粗门笥涯鼙持鴷ド蠈W,小燕心里很難受。今年2月16號,也就是新學期開學的第一天,小燕就讀的打工子弟學校 槐房實驗小學被豐臺區(qū)教委查封了,而小娟隨著實驗小學搬遷到了十幾里外的大興縣。因為路途遠,學生們每天都要乘坐班車去上學。小燕姐弟倆因為交不起每學期增加的200元車費失學在家。姐姐小燕正在讀四年級,弟弟向陽今年讀二年級。失學以后,姐弟倆每天在家堅持自學,按照課文的要求寫作業(yè)。雖然他們對課文的內容似懂非懂,但他們仍然讀的非常認真。(師過渡):小燕和弟弟雖然失學在家,但仍堅持自學,她的經歷令人心痛。但是,是誰剝奪了小燕上學的權利,誰又應該在失學少年的遭遇中承擔責任呢?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走進今天的熱點辯論。熱點辯論 :
1、辯題:少年失學誰之過? [教師事先把學生分為五組,分別代表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個人] (師):請同學們結合錄像提供的信息,利用手中的材料、教材,對其進行加工重組,
要求:
1、尋找對方的責任
2、盡力為自己開脫記?。耗憬o對方找的過失越多,你的責任越小,為自己開脫的越好。同學們,展示自己的時候到了,讓我們趕緊行動吧。 [第一階段:學生看書、資料,自由討論,
第二階段:自由辯論,教師應隨時調控、并適時轉移矛盾,挑起戰(zhàn)爭。此環(huán)節(jié)是本節(jié)課最重要的部分,通過學生的看書、交流、整合知識、自由辯論,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并能從中找到對方的責任,從而為己開脫。本環(huán)節(jié)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也為本節(jié)課掀起了第一個高潮。] (師小結):同學們的辯論很激烈,也很會為自己開脫。但我們知道,在失學兒童問題上,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均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只不過是責任大小而已。為了保護我們的受教育權,下面我們來學習——
(1)P60受教育權的含義:所謂受教育權,是指公民有從國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機會,以及獲得受教育的物質幫助的權利。面對向小燕一樣的失學兒童,我們來幫助他們重新走上復學之路呢?
2復學之路共探討 : [學生討論、交流,陳述各自的職責、措施] 國家:加大教育投入,興辦學校,培養(yǎng)師資,提高教師待遇社會:捐資助學,尊師重教,拒招童工,維護教學秩序和場地設施學校:按時接納學生入學,不得開除未成年學生,保質保量,按時進行教學活動家庭:家長應及時送子女入學,不得使在校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輟學你們各方的措施都很好,關鍵是付諸行動,挽救失學兒童。
(師小結):從大家的發(fā)言中可以看出,義務教育要實施,不僅涉及到兒童少年,還需要國家、社會、學校、家庭予以保障,請同學們根據剛才的辯論總結義務教育的含義:
(2)P61義務教育含義:所謂義務教育,是依照法律規(guī)定,適齡兒童和少年必須接受的,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多媒體出示義務教育的含義)從義務教育的含義中可看出義務教育包含兩方面: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國家、社會等都有責任,而《義務教育法》對義務教育的保障作用也正體現在這兩方面。由此可見,在義務教育上,無論是教育者,還是受教育者,都有法律義務。(師過渡)另人欣慰的是,失學兒童的遭遇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從國家的加大教育投入,增加教育經費,到全社會的捐資助學、希望工程、春蕾計劃,無不象一股股暖人的春風,點燃了失學兒童心中的希望。但有些人想得更遠,提出了修改《義務教育法》,讓我們關注來自兩會的最新報道:時事追蹤: 3月5日,全國人大代表、成都卷煙廠廠長程佳華向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提交了《修改義務教育法,實行義務教育全免費》的議案。他指出:對貧困地區(qū)的學生來說,即使是象征性的學雜費和書本費,也可能成為他們讀書的障礙,因此實行義務教育全免費是他們受教育機會的根本保障。請回答:程佳華代表為什么要提出這一議案?
[學生充分討論、交流,后教師分析、總結]
師分析:
1、提出全免費,說明目前的義務教育不是全免費,而僅僅是免除學費,這是義務教育的一個特征。隨著國家的發(fā)展,我們一定能夠實現全免費,真正體現義務教育的免費性。
2、 如果議案能夠實施的話,所有的適齡少年兒童都能享受義務教育,這體現了義務教育的普遍性。
3、 他提出修改法律,想依靠法律來保障義務教育的實施,而法律又對全體社會成員有普遍約束力,這體現了義務教育的強制性。(多媒體出示義務教育的特征) (3)P61義務教育的三個特征:
?、購娭菩裕蓢覐娭屏ΡWC其推行和實施;
?、谄毡樾?,所有適齡兒童、少年都要入學接受規(guī)定年限的義務教育;
?、勖赓M性,在義務教育階段,對學生免收學費。以上就是義務教育區(qū)別于其他教育的顯著特征。我們希望:農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能夠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共同迎接祖國美好的未來。我們期待著義務教育全免費這一天早日到來。知識小結:同學們這節(jié)課表現的很積極,很活躍,老師非常感動,實際上我們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知識,請同學們結合前三個版塊的內容,歸納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 [學生歸納,教師板書]
二、珍惜學習的機會上一框我們學習了每個年滿六周歲的適齡兒童、少年,不分性別、民族、種族都有入學接受教育的權利。但是這些適齡兒童、少年的受教育權都能得到實現嗎?請看課本第62頁“小梅的遭遇”。它說明了什么呢?它說明了我們還有不少的兒童、少年的受教育權因為種種原因,還未能得到有效的保障。遇到這種情況怎么辦呢?它告訴我們要懂得維護自己受教育的權利。
1、維護受教育權利類似小梅的情況在我國還有很多。請同學們再想想,在我們的周圍,還有哪些侵犯適齡兒童、少年的受教育權的情形……上述情形表明了我們有不少兒童、少年的受教育權正受到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的侵犯。有的是個人的受教育權被侵犯、有的是學生群體的受教育權被侵犯。以上介紹的是: ⑴受教育權被侵犯的情形接下來,請同學們結合課本“小梅的遭遇”思考—— 假如你是小梅,你打算采用什么方式維護自己的受教育權? ⑵如何維護自己的受教育權利方式一:尋求學校及老師的幫助;方式二: 方式三: 方式四: 方式…………………………(請同學上講臺到黑板上填寫)(課本第63頁寺廟建到學校旁)……針對這一事例,請同學們各抒己見……
?、偌偃缒闶窃撔5囊幻麑W生,應該怎么辦?
學生回答……
②假如你是該校的校長,應該怎么辦?
學生回答……
通過上述學習,我們要懂得:受教育——作為我們的權利,
一我們不得隨意放棄;
二在它受到侵犯時我們必須盡力維護。同時也告訴我們作為中國小公民,適齡的少年,我們還必須履行受教育的義務。
2、履行受教育義務從國家來說,我國目前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家財政還比較緊張,但是國家每年都得拿出幾千億的資金來發(fā)展教育;對于有的家庭來講,家長每個學期也要拿出成百上千的費用供我們學習,對有的家庭來說,也是相當吃力的??梢?,
?、攀芙逃臋C會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機會,努力學習,報答國家和父母。我們受教育的機會是來之不易的。我們必須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才對得起國家、對得起父母。
?、瞥踔袑W生應如何履行受教育的義務?參考課本第64頁。共有三項。具體地說,為了完成規(guī)定的學習任務,我們應該做到:
?、偕险n時專心聽講,認真思考,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積極與老師同學探究問題;
②課后認真復習,獨立完成作業(yè);(以下由學生思考后回答) ③………… ④………… ⑤………… 假如遇到下面的問題,你打算怎么辦?(引導學生回答)
①上課走神,遇到老師的批評;
?、谧鲎鳂I(yè)時,遇到疑難問題;
?、凵献约翰淮笙矚g的課;
?、芸荚嚦煽儾焕硐?hellip;…
(3)初中學生應如何珍惜學習機會?
①在學習過程中,我們要積極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注意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能力。
?、谖覀儾粌H要現在學、還要將來學。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
③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黃金時期,在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我們樹立遠大的志向,珍惜在校學習的機會,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以勤奮和智慧去擷取成功之果,使自己的生命放射出絢麗奪目的光彩,
讓學生在社會課教學中“學會求知”
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起著主導作用。讓學生在社會課教學活動中學會求知,學會自行獲取知識的方法,學會主動參與教學實踐的本領,才能提高學生的素質,提高社會課的教學質量。我主要是研究讓學生“學會求知”的途徑。
一、 教師立足于“引”和“導”,擯棄“塞”和“灌”。
現代教育重視學生的主體意識的形成和主體參與能力的培養(yǎng),其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自我發(fā)展”。教師必須在教育思想觀念上來一個徹底的轉變。要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從學生的自身特點和認識規(guī)律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有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自主能力和自主行為。教師要明確自己的“教”是為了最終的“不教”。要教會學生自我求得知識的方法,學會自我提高應用技能的方法。“授之以漁”可以使學生終身受益。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擯棄“塞”和“灌”,要立足于“引”和“導”,讓學生主動地探求知識,掌握能力。
教師教學新知識以前,要有選擇地讓學生回顧新知識的知識基礎,為新知識的“出臺”鋪平道路,也可以說是讓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的某個點閃亮起來,以便與新知識點相連接。學生接受新知識,實際上就是新、舊知識的接軌、順應和同化,以構建新的認知結構的過程。如得新知識硬“塞”、“灌”給學生,他們往往會感到無所適從、摸不著頭腦,當然不容易完成新、舊知識的接軌、順應和同化,以致完成不了原有知識結構的延伸和擴展。教師立足于“引”和“導”可以避免以上弊病。
例如,我在執(zhí)教社會三年級第二學期中的第9課《住房與環(huán)境》時,課一開始,我就讓學生欣賞了一套民居郵票,讓學生通過直觀的教學手段了解到各地區(qū)的住房是各具特色,然后,我讓學生接合生活實際,回憶一下你還知道哪些住房。這時學生在認識各地住房的基礎上暢所欲言:有典型的海派住房——石庫門;有新穎豪華的別墅、公寓;也有即將要舊房改造的棚戶區(qū)等。讓學生對住房作一回顧,是讓這些認識在學生原有的認識結構中閃亮出來,為即將出現的新知識作好準備,這是《心理學》中遷移原理的應用“復習相關知識為知識的正遷移創(chuàng)造條件”。這便是教師的“引”。接著,我問學生:“為什么不同的地區(qū)會有不同的住房?”此時,教師提出新問題,設置懸念,讓學生去探索、去思考,這是引發(fā)學生心理內在沖突,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二、 新授前期指導學生收集信息
小學《社會》學科是一門讓學生感知社會、培養(yǎng)學生跟上時代節(jié)拍,成為現代人的新型學科,是學生身心素質發(fā)展的重要課程。面臨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zhàn),新世紀迫切需要我們培養(yǎng)大批創(chuàng)新人才,正如黨中央、國務院在《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所指出的“重培養(yǎng)學生運用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能力。”這五大能力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不中缺少的,其中收集信息能力是最基本的。
著名藝術家羅丹有句名言:“在我們周圍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fā)現。“對于信息也是這樣,關鍵在于是否去觀察、感受和跟蹤追擊、廣泛獵取。在激烈競爭的時代中,誰能及時而又正確地收集信息,用以指導自己的學習,誰就能在競爭中獲得主動。
在社會課教學中,收集信息,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拓寬學生視野,教學中將書本知識與社會各種信息相結合,使單純的教師傳授為與學生自我探索相結合,以提高學生觀察、認識、適應、服務社會的能力。這對于培養(yǎng)“三個面向”的21世紀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深遠的意義。
例如,我在執(zhí)教《住房與環(huán)境》這一課時,在課前,我就讓學生去收集有關購房的信息。教學中,教師在屏幕上出示五套住房,讓學生模擬生活組成臨時家庭,選擇購買哪套住房并要說出理由。學生對這個環(huán)節(jié)很感興趣,紛紛結合收集的信息,各抒己見。如小區(qū)的綠化環(huán)境、配套設施、交通以及房價等等,使學生對環(huán)境和住房的關系有了全面的了解。
又如,我在執(zhí)教社會四年級第一學期中的15課《張衡和地動儀》,由于張衡發(fā)明地動儀是在公元132年,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了,故學生對此不太了解,而且學生對于地震也沒有切身的感受,要想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有一定的難度。為此,我在課前組織學生閱讀了有關張衡的書籍,并讓學生去收集有關地震的信息。在課中,學生交流了有關地震的震級,我國為何多地震以及地震所帶來的災難等信息,通過一系列驚人的數字,使學生了解到地震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是巨大的。從而學生便體會到張衡能在當時發(fā)明地動儀是多么了不起,不僅能減少人們所受的災難,更比歐洲早發(fā)明了一千七百多年。這時激發(fā)學生的自豪感可謂水到渠成。
收集信息可以成為學生求知的動力,從而引發(fā)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 創(chuàng)造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在教學中,教師要將微笑帶進課堂,要民主寬容,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善于發(fā)現,挖掘學生身上一切美好的東西,引導學生通過“討論、交流、質疑”等環(huán)節(jié)獲得新知。
1、 給學生小組討論的機會和時間
在課中,學生會產生一些困惑和不解,給學生有議論、討論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有交流一下自己意見和看法的機會,會起到互助互補的作用。開闊思路,互相啟發(fā),學生可以從別人對同一教材的不同理解,得到啟迪,從而對這個新知識點有較為全面的認識,從而集思廣益,相得益彰。同學之間可以爭論,可以反駁,從而撞擊出知識的火花,對新知識點的理解可以更清晰,印象可以更深刻。有時教師可參與討論,給予適當的點撥。
2、 給學生發(fā)展自己見解或討論結果的機會
學生通過自學、同學間議論或討論、教師的點撥,理解和掌握了新知識,會有一種茅塞頓開、豁然開朗、眼前一亮的感覺。這時學生往往有一種要顯示一下自己“成功”的沖動。教師應該給學生發(fā)表自己見解或者討論結果的機會。其實這也是讓學生整理思維的過程。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訓練了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和邏輯性。
3、 給學生自由提問、質疑問難的機會
學生的困惑和不解,有時通過討論、同學之間的交流和啟發(fā)能得到解決;有時也會有百思不得其解的疑難問題,而這些問題往往是將對新知識的理解的掌握引向縱深發(fā)展的切入口。
設疑引思,質疑激思,這也是教師啟迪學生向深層次思考的好辦法。
4、 以褒代貶、寄予希望
對學生在課堂上的發(fā)言,以鼓勵為主,即使學生回答錯誤,也應肯定他敢于發(fā)表見解的勇氣??梢园H,寄予希望,然后請其他學生發(fā)表見解,最后得出正確的結論。
例如,我在執(zhí)教《住房與環(huán)境》時,學生在欣賞了八張民居郵票后,我便出示中國政區(qū)圖,借助電腦使學生知道這八張民居郵票分別位于我國什么地方,使他們初步了解不同地方的住房是不一樣的,那么,這又是什么原因呢?對于這個問題,我并不急于把答案告訴學生,而是讓他們通過自己看書、看信息冊,小組內互相討論、互相啟發(fā),得出結論。在交流中,我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暢所欲言,從而明白住房不同是與降水量、氣溫、材料和生產有關系。然后,我讓學生欣賞了上海、云南、內蒙古等地現在住房的圖片,通過看圖,在他們的頭腦中會產生這樣的問題“為什么現在的住房與原來的住房差異那么大?”我就讓學生針對這個問題進行探究,讓他們借助已有的知識,通過學生間互相交流,明白住房的變化是與科學進步和社會進步有關。
我認為讓學生在社會課教學中“學會求知”,關鍵在于教師想方設法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全員參與的學習條件和教學情景,變學習為學生自身的需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得到主動發(fā)展。
看了“八年級政治下冊教案第6課人教版”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