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記憶初中歷史知識的方法
在初中歷史的學習中,我們要怎樣記住那么多的歷史知識呢?你有什么好方法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記憶歷史知識的方法,希望通過這些文字的閱讀能讓你收獲。
記憶初中歷史知識的方法一:
1、名詞五點法
即用五個要點概括名詞
即:①時間;②地點;③人物;④內容;⑤評價或意義。此法適合于人物、事件、著作等類別的名詞。
如:《孫子兵法》可這樣概括:①春秋時期;②吳國;③軍事家孫武所著;④總結了前人及自己作戰(zhàn)經(jīng)驗寫成《孫子兵法》;⑤世界聞名的古代兵書。
2、數(shù)學代表法
即把某一歷史知識通過一個或幾個數(shù)字概括出來,形成要點。
如:中國共產(chǎn)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的內容,可概括為“一化三改”即:工業(yè)化、對農業(yè)、手工業(yè)、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
3、提取字頭法
即提取某一歷史知識每一句的頭一個或幾個字為要點,組成另一個詞或一句話。
如:記646年日本大化改新的內容時,可記為“分田土改”即分配土地給農民;田地不得買賣;土地屬國家;改革行政制度。
4、諧音趣味記憶法
即把某一歷史知識的幾個關鍵知識用諧音或組成有趣味的幾個字幫助記憶。
如:記蘇聯(lián)在1924年剛成立時的加盟共和國,可記做“烏外有兩只鵝”。即烏克蘭、白俄羅斯、俄羅斯、外高加索。這樣趣味性強,記得快而牢。
5、關鍵字詞法
即抓住某一歷史知識的關鍵字詞歸納成要點從而提高記憶效果。
如:我們可將形成的過程用幾個關鍵字掌握:即①開始;②進一步;③大大加深;④完全陷入。然后聯(lián)系幾次列強侵華戰(zhàn)爭的影響:①鴉片戰(zhàn)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②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進一步加深;③甲午中日戰(zhàn)爭及《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④八國聯(lián)軍侵華及《辛丑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淵。
6、概括記憶法
就是將某一歷史知識加以概括,使之簡單化。
如:拉美革命的過程可概括為:一場革命、二個階段(1810—1815;1816—1826)、三個中心(墨西哥、委內瑞拉、阿根廷)、三個領導人(伊達爾哥、玻利瓦爾、圣馬丁)、反對2個殖民者(葡萄牙、西班牙)、一場決戰(zhàn)(阿亞庫巧戰(zhàn)役)即“123321”就可以將整個拉美革命進程完全掌握。
記憶初中歷史知識的方法二:
一、口訣記憶法
口訣記憶是把記憶的內容編成口訣、順口溜等來記憶。 此法記憶時生動輕松、朗朗上口,久久難忘。特別適用于初一學生,因為初一學生理解記憶能力還比較欠缺,側重于機械記憶,如果把一些枯燥的知識編成順口溜、歌訣,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梢园衙恳徽n的內容總結為幾句順口溜,這種方法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機械記憶效果大有好處,但它也不是萬能的,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記憶能力更為重要。
例如:用口訣法記憶中國歷史朝代──盤古三皇五帝更,夏商周(西周、東周)秦兩漢(西漢、東漢)成,蜀魏吳爭晉 (西晉、東晉)南北(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明清。
二、數(shù)字歸納記憶法
數(shù)字歸納記憶是將所記憶內容按不同屬性加以歸納,然后分門別類地記住這些內容及其屬性。
例如:中國近代史上發(fā)生的重大事件即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侵略與反抗》,可歸納為“四三二一”來記憶。即:四次重大戰(zhàn)爭──鴉片戰(zhàn)爭、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法戰(zhàn)爭、中日甲午戰(zhàn)爭、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三個主要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二次農民運動──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一條主線──中國是怎樣一步一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
在“英、法、美早期資產(chǎn)階級革命”學習中也可用七個“3”進行歸納總結。即:3個導火線:英格蘭人民起義(英)、波斯頓傾茶事件(美)、三級會議召開(法);3個革命開始標志性事件:長期關閉的議會重新召開(英)、萊克星頓的槍聲(美)、攻占巴士底獄(法);3個重要文件:《權利法案》(英)、《獨立宣言》(美)、《人權宣言》(法);3個中心人物:克倫威爾(英)、華盛頓(美)、羅伯斯庇爾(法);3次政變:宮廷政變(英)、熱月政變(法)、霧月政變(法)。
三、精簡濃縮法
精簡濃縮法就是化繁為簡,去粗取精,緊扣關鍵字眼,把繁雜的內容進行壓縮、整理的過程。
例如:隋朝大運河記住“永、通、邗、南”。記憶中共成立的歷史意義,只要記住兩個成語就行,“開天辟地”,“煥然一新”;《中英南京條約》記住“賠款、開商、割地、關稅”;如中日《馬關條約》的內容,可將其簡化為“割三島、賠兩億、開四口、設工廠”。南昌起義意義記住三個“一”:“一面旗幟,一個標志,一個節(jié)日”,還可以通過數(shù)字把課文內容濃縮為若干條,如“新文化運動”可濃縮為“一個口號,兩個階段,三項內容,四位代表人物”等。內容整理的過程就是深加工的過程,一定會加深印象,提高記憶力。然后將其還原為完整的內容。通過這樣的方法,既便于記憶,又使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
四、串聯(lián)記憶法
串聯(lián)記憶法是將所記憶的幾項內容根據(jù)其各自的特征和相互聯(lián)系串起來記憶。
例如:用串聯(lián)法記憶“春秋五霸”:春秋時期,先后起來爭霸的有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歷史上稱為“春秋五霸”。時間長了,這“五霸”易忘掉其中的一兩個,如果用串聯(lián)法記,就容易記牢。即:“近聞(晉文)齊桓采松香(宋襄),鋸斷秦木(秦穆)留楚樁(楚莊)”?!∮么?lián)法記憶“戰(zhàn)國七雄”:戰(zhàn)國時期,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歷史上稱為“戰(zhàn)國七雄”,可用串聯(lián)加諧音法記作:“七叔含煙找圍巾”。?
五、知識結構記憶法
此法適用于課后復習、單元復習、專題復習、系統(tǒng)復習等各種各樣的復習。復習時畫知識結構樹,一邊回憶一邊畫,包括大標題、小標題、每一個小標題下的各項具體內容,就像畫一棵樹:樹干、樹枝和樹葉,記的時候先抓住枝干,再添枝加葉。“知識點是零散的,就像滿地的珠子,如果我們用線把它們串起來,帶走就方便了。”
例如: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近代化的探索》:
六、諧音記憶法?
諧音記憶法是通過讀音的相近或相同把所記內容與已經(jīng)掌握的內容聯(lián)系起來記憶。
例如:李淵618年建立唐朝,可記作:“李淵見糖(建唐)摟一把(618)”。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于1894年,可用諧音記作:“一拔就死”。 “八一”南昌起義的主要領導人有周恩來、賀龍、朱德、葉挺、劉伯承。用“劉葉煮粥喝”這五個幫助記憶,記起來就方便多了。
七、歷史年代記憶法
記憶歷史年代是令許多同學頭疼的,但有些年代學生又不得不記。那怎么辦呢?孤立的數(shù)字是難記而易忘的,我們必須想辦法讓它變得易記而難忘,對此,可以試試以下的方法。
(1)比較記憶法。如:中共第一、二、三次代表大會,分別在1921年,1922年,1923年舉行;“三國鼎立”的年代:220年,曹丕建魏;221年,劉備建蜀;222年,孫權稱吳王。世界近代歷史開始(1640年)和中國近代歷史開始(1840年)剛好相隔200年;中國奴隸社會結束(公元前476年)和西歐奴隸社會結束(公元476年),一個在公元前,一個在公元后;日本明治維新(1868年)和中國戊戌變法(1898年)。對于這樣的時間,只要記住一個,另外兩個也就記住了。
(2) 尾數(shù)相同的事件。如:以“9”為例的歷史事件。1689年英國頒布《權利法案》。1789年,法國爆發(fā)大革命。1919年,中國五四運動。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經(jīng)濟危機。1949年,新中國誕生……
(3)歸納同一個年代發(fā)生的大事。如:1861年,慈禧太后發(fā)動政變,衙門設立,俄國農奴制改革,美國內戰(zhàn)開始。又如1927年在中國歷史上發(fā)生了許多大事:國民黨右派發(fā)動反革命政變,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共產(chǎn)黨人領導了三次武裝起義,召開八七會議等。
歷史學科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記憶量大,靠死記硬背肯定是很痛苦的,所以歷史學習更要不斷總結記憶的竅門,但記憶方法是需要自己再學習過程中不斷總結和琢磨,上面的幾種方法我們也不能全部生搬硬套,需要我們靈活掌握。只有這樣歷史學習才會事半功倍,樂趣無窮。
記憶初中歷史知識的方法三:
一、歸類記憶法
整理、歸類歷史知識,可使知識條理化、系統(tǒng)化,不僅便于學生記憶,而且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能力。例如,中國古代史講完之后,可把教材內容按中央集權制度、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賦稅制度的演變、土地制度的發(fā)展 、科技文化的發(fā)展、民族關系、對外關系、農民起義和農民戰(zhàn)爭等進行歸類。
再如,中國古代文化史內容,又可按天文學、醫(yī)藥學、農學、科技著作、繪畫作品等線索歸類。通過歸類,對學生鞏固知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濃縮”記憶法
“濃縮”記憶法,即把一些繁雜的內容進行概括、濃縮,提煉成幾個要點,使學生能提綱挈領地掌握其重點。而如果將要點擴展,又能呈現(xiàn)出歷史內容的原貌。
例一,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可“濃縮”成如下要點;
背景:帝國主義國家在重新瓜分世界的斗爭中所形成的兩大軍事集團,瘋狂擴軍備戰(zhàn),加劇戰(zhàn)爭危機。
時間:1914~1918年。
經(jīng)過:(1)三條戰(zhàn)線。即:東線、西線、南線。(2)五大戰(zhàn)役。即:馬恩河戰(zhàn)役、馬祖爾湖戰(zhàn)役、凡爾登戰(zhàn)役、索姆河戰(zhàn)役、日德蘭海戰(zhàn)。
性質和后果:是帝國主義間掠奪性的、非正義的戰(zhàn)爭。它給交戰(zhàn)國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出現(xiàn)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lián)。
例二,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發(fā)展線索,主要抓住六點:(1)爆發(fā):來克星頓槍聲。(2)建軍:第二屆“大 陸會議”決定成立大陸軍。(3)建國:《獨立宣言》發(fā)表。(4)轉折:薩拉托加大捷。(5)勝利:約克 鎮(zhèn)英軍投降。(6)和約:英美簽訂和約。
三、串線記憶法
通過串線,使同一類型的歷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時期的活動,按歷史發(fā)展的線索,呈現(xiàn)于學生面前, 便于學生理解和鞏固。例如,中國古代史中賦稅制度的演變可整理為:
(1)春秋時期魯國的“初稅畝”。
(2)西漢的“編戶制度”。
(3)北魏的租調和徭役制。
(4)隋唐的租庸調制。
(5)唐后期的兩稅法。
(6)明后期的一條鞭法。
(7)清朝實行攤丁入畝,征收地丁銀。
再如初中《中國歷史》教材中有關李大釗的主要革命活動的內容散見于第二冊和第三冊部分章節(jié)中。教學時,我按時間的先后把它整理為:(1)領導新文化運動;(2)領導“五四”運動;(3)創(chuàng)辦《每周評論 》。 宣傳馬克思主義;(4)參與創(chuàng)建中國共產(chǎn)黨;(5)參與組建國共兩黨和各革命階級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6)1927年在北京英勇就義。
四、歌訣記憶法
歷史年代、歷史朝代、政權名稱或某一朝代的封建帝皇等,用一般方法學生也難記住。有的則可編制成歌 訣的形式。如記戰(zhàn)國七雄各國的方位可編為:
齊、楚、秦、燕、趙、魏、韓。
東南西北到中間。
再如唐之后的五代十國名稱則可編為:
五代:梁、唐、晉、漢、周,前面加上后。
十國:南、北、漢、閩、楚、吳,
南唐南平前后蜀,
還有吳越毋疏忽。
五、趣味記憶法
有趣味的知識學生印象就深刻,記得也牢。因此,可根據(jù)不同年級的學生,教學時聯(lián)系教材內容,采用講述歷史故事,引用詩、詞、對聯(lián),編造謎語或用諧音等方法,使學生有一種新奇的感覺,以引起學生的興趣, 可提高記憶效果。例如我講巨鹿之戰(zhàn)時,就簡略補充“破釜沉舟”成語典故。講楚漢戰(zhàn)爭時補充“背水一戰(zhàn)” 、“四面楚歌”等典故。在講赤壁之戰(zhàn)時朗誦蘇軾的《赤壁懷古》等詩篇。講商鞅變法告訴學生用“欠三壺酒 ”的諧音來記前359年這一時間,都能起到較好的效果。
六、規(guī)律記憶法
歷史發(fā)展有其規(guī)律性。揭示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能為預示未來發(fā)展的方向提供借鑒,能幫助學生形成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例如,無論上中國史還是世界史的內容,首先我都要求學生重視其目錄,明確課本內容中的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另外,重大歷史事件,我們都可從背景、經(jīng)過、結果、影響等方面進行分析比較, 找出規(guī)律。如分析中國古代歷次農民起義的原因時,雖然引起起義的直接原因各不相同,但其根源無非是:(1)殘酷的刑法,沉重的賦稅、徭役和兵役;(2)土地高度集中;(3)自然災害等等。
看了怎樣記憶初中歷史知識的方法的人還看:
5.中學歷史記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