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冊歷史期末復習試題
高一上冊歷史期末復習試題
往往在高一這一階段,對于歷史的復習要怎樣有針對性的做練習呢?接下來不妨和學習啦小編一起來做份人教版高一上冊歷史期末復習試題,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人教版高一上冊歷史期末復習試題
選擇題
封泥又叫“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遺跡。封泥中隱含著諸多歷史信息。下圖是西漢時期關于地方制度的封泥,從中不能獲取的歷史結論是
A.西漢地方上繼承秦朝制度 B.中央和地方矛盾激化
C.西漢初年實行郡國并行制 D.西漢初年分封同姓王
臺灣學者許倬云在描述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時候說:“帝國時代延續(xù)兩千年的奧秘即在于,君主專制的剛性與官僚高度流動的柔性相結合。” 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家天下”與“公天下”共存 B.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相結合
C.宗法制和分封制結合 D.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相結合
西塞羅在其《論共和國》中闡述道:“國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維護正義,物質(zhì)目的就是保護私有財產(chǎn)。國家是人民為了正義和保護私有財產(chǎn),通過協(xié)議建立起來的政治組織。”這種觀念表現(xiàn)在《十二銅表法》中,最為確切的認識是
A.“私法”之外自由民平等 B.體現(xiàn)了一定的奴隸制民主
C.野蠻的習慣法蕩然無存 D.廢除貴族對法律的解釋權
當資本主義經(jīng)濟在封建社會內(nèi)部逐漸發(fā)展起來時,“詳細擬定的羅馬法便立即得到恢復并重新取得威信”。這說明
A.羅馬法本質(zhì)上是資本主義法律
B.羅馬法在近代西方社會得到廣泛運用
C.羅馬法內(nèi)容包羅萬象且條理明晰
D.羅馬法的某些理念具有普世性的意義
有學者認為,1688年“光榮革命”開辟了一條英國式的發(fā)展道路,其基本含義是
A.資本主義發(fā)展導致政治制度變革
B.保留國王但是實現(xiàn)了民主
C.議會成為國家政治權利的中心
D.各階層溝通妥協(xié)最終實現(xiàn)制度變更
“美國憲法的目的是規(guī)范和限制政府的權力,以保護人民免受惡政之苦。換句話說,它要防的是治者之惡,而非被統(tǒng)治者之惡。”這一觀點體現(xiàn)了美國1787年憲法
A.體現(xiàn)分權制衡原則 B.人民獲得廣泛的民主自由
C.符合美國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 D.使美國政府處于無權地位
“國政一公之臣民,其君不以為私。其擇官治事,亦有階級、資格,而所用必皆賢能,一與其臣民共之。……臣民一有不愜,即不得安其位。自始設議政院,即分同異二黨,使各歇其志意,推究辯駁,以定是非;而秉政者亦于其間迭起以爭勝。”這一描述反映了作者對
A.英國憲政制度的贊賞 B.美國分權體制的贊賞
C.一戰(zhàn)前德國政治體制的贊賞 D.美國選官制度的贊賞
托克維爾在《舊制度與大革命》中指出“1774年,當路易十六執(zhí)政時,他所繼承的是一個自路易十四時代就已經(jīng)達到空前鼎盛的專制的王朝。……大革命是在人民對苛政感受最輕的地方爆發(fā)的……在大革命之前,歐洲國家?guī)缀跞慷际蔷髦坪娃r(nóng)奴制,而法國在14—15世紀就廢除了農(nóng)奴制。法國大革命前二十年,人口在增加,財富增長得更快……經(jīng)驗告訴我們,對于一個壞政府來說,最危險的時刻通常就是它開始改革的時候。”作者觀點的實質(zhì)是
A.經(jīng)濟繁榮加速了革命的到來
B.專制社會里,君主改革容易帶來危險
C.經(jīng)濟繁榮是法國大革命爆發(fā)的根本原因
D.革命前法國的社會矛盾并不尖銳
恩格斯在論及某場戰(zhàn)爭時說:“不管這次戰(zhàn)爭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點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國整個傳統(tǒng)的經(jīng)濟體系將完全崩潰。……在陸地和海上打了敗仗的中國人將被迫歐化,全部開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鐵路和工廠。”恩格斯所說的“這次戰(zhàn)爭”的歷史影響在于
A.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為中國思考制度變革提供了歷史契機
C.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艱難歷程
D.極大地削弱了清政府的統(tǒng)治合法性
在中國近代的一份歷史檔案中這樣寫道:“海軍盡叛,天險已無,何能悉以(北洋)六鎮(zhèn)諸軍防衛(wèi)……”。據(jù)材料,這最有可能反應的是近代史上哪一歷史事件
A.太平天國運動 B.甲午戰(zhàn)爭
C.解放戰(zhàn)爭 D.辛亥革命
和約批準后,清帝下罪己詔曰:“去歲倉促開釁,征兵調(diào)餉,不遺余力。而將非宿選,兵非素練,紛紛召集,不殊烏合。以致水陸交綏,戰(zhàn)無一勝”;“其萬分為難情事,言者章奏所未及詳,而天下臣民皆當體諒也”。戰(zhàn)后簽訂的這一“和約”
A.最早規(guī)定了外國軍艦可到長江口岸航行
B.首開了列強在華設廠“合法化”的惡例
C.使中國獨立自主的地位開始遭到破壞
D.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社會秩序的建立
《帝制的終結——簡明辛亥革命史》一書認為孫中山不是“資產(chǎn)階級革命家”,可以把孫中山定性為“平民知識分子革命家”(簡稱“平民革命家”)。可以佐證這一觀點的是
A.“驅(qū)除韃虜,恢復中華” B.“平均地權”與“節(jié)制資本”
C.“創(chuàng)立民國” D.“天下為公”
歷史學家田玄認為:“辛亥革命的走向沒有從南方推進到北方,沒有從長江流域推進到全國。……形成革命運動沿海、沿江城市先進,內(nèi)地和邊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進、北方城市落后;先進的城市成為革命的舞臺,落后的城市成為反革命的基地。”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最可能是
A.南方交通發(fā)達 B.經(jīng)濟重心的南移
C.清朝統(tǒng)治中心在北方 D.中國城市現(xiàn)代化動向的不平衡
《微歷史:1840-1949歷史現(xiàn)場》中敘述了這樣的場景:“有六位學士路遇義和團,因身邊帶有鉛筆一支,洋紙一張,便被亂刀砍死。還有一家因有一根火柴,結果一家八口全部被殺。”這反映了義和團
A.濫殺無辜百姓 B.排斥洋貨,提倡國貨
C.極端排外 D.維護傳統(tǒng)社會秩序
《辛丑條約》簽訂后,清政府在內(nèi)外交困的嚴峻形勢下,作出的應對之策是
A.開展洋務運動 B.實施“新政”
C.禁止學校讀經(jīng) D.清帝正式下詔退位
當代著名歷史學家雷頤在談及民族主義時說“一個正義的運動,只有情感是不夠的,民族主義也一樣。沒有理性的指導和束縛,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樣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夠論證上述觀點是
A.太平天國運動 B.維新變法運動
C.義和團運動 D.辛亥革命
雅典民主制在民主運作方式上表現(xiàn)為
①差額選舉 ②終身制 ③議會制 ④比例代表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元代行省內(nèi)部實行的是群官負責和圓署會議制,即通過行省官員集體開會共同負責,各官員之間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牽制,每個行省官員都不可能獨立行使權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協(xié)助或制約。元代實行這種權力運行機制主要是為了
A.加強中央集權 B.分化地方權力
C.妥善處理各民族之間的關系 D.提高行政效率
《荀子·君道》中寫道:“墻之外,目不見也;里之前,耳不聞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遠者天下,近者境內(nèi),不可不略知也。”下列制度符合材料意思的是
A.通判制 B.三省六部制
C.郡縣制 D.行省制
馬克思說,“哪里君主制的原則是天經(jīng)地義的,哪里就根本沒有人了。……專制制度必然具有獸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對該論述正確的理解是
?、倬鲗V剖亲畹湫偷?ldquo;人治” ②君主專制具有殘暴性
?、劬鲗V茦O大地壓制“人性” ④君主專制有百害無一利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中國古代中樞權力體系的變化,突出了相權與皇權的爭奪,以相權的削弱展現(xiàn)了古代中國專制皇權不斷加強的趨勢。黃宗羲曾經(jīng)有這樣的言論:“有明之無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罷丞相始也。”其含義是指宰相制度下
A.容易形成極端專制 B.不易產(chǎn)生明君賢臣
C.對皇權有一定制約作用 D.政治腐敗現(xiàn)象更加嚴重
火塘是少數(shù)民族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每年都要進行火塘祭祀,祈求家人安泰?;鹛吝€是一個家庭的象征,分家時要另立火塘。這種習俗源于
A.圖騰崇拜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世襲制
漢武帝時《出界律》規(guī)定: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動,絕對不能私出國(諸侯國)界。這一規(guī)定的根本目的是
A.強化君主專制 B.加強思想控制
C.防止諸侯割據(jù) D.加強中央集權
王夫之在《讀通鑒論》中寫道:“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勢之所趨。豈非理而能然哉?……為天下計,則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作者贊賞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行省制 D.郡縣制
根據(jù)馬克斯·韋伯等人的研究結論,任何官僚組織為了發(fā)揮其正常的管理效率,都必須建立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guī)章制度,……即使是專制君主也必須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官僚組織的活動規(guī)范和規(guī)章制度。在古代中國政治制度中最能佐證這一觀點的是
A.三公九卿制 B.內(nèi)閣制
C.三省六部制 D.軍機處
中國古代的官銜機構、官職名號各有淵源。“行省”以“行中書省”得名;巡撫則以“巡行天下,扶軍安民”而名;“刺史”有“省察治狀,黜陟能否,斷治冤獄之意”。從名稱寓意來看,“巡撫”應是
A.地方的封疆大吏 B.中央朝廷的重臣
C.皇帝的內(nèi)侍人員 D.具有監(jiān)察地方的職能
宋太宗曾說:“朕欲博求俊彥于科場之中,非敢望拔十得五,止得一二,亦可為致治之具矣。”這說明宋太宗認為科舉制
A.不公平 B.不具備選才功能
C.只能使一部分成才 D.在維護統(tǒng)治方面具有積極作用
“元代的行中書省,就是一個行動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駐在這個地方來管事……并不是地方政府,只是流動的中央政府。換言之,是中央侵入了地方。”材料意在說明元代的行中書省
A.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B.使地方保持相當大權力
C.調(diào)動了地方政府的積極性 D.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權
下列關于古代希臘民主政治與現(xiàn)代西方民主政治之間關系的說法,正確的是
A.前者是后者的淵源 B.后者直接繼承前者的所有成果
C.前者決定后者的發(fā)展方向 D.后者與前者沒有任何關系
近代法國政局動蕩,1789-1875年間,曾出現(xiàn)過君主立憲制、民主共和制、軍事帝國、復辟王朝。這反映了
A.法國專制王朝力量強大 B.法國啟蒙思想日益深入
C.法國政治體制不斷完善 D.法國民主進程歷經(jīng)曲折
一個青年跑進太學求學,畢業(yè)后,被派到地方服務。在地方有了政績,再經(jīng)長官推舉到中央,經(jīng)過中央的考試,然后才正式入仕。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材料體現(xiàn)的是魏晉時期的九品中正制 B.材料體現(xiàn)的是隋唐時期的科舉制
C.材料體現(xiàn)的是漢代的察舉制 D.材料體現(xiàn)的是世卿世祿制
“這是一個劃時代的突破和最駭人聽聞的社會結構,沒有封國封爵,沒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學者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為恐慌,這簡直就是打碎他們的飯碗了”。這個時代是指
A.地方行政制度為后世沿用 B.摒棄了諸子百家思想
C.依然實行分封制 D.門閥士族遭到嚴重打擊
“在權力的天平上,任何一項權力都不允許大于另外兩項權力,從而避免了絕對權力的出現(xiàn)。”下列法律文件中體現(xiàn)上述原則的是
A.英國《權利法案》 B.美國1787年憲法
C.《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 D.《德意志帝國憲法》
秦漢以后,中國存在一種“官無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現(xiàn)象。它指的是官員和胥吏的職位均不得世襲,但胥吏卻常常利用日常工作程序繁瑣、官員不熟悉政務之機,使其職位實際成為自家的“封建”領地。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根源在于
A.官僚政治的弊端 B.分封制的長期存在
C.中央集權的削弱 D.行政效率的低下
明永樂帝在位期間,一個幫助皇帝的“助手”機構——內(nèi)閣最終形成。下列有關其形成的史實,表述正確的是
A.明太祖朱元璋正式設立內(nèi)閣 B.張居正是朱元璋的內(nèi)閣首輔大臣
C.明成祖朱棣時內(nèi)閣屬于虛職 D.朱元璋時的殿閣大學士品秩較低
綜合題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史記》卷五七《周勃世家》:周亞夫為丞相,竇太后欲封王信為侯,景帝猶疑不決說:“請得與丞相議之”。《史記》卷一百七《武安侯列傳》:田蚡于武帝時為丞相,“入奏坐語移日,所言皆聽”。
材料二:以天下之廣,四海之眾,千端萬緒,須合變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劃,于事穩(wěn)便,方可奏行。豈得以一日萬機,獨斷一人之慮也。且日斷十事,五條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繼月,乃至累年,乖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貞觀政要・政》
材料三:“罷丞相不設,析中書省政歸六部,以尚書任天下事,侍郎貳(副)之,而殿閣大學士只備顧問。帝方自操權柄,學士鮮所參決。”
――引自某史書《職官志》
請回答:
(1)從材料一可知丞相的政治地位怎樣?(2分)
(2)唐太宗在丞相作用上的看法如何?他又是怎樣做的?(4分)
(3)根據(jù)材料三劃線部分推知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變化?材料中的“帝自操權柄”是什么意思?“帝”指的是誰?(3分)
(4)從三段材料中皇帝對宰相(丞相)態(tài)度的變化,你能看出古代中國政治發(fā)展的什么趨勢?(4分)http://tiku.21cnjy.com/ 21教育網(wǎng)在線題庫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1.凡未經(jīng)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
4.凡未經(jīng)議會準許,借口國王特權,為國王而征收,或供國王使用而征收金錢,超出議會準許之時限或方式者,皆為非法。
——《權利法案》
材料二: 美國制憲者采納了英國的代議制度,他們稱之為“共和”。在“民主共和主義”的影響下,他們既注重權利的平等,又時刻防止專制權力的出現(xiàn)。前者如民眾投票權方面,選民的財產(chǎn)資格得到放寬,小州在參議院中獲得了平等的代表權。后者則主要表現(xiàn)在分權和制衡方面,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在聯(lián)邦政府內(nèi)實現(xiàn)了三權分立。
請回答:
(1)上述材料體現(xiàn)的是英美兩國的政治制度,兩國分別建立了哪種類型的資本主義政體?(2分)體現(xiàn)了古代希臘、羅馬政治制度中哪些特點或原則?(3分)
(2)根據(jù)材料一,《權利法案》限制了國王哪些權利,法案頒布后國王和議會的地位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其核心內(nèi)容是什么?(7分)
(3)根據(jù)材料二,美國在建立資本主義政體的過程中,制定過什么重要的法律文件?(1分)這個法律文件有何局限?(4分)
看了高一上冊歷史期末復習試題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