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設計(2)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設計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自學本課生字,讀準多音字“正、冠、挨、扎、號、更”。在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囫圇吞棗、張冠李戴、飽經風霜”等詞語的意思。積累本課成語。
2、能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文章中的三件事。
3、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抓住動作、語言、神態(tài)的描寫,結合課外資料的補充,感受魯迅“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質。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解讀課題
1、板書課題: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提示“迅”的筆順。
2、師:關于魯迅,你們知道多少呢?師簡介魯迅。
(由于在課前要求學生收集相關魯迅的資料,因此該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目的:一是再現其預習的內容,對學習本課起到鋪墊的作用;二是旨在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在一次次的預習中,要學生明白能在眾多信息中挑選出和本課學習有關的內容是十分重要的,不泛泛,不空洞,“學為所用”的道理。)
3、師:帶著對課題的理解,再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了解葬禮,提出問題:
?、拧煟?936年的10月19日,魯迅先生的遺體躺在當時位于上海膠洲路的萬國殯儀館里,前來吊唁的人很多,作者看到這一切,感到十分驚異,她驚異什么呢?
PPT出示,指名讀第一節(jié),注意正音。
(在教師的引語中,涉及到了關于魯迅先生追悼會的時間和地址,作為課外資料的補充,給學生一個感性的認識。“大殮出殯”圖片的出示目的也在此。)
生質疑:為什么伯父得到這么多人的愛戴?
?、啤煟哼@么多人是指哪些人?
生:……
2、了解事件,概括標題:
?、拧煟哼@些職業(yè)、年齡、社會地位不同的人為何都這么愛戴我的伯父呢?當時我還小不明白,但是作者在回憶往事的點滴中,慢慢找到了答案。請快速默讀課文,思考:作者回憶了伯父生前的哪三件事情?能否試著給每個故事列個小標題。
生:……
?、啤煟阂龑Р⒏爬ò鍟航涛易x書,救治車夫,關心女傭。
(首先,在閱讀與交流中讓學生初步感知內容并對文章的結構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其次,在已往的課程中,學生已經對小標題的特點有了初步的認識,又鑒于本文的特點,在此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文中的三件事情具有可操作性。)
三、抓住言行,體會品質
1、講讀“教我讀書”,感受伯父的“愛撫”:
小組讀讀第一個故事。
師:小時侯的我看書時總是囫圇吞棗,所以常常張冠李戴,伯父因此而批評我。請小組間合作讀一讀,說一說,試著把它說得更具體些。
PPT出示:
我看書時總是囫圇吞棗________,所以常常張冠李戴 ________,伯父因此而批評我________。最后還送了我兩本書________。以此教育我 ________。
生:……
(首先,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引導學生在自學中運用已學過的方法──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囫圇吞棗”和“張冠李戴”。其次,教師在引語中對《表》和《小約翰》的補充:告訴學生這兩本書都是魯迅先生翻譯的。由此讓學生明白先生為了想讓更多的少年兒童能夠讀到更多的書,學到更多的知識,還翻譯了其它許多少兒書籍。伯父不僅僅關心我的學習,更關心廣大少年兒童,更突現出他的品格,為理解“為什么伯父得到這么多人的愛戴?”做鋪墊。)
2、講讀“救治車夫”,感受伯父的善良:
默讀第二個故事:
?、拧煟撼撕⒆樱肆嚪蛞驳玫搅讼壬倪@份愛,默讀課文的4~12小節(jié)。把你最感動的語句劃出來。
生:……
(第八節(jié):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會兒,就跟伯父拿了藥和紗布出來。他們把那個拉車的扶上車子,一個蹲著,一個半跪著,爸爸拿鑷子給那個拉車的夾出碎玻璃片,伯父拿來硼酸水給他洗干凈。他們又給他敷上藥,扎好繃帶。)
(注意正音“扎”:捆綁的意思。)
?、啤煟赫f說你的體會。
生:……
(可圍繞動詞來談,可從地位的懸殊上來談,體現出伯父對底層勞動人民的關心。)
?、恰煟哼@段話直接描寫了爸爸和伯父救助車夫的整個過程,值得我們好好品味。一起來讀一讀。
?、取煟呵?,這位面對著我們,身穿白大褂,半跪著的人就是魯迅先生,請把目光聚焦在他的身上,再讀讀文字,看看他身上還有哪個動作最能打動你?
(體會“半跪著”。)
(讓學生親身體會“半跪著”這個動作,體會用這樣的姿勢進行包扎是十分不容易的,而魯迅先生正是始終保持著這個姿勢細心地救助人力車夫,沒有怨言。面對著這素不相識的社會地位卑微的黃包車夫,半跪著的是當時的大文豪,當時的名流之輩,當時受全國人民敬仰的魯迅先生,從他們地位的懸殊中,體會先生對人民的關愛、愛護、熱心腸、關心勞苦大眾的平易近人的品質。在理解的基礎上再次朗讀“爸爸和伯父救助車夫的整個過程”會更有深刻的感悟。從而能更好的理解“為什么伯父得到這么多人的愛戴?”)
指名讀。
(要求讀出魯迅先生對貧苦人民的愛的情感。)
?、伞熃又x:“拉車的感激地說……伯父又掏出一些錢來給他……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天已經全黑了,路燈發(fā)出微弱的光芒……我想從伯父口中得到答案,我抬起頭來,要求他給我詳細地解說……”
(本課的教學只有一個課時,因而關于“魯迅對不合理的黑暗社會的痛恨”這個深層的理解在課上不做講解與學習。)
?、省煟壕褪沁@樣一位時刻關心社會底層勞動人民,受人愛戴的人,早早得離開了我們,這怎么能不讓人傷心落淚呢?因此在前來吊唁的人中出現了一位似曾相識,飽經風霜的面孔,或許他就是這位黃包車夫。巴金先生就這樣寫道:
PPT出示:
“一位拉黃包車的青年人端端正正地立著,抬起他那飽經風霜的臉,茫然地望了望,又底下頭,恭恭敬敬地行了三鞠躬,幾顆淚珠從他那干涸的眼角滾落下來。”
(課外資料的補充,再次為突現人物品格服務。)
3、講讀“關心女傭”,感受伯父的愛心:
自己讀最后一個故事
師:正是因為先生對底層勞動人民的關愛,所以像人力車夫這樣的群眾才會出現在追悼會上,先生家的女傭阿三也不例外。自己讀讀最后一個故事,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這個部分的內容比較簡單,因此在了解了文本的內容后,深情的朗讀,讀出對魯迅先生的愛戴和尊敬也是教師希望能有所體現的,這種情感的流露既是對該故事的認同,也是對全文學習的情感升華。)
四、回歸主題,提升感悟
(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
1、的確,不管是人力車夫也好,還是女傭也好,周曄相信這些人只不過是眾多伯父幫助關愛過的人中的一員,只不過是個縮影。因此她十分確信的說“……”
(文中最后一節(jié)。)
板書:
為自己想得少 為別人想得多
2、師:因此伯父才會受到這么多人的愛戴。這就是我的伯父……
生:魯迅先生。
(“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正是對課前問題“為什么伯父得到這么多人的愛戴?”的回答,全文的學習始終以此為主線貫穿整節(jié)課,是本文的核心,通過學習,感悟,體會,回歸主題。)
【板書】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設計3
一、 課前交流資料,導入新課。
1、 學生談眼中的魯迅
談到中國的文學、歷史,有一個人的名字一直縈繞在我們腦中,那就是——魯迅(出示魯迅頭像)。根據課前搜集的資料,你對魯迅先生有哪些了解?
2、 展示老師搜集的資料
(1) 快速瀏覽,有什么感受?
(2)世人評價。
中國人稱魯迅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我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秮喼拗芸钒阳斞赶壬淖髌吩u為20世紀亞洲最有影響力的作品第一名。
在《影響中國歷史的100個人》這本書當中,魯迅先生占據了其中一個重要席位。
3、 導入新課
這樣一個人,于1936年與世長辭,享年55歲。1945年,他的侄女周曄用滿懷深情的筆觸,寫了一篇紀念文章——《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
二、 瀏覽課文,整體感知。
1、板書課題。
2、課前同學們已經進行了充分地預習。再快速瀏覽一遍課文,想一想,作
者是通過哪幾件事寫魯迅先生的?
概括板書:
悼念伯父
讀《水滸傳》
談“碰壁”
救助車夫
關心阿三
三、 串聯(lián)記憶,體驗情感。
下面我們就跟隨著周曄的記憶一同走近她與伯父在一起的日子。先談哪件事?
◎ 讀《水滸傳》
1、 “我”是怎么讀的?(囫圇吞棗、張冠李戴)
2、“囫圇吞棗”、“張冠李戴”是什么意思?用課文中的話來解釋?
(“囫圇吞棗”是“只注意緊張動人的情節(jié),那些好漢的個性,那些復雜的內容,全搞不清楚。老師查了詞典,是這樣解釋的:“囫圇吞棗” 本意指把棗兒整個吞下去,后來人們把讀書等不加分析地籠統(tǒng)接受叫做囫圇吞棗。)
(“張冠李戴”顧名思義是——把姓張的帽子戴在姓李的頭上;文中的解釋是——把一個人做的事情按在另一個人的頭上;你能舉個具體的例子嗎?——“豬八戒三打白骨精”、“宋江景陽岡打虎”、“張飛、關羽草船借箭”… …后來人們就把同學們剛才這樣弄錯了事實,弄錯了對象的情況叫做“張冠李戴”)
3、見我這么張冠李戴地亂說一氣,伯父笑了笑說——(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這是不是批評?(是)怎樣的批評?(委婉)伯父在委婉地批評我——(讀書馬馬虎虎),從此——(我讀什么書都不再馬馬虎虎的了)。
4、透過這樣一件小事,你看到了怎樣的魯迅?(幽默風趣、教子有方)
對,一句話就讓作者養(yǎng)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受益終生,令人難忘。和伯父在一起的日子還有哪件事值得回憶?
◎ 談“碰壁”
1、默讀這一部分課文,邊讀邊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2、對,整個夜晚充滿了溫馨,充滿了歡笑。那你有沒有發(fā)現這部分課文中哪句話最值得我們認真思考?——(你想,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
3、首先弄清楚,鼻子的高低和碰壁有關系嗎?(沒有)既然沒有,那魯迅這句話究竟想說什么呢?——(舊社會黑暗,魯迅倍受壓迫……)
4、師介紹背景:魯迅作為一個用筆猛烈抨擊當時黑暗社會的文學家,他在現實中處處碰壁。為了發(fā)表文章,他竟然使用了120多個筆名,還多次面臨被暗殺的危險,但他仍然與黑暗勢力作不屈不撓的斗爭。
結合這段歷史再來思考這句話,想想看,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魯迅?(不畏艱險,不屈不撓……)
處境如此兇險,還與家人談笑風生,這是怎樣的魯迅?(樂觀)
5、魯迅既然知道“碰壁”和鼻子沒有聯(lián)系,他為什么不直接告訴周曄?
6、讓我們和周曄一起重溫那段溫馨的記憶。(分角色朗讀此部分)
也許多年以后,周曄再回想起來,她已經和我們一樣了解了伯父當年危險的處境。
◎ 救助車夫
1、還有一些事情也讓周曄難以忘記,尤其是對一位黃包車夫的救助,其實,這件事并沒有多少復雜的情節(jié),但有些細節(jié)卻讓我們怦然心動。默讀課文,哪些細節(jié)打動了我們?邊讀邊畫。
(學生讀自己所畫的細節(jié),說說自己的體會。
例:他們把那個拉車的扶上車子,一個蹲著,一個半跪著,爸爸拿鑷子給那個拉車的夾出腳里的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給他洗干凈。他們又給他敷上藥,扎好繃帶。
這個地方為什么打動了你?(伯父對車夫的關心、幫助)
透過哪些詞語感受到的?(“扶、蹲、半跪”等動詞)
結合這些詞語再來談談你的體會。
出示課文插圖:看,這就是當時伯父和爸爸幫助那位車夫的場景,讓我們把這個畫面定格在腦中,讀出自己內心的感動。)
……
2、這些情景,都被當時站在一邊的小周曄看在了眼里。其實,不僅僅是這些細節(jié),多年以后,她依然還記得,還清清楚楚多地記得——
(出示:這時候,我清清楚楚地看到,而且現在也清清楚楚地記
得,他的臉上不再有那種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突然變得那么冰冷,那么嚴肅。他沒有回答我的話,只把那枯瘦的手按在我的頭上,半天沒動,最后深深地嘆了口氣。 )
3、伯父沒說一句話,但這嚴肅的表情,這深沉地嘆息,最令人難忘。他在
為誰嘆息?
(為那位車夫嘆息!因為——在那么冷的天,他光著腳在路上跑,腳都受傷了。為我們國家嘆息!因為——當時社會非常黑暗……
為勞動人民嘆息!談一談。——勞動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
為自己而嘆息!談一談。——自己有時很無奈,救助了一個黃包車夫,卻還
有千千萬萬像這個黃包車夫一樣的勞苦大眾,卻無能為力。)
一聲深深地嘆息!為國家,為人民,也為自己。指讀。(配樂)
4、魯迅生活的時期,整個中華民族正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勞苦大眾正在痛苦地呻吟。面對這些,一生都在與黑暗勢力戰(zhàn)斗的魯迅先生心潮起伏,多少憂慮,多少憤慨,都化作了一聲深深地嘆息!一齊走進這段文字。齊讀。(配樂)
我們已經觸摸到了魯迅先生內心那復雜的情感。
◎ 關心阿三
1、剛才,我們與周曄一起回憶了她和伯父在一起的日子,看到了周曄眼中的魯訊,那么別人眼中的魯迅又是什么樣子呢?我們去聽一聽魯迅先生家里的女仆阿三是怎么說的。
(學生讀阿三的話)
2、聽了阿三的話,再聯(lián)想到魯迅對那位車夫的救助,可以看出魯迅先生怎樣?(對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勞動人民非常關心)
3、此時,我們完全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魯迅先生的高尚人格——(出示:伯父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指讀。
對,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這正是魯迅先生偉大人格的體現。齊讀。
◎ 悼念伯父
1、就是這樣一個人,在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一顆偉大的心臟
停止了跳動。他的遺體躺在萬國殯儀館的禮堂里,上海上萬名民眾自發(fā)前來吊唁和送葬。讓我們同周曄一起回顧那萬人同悲的場面——
(出示:伯父去世了,他的遺體躺在萬國殯儀館的大禮堂里,許多人都來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人甚至失聲痛哭。數不清的挽聯(lián)掛滿了墻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滿了整間屋子。送挽聯(lián)、花圈的有學生,有工人,各色各樣的人都有。)
自由讀。
2、前來吊唁的人來自各行各業(yè)。著名作家巴金當時還是一個青年,他親眼目睹了這一切?,F在透過他的文字來看看當時的情景。
(出示:巴金《永遠不能忘記的事情》片斷)
3、深深的悲哀充蕩著每一個人的心,歷史也忠實地為我們記下了這令人心碎的時刻,(出示送葬照片)看,千萬顆心在呼喊著同一個名字——魯迅。讓我們也加入到送行的隊伍中,和他們一起追憶偉大的魯迅先生。齊讀。
4、小結:魯迅先生離開我們已經70多年了,一個偉大的身影越去越遠,但他留給我們的又太多太多。他給我們留下了什么?
魯迅先生留給我們的不僅是浩如煙海的作品,更有一種精神,一種可貴的魯迅精神!
四、 推薦閱讀,課外積累。
今天,我們學習了這篇文章,對魯迅先生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要想全面了
解魯迅先生,還需要閱讀有關他的大量作品。
(魯迅)《社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臧克家)《有的人》 (簫
紅)《回憶魯迅先生》這幾篇文章回去就可以找來閱讀。
《魯迅全集》 (許廣平)《欣慰的紀念》 (林賢治)《魯迅的最后十年》《人間魯迅》這些文章留在今后的人生中慢慢品讀。
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