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生物中考考試試題(3)
2017年生物中考考試試題
(2)肥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其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機物產生水和無機鹽,施肥的目的就是給植物提供生長必需的無機鹽.
(3)花的主要結果是花蕊.豌豆從甲→丙的過程必須經歷傳粉和受精.受精后子房就會形成果實.子房壁發(fā)育成果皮,胚珠發(fā)育成種子.
(4)種子由胚珠發(fā)育而來,一個豆莢中有多粒豌豆,說明雌蕊中有多個4胚珠.
(5)孟德爾在研究豌豆植株高莖和矮莖的雜實驗中發(fā)現(xiàn)把高莖植株與矮莖植株進行雜交,得到的后代(子一代)全部為高莖植株.因此其親代基因一定是:DD和dd.因此子一代的高莖豌豆的基因來自雜交雙方,因此其基因組成是Dd.如圖所示:如果將子一代的高莖植株自花傳粉,則受精卵的基因組成可能有DD、Dd、dd三種情況.在子二代中,高莖豌豆的基因組成有兩種情況,分別是DD或Dd;矮莖豌豆的基因組成是dd.子一代中全是高莖,子二代中出現(xiàn)矮莖,屬于變異現(xiàn)象.如圖所示:
故答案為:(1)適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
(2)無機鹽;
(3)花蕊;傳粉和受精;
(4)4胚珠;
(5)變異;DD或Dd
8.如圖人體血液循環(huán)示意圖,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小腸是人體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小腸內起消化作用但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膽汁 .
(2)流經小腸的血液最先流回到心臟的[ C ] 右心房 .
(3)當血液流經腎臟時,②內血液與③內血液相比發(fā)生的明顯變化是 尿素減少,氧氣減少,二氧化碳增多. .
(4)圖中①適于進行氣體交換的特點有 肺泡的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構成 (任寫一條)
(5)某人因車禍導致圖中[b]處受傷,針對此情況,應及時進行止血處理,加壓或包扎的位點是 a (填“a”或“c”)
(6)人體的各項生命活動主要受到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但也受到 激素 調節(jié)的影響.
【考點】血液循環(huán)的途徑;尿液的形成;激素調節(jié)與神經調節(jié)的關系.
【分析】觀圖可知:①是肺,A是左心房,B是左心室,C是右心房,D是右心,②是腎靜脈,③是腎動脈,④組織處的毛細血管.
【解答】解:(1)人體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臟,它能分泌膽汁,分泌的膽汁貯存在膽囊中,通過膽管流入小腸,膽汁中不含有消化酶,不能對脂肪進行化學性消化,只能將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加大與消化酶的接觸面積.
(2)血液循環(huán)路線如圖所示:
.
流經小腸的該血液循環(huán)途徑屬于體循環(huán),體循環(huán)的終點是右心房,所以流經小腸的血液最先流回到心臟四個腔中的右心房.
(3)尿的形成要經過腎小球的濾過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不重吸收尿素,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由輸尿管隨排出.因此血液流經腎臟后,血液成分發(fā)生明顯的變化是尿素減少,氧氣減少,二氧化碳增多.
(4)肺是主要的呼吸器官,是進行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肺泡是進行氣體交換的主要部位,數目很多,增加了氣體交換的效率;肺泡外面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肺泡的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這些特點都有利于氣體交換.
(5)圖中b是下腔靜脈,靜脈出血的特點是靜脈血色暗紅,血流較緩,因此,b受傷出血時,正確的急救方法是在a遠心端結扎.
(6)人體的生命活動主要受到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但也受到激素調節(jié)的影響.
故答案為:(1)膽汁;
(2)C右心房;
(3)尿素減少,氧氣減少,二氧化碳增多.
(4)肺泡的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構成;
(5)a;
(6)激素
9.某小組的同學在進行有關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探究時,設計了如圖三個裝置,其中植物、培養(yǎng)液、隔板、光照、溫度等條件都完全相同.裝置中玻璃隔板與鐘罩之間用凡士林密封,實驗前,已將三個裝置中的植物放在黑暗處一晝夜(即“饑餓”處理).請據圖回答問題:
(1)實驗前把裝置中的植物放在黑暗處一晝夜的目的是 將葉片中原有的淀粉運走或耗盡 .
(2)圖中三個實驗裝置可以形成 2 組對照實驗.
(3)光照幾小時后,同學們將甲、乙、丙裝置內植物的葉片進行脫色處理后,滴加碘液發(fā)現(xiàn)不會變藍的葉片是取自 乙、丙 裝置.
(4)實驗后,小侯同學觀察發(fā)現(xiàn)甲、乙、丙中培養(yǎng)液分別減少50mL、48mL、48mL,你認為這些水分主要用于植物的 蒸騰作用
(5)通過多次重復本實驗后可得出的結論是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 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和光照時間 .
【考點】探究光合作用的條件、原料和產物.
【分析】(1)《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步驟:暗處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葉片→酒精脫色→漂洗加碘→觀察顏色.實驗要點: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變藍色,酒精溶解葉片中的葉綠素.關鍵是確定控制實驗變量、設置對照實驗.
(2)圖示中的實驗裝置設置的對照實驗是:甲與乙,變量是二氧化碳,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甲與丙,變量是光,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光.
【解答】解:(1)實驗前要對植物放到黑暗處一晝夜,目的是將葉片中原有的淀粉運走或耗盡,如果葉片內殘留有以前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實驗結果就會不明顯,為了排除原有淀粉的干擾,放到黑暗片一晝夜,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只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淀粉,原來的淀粉消耗完后,就不會干擾實驗,使實驗結果更加明顯.
(2)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它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對照實驗;一組對照實驗只能有一個變量,甲和丙的變量是光照,因此圖中三個實驗裝置:甲與乙,變量是二氧化碳,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甲與丙,變量是光,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光.
(3)由于乙裝置,使植物所處的環(huán)境沒有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乙裝置內的植物由于缺乏原料而不能正常進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機物淀粉,因此遇碘不能變藍色.從光合作用的表達式:二氧化碳+水 有機物(儲存著能量)+氧氣,可以看出光照是進行光合作用的條件,丙缺乏植物光合作用的條件.因此葉片不會變藍的是乙、丙.
(4)植物通過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吸收來的水只有大約1%當做光合作用的原料被植物體利用,大約99%都通過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以水蒸氣的形式散發(fā)到大氣當中去了.實驗后,小侯同學觀察發(fā)現(xiàn)甲、乙、丙中培養(yǎng)液分別減少50mL、48mL、48mL,你認為這些水分主要用于植物的蒸騰作用.
(5)由此實驗結果得到啟示:影響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時間、二氧化碳的濃度.由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其濃度越大光合作用就越強,制造的有機物就越多,蔬菜的產量也就越大.所以通過多次重復本實驗后可得出的結論是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和光照時間.
故答案為:(1)將葉片中原有的淀粉運走或耗盡;
(2)2;
(3)乙、丙;
(4)蒸騰作用;
(5)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和光照時間.
看了“2017年生物中考考試試題”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