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中草藥之五指梅
五指梅別名馬纓丹、山大丹、大紅繡球、珊瑚球。有毒。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guān)知識(shí),歡迎閱讀!
醫(yī)家論述之五指梅
1.《嶺南采藥錄》:洗濕毒疥癩。
2.《南寧市藥物志》:葉:治疥癩毒瘡,跌打止血?;ǎ嚎芍寡?。
3.《廣東中藥》:祛風(fēng)止癢,消腫止痛,散毒,敷大腸瘍癰。
4.《廣西中草藥》:全草:退熱,殺蟲止癢,消瘡瘍。
五指梅的性質(zhì)
【性味歸經(jīng)】根:淡,涼。枝、葉:苦,涼,具臭氣。有小毒。
【功能主治】根:清熱解毒,散結(jié)止痛。用于感冒高燒,久熱不退,頸淋巴結(jié)核,風(fēng)濕骨痛,胃痛,跌打損傷。葉、枝:外用治濕疹,皮炎,皮膚瘙癢,癤腫,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根:1~2兩;枝葉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用鮮葉搗爛外敷。
五指梅的源形態(tài)
直立或半藤狀灌木,高1~2米,若為藤時(shí),高度倍之;有強(qiáng)烈臭氣,全株被短毛。莖枝無刺或有下彎鉤刺。葉對生,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3~9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寬楔形,邊緣有鈍齒,上面粗糙而有短刺毛,下面被小剛毛。頭狀花序稠密,連花冠寬2~3.5厘米;花序柄腋生,粗壯,常較葉為長;苞片狹長,約為花冠的1/3~1/2;花冠高腳碟狀,花冠筒細(xì)長,4~5裂;有紅、粉紅、黃、橙黃、白等多種顏色,故名“五色梅”。雄蕊4,不外露;子房2室。核果球形,肉質(zhì),徑約5毫米,成熟時(shí)紫黑色,有骨質(zhì)的小分核2顆。四季開花。
五指梅的復(fù)方選用
① 治毒核癥:臭金鳳葉搗爛,取自然汁,用雙蒸酒沖服。又將葉搗爛,加紅糖、冰片少許,敷于核上,不時(shí)轉(zhuǎn)換,即可清涼止痛。(《嶺南采藥錄》)
?、?治筋傷:毛神花鮮葉搗碎,擦患處,然后以渣敷之。(《閩南民間草藥》)
?、?治皮炎、濕疹瘙癢:馬纓丹新鮮枝葉煎水外洗。(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
?、?治跌打扭傷:馬纓丹鮮葉搗爛外敷。(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
?、?治感冒風(fēng)熱:五色花葉一兩,山芝麻五錢,水煎,日分二次服。(《廣西中草藥》)
五指梅的毒副作用和解毒急救方式
【不良反應(yīng)】中毒后全身衰弱、步態(tài)不穩(wěn)、劇烈腹痛后便秘,大便色深而臭,鼻、眼分泌物增加,發(fā)熱,常有黃疸,對光敏感,嚴(yán)重可致死。
【治療與解救】
(1)中毒后立即催吐、洗胃、導(dǎo)瀉,而后內(nèi)服藥用炭或通用解毒劑。
(2)靜脈輸液,皮下或肌內(nèi)注射阿托品,抑制腺體分泌,解除腹痛。其他對癥治療。
(3)中藥治療:
1)甘草、綠豆各30g,水煎服。
2)大青葉15g,大黃9g(后下),枳實(shí)9g,青蒿12g,黃芩9g,梔子9g,當(dāng)歸9g,白芍9g,茯苓12g,甘草9g,水煎服。
3)當(dāng)歸9g,大黃21g(后下),明礬9g,生地9g,水煎服。
馬纓丹相關(guān)文章:
有毒中草藥之五指梅
上一篇:吳茱萸中毒怎么解毒急救
下一篇:解毒中草藥之五色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