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錯過的2018年高考物理備考秘籍
編者按:2018年高考物理考試大綱與2017年相比基本沒有變化,考試內容和范圍與2017年保持一致。這篇文章從近三年考題看趨勢,對你會有所幫助。
考綱總體分析
2018年高考物理考試大綱與2017年相比基本沒有變化,考試內容和范圍與2017年保持一致。在對問題解決過程中“探究能力”的要求上,2018高考考綱把“高考對考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滲透在其他五大能力的考查中”改為“高考對考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加以論證解決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滲透在五大能力的考查中”,增加了“并加以論證解決”,對“探究能力”的要求更加具體。
02
從近三年考題看趨勢
對2018年考綱的解讀應該放在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從前后各兩三年的考查續(xù)列中綜合分析。2017年,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在上海、浙江試行,17年秋季入學的高一學生,首批將有北京、天津、山東、海南四省市,在三年后的2020年實施新的高考方案,隨后的兩年,新的高考方案將陸續(xù)全面鋪開。從某種意義上說,18、19兩年的高考,將是現(xiàn)行方案下的“末代高考”。站在課程改革的轉折點上,這兩年的高考可以用兩個關鍵詞來概括:一是穩(wěn)定、二是過渡。
1
穩(wěn)定:末代高考穩(wěn)定第一
與17年考綱相比,18年考綱知識內容表中知識點和考查要求均無改變。試卷結構固定,必考部分的題型、題量和分值保持不變。即8個選擇、2個實驗題(其中力學實驗1個、電學實驗1個)、2個計算題,自17年起,選修3-5內容調整為必考模塊,選考部分由原來的三選一改為二選一。必考題和選考題的命題方式不變。最后兩年,高考物理全國新課標卷將會延續(xù)這一模式。
2
過渡:從過渡的需求看變化
2017年物理考綱相比16年作了較大調整,選修3-5調整為必考模塊,17年高考是選修3-5內容回歸的過渡年份,在試題中此部分考查比較簡單,共兩道選擇題,分別是14題的動量和17題的聚變核能,均為單項選擇題,難度很小。2018年考綱雖無變化,但對選修3-5知識的考查將會正式展開,3-5在18年的考查方式將成為關注的熱點。比如,17年動量沒有進入計算題的綜合考查,18年在計算題中出現(xiàn)的概率將大大增加,但是否進入壓軸題則模棱兩可。電磁場綜合問題以及電磁感應的壓軸題也應引起復習時的關注。
新課程對提升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對體現(xiàn)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核心概念、科學思維、實驗探究、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等要素的考查會有所體現(xiàn),對模型抽象、推理論證等能力的考查將會加強。
3
近三年全國新課標Ⅰ卷考試落點分析
(1)選擇題落點
相對于前三年來說,17年選擇題知識落點變化較大。15、16和此前的14年(表中未列),選擇題必考知識點為:
?、匐妶龅男再|、②洛侖茲力(實際應用)、③交變電流(變壓器電路)、④萬有引力、⑤速度圖象
17年選擇題除電場的性質外,其余四個均作了調整。綜合前三年考查情況,選擇題考查的高頻知識點為:
電場的性質、復合場、萬有引力、電磁感應、速度圖象、牛頓定律、變力平衡、功能關系、平拋運動、豎直面圓周運動。
17年考綱將3-5調整為必考后,選擇題中增加了一道核聚變核能的題目,正常情況下,后續(xù)兩年的選擇題中,應該有一道原子結構原子核的題目。
從題目編排比例上來看:15、16年均為力學4題+電磁學4題;17年為力學3題(必修1、2+動量1題)+電磁學3題+力電綜合1題+原子核聚變1題。
后續(xù)兩年可能調整為:力學3題+電磁學4題+原子物理1題;或者力學4題+電磁學3題+原子物理1題;又或者力學3題+電磁學3題+力電綜合1題+原子物理1題。
(2)實驗題落點
實驗基本環(huán)節(jié)的考查分布
從題目編排和符分比例上來看:近四年一直是力學和電學實驗各一題,分數(shù)5+10或6+9。
新課標卷對實驗環(huán)節(jié)的考查范圍廣。交叉分布,但近四年一直是小力大電。
立足于實驗原理、實驗儀器選取和讀數(shù)、實驗操作及數(shù)據(jù)處理等傳統(tǒng)考查點,近兩年開始向數(shù)據(jù)處理與分析論證傾斜。
誤差分析14年考查,15、16、17年均未考查。
新課標卷實驗題的最明顯的特點是在基本實驗的基礎上有拓展創(chuàng)新。15年創(chuàng)新實驗情境為一個粗制玩具小車通過凹形橋最低點時的速度的實驗。16年為電路設計創(chuàng)新:將滑動變阻器與熱敏電阻、報警器相結合的電路控制設計。17年為滴水小車的勻變速運動,且在電學實驗原理設計上也有創(chuàng)新。
(3)計算題落點
兩道計算題,24題12分,25題20分。其中一道為純力學,另一題為力學與電磁學結合。兩道題交叉分布,編排順序不定。
力學計算題:15年為25題,板塊問題,深入考查牛頓運動定律;16年為25題,以斜面、彈簧情境綜合考查牛頓定律、平拋運動及功能關系;17年為24題,以飛船返回地面為情境,考查重力恒定條件下的機械能問題。
力電結合計算題:15年為24題,考查安培力作用下的平衡問題;16年為24題,考查導體棒切割類的電磁感應問題;17年為25題,以恒定重力加恒定電場力考查直線運動中牛頓定律的復雜應用。
從新課程實施以來電磁學計算題的考查重心來看,2010年的前后五年,電磁學計算題集中在帶電粒子在復合場及有界磁場中的圓周運動問題,包括質譜儀、回旋加速器、電磁流量計、霍爾效應等實際應用。跟蹤這部分內容的考查軌跡發(fā)現(xiàn),14、15年在選擇題中考查了洛倫茲力作用下的圓周運動,均不涉及有界磁場,但16年新課標Ⅱ卷中考查了圓形有界磁場;新課標Ⅰ卷16年為質譜儀,17年為電場、磁場、重和場的疊加場。與此同時,14年17年在25題考查電場和重力場疊加,分別與平拋運動和直線運動結合;15年在24題考查安培力平衡;16年在24題考查導體棒切割類電磁感應問題。不難發(fā)現(xiàn),近些年計算題的考查重心已經(jīng)發(fā)生了轉移,轉向了帶電質點在重力場、電場或磁場中的動力學分析和功能關系,以及電磁感應的動態(tài)分析、安培力應用等問題,電磁學部分的涉及面更廣,力學色彩更濃,且不影響另一題純力學知識的考查。
力學計算題相對穩(wěn)定,考查高中力學的主干知識,包括直線運動、受力分析與牛頓定律、平拋、圓周、功能關系與能量守恒等??梢葬槍δ骋粋€知識點深入考查,也可以橫向綜合。
萬有引力的考查具有特殊性。14、15、16為選擇題,17為計算題(人造衛(wèi)星情境,重力恒定時的機械能問題),18應調整為選擇題,或者在計算題中直接考查人造衛(wèi)星的機械能問題。
動量及其守恒定律在經(jīng)過17年的選擇題過渡后,可能納入計算題的序列綜合考查,從平穩(wěn)過渡的角度講,出現(xiàn)在24題中的可能性更大些,不一定局限于力學,可以在電磁學計算題中體現(xiàn)。當然,也可能一步到位,直接出現(xiàn)在25題中。
(4)選考題落點
選考題的的考查方式和知識落點相對固定。
選修3-3知識點分布。綜合選擇5分,熱力學定律、氣體分子動理論、晶體與非晶體、氣態(tài)變化中的熱力學定律;計算10分,氣體實驗定律與氣態(tài)方程。綜合選擇注意主干知識的考查,包括分子動理論與統(tǒng)計學觀點、固體液體與氣體、熱力學定律。
選修3-4知識點分布。振動和波與幾何光學各一題,為綜合解答題,可有選擇、填空、作圖、計算等。振動和波5分,機械振動和機械波交叉考查,幾何光學10分,考查折射定律與全反射問題。實驗、物理光學等內容尚未單獨考查,需適當關注。
作者:姜連國
公眾號:特級教師解說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