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囫圇吞棗的成語詳細含義
善于讀書的人當看不懂時,會自覺地反復重讀,直到讀懂為止。而不善于讀書的人則相反,即使第一遍看不懂也囫圇吞棗地讀下去。你知道有哪些囫圇吞棗的可以知道摘抄的好句子呢?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囫圇吞棗的造句,供大家參考。
一、囫圇吞棗含義
囫圇吞棗,漢語成語,拼音hú lún tūn zǎo,意思是把棗兒整個吞下去,比喻讀書等不加分析地籠統接受。出自《湛淵靜語》。
二、囫圇吞棗典故
相傳,古時候有個老先生,身邊教了很多學生。一天課余時間,學生們拿出新鮮的梨子和大棗吃了起來。這時,先生家里來了一位客人。這位客人是個醫(yī)生。他看到學生們都在不停地吃著梨子和大棗,就勸他們說:“雖然梨子有益于牙齒,但吃多了卻會傷脾;大棗是有益于脾,可是吃多了就會損壞牙齒?!甭犃诉@位客人的話,一個愚鈍的學生想了很久才說:“那我吃梨的時候光嚼不咽下去,這樣就傷不到我的脾了;吃棗就整個兒吞下去而不嚼,也就傷不了我的牙齒了?!笨腿苏f:“唉,真沒辦法,你整個兒一個囫圇吞棗呀!”
三、囫圇吞棗造句
1.學習中的大忌是囫圇吞棗;讀書中的小忌是走馬觀花。
2.我們要細心體會課文的意思,不能囫圇吞棗。
3.張老師告訴我們,學習上不要囫圇吞棗,生吞活剝別人的理論。
4.讀書,學習要善于思考,囫圇吞棗會收效甚微,是一種不良習慣。
5.一次專心學習勝過百次囫圇吞棗;一次深思熟慮勝過百次輕率行動;一次真誠相助勝過百次憐憫同情;一次見義勇為勝過百次豪言壯語!
6.學習不認真,貪多求快,囫圇吞棗,一知半解,這是一種要不得的學習態(tài)度。
7.讀叔本華的書,我們不能囫圇吞棗,要含英咀華。
8.他看書一目十行,囫圇吞棗,書雖看了很多,但收獲很小。
9.不懂得問題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能囫圇吞棗。
10.水子回到家,將布克寫給自己的信囫圇吞棗地看了。
11.像他這樣循序漸進地學習,雖然成效可能較慢,總比囫圇吞棗、不求甚解要好。
12.不懂的問題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圇吞棗。
13.讀書不能囫圇吞棗,要讀到內涵,讀到中心才能讀好。
14.每次我看到新的東西,我先是囫圇吞棗,然后在細細琢磨。
15.你看四大名著的時候一目十行,隨便瀏覽的話無異于囫圇吞棗,是沒有效果的。
16.不管學習什么知識都要仔細琢磨,深刻領會,千萬不能囫圇吞棗只學皮毛。
17.行為主義的交替反應之說便用以補救這種囫圇吞棗之弊。
18.我們囫圇吞棗地吃了幾口就出門了。
19.我讀書經常只是囫圇吞棗的看一遍。
20.他囫圇吞棗地把晚飯塞下肚,好像三天沒吃過東西似的。
21.讀書要反復的讀不能囫圇吞棗。
22.學習要靠平時的積累,別到了臨時才囫圇吞棗的抱佛腳,這是不可取的。
23.囫圇吞棗地吃食物是個壞習慣。
24.學習知識要深刻理解,不要囫圇吞棗。
25.倘使囫圇吞棗,似乎沒有多大用處。
26.學習上我們決不能囫圇吞棗。
27.你照我的方法去讀,自然可以融會貫通,不會只是囫圇吞棗而已。
28.讀書要思考,不能囫圇吞棗。
29.在學習前人的東西時,取囫圇吞棗的方法,不能消化并理解其所以然。
30.他餓極了,囫圇吞棗地吃下妻子做的食物。
31.讀書要有收獲,千萬不能一目十行、囫圇吞棗。
32.我們要借鑒古人鑿壁偷光的精神,學習切不可囫圇吞棗,應該厚積薄發(fā),如老馬識途一般循序漸進。
33.學習不能囫圇吞棗,應該精益求精,只有擁有這樣的態(tài)度,才能在學習上更上一層樓。
34.我們在學習新的課文時,一定要仔細閱讀,而不能囫圇吞棗。
35.學習文學而懶于記誦是不成的,特別是詩。一個高中文科的學生,與其囫圇吞棗或走馬觀花地讀十部詩集,不如仔仔細細地背誦三百首詩。
36.忽視了語法的作用,片面強調機械模仿和記憶,結果造成囫圇吞棗,死記硬背,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37.然而,人們來不及鑒別、吸收和消化,只能采取浮光掠影或者囫圇吞棗的辦法,良莠不分,拾起來便用。
38.爺爺也不要求這些,因為他本來就講不明白那些詩,只能讓我囫圇吞棗。
39.一飯一粟,來處不易,一本好書的產生,更不是容易的事,我們豈可草草讀過,不說對不住作者,就對自己的本身說,也不應囫圇吞棗一般地來讀書。
關于囫圇吞棗的成語詳細含義相關文章:
★ 囫圇吞棗成語接龍
關于囫圇吞棗的成語詳細含義
上一篇:有關成語打草驚蛇的意思
下一篇:有關山河成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