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上下聯怎么分左右
你知道對聯上下聯怎么分左右嗎?對聯,只有在中國才有,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今天小編整理了對聯上下聯怎么分左右_對聯左右聯區(qū)分方法供大家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目錄▼▼
對聯上下聯怎么分左右
對聯上下聯怎么分左右
1.按因果關系區(qū)分。因是上聯,果是下聯。
對聯是漢字最有代表性的文化,上下聯可不是隨便寫的,兩者之間是有因果關系的,表示“因”的為上聯,也就是左聯,“果”為下聯也是右聯。
2.對聯的左右也可以根據時間來分辨。
舊時在前面是上聯,新時在后面是下聯,這個普遍在過年時候的春聯上有所體現。
3、按事情大小區(qū)分。
小在前,大在后。
4、按語言習慣分
區(qū)分對聯其實很簡單,對聯基本都是按照語言習慣來寫的,我們也可以根據這個習慣來分,比如“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人們常說“福壽雙全”從來沒有“壽福雙全”的說法,所以就很容易區(qū)分出來了。
對聯左右聯區(qū)分例子:
這里按臉背對著大門時的時候來說左右。
上下聯之分:最后一個字是仄聲的為上聯,仄聲一般指三四聲,比如“新年納余慶”;最后一個字為平聲的是下聯,一般為一二聲,,比如“佳節(jié)號長春”。
對聯貼法:這要從古時候崇尚的方位說起。我們中國古代多以“左”為大位。所以對聯的上聯應當在“左”邊。這里指的左邊,是指背對門臉的時候,以對聯自己的位置為標準。如果以看對聯人的位置為標準,即面對門臉的時候,就是右邊。這里以對聯為方向暫稱。你看。明清時期建成的北京故宮、頤和園的所有對聯(門聯、柱聯、窗聯)都是上聯貼左側,下聯貼右側。全國許多名山大寺、名勝古跡、庵廟道觀等處的對聯也是如此。以“左”為大位的傳統(tǒng)一直沿用至今。就是現在各級重大會議上領導者的座次安排也是以從左至右為序的(報紙上所標方位的“左”“右”是以讀者為觀點的)。我們現在貼對聯也應該遵循這個順序:上聯貼左側,下聯貼右側。這里所說的上聯聯語中的最后一個字為仄聲,下聯的最后一個字是平聲。比如“新年納余慶,佳節(jié)號長春”中的“新年納余慶”是上聯,“佳節(jié)號長春”是下聯。有個別用從詩詞、文章中摘出來的對偶句子作對聯的,平仄也有例外。比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上下聯的位置就不同:最后一個字為平聲的“落霞與孤鶩齊飛”是上聯,而最后一個字為仄聲的“秋水共長天一色”卻作下聯。這副聯句是唐代王勃的名篇《滕王閣序》中的一副對偶句。同樣在滕王閣,還有其他所有對聯都是以古時的“左”為大位的。
其實,過去人寫東西,先右后左,也是這個意思。從書自己的方向來看,是從左到右的。反映了古代人的哲學和道德觀念。
所以按面對大門方向來看,上聯要在右邊。
看橫批:現在許多人已經不遵造過去的書寫方式了,也有從左向右書寫的。所以,主要看橫聯。從面對大門的方向看:如果橫聯是從左向右的現代寫法。對聯也是上聯在左,下聯在右;如果橫聯是從右向左的寫法,對聯也是上聯在右,下聯在左。
對聯上下聯平仄的要求及定
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tǒng)習慣是「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
(一)上下聯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應注意:上下聯尾字(聯腳)平仄應相反,并且上聯為仄,下聯為平;
詞組末字或者節(jié)奏點上的字應平仄相反;長聯中上下聯每個分句的尾字(句腳)應平仄相反。
(二)上下聯各自句內平仄交替。當代聯家余德泉等總結了一套“馬蹄韻”規(guī)則。簡單說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這樣一直下去,猶如馬蹄的節(jié)奏。
對聯上下聯怎么分左右_對聯左右聯區(qū)分方法相關文章:
★ 牛年新年春聯大全
★ 經典十一字春聯
★ 通用版春聯帶橫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