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行閉關鎖國的原因是什么
清政府徹底奉行起閉關鎖國的政策,讓我們隔絕了世界的大門,于是,與世隔絕的大清經(jīng)濟遠遠跟不上世界的腳步了。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于閉關鎖國的原因的內(nèi)容,歡迎大家閱讀!
閉關鎖國的原因
(1)中國封建王朝一貫重農(nóng)抑商,“ 閉關鎖國政策”是落后閉塞、自給自足的封建自然經(jīng)濟的產(chǎn)物。封建統(tǒng)治者自我滿足并昏睡在這種田園牧歌之中,他們既昧于世界大勢,又盲目排斥外國的一切東西。
(2)中國封建統(tǒng)治者向有妄自尊大的心理,視己為“天朝上國”,“四方皆蠻夷”,“我天朝無所不有,焉用外求”,這就導致了他們無視西方的存在。
(3)隔絕人民與外界的聯(lián)系,以利于專制統(tǒng)治。“ 閉關鎖國政策”是清朝統(tǒng)治者民族狹隘性的表現(xiàn)。由于滿清貴族與人民群眾之間存在著尖銳的矛盾與斗爭,滿清統(tǒng)治者便企圖通過“閉關”的辦法將國內(nèi)的漢人與外界隔絕,以防止外國人支持漢人形成反清力量。
(4)明朝中期以后,日本倭寇侵擾我國東南沿海,西方殖民者對東方的殖民擴張,也是清朝統(tǒng)治者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客觀原因。
(5)清朝初年,為了打擊鄭成功等沿??骨辶α?,清政府實行嚴厲的“海禁”政策,禁止商民出海,對違禁者處以死刑。統(tǒng)一臺灣后,“海禁”政策一度放寬,松江、泉州、廣州、寧波等地成為對外開放的港口。到乾隆年間,面對英國等西方國家的貪欲,清政府又加強了限制,只準開放廣州一處,并頒行了嚴格限制外商活動和國內(nèi)商民出海貿(mào)易的條例、章程,形成了嚴厲的閉關鎖國政策。
閉關鎖國的歷史背景
中國清代實行了“閉關自守”或“閉關鎖國”政策的觀點源于當時試圖向中國推銷其商品(特別是鴉片)的英國商人,馬克思曾在他的文章中接受了這一觀點,后來這一觀點于20世紀50年代納入了當時中國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寫入了教科書,并且形成了一個觀點認為“明清時代閉關鎖國”。學者指出,從“海禁”、“一口通商”和其他限制性政策這三個方面看,即使是明清官方的政策也不是長期“閉關鎖國”,從相關政策執(zhí)行中實際的微觀行為和宏觀效果上看,同樣不是如此。另外,明清兩代,明朝雖然在明前期至隆慶開關時期近乎全面海禁,但仍然在十六世紀中期隆慶開關時開放了漳州月港一處口岸。明代禁海時期約占75%,開海時期約占25%。在鴉片戰(zhàn)爭前的清代,禁海時期約占15%,開海時期約占85%。
乾隆年間英國使臣馬戛爾尼曾經(jīng)向清朝提出六項要求,當中包括:
要求英國貨船能到浙江、天津等地收泊;
要求在北京設立商行;
要求在珠舟山占一島嶼,以便英國人居住和收存貨物;
要求在廣州城劃一地方居住英國人,或者居住澳門之人出入自便;
要求準許英商從廣東內(nèi)河航行澳門,貨物不納稅或少納稅;
要求確定關稅條例
乾隆帝隨之覆書批駁英國使臣的要求,有學者認為雖然信中表現(xiàn)出妄自尊大的一面,但一些人往往斷章獨引“天朝物產(chǎn)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這句話證明清朝“閉關鎖國”,對英國侵犯中國領土完整及關稅自主的六項要求避而不談。另外,清廷限制英國只能在廣州一口通商,是為了防止澳門被霸占的情況重演,一些國家仍然可到四口通商。美國東亞史學家歐立德指出,乾隆不僅熟悉西方地理,同時也清楚歐洲法、俄兩國內(nèi)部的情勢,他認為乾隆是故意展現(xiàn)他對遠方的英國感到興致缺缺,因為在當時清朝整體來說是一個和平且富有的國家,乾隆皇帝一方面年事已高,心有余而力不足,此外似乎也沒有迫切的需要去了解西方。清朝政府也認識到英國在印度與廣州的勢力,只是受限于不同語言的信息在中譯上的整合有困難,以及清朝邊疆政策較為分權化的限制等等,因此清朝對英國的認識仍屬有限,但并非如過去所想的對外界一無所知。
閉關鎖國的影響
(1) 阻礙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生產(chǎn)力的進步,使中國政治制度遠遠落后于西方。而近鄰日本則通過明治維新發(fā)展資本主義,一躍成為亞洲第一強國;清政府到了1898年方才試圖通過維新變法追趕世界潮流,可為時已晚!
(2)助長了妄自尊大的排外心理,拉大了與世界的距離。閉關鎖國政策使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在進入中國過程中失去了通道。完全封閉的清王朝,處于一種與世隔絕的狀態(tài),對西方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狀況一無所知,無形中注定了中國近代科學技術必然落后于西方。
(3)是近代中國落后挨打的總根源。清朝政府的閉關自守、故步自封,嚴重阻礙了我國與世界的聯(lián)系。這種政策的長期推行,進一步導致了國家的閉塞,也使中國的社會發(fā)展長期處在停滯狀態(tài),在西方資本主義蓬勃發(fā)展的情況下,我國大大落伍于世界。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