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思念亡母的短文章
關于思念亡母的短文章
母親,我們一生最親近的人,那個我們最愛也最愛我們的人。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關于思念亡母的短文章的相關資料,供您參考!
關于思念亡母的短文章篇1:十懷念母親
常在散文網上看到一些憑吊母親的文章,讓我深深地感動和淚流。不由得無限的哀思悄然鋪開涌入心底,彌漫在疼痛哀思恍若遺憾里。遺憾著母親竟英年早逝,在那無知懵懂幼小的年齡,記憶是一片空白,哪里還有母親的形象?雖然父親后來娶上了繼母,但是我們之間似乎有著血緣相隔距離的生疏,阻礙了母愛。在我的心里依然不能認定她就是我的母親,時不時的悲痛著生母為何要離我而去?在那遙遠的天國,您是否還記掛著我,孤獨的存留于世,痛苦的活著?生命的離去,是沒有選擇,只能服從。如果生命的離去可以選擇的話。我想,我的母親無論如何也不會離我而去,奔那遙遠的天國,靜赴安然。她也會像所有的母親一樣,把我撫養(yǎng)成人,定要我快樂幸福!絕不會在那遙遠的天國,與我陰陽兩隔。
“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沒媽的孩子像根草”。母親的死去,帶走了暖融融地母愛,留下的是孤獨痛苦的我。像是那流浪的貓狗,孤零零地走在大小街道,隨時會受到人的恐嚇,同類的欺凌。我正是那流浪的貓狗,時而會受到伙伴們的嘲笑或謾罵,說我是莫娘崽,沒人要,舅舅不疼,姥姥不愛……幼小的心靈受到無法傾述的心痛,委屈自心底蔓延,淚水似雨滴從臉上滑落,甚至禁不起伙伴們的奚落,哇哇大哭。每當此時,他們會哈哈大笑一窩蜂的散去,留我在原地委屈的悲傷。
當時,由于年齡小,無法理解母愛是什么?只知道人家有媽媽,我卻沒有。人家叫媽媽、媽媽、媽媽……從那一刻起,我似乎知道模模糊糊地母愛。當風雨來襲,母親會給孩子遮風避雨;當寒來暑往,母親會給孩子添衣御寒、脫衣除熱;當頭痛腦熱,病病痛痛,母親會背著孩子就診看病,打針吃藥。雖然明白了母愛,也懂得了母愛,更渴望能有一份母愛,來熨燙著我那孤獨的心。讓我不再委屈,不被同伴們恥笑謾罵,和他們一樣的擁有著母親,沐浴著母愛,快樂的成長,幸福的生活。然,我的母親已經死去,長眠于地下,無論如何也不能把她從九泉之下揪出!從遙遠的天國里喚回!我又怎能得到母愛?雖然有繼母,但我不是她親生的,她又怎能給我母愛?經常是要理不理,要管不管,有時會遭到無端的打罵。在她的眼里,我根本就不是她的孩子,只能是她的累贅。所以,只要她臉上陰云密布,就會在我的身上發(fā)泄傾盆大雨,全不把我當回事。身為人母,如此般的虐待我,心有何堪?難道就不怕遭天譴、遭非議?然而,繼母完全不顧及她的所作所為,任她的性格胡來刻薄著我。可憐弱小的我,只能逆來順受,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但是,在我的心里,也完全不把繼母當母親看,甚至也懶得叫她一聲媽。
逆來順受慣了的我,變得緘口無言,不大喜歡與人交往。若如一位深居閨房的小姐,羞于見到一雙雙詫異的眼神,只得躲于深閨之中。我卻害怕那些憐憫的目光,在訴說不同尋常悲苦落薄的我,一聲聲嘆息,一聲聲無奈,更增添了我的苦痛。生命的出生是無奈,生命的離去也是無奈。我的出生既是無奈,母親離去更是無奈。我只能在無奈里掙扎,在無奈里痛苦,在無奈里茍活。
成長的年齡在缺失溫暖愛意里孤獨前行,任荏苒歲月憑苦痛澆淚磨啊磨,把那些悲苦輪廓磨成粉,碾成泥,灑在記憶的扉頁。翻過記憶篇章,走出孤獨的陰影,忘掉成長的痛。生命賦予的力量,主宰自己的命運,樹起桅桿,扯起帆,斬風破浪,遠航人生的坐標,到達幸福的彼岸。
生命的歷程走過了曲折盤旋,終于可以和其他人一樣漂泊在五彩繽紛的城市。繁華絢麗誘惑著我心所向,不再為沒有母愛而痛苦。然而,我不能不想我沒有母親!母親雖然在我很小很小就離塵去世,扔下孤獨的我,在人世間孤零零地成長,受過的委屈,承受沒有母愛的痛苦。但是,我還是要感謝母親給了我生命,才有我在人世間痛苦的成長,經歷了非常人的磨難?;蛟S,我缺失母愛,收獲了痛苦成長的經歷,明白了人生苦短流長,世態(tài)炎涼,冷暖自知。也許,我會在我未知的人生道路上,多一份堅毅,少一分怯懦,長一份見識,生一份理性。面對生活的挫折,我會繃緊意志的弦;面對命運的作弄,我會遇事不驚,順其自然,坦然面的,沉淀在命運的過往里,邁過坎,轉過彎,又是嶄新的開始。
母親在我的心里依然是一片空白,使我更加懷念起母親來,搜索依稀的記憶,找尋往昔的片段,究竟還是憶不起母親的容顏。翻箱倒篋,想找一張母親的照片,遺憾的是母親未曾留下半張。無奈的思緒不是滋味,只能想著母親靜靜躺在山坡上,隆起一捧黃土,那就是母親居住的地方。也不知母親在山坡上孤獨的躺了多少年?慚愧啊,也不知母親何年何月何日生?也不知母親何年何月何日死?身為人子,竟然不知道母親生辰年月,離塵祭日。真是天大不孝,不可饒恕的大不敬,在心里產生了一種罪惡感,對不起母親,背負了愧對母親自我的譴責。“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我不奢望像那些孝子們在母親床前孝行天下!我只乞求能知道母親長啥樣,姓氏、名誰?然而,我這小小的愿望卻無從實現(xiàn)。只能增添著我的罪惡感,加重負重愧對母親的心。每每別人問起我的母親,而我只能無言以對。那一刻,我是多么負累、羞澀、愧疚、自責、不孝。
記憶里雖然沒有一點母親印象,腦海里也勾勒不出母親的一顰一笑,除了一片空白還是一片空白。但是我還是深深地祝愿,希望我的母親在天國里安好,幸福的生活!不孝兒在陽間懷念苦命的母親。
關于思念亡母的短文章篇2:懷念母親
世界上最美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
——但丁
我的母親像天底下所有的母親一樣,平凡而樸實。她未讀過一天書,卻能熟背三國、隋唐,未拜過一位師,卻精通中醫(yī)針灸。我佩服母親的博聞強記,我更慶幸母親賜予我一個健全人格。在母親的教誨下,兄長大學畢業(yè)后成為一位教師,而我則一直從事理論宣傳工作。兩個出身貧寒的兒子都在各自平凡的崗位上盡忠盡責,報效著養(yǎng)育他們的土地,執(zhí)著于心中熱愛的事業(yè)。今年,母親離開我們已經十六年了,她雖然沒有給我們留下任何物質財富,但她卻用她一生的愛和美德影響著我,我覺得,這比太陽更光輝,比黃金還珍貴。
今天,焚香撰文,寄予天國,傾訴感恩母親心聲,聊慰懷念慈母之情。
母親,每當孩兒想您的時候,我都在回憶您那滿含北方家鄉(xiāng)泥土氣息的粗糙而親切的雙手,閉上眼睛,仿佛從我臉上拂過,輕輕擦掉我孤獨的淚水,告訴我要堅強面對;母親,每當孩兒彷徨的時候,我都在默念您講過的話,“人到萬難須放膽,事當兩可要平心”,如撥云見日,堅定著我的信念,蕩滌著我的思想;母親,每當孩兒成功的時候,我都在懷念您烙的餅做的發(fā)糕,告訴我“路遙知馬力,不為小成而喜”。您用您那沒讀過書的眼睛,用靠記憶累積的智慧,鞭策我不斷奮進,繼續(xù)前行!
母疼兒身,兒知母心。慈母的牽掛,是兒手中的碗,是兒身上的衣;慈母的牽掛,是兒居住的城市,是兒手中握的香煙,杯中倒的烈酒,是兒心中的喜樂與憂愁;慈母的牽掛,是長沙的天氣和飲食,生怕兒出門未帶傘,辣椒吃不慣;慈母的牽掛,是兒前面的路,腳上的鞋,是風霜雨雪,是春夏秋冬;慈母的感恩,是每一雙在困難時幫助過兒的手,是每一片在烈日下為兒遮過蔭的云。
母親,我深深懷念的老母親。想起您,總是您那一頭白發(fā)。我拜托風兒,輕輕撩起它,讓我看清您盼兒的神情;母親,我深深懷念的老母親。想起您,總是您那依樹而立的身影。我拜托明月,照亮您的夢境,讓您看一看兒尋覓您的眼睛。
母親,孩兒想您,想您到長沙住住,好讓兒為您洗洗頭,為您捶捶背,為您炒個菜,然后,咱們再備上一壺家鄉(xiāng)的老酒,母子對飲,給您談一談兒的心得體會。
母親,孩兒想您,想您就在身邊,能陪您聊聊天,能陪您散散步,能給您讀一讀我寫的每一篇詩歌論文。
母親,孩兒想您,想讓您看一看您的小孫女兒,她那稚嫩的語言,迷人的小眼睛,一定會讓您樂得合不攏嘴。
母親,我失敗過,但從不敢氣餒;我成功過,但從不會驕傲。我知道,您的要求是更加堅定更加努力,好為他人分憂,好為百姓干事。您說,只有這樣,才配得上做一個人,一個真正的男人。
母親,您是孩兒面前的鏡子,讓我在找到不足中前行;
母親,您是孩兒腳下的梯子,讓我在一步一個腳印中不斷攀登;
母親,您是孩兒頭頂上的鞭子,我怎敢懈怠,一定只爭朝夕,克己容人,求真務實,風雨兼程。
母親,我深深懷念的老母親……
關于思念亡母的短文章篇3:亡母志
作者:麥子色香
喪母的不幸,使我一個多月來難以從悲痛中自拔?;仡櫮赣H的一生,寫了以下六部分內容。言詞不足以達意。請親友們看,痛悼我的母親!
——題記
內容概況
一、美麗聰慧仁愛平凡的一生
二、勤儉持家、關愛家人、疼愛子女的一生
三、虛弱多病、要強達觀的一生
四、苦命老娘痛苦艱難的最后人生歷程
五、平凡樸素的人生,簡單簡樸的葬禮
六、永遠的記憶——寫在最后的話
公元2008年8月13日(農歷戊子年7月13日)上午12時54分,母親撒手人寰,永遠離開熱愛她的親人,享年69歲。從那一刻,我成了一個沒媽的孩子。
一、美麗聰慧仁愛平凡的一生
農歷庚辰年6月初6(1940年),母親出生于河南省鄧州市趙集鎮(zhèn)河南行政村孫閆營。瓜子臉,瘦高個,在我童年的記憶里,母親是年輕美麗的。在我七歲,讀小學二年級時,老師問起母親的年齡,我說:二十幾歲。教一年級的宋老師和父母十分要好,在一旁聽了我的回答,笑了起來。不久宋老師把我的回答當笑話講給母親聽,母親也笑了:要是二十幾歲,倒好了。原來母親幼年喪父,舅母又在表兄三歲時死去,母親為了照顧寡母幼侄,到快三十歲才和靠兄嫂撫養(yǎng)成人、也已是二十八、九歲的父親結婚。我七歲時,母親已經是三十七、八歲的中年婦女了。
然而母親給人的印象確實是年輕的,見過母親的同學朋友,都有這樣的印象。他們一般都把母親的年齡少估十幾歲。我的愛人第一次見過母親后,向我的岳母匯報說:王林森的媽,長哩好。據(jù)說,岳母聽后曾笑罵道:你是相親哩,還是相婆子哩。
母親兒時曾隨舅舅在私熟認識一些字,后來給行醫(yī)的父親抓藥,耳熏目染竟熟知了不少文字,以致于能讀書寫信,在農村儼然一個識文斷字的文化婦女,母親的聰慧由此可見一般。母親心靈手巧,工于裁縫、刺繡。在我走出家門在外讀書以前的記憶中,家里總有姑娘媳婦拿了布料請母親裁剪,只要說出式樣,母親總能量體裁衣,讓人滿意。更有年紀大的,賣了衣料、線,請母親裁縫。那年月,在農村這種幫忙完全是義務的。我清楚的記得,母親裁縫完畢,總是用新衣服包了裁下的布料、用省的線,給人送過去。要是湊巧那主人來取了,母親總是很不好意思地說:正要給你送去呢。而母親勞動的報酬,只是人們一句:孫姑娘賢惠啊!
鄰居劉家五答的媳婦是外地山區(qū)的,不會針線活。五答總是賣了衣料和線來家,嫂子,嫂子地叫,說了要給家中誰做衣服,放下就走了。有時遇到母親剛蒸好饃,而五答又很餓,母親一讓,五答就會毫不客氣地拿一個吃著走開。那年我考上師專,笨拙不善言辭、掉一分錢要摸場大一片(形容一個人十分小摳)的五答,一下子煮了5個鴨蛋,一大早放在我的床頭,說:林森,你吃了再去坐車(要知道,過端午節(jié),他家也舍不得煮這么多)。后來聽說,我去上學后,五答逢人就說:龍生龍,鳳生鳳,看人家孫姑娘,光做好事,咱這號二百五人,也放在眼里。人家的娃咋能上不了大學。艱辛的生活,致使五答剛過50歲,便因病致殘,瘸了一條腿,行動十分不便。母親病中的五年,做為鄰居的五答,捌著腿,拄著杖,多次探望母親。有一次,五答問候剛從城區(qū)看病回家的母親,見母親答非所問,五答竟是傷心淚下,嘆道:多伶醒一個人,咋就憨了呢!還不如叫我這個拐子替你受這個罪。五答的長女和小妹一樣大,自幼多得母親關愛。出嫁后,五答要求女兒,回娘家給母帶份禮。五答的女兒頭一年春節(jié)回娘家給母親帶了禮,完全盡的是侄女在嬸娘面前的禮路。在母親的堅持下,五答的女兒后來回娘家,才不再給母親帶禮。但回娘家來,一定要到家看望母親。她隨了小妹稱呼我的愛人叫“姐”,而不叫嫂子。我的女兒出生,還送貴重的熊貓玩具做禮物,完全盡的是做姑姑的心意。母親下葬后,她才得到消息,很是悲傷。母親“五七”,她和愛人的飯店生意正忙,仍然一起回來,制了一份供品,上墳燒紙。用一個農家姑娘最樸素的行動,表達對亡者的思念。
母親善刺繡,常有姑娘媳婦圍著,請她畫鞋樣、描枕套、剪花樣。曾記得有做巧活的木匠請母親畫帶圖案的花模子。本村叫狗子答的,是個能漆會畫、擅長書法的藝人,也總愛端了飯碗,繞個大圈子,來我家串門,為的就是借吃飯的時間,與母親討論關乎他手中活計式樣的一草一葉、一鳥一獸。狗子答在村中沒有人緣,原因是他的經濟意識極強,不論誰家請他幫忙,都是要錢的,農村人叫他生意人、小能人。拿他的話說:叫我白干活,親爺老子都不行。然而,他卻為我家白做了兩件活。一件是我七八歲時,他為父親新做的中藥柜寫藥名。整整寫了一下午。晚上吃過飯,母親遞給他錢,說:九哥,應該給你封紅封子呢。狗子答說:嫂子,你看不起我哩。咱三官廟人欺負我寡婦媽養(yǎng)活我這個狗子娃,大人小娃沒人叫過我的大號,只有嫂子見我叫聲“九哥”。我敬嫂子一家人抬舉我,干這個活,我不要錢。另一次是1993年春,我家蓋房子,剛打根基,已是久病(可能是胃癌)的狗子答就跑過來,對母親說:我寫一輩子字了,看來還能給你這新房寫一次姜太公。立柱吉日,狗子答揮筆在他親自裁好的紅紙上寫下: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然后執(zhí)拗地顫危危地,一定要親自爬梯子去往柱子上貼。母親見誰也勸不住他,繞著彎子勸道:他九答,林森今天在屋哩,咱都是給他蓋房子,這個姜太公就讓他貼了吧。狗子答這才把貼子交給我,指導我貼正了。說:林森去搬撂瓦來。等我搬過瓦來,他已經拿過兩個碗來,在一個碗中倒上半碗白漆,把一個碗扣在瓦上用毛筆劃圓,然后在圓中用正楷寫道:公元一九九三年三月十二日(農歷二月二十日)落成泥工高志榜高敬斌木工張?zhí)烊饰喝侍m。寫了對我說:狗子答寫了一輩子字,恐怕最后只能在你娃子這房子上留下這幾個字了,你是個識字的人,有一天你扒舊房蓋高樓了,叫人把狗子答這幾個字保存住。然后抬頭對母親說:林森“五一”結婚,他們學校來人賀禮,別忘叫我賠客。說完,站起身就走。不論誰勸,也不在我家吃飯。工地上蓋房的工人都說:怪了,這張狗子白幫忙,還是頭一回見。五一節(jié)我結婚,母親早早讓我去請他來陪客。一輩子走南闖北的狗子答,和學校50多歲的美術、音樂造詣彼深的張?zhí)m貴老師談得投機(省優(yōu)秀教師,一生為農村培養(yǎng)美術、音樂人才無數(shù),有百多學生考入中央、省、地區(qū)美術、音樂學校)。宴后,拉了張教師去他家,看他一生中最得意的作品:一幅下山虎的中堂、幾幀楷書條幅,和他畫在大禮柜上的牡丹蜜蜂圖,那牡丹是他一筆畫成的。送張老師走的時候,他說:張老師,我這一輩子,就這點愛好,算個民間藝人吧??晌彝跫依仙┳涌墒莻€善人呀!所以林森能當個好老師,迷信說法,叫有善根。不久,狗子答去世。他藝人的一生很少傳人,湮沒民間。
記得村中誰家有了紅白喜事,程儀謀劃,幫廚擇菜,總少不了母親。特別是喪事扎花圈,母親帶著兩三個婦女,用麻桿扎架、白紙扎花,做成點綴喪事場面、烘托哀悼氣氛的花圈,供在靈前,最后扎上墳頭。如果是誰家媳婦的娘家有了喪事,也會請母親為蒸的大饃上扎綠葉紅花。在母親的靈前、墓地,看到小妹為母親從喪儀館賣來的精美的花圈,我不無感慨地在心中哀嘆:母親一輩子幫多少人家辦了多少紅白喜事,扎了多少花圈,送走了多少鄉(xiāng)鄰呀。
母親的心靈手巧還表現(xiàn)在大集體的時候,農村各生產隊都要培訓烤煙分級員。母親因為體弱多病,加上父親常年行醫(yī)在外,又要照看年幼的兒女,沒參加過一次這類既輕閑,又記高功分的技術培訓。然而,隊中培訓過的分級員,卻往往分不清級。而母親只要和她們在一起撿上次煙,再去集上煙葉收購站賣上一次煙,便把煙級分得一清而楚。每次撿煙,婦女們撿完煙,分級員一定要母親和她一起驗收。因為是按煙級和重量計工分,婦女們也一定要母親認定后,才放心把撿的煙葉交到倉庫稱量。
母親一生素食,熱情好客,和睦鄰里,與人為善。母親吃一輩子素,但在日常生活中,卻做得一手好菜。來客、過節(jié),家中割了肉,母親總是先炒素菜,再炒葷菜。然后刷凈了鍋,做飯。由于父母熱情好客,我家過往的老親舊眷、親朋好友太別多。由于客情大,父母要留在家中招得客人。很小的時候,我這個小孩就代表家庭走親戚,成了親友們贊許的小大人。記得我上小學時,有一年春節(jié),我一個人走了36家親戚。在當時的農村,春節(jié)走親戚是孩子們的美差,因為吃得好,又能得到一份壓歲錢。但農村家庭子女多,總有孩子被大人禁止走親戚,兄弟姐妹哭鬧著爭著去走親戚,是當時農村春節(jié)的一大景觀。母親是在我七歲時才抱養(yǎng)的妹妹,所以,我七八歲就一個人拎了禮品,跑幾里、十幾里走親戚。那年頭,農村舊禮多,一年要走春節(jié)拜年和六月農閑望夏兩次親戚。特別是春節(jié)寒風苦雪,夏季的烈日暴雨,可謂是雨淋日炙,風寒雪冷,一個小孩蹣跚其中的苦和累,是今天的孩子難以想見的。所以一提到走親戚,我就叫苦不迭。而母親是不許我叫苦的。她教育我:禮尚往來,好親戚是走出來的。為了提高我走親戚的興趣,我八歲時,母親就讓父親教會我騎自行車?,F(xiàn)在的孩子從童車上長大,騎自行車是不用學的。而七十年代的農村,一個村莊也就那么兩叁輛自行車,許多成年人都不會騎自行車。然而,母親待客從不厭煩,冬天在廚房里燒柴鍋,還好受。夏天,中午一點火,廚房簡直象蒸籠。母親做一次鈑,渾身總是被汗水濕透。熱情好客的母親,一輩子多操了多少心、多受了多少累!
父親幼年喪母,自小多虧我大娘照看。母親婚后對兄嫂十分敬重,從我會說話起,就讓我稱呼大娘“媽”,因為伯父家住在我家后邊,為了區(qū)別稱呼,我一直叫大娘“后頭媽”。母親和后頭媽妯娌相處融洽,一輩子從未紅過臉。四堂兄長我一歲,母親更是視如己出,從小給我們做一樣的衣服,買一樣的玩具、零食。把我們打扮的走出門去,常被認做雙胞胎。父親行醫(yī)捎回了好吃的,母親總是先分一半,讓我送給四哥,然后才讓我吃另一半。妯娌們和睦相處,兩家親如一家。農村實行聯(lián)產責任制土地承包后,我們和伯父家一直共養(yǎng)一頭牛,其間買牛賣牛,有賠有賺,兌錢分錢,兩家人從未有爭執(zhí)。甚至購賣肥料、農資,出售糧食,大都是一起的。她們逢年過節(jié),探望對方的老人,平時誰娘家大人小孩有個病災,也都惦記在心,時常關懷。妯娌們互相尊敬對方的娘家人,這也贏得她們彼此娘家人對她們的喜愛。雙方娘家來走親戚,一定是帶兩份禮,兩家都走到的。我們做兒女的也都有了兩個外婆家。我們對外人說起外婆家的事,一般都要說清是“柏柏張外婆家”還是“孫閆營外婆家”,村里人、親戚才能搞明白,我們說的是那家子的事。
1998年伯父患肝癌,后期痛苦難耐,父親調理中藥,為大伯減輕病痛,用藥至伯父病終。喪事后,三個堂兄到父親的藥房算藥費。母親說:你爹給你伯抓藥是心上出方,就沒有藥單,算哩啥賬。執(zhí)意不留下一分錢。在大伯去世后,父母更是侍嫂如母,每年春節(jié),母親都要提醒我給后頭媽備一份禮。母親患病后,與父親一起隨我住在市區(qū),到了春會,總要讓父親接后頭媽來住幾天。母親病危,已過花甲之年的后頭媽從家中趕來,守在母親身邊,至到臨終。姊妹情意可見一斑。
母親兄妹二人,我卻有一個至親的九舅,一個姨。一直到我很大了,我才弄明白親戚間的關系。九舅是外婆家前鄰,家中子女多,多得外婆與母親在娘家時的照看。母親出嫁后,與九舅一家又?;ビ姓疹?,母親回娘家也總要給九舅的孩子帶禮物。九舅與九妗母感念這份情意,逢年節(jié)總要派表哥來家看看,情意就如親兄妹。九舅過世后,九妗母隨子女常住西峽縣城,兩家的走動才少了。但表姐表哥們回來,是一定要來看望父母的。2006年春節(jié),大雪之后道路泥濘,久病的九妗母隨表姐回來,一定要見父母一面,說是恐怕姊妹們都在病中,見一面少一面了。托表姐帶的越野車的福,九妗母才能來到家中,老姊妹相見,老病相惺,其情其景是筆墨難以形容的。
8月11日,九妗母的小兒子因事回來,在表姐家聽說母親病危,匆忙趕到家中探望。表哥直撲母親床前,此時母親已幾近失語,但面對娘家侄兒的問話,竟然從喉嚨發(fā)出:“嗯、嗯”的應答聲。她睜大眼晴,緊望著表哥,似乎害怕他的離去。表哥拉著母親的手,哽噎難語。當表哥告訴母親要走了時,進食已經十分困難的母親,竟然用右手接過表哥要喂她的旺旺雪貝,一口一口,吃了下去。似乎要讓表哥轉告親戚們:我不要緊,還能吃東西。善良的母親,臨終還在為讓親戚們不為她掛心做著努力!母親去世后,我們考慮到九妗母年事已高,且久病在身,為生者計,我們沒有將喪事告知九妗母。仲秋節(jié)其間,九妗母的長子歸來,獲知母親的不幸消息,回去后告訴了九妗母,九妗母聞聽幾度傷心淚下。國慶其間,我陪父親前往西峽看望九妗母,以慰長者之心。九妗母見到我們即快慰,又傷心,提起母親依然傷心落淚。次日又安排她的長孫送父親回來,與她的長媳、長孫媳、重孫一起到母親的墳上燒紙,代表九妗母一家人沉痛悼念母親。
姨家在鄰近的徐崗村,每年我都要去的。直到讀初二那年夏天,舅父去世,我才知道:姨是外婆家一個遠鄰,甚至不是一個家族。因為娘家沒了親人,有事回娘家多得善良的外婆與母親的關照,與母親象親姐妹一樣相處了幾十年。
在我小時候,隊上有一個看護菜園的老菜板老王,是母親娘家鄰村的,可以說是八桿子也打不著的,母親卻象對等娘家叔伯一樣,逢年過節(jié)請到家中款待。我和堂兄們都稱呼他:老王爺。使孤獨的老人,在這個人人叫他“老菜板”的村子里,生活多了許多親情溫曖。
受父母熱情好客的影響,也使我從小就交往了許多同學朋友。我從十一歲開始在外讀書,十三四歲就有同學朋友在家中走動。母親從不因為是小孩家就慢待。母親對我的學友,不論新友故交,富貴貧寒,一視同仁,朋友來家,再忙再晚也要準備四個菜。要是在家住下的,每頓飯也準備出一兩個菜來。臨行的一頓,也該外豐盛。家中有弟妹的還準備有熟雞蛋、落花生、爆米花、瓜子糖果等類的包(俗語叫修包,給家中小孩捎一份零食的意思)。母親富有同情心,待人處事大方,學友中有困難的,從學費到生活,只要母親知道了,都要問長問短,盡力資助。在我的記憶中,從初中開始到參加工作,我的母親給我朋友的資助,從十元八元,到六七百元,都是毫不猶豫,極時幫助朋友,就象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要知道母親是一個連省城都沒去過,一生過手錢財很有限,有生之年,她和父親家庭年純收入最高也沒有超過4000元的農村家庭婦女。
母親對我交友也是因時因事指導,特別是我上高中后,來往的同學朋友談話中,話題總愛圍繞著學校的女同學,母親總能適時插進話來,告誡我們要尊重女同學。母親常說的一句話是:我兒也少,閨女也少,看到你們在一起玩,象家門自己兄弟一樣,我就象有了好幾個兒一樣。聽你們說你們的女同學,我聽著就象在講我自己的閨女。你們在一起上學,要象自家兄弟姐妹一樣,才好。我上高二的時候,在學校發(fā)起組織“飛絮”文學社,和文友們交往,有男同學,也有女同學。還有外校幾個男女同學。母親對那幾個女學友,象等自己的女兒一樣。當時我交往鄰鄉(xiāng)一個同學,是復習幾年的高中畢業(yè)生,談了一個女朋友,退學在家。朋友考學壓力大,家中又不滿意他談朋友,十分苦惱。有一次他把心事談給母親聽。母親一聽就說:你是個好娃,你看中的人,一定也錯不了,你好好考學,考上考不上,都要對人家好。到時候,你家不同意,我去給你保媒。只要你考上學了,你在家中說話,才有份量。那朋友最終沒有走通升學之路。母親果真給他保了媒,促成了一對有情人。其中的一個學友,在母親去世前幾個月,在和我通電話中得知母親病情,很是感慨地對我說:學生時代我最妒忌你的,就是同是農村的孩子,你怎么就有一個開明的、通情達理的“媽”。母親那樣善良,怎么得了這個病。我要不是家中的長子。我真要給“媽”做兒子。
母親平凡的一生中,有兩次拾金不昧的亮點,很值得一提。一次是在我八九歲時,父親在村南的公路上拾到一頭重500斤左右的大白豬。那豬一看就知道是公社食品公司收購的,因為嘴被驗級用的撬扛撬傷了,背上還用剪刀剪了等級記號。人們都勸父母殺了賣錢。母親卻說:外財不富命窮人,這發(fā)不了財。后來把豬還給了公社食品公司。次年夏天,父親在公路上又拾到了一包打好包外運的中三等級的烤煙,有二百多斤,值七八百元。當時公社煙站在收購烤煙時壓級壓價,民憤很大。人們見父親拾了這么大一包煙,都說:看,收咱們的四級煙,他娃子們按三級出,一斤,打拐咱們近兩塊錢。這下,叫他們也背個事。都勸父母別上交。母親對鄰居們說:壓級是他們壞了良心,咱也不昧他東西。各事是各事的理。最后母親還是堅持讓父親把這包煙上交了。不過煙站來拉煙時,氣憤的村民們爭著去煙包里往外拽,被搶走有幾十斤。
母親一個農村婦女,面對兩筆不小的意外之財,那分從容與平靜,豁達與開明,給我終身以教益。
二、勤儉持家、關愛家人、疼愛子女的一生
母親是很會過日子的一個人,父親行醫(yī)在外,家中沒有勞動力,在大集體的日子里,我家是缺糧戶。我剛記事,四五歲的樣子,我就聽懂了母親在春荒時與父親籌借糧食的事。是在從外婆家回來的路上,父親用自行車帶著母親,我就側坐在自行車前面的大梁上。母親與父親商量:家中沒有多少吃的了。好象父親在大隊當醫(yī)生,工分輪流記在生產隊上。父親就決定到下一年記工分的生產隊預支口糧。母親說:那就取30斤吧,取多了,明年怎么辦。第二天,父親就帶我到鄰村楊東隊拖了30斤小麥回來。母親用這三十斤小麥,從常管公社干部飯的人家換回了一拉車紅薯干,度過春荒。從此我牢牢記住了“30斤小麥”,因為幾乎每年父親都要在春天或借或量(賣)回“30斤小麥”,母親再把這“30斤小麥”兌換成粗糧來度春荒。
在那個年月,買糧食是要糧票的,糧票是用糧食換的。缺糧的農民是換不到糧票的。母親解決缺糧的另一個辦法是養(yǎng)豬。我家的豬圈是用機磚壘的,比我家住的房子用的磚都好。多年以后,我有機會參加省教育廳組織的一個成教專師培訓班。在豫南農專的課堂里聽到一個養(yǎng)豬專家講一個笑話,說一個外國考察團,參觀他的現(xiàn)代化的養(yǎng)豬場后感慨道:這里的衛(wèi)生條件比我們住的賓館都好。我笑著小聲對鄰座的同事說:我小事候,家中的豬圈就比住的房子蓋得好。
父母每年春節(jié)后都要抓(買)回一頭豬娃,養(yǎng)到夏天,夠稱(當時公社食品公司制定的商品豬的最底收購標準)后買給食品公司。然后再抓回一頭,養(yǎng)到春節(jié)前,交給生產隊殺了,分給每一戶。可以抵工分,多分份口糧。父母養(yǎng)豬很讓人眼氣,因為每年能養(yǎng)兩頭夠稱的豬賣。而一般人家養(yǎng)一頭豬要一年,或更長時間?,F(xiàn)在想來父母養(yǎng)豬是很科學的,當時在農村為了節(jié)省飼料,牲口都是放養(yǎng)的,以至于每個生產隊都要雇專人看青(看護莊稼,驅趕因饑餓跑進地里,偷吃青苗的牲口)。而父母堅持圈養(yǎng),父親每天出診回來,去地里割青草,或在紅薯秧瘋長時,割紅薯秧,回來用刀剁了喂豬。冬天的飼料也是以干紅薯秧為主。再就是父親當醫(yī)生的好處,認識的人多,能買到麩子、油餅之類的飼料。最重要的是,當時農村由于經濟團難,一般家庭買不起小豬娃,都是等鄰居、親戚家母豬生了豬崽,過了月,靠親情關系以欠賬的形式,養(yǎng)大后再給主人家錢的。豬的品種都不太好。而父母卻從不養(yǎng)人情豬娃,堅持到集上抓豬娃養(yǎng)。父親認識集上賣買牲口的經濟人,托他們賣來純種的豬。我記得家中養(yǎng)長白豬的時候,人們當稀奇看。說這豬象穿扁條子魚(一種長而扁,長不大的野魚),咋能長大?出人意料的是,幾個月,長白豬就夠稱出圈了。人們才爭著托父親給習這種豬。再就是父母養(yǎng)豬,夠稱就賣,從不貪大。而當時農村沒有科學養(yǎng)豬的意識,一頭豬一養(yǎng)一年多,卻不知豬越大長得越慢,飼養(yǎng)成本越大。
母親靠自己的聰慧,在那個特定的困難時期來安排一家人的生活。做為家中的長子,我雖然很早就知道生計的艱難,但我卻沒有饑餓的感受。這是我的許多同學朋友在一起談起缺吃少穿的少年時代時,羨慕我的一個重要原因。
父親幼年喪母,初中畢業(yè)后參加了半年的農村赤腳醫(yī)生培訓班,就開始在家鄉(xiāng)附近村鎮(zhèn)輾轉行醫(yī),每到一個診所工作,父親就向老中醫(yī)與同事學習,收集背記成方,學習專業(yè)書刊,癡心于醫(yī)學,終成地方名醫(yī)。父親醉心于醫(yī)術的提高,以致不諳農村人情事故,母親打理家庭,人情往來全是一個人操心。父親行醫(yī)在外,早出晚歸,不管早晚,到家總有熱茶熱鈑。從我記事起,我家是一年四季都備有開水的,這在當時渴了喝涼水,只有來了客人才燒茶的農村,母親這一習慣既方便了父親看病時,用開水給器械清洗消毒、病人吃藥,也便于父親早晚回家有杯熱茶喝。同時也大大便利了鄰居、病人,一天到晚,都有鄰居端了碗給老人孩子找茶喝。大多數(shù)病人抓了藥,父母總是倒上一杯開水,讓病人吃了藥再走。有遠處的病人趕在吃飯的時候,父母熱情留客,真心實意,讓許多病人大為感動。父親有時有緊急病號,深夜出診,母親為此不知擔了多少心。我清楚的記得,多少個傍晚,母親帶著我站在村頭,望著父親歸路的盡頭。多少個晚上,母親在昏暗的油燈下紡花、做針線活等晚歸的父親至深夜。無數(shù)個早上我起了床,才揉著惺忪的睡眼,問母親:父親是什么時候回來的?實行分田到戶后,父親除了看病還要做地里活,車拉肩挑,十分辛苦。父親等于一個人干兩份工作,有時候剛到地里,或者正干著,有了病人,只好放下地里活出診,耽誤了很多活。所以他的時間就顯得格外緊張,往往干起活來十分賣力投入,以至于忘了吃飯。有多少早晨,父親天不亮就下地了,一干起活就忘了時間。母親在家做好了飯,原指望父親早回來吃了飯,母親也好下地幫父親干活,而左等右等不見父親回來,母親只好到地里喊父親回來,往往因此誤了母親好多時間,所以母親常常十分生氣。平時溫柔的母親,此刻總要很吵父親一回。母親常罵干起活不要命的父親是“黑李逵”(不知輕重、不知進退、不知好孬的人)。然而話語中又有許多對父親過分賣力的疼與惜。為了減輕父親的勞動量,我們家每年都種早熟的莊稼,以便提前收獲,在鄰居親戚有空閑的時候,能請到幫忙收割的勞力。我讀高中的時候,就會在農忙季節(jié)請了同學朋友到家?guī)椭斋@莊稼。每到農忙前夕,我家就請來多則七八個,少則一二人幫忙。母親會特意提前趕了集,割肉買菜,人多時還要請人幫著炒菜做飯。這都是為了給父親節(jié)省出時間,減輕父親的勞動量。
回想幼時,我一直有一種幸福的感覺。可以說是衣食無憂。現(xiàn)在想來,除了母親的勤勞與精打細算外,就是母親的手巧,自己會裁會縫,樂于助人,和睦親鄰,在農村人緣極好;而父親又是個醫(yī)生,交際面廣,因而在困難時期能夠東挪西借,拆東補西,使子女有一個溫暖幸福的家庭環(huán)境。
母親一生五建家院,七置房產,其艱辛是文字難以表述的。第一次建房時,我尚在襁褓之中。父親兄弟三個,在父親結婚后分家了。遵照長子不離堂的古訓,伯父一家分得上房三間,父親和小答分得偏房兩間。剛成家不久的父母不知是怎樣的東挪西借,托親求友在老房前的宅子上蓋了兩間青磚作底,泥坯壘墻的瓦房。在西山墻搭了半間草房做灶火(廚房之俗稱)。在小答沒有投入一分錢的情況下,把偏房讓給小答一人居住。父母這樣做的意思在于,讓小答有了個人住房,有利于找對象成家。在門前靠了大坑(一個矩形水溝,其實并不大)開辟菜園,院中種了梨樹、青桐。童年的春季那一樹梨花,落花時的遍地的雪白,留給我的甜美,比樹上果實留給我的印象還深。水溝邊有一棵落花甜,梨花一落,果實就是甜的,確實神奇。不知為什么后來都挖掉了。園中的一棵青桐樹,才栽上是一人多高、雞蛋粗細的小樹,后來長成比碗口還粗、兩丈多高、枝葉如蓋、高擎入云的大樹。盛夏時節(jié)綠蔭遮地,是一家人與鄰居避暑乘涼的去處。后來因為建房平整園子,也挖掉了?,F(xiàn)在想來,十分可惜。
農村實行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后,家中境況有了好轉,父母又在院子東邊蓋了兩間偏房,青磚綠瓦,北邊一間做廚房,南邊一間做父親的藥房。1991年我從師專畢業(yè),父母為我籌建新房,1993年扒了兩間主房,蓋了三間紅磚青瓦砧子房。此后又壘了院墻蓋了樓門。1998年扒了兩間偏房,蓋了三間平房,在院子西邊留出一塊占院子三分之一面積的空地做菜地,院子其余的部分用水泥、沙石硬化。建成了在當時農村一流的小院子。2001年愛人調入城區(qū)二初中上班,為了方便愛人上班、女兒上學,我在城區(qū)賣房,父母又先后為我置房投入多元。2007年為了方便父母生活,我在市人民醫(yī)院附近為父母賣了一套單元房,父母又先后投入了元?;仡櫢改敢簧还参宕卧诶险辖ǚ?,加上兩次為我在市區(qū)賣房投資,共七次置辦房產。做為一個普通農民,這在他們一生中都是大事。蓋房起屋,在一個農民的生活中是最大的事,也是不容易的事情,往往要向親鄰好友東挪西借。但改變居家環(huán)境,對農民來說是生活的需要,住房的好壞也是一家人生活地位的體現(xiàn)。父母也不能免俗。但他們的建房主要集中在我上班以后,原因是他們在我上學其間,把經濟收入主要投入在供我讀書上。較之同村的同齡人,我11歲就走出家門,輾轉各地讀書,由一個體質較弱,智力平平,學習一直是中下等的學生,靠了留級與復讀,得以升入師專,有了一份穩(wěn)定收入的工作。不能不說父母在農民之中,是較有遠見與犧牲精神的。父母在老家建的小院,因閑置,現(xiàn)無償讓在外漂泊一生、身無分文孤貧的小答居住養(yǎng)老。父母耗去一生收入的大部分置辦房產,為生活所需、為子女、為面子,也給同胞無助的三弟提供養(yǎng)老的住所,其所付出的心力,沒有白費,得益的小答與我們后輩,銘記在心,永世難忘!
母親只生了我一個兒子,小妹是小姑的小女兒,在我七歲時出生的,與我的生日同在一天。由于小姑家子女多,姑夫又多病,小姑身體雖好,卻有點神經病,便把小妹給了別人家。母親聽說后又托人要回來自己撫養(yǎng)。在小妹之前,表姐是在我家長大的。我十二歲時,和母親只小三歲的三表哥因年齡大了,還沒有結婚,娶了外地的表嫂,表嫂來時帶一個與我同齡的女孩,是我的表侄女,在我家也住了幾年,由母親照顧撫養(yǎng)。我大姑早亡,所生的大表哥因后娘不很待見,到了大齡才結婚,大表嫂是外地人,才過門虛弱多病,大表哥因剛分家,生活也困難,大表嫂就住在我家休養(yǎng)治療,由母親照顧她。所以母親的一生是操勞辛苦的一生。
母親十分疼愛我,我在一歲多時害了一場病,那是一個春季的早晨,母親起床后,抱著我,讓我拉屎撒尿。我尿沒撒出來,卻拉了一攤稀屎。那一攤拉得很遠綠的稀的東西,讓懂點醫(yī)療知識的母親很害怕,急忙叫大堂兄去找當時在五六里外的趙馬村衛(wèi)生所上班的父親。父親與一個同事(當?shù)匦∮忻麣獾膬嚎浦嗅t(yī))急忙騎著車子趕回來。父親與同事一進家門,一看我的氣色,一口同聲埋怨母親叫他們晚了,把我的病耽誤了。父親的同事讓母親把我裸放在園子當中一張破席上,一邊讓父親給我輸液,一邊叫人抓了一只大公雞殺了,開了膛,貼在我的心口。而此時父親因為緊張,怎么努力也不能把針頭扎進我的血管中。只好趕到集上公社醫(yī)院,請兒科醫(yī)生來用刀剝開我腳上的皮,才把針扎上。那一番讓人手忙腳亂的折騰,我一點記憶也沒有。后來人們當村中一件大事講起來,我聽了也沒有一點后怕。只是恨那個把雞子放在我肚皮上的醫(yī)生,因為那天他做完這件事,沒待我輸液的針頭扎上,就勿勿走了。幾天后他到公社醫(yī)院開會,向給我扎針的醫(yī)生打聽:文京(父親的名字)家小孩啥時候丟的(俗語,指死亡)。這個臨陣脫跑的家伙原來很不看好我呀。
我雖然大病不死,卻從此體弱多病,只要發(fā)燒就很難治好,而且夜間高燒很容易引起抽搐。人們都怕我養(yǎng)不大。母親為了防止我生病用盡了偏方。不讓我吃大肉,為了給我補充營養(yǎng),母親向逮鵪鶉的老人、抓麻雀的孩子,求來捉的這些野鳥給我吃。農閑時鄰居們在河里逮了魚,母親也總是去討了來,做給我吃。一直到我十幾歲,從秋到春,我穿的內衣都是用姜煮了開水糨過的。
那時候,生產隊要待到春節(jié)前才給每家分一點油、糖。我家人口少,又沒有勞動力。分的油裝不到一個輸液瓶的一半處。父親經常不在家吃飯,母親做好飯,總是用筷子蘸幾滴,滴在我的飯碗里,給吃食不太好的我開胃。春節(jié)我家也能分到半茶碗紅糖。這糖是要留在待客時煮雞蛋茶時放的,也只有我在生病時才給我和糖茶喝。但每當母親分糖回來,總是把茶碗放在小桌上,從用做山墻的高粱桿織的薄上擗下一小片細長的弧狀的干葉,讓我當小勺,吃上一陣子,過上一回糖癮。寒冷的年未歲尾,那種帶著母親溫情的甜蜜,至今讓我回味無窮。母親給我吃糖的另一個方式是,把很少的糖兌在炒熟的芝麻粒中給我吃,又香又甜,又省糖。這種吃法我和小妹都很喜歡,一直到后來家庭情況好轉了,還這樣吃。只不過兌的糖多了,更甜更香了。有一次,愛人炒芝麻粒,我做了給女兒吃,結果大人小孩一同叫好,比現(xiàn)在時興的果品點心更受女兒的喜愛。
我上小學后,秋冬季節(jié)放了早學,回到家,如果飯沒有做好,母親總給我準備一碗熱茶,給我驅寒。特別是“過了六月節(jié)(農歷六月六),芽子紅薯雞蛋粗”,缺糧的農戶開始挖紅薯煮稀飯,我是不愛吃紅薯稀飯的(現(xiàn)在人們講究養(yǎng)生,認為紅薯富含多種營養(yǎng),且有抗癌之功效,大都在煮粥時兌些紅薯塊。悉不知在“紅薯面條紅薯饃,離了紅薯不能活”的六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期,農村人吃夠了紅薯飯,不是為了裹腹,誰也不愛吃紅薯飯)。每天早自習回家,總有一碗兌了鹽的煮紅薯稀飯和面前盛出來的熱開水等著我。那甜甜咸咸的熱開水,喝下去爽口開胃,真象是今天孩子們喝的早餐奶。記得六七歲時,一個下午放學后,從村東的小學一路玩耍回家,一眼就看到堂屋的小飯桌上放著一個小茶碗,碗中有3顆鮮艷欲滴的櫻桃。在校門口,我同小伙伴們剛圍觀過賣櫻桃的挑子,籮筐中的櫻桃賣一分錢3顆。那年頭,孩子們的口袋里都空空的,解了眼饞之后,一哄而散,各找各的樂子去了。而此刻,碗中就有3顆櫻桃??隙ㄊ菋層靡环皱X賣的。當時是獨子的我,獨吃獨占慣了,自然伸手抓了,跑到灶火偎在正在燒火的娘懷里,吧咂幾下嘴,吃進肚里。味道肯定是很鮮美了
母親是溫柔和善的,講道理總是因事而發(fā),循循善誘。我三四歲時因無人照看,就隨了母親下地。我記得母親鋤地時,總讓我挎一個小筐跟在身邊,她鋤掉一棵雜草,就讓我撿起來,并教我把草頭前尾后順著放在筐里。和母親一起干活的婦女都笑母親“死勁”,說:一把草,孩子想咋擱咋擱,管恁嚴干啥。母親回答說:這樣放齊了裝得多。收工的路上,母親告訴我:草放齊了裝得多。你上學了,寫字也要橫平堅直,讓人看了才顯得穩(wěn)重。干啥事都要整整齊齊,看著順眼,也能省地場(俗語,空間的意思)。很多次,母親通過不同的事例向我講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F(xiàn)在想來,是為了要我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做事習慣。
大約我上小學二年級的秋季,我和一群小朋友到村西三四里外的公路邊的林場玩,說是林場,其實已無多少樹木,小林子里有十幾棵桃樹、杏樹,有一個看場的,終年住在那里。公路邊靠著林場有一個自行車修理鋪,修車子的師傅,因為騎車子、修車子時習慣歪著脖子,所以人們都叫他歪脖。因為父親和他是朋友,所以我叫他王叔。那一群小伙伴圍著他,看他修理車子。一邊“歪脖”“歪脖”地亂叫,老王很是生氣,抬頭轟他們走,看到靜靜站在一邊的我,便笑著叫我。我隨口叫他一聲“王叔”。剛被亂喊一通“歪脖”的王叔,聽到我一聲甜甜的“王叔”,一定很高興,因為他隨即從口袋里掏出二毛錢,遞給我,讓我到修理鋪隔壁的代銷店理買糖塊吃。二毛錢在當時可不是個小數(shù)字,能賣十六塊糖。平時大人最多給我們二分錢賣塊糖解饞。春節(jié)走親戚,得到大人的壓歲錢,也只有一毛錢。我買了糖塊,歡跳著回家了,當我把吃剩下的糖展示給母親看時,原想母親一定會高興的。沒想到,母親很平靜地對我說:你要是把這二毛錢買成作業(yè)本,你王叔才高興哩。通過這件事,母親又教給我怎樣合理處理親友的饋贈。后來一次,在舅父上班的村診所里,舅父給也給我二毛錢,讓我賣糖吃,我賣了兩個本子和八塊糖,舅父果然很高興。平素極嚴肅的舅父少有地笑了,撫摸著我的頭向同事夸我懂事。后來還把這件事說給許多親友聽。母親聽說了,平靜地高興地笑了。
母親又是嚴厲的。五六歲時,幼不更事,常惹母親生氣,被母親訓責后,一個人跑出家門,躲在村邊的土溝里,或蹲在溝旁的樹坑中,望見行醫(yī)的父親回來,才敢隨了回家去。好在母親是不算舊張的。見我有知錯悔改的表現(xiàn),也就不再追究。我一生中對母親總有敬畏的情愫在心底深處,也就是在幼時被母親調教出來的。
六歲,母親就把我送到了村小學。我和大我一歲的四堂兄一起上的學。當時村中的孩子一般八九歲才上學。當我和同學發(fā)生矛盾時,母親一貫嚴厲地批評我。記得上二年級時和好朋友張守峰干了一架,為什么事,現(xiàn)在已經回憶不起來了。因為論輩份,大我兩歲的守峰,我要叫小答的,母親知道這件事后,一臉的嚴肅,把一根草繩扔在地上對我說:在舊社會晚輩與長輩吵嘴打架是要上繩索的(一種用繩捆了人,吊起抽打的舊禮法)?,F(xiàn)在你說咋辦。我一時嚇壞了,說:你也吊了我,打吧。母親板著臉教導我:新社會打人是犯法的,打壞了人要坐班房。現(xiàn)在打你起不了啥作用,你去找你小答賠個不是。往后你們還在一起好好玩。我低著頭,趕快去找守峰賠禮。怕母親不想信,拉了守峰到家。我清楚的記得母親認真地對守峰說:守峰,你侄子再給你犟嘴,你拽他來見我,我給你出氣。完全象對一個我成人的長輩一樣講話。從小一起玩大的守峰,一時還擺不正角色,不好意思的說:我倆打著玩呢。剛才回去我媽還說要我和林森好好玩呢。
但母親也不是不分是非,一味批評我。上四年級的一個大雪天,早自習放學回家的路上,撒開花的同學們追著一群大白鵝打,看著嘎嘎亂叫在雪地上笨拙地奔跑的大白鵝,同學們哈哈大笑。同學們越追興趣越高,把鵝攆得東倒西歪,仍沒有停下來的意思。身為班長的我,想到老師要求放學路上不準追逐嬉戲,更害怕鵝的主人發(fā)現(xiàn)了。就上前止制。我一發(fā)話,大家都停了下來。誰知惹惱了同班大我好幾歲的王書杰,他在同學中間是個小霸王,課堂上最嚴厲的數(shù)學王老師也打不服的。他一見我掃了他的興頭,沖上來二話不說,一下子把我摔倒在地。我剛起來,說聲要告訴老師,他就又一下子把我摔到了,還笑著說:叫你多球余,我就不怕老師。這一下摔得很疼,我放聲大哭,一個同學快跑著要去告訴他媽。他見事情鬧大了,才去追那個告狀的同學,以免他媽知道了。一到家母親就知道了,對我和跟隨我一起到家的同學說:誰多余,老師選個班長就是替老師管事哩。他不怕老師,老師是干什么的?就是管教你們哩。他不是怕他媽嗎。一會你們上學去了,我就去找他媽。中午放學回家,我興高采烈地告訴母親:王老師又把杰娃好好收拾了一頓。媽媽嘆了一中氣說:杰娃這娃,太不讓人省心了。然而母親并沒有去到杰娃媽那里告狀。因為事后的一個傍晚,書杰從我家門前過,母親叫住了他問道:杰娃,你比林森大幾歲?“三歲。”杰娃不知道母親為什么問他這個,隨口答道。“哪你是他哥,還是他是你哥?”“我是他哥。”“那你為啥前天早上還打他?世上那有老大哥欺負小老弟的理。你要再打他,我不只要給你媽說,還把你們同學都找來,叫你向林森喊哥。”書杰走后,我對母親說:你咋不給他媽說哩。母親嘆了口氣:唉,這杰娃在家他媽打,到學里老師打,誰家娃挨打老里不心疼??晒獯蛞步逃缓盟?。誰知從那以后,書杰對我太別親。記得上初中時的一個暑假,我和書杰一起到他姐姐工作的煙站上賣煙葉,回來的路上,經過一個村邊,遇見幾個半大小子欺負生人,擋住路找茬。我可嚇壞了,書杰把他們擋在一邊,讓我從前邊走,還給我狀膽說:不怕球他,惹我躁了,我一個打他們一忽片。那幾個見這邊的不好惹,虛張幾下聲勢也就散了。書杰說:看吧,他們那樣子,還給咱們掙事哩。
母親的一生關愛多,奉獻多,付出多,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考慮的少,是我們做子女的楷模與典范!
三、虛弱多病、要強達觀的一生
母親的身體一直不好,從我記事起,母親每到秋冬季節(jié)幾乎都要生一場大病。是氣管炎的病根。母親在年輕時身體是不錯的,母親回憶說,剛分家時,生產隊派勞力到靈山拉石頭,每家都要出勞力。父親當時在公社醫(yī)院上班,母親和其他勞力一起起早摸黑,拉著人力車,去山上拉石頭。是家境的貧寒,是我幼年的多病,是母親強出力傷了身體,是母親一個人替父親替家庭替別人多操勞了心力……使母親人在中年身體早衰。中年之后便常有大大小小的病災,一至沒有離開藥。雖然是“苦口良藥利于病”,但“是藥三分毒”。母親終在老境癡呆,身心苦痛,遭了許多罪。
母親雖然體弱多病,但要強達觀,她知天達命,從不迷信。在我的記憶中,永遠抹不去生活中這幾個片段,從中可以看出母親要強達觀的性格。在我五六歲時,鄰居二爺正在趙集高中當校長,子女或在外地工作或在縣上要害部門當鄰導,家庭興旺,如日中天,為村上辦了不少好事,安排要好人家的子女到縣上、公社當臨時工。農村人知恩圖報,又無以表達,只有在二爺家有事的時候,盡力幫忙。所以二爺家蓋五間頭(一連五間青磚瓦房)的時候,幫忙的人擠滿了院子,干起活來熱火朝天,象年集、會場一樣熱鬧。一天吃晚飯的時候,母親對我說:看看,求人家?guī)土嗣?,拓下人家的虧欠,這人情賬,幾代人也還不清。咱可要爭爭氣,考上大學,分配個工作,少拓些人情。我不諳世事,說:中!沒想到母親竟然開心的笑了:咱娃真有志氣。
在我剛上學那一年春上,父親托人在三十多里外的夏集公社一個煤場弄到幾百斤煤票,那時政府為了給農田打農藥,用飛機撒“六六粉”,在夏集建有小型飛機場。母親與父親商量用人力車去拉煤,順便帶我去看飛機場。好象是一個陰冷的天氣,我坐著父母拉的人力車出發(fā)了,經過一晌奔波,終于在一片麥田中看到一大片水泥地坪,這就是飛機場了。遠沒有天上飛著的小小的飛機看著有意思,也沒有遠處鐵路上噴著煙霧,轟鳴著疾馳而去的火車留給我的印象深刻。我的收獲是不少,可父母趕到煤場一掏口袋卻傻了眼,原來父親把煤票拿回家后,放在母親經常放錢的茶杯里,今早走的時候他以為母親把煤票帶上了,而母親則以為父親把煤票一直帶在身上。父親很是懊悔,白跑了一趟腿,耽誤了許多事情。而母親則勸父親說:沒有拿煤票只是白跑趟腿,強是煤票帶掉了,就當咱趕回夏集。父母又說些什么又吵些什么,幼年的我不甚關心,留在我記憶里的畫面,是父母又說笑著,用人力車把我從夏集拉了回來。
從小記得,東間大床所靠的后墻上有一個小窗。小窗有四分之一個平方大小,很高。七八歲的我站在床上也拿不到放在上面的磁茶杯。小窗有幾根木柱,看來原來是透光通風的,但從我記事起,木柱后面就用坯堵上了,上面放東西很保險的。放在上面的白磁茶杯,有蓋,母親把錢放在里面,就算家中的“保險柜”了。有一次,我從中拿出一毛錢,也不知做什么用。拿在外面玩,被母親發(fā)現(xiàn)了,我想起有一次一個小伙伴拿了家里的錢,被大人很揍了一頓,很是害怕。沒想到母親只是看了看我手中的錢,對我說:小孩家拿錢干什么,還不擱起來。往后可不要拿錢玩。在以后的日子里,母親多次在和鄰居親戚談到小孩背著大人拿家中的錢時,總是當著我的面夸我:俺們林森從來不背著大人拿錢化。我不知道母親為什么總這么夸我,因為我確實背著父母拿了家中一毛錢,只是沒化罷了。后來我學了心理學、教育學,才知道母親是通過夸獎,來鞏固對我教育效果?,F(xiàn)在我在家中把日常用的零錢總放在女兒能拿得到的地方,養(yǎng)成了女兒從來不背著大人亂化錢的好習慣。這也是我童年時代從母親那兒得到教育的傳承吧!后來不知怎的,那個茶杯放到了前窗戶臺上,可能是為了取用方便吧。然而,不久放在茶杯中的三十元錢不見了。那時候一元錢能買十二個雞蛋,相當于現(xiàn)在四五元錢買的雞蛋。反正在當時肯定是父母心中不小一個數(shù)字,父親正要辦一件什么事,取錢時發(fā)現(xiàn)了。父母一時都傻了眼,很是著急。父親問我拿錢了沒,在一旁的母親肯定地說:不是林森拿的,林森從來不拿家中的錢。對子女對家人的那份信任,給了我極大的安慰與鼓勵。后來母親告誡父親與我說:錢沒見算了,這一定是溜門賊偷的,往后咱可得小心。這件事不要亂講。然而父親終沉不住氣,不久在與一個手腳不干凈,有小偷小摸習氣的人生氣時,拿這件事質問那人,那人當然不承認了,并與父親胡攪蠻纏,弄得父親很沒面子。事后母親勸父親說:說話做事要就事說事,你扯你掉錢的事干什么。他那號人,是給你論理哩?你又沒一把抓住人家手脖子,說人家偷了你錢,誰能承認?結果有理的事,讓他給你攪個沒理。母親這一番話也給了我許多教益,我至今記得。
母親的處事穩(wěn)妥、機變,遇事不大悲亦無大喜,真讓人配服!
在我上五年級的時候,村中盛傳鹽要漲價。一時間各家各戶爭相大量地買鹽,有一家甚至買了一大麻袋。據(jù)說他們一家人一輩子也吃不完。我想父母一定也會買許多鹽放在家中??墒呛脦滋爝^去了,也不見家中買鹽。我有點著急了,問母親:咱們咋不買鹽呢?母親笑了:行啊,娃也知道操心了??墒牵思艺f是鹽漲價,又不是面漲價。就是十塊錢一斤,咱一家能吃多少鹽。咱何必弄那么多鹽放在家中。聽母親一說,我也覺得有理,一直到現(xiàn)在不管人們說什么漲價了、什么大降價了,我很少動心??偸歉鶕?jù)家庭的需用來購物。反倒省了許多心力,少浪費了許多錢。
從十一歲開始,我在離家四五里的堤南高村開始上初中,也就在那一年,都說是人民幣要貶值,農民的說法是:錢不值錢了,好象一元錢就要當一毛錢化似的。村上的人爭相購物。只有父母沒把這當會事。有一個星期日的上午,我聽到母親與一個親戚談到這件事。母親說:錢再不當錢,也是錢。到啥時候,你有了事,要化錢。那論百上千的錢也是一分一毛算出來的,總不強,你一子就有了一萬塊錢?,F(xiàn)在想來,母親對于錢的理解是樸素的物物交換觀念。是呀,你沒有原始的積累,那來的億萬財富。母親的一生窮也吧,富也吧,一直以一種平靜的心態(tài)的看待金錢,給我上了人生最好的一課。
我從六歲半開始上學,到十一歲小學畢業(yè),沒有留一級,這一直是父母的驕傲(和我一起上學的一般要比我大幾歲,小學其間一般還要留級,到小學畢業(yè),也都有十四五歲,很少再上初中,大都回生產隊務農,接著結婚生子)!所以父母堅信我讀書一定會有出息。然而初中三年,我卻讀了五年;高中三年,我又讀四年?,F(xiàn)在想來,是父母堅強的自信給了我不斷進步的勇氣,一年一年讀下來,才有今天教書育人,收入穩(wěn)定的工作與生活。1990年,20歲的我考入南陽師專歷史系,這在農村無疑是一件大喜事。在農村有學生考上學的家庭都要東挪西借給孩子添治衣物,家中再苦再緊,也要讓孩子體體面面的去上學。然而母親好象這是她意料中的事一樣,很是平靜,只為我在集上買了一件急需的背心,就打發(fā)父親送我上學去了。簡單的一件事教給我樸素的人生觀。1992年我畢業(yè)分配回家鄉(xiāng)聯(lián)中任教。親友們都夸說父母有遠見:別看你們供學生,現(xiàn)在只有這兩間瓦房,娃子有本事了,不要房子照樣結婚,給你們找吃商品糧的兒媳婦。但是父母卻沒有歇一下心,開始了他們一生中最為操心的家園建設。
在農村舊俗很多,逢年過節(jié)燒香燒紙的很多。而母親很少做這些事情。逢年過節(jié),家中也很少祭神。兒時,一個年三十,我看到許多家都在祭神,問母親:咱家啥時祭神。母親平靜地對我說:祭神有神在,不祭神不怪。母親晚年病重,我曾勸母親信主(近年信基督教、天主教的較多,俗稱信主),以分散、減輕母親心理痛苦。母親聽了,從不做回答,只有一次她在說起一件什么事時,對我說:我吃了一輩子素,比信什么不強。人的病,信什么教也治不好。
在這篇文章中我不能不說一下母親的生死觀,小時候村上死了人,母親總愛說一句話:這人要是在地里睡幾年,再起來多好??磥砟赣H是有生死輪回觀念,對死亡是恐懼、不解、迷惑的。舅父去世的那天下午,天空出現(xiàn)了大片五彩云朵,親人們都說舅父成仙去了。而母親卻嘆道:啥人哩仙哩,你沒舅了。外婆故去后,兩個表哥在喪事后向母親表述孝行,母親說:行了孝在心里,不興說,說了就不孝了。你奶都死了,還說這干啥!可見母親的知命達觀的人生態(tài)度。
從我畢業(yè)開始,在將近十年的時間里,是家庭生活最為幸福平靜的時期,那十年母親身體較之以前也出奇的好,雖是小病不斷,卻沒有大的病災,連當醫(yī)生的父親也高興的認為母親的生體越來越好了。還引經據(jù)典地說:看你外婆都活了八十多,你媽吃了一輩子藥,說不定老了,還要多活二年哩(俗語,高壽的意思)。然而母親的命運并沒有親人們期望的好。2001年春節(jié)前,母親高燒不退,當醫(yī)生的父親與三堂兄最后決定用了還在實驗期的先鋒霉素,才止住了燒。這似乎是母親健康的一個信號,然而我們都忽視了。2003年深秋的一個夜晚,我接到三堂兄的電話:母親病重,可能是闌尾炎。沒有經過世事的我,一時慌了手腳,不知該怎么辦好。那一晚我們安排了專車,在凌晨把母親送到公療醫(yī)院,三堂兄托了朋友的關系,當天上午給母親做了闌尾切除手術。那天上午,我在母親手術的責任書上簽字后,又在麻醉手術責任書上簽字,那一刻,我覺得字有千斤,每一筆每一劃都是把母親往鬼門關里送。因為我覺得母親虛弱的身體,很難經受這一刀。身為醫(yī)生的父親十分清楚母親的身體狀況,嚇得連看都不敢看;也是醫(yī)生的三堂兄,因擔心母親的心臟功能不好,對母親的手術也不十分看好。然而做為兒子,我只有閉了眼,在親屬意見欄里簽下“同意”兩個字,為瀕臨危境的母親求一條生路。
母親手術后,不久康復了,親友們無不歡欣,都十分高興。然而病后的母親卻吃不下去飯,也懶得活動。我們把這都歸因在手術后,人體恢復階段的正?,F(xiàn)象。可是母親越來越顯得遲頓,我們求治了市公療醫(yī)院最好的老年疾病專家,認定母親患了老年癡呆癥。吃了一輩藥的母親多吃幾樣藥,似乎沒有太影響我們一家人的生活。然而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卻錯過對母親對癥下藥的最佳時機,這是父親和我一生最為后悔、最為難過的事情。
手術后母親的身體時好時壞,到2005春節(jié)前后已經出現(xiàn)大小便失禁現(xiàn)象。此時大腦還算清醒的母親以她要強的個性、自強的毅力、做人的尊嚴,掩蓋了病情,再一次錯過了一次治療機會。
2005年10月23日傍晚,一個深深的午睡,似乎還沒有帶走我一星期的疲憊。我在迷迷糊糊中接到父親的電話:母親病危。我匆忙跑到街頭,攔了一輛出租車趕回家去。當晚我們把母親送到人民醫(yī)院急診科。醫(yī)德高尚的王茂基醫(yī)師在問診之后,在不能確診的情況下,當即安排母親做腦部CT。當晚的CT診斷報告稱母親:CT描述為:兩側額葉內可見大片狀低密度區(qū),兩側側室前角受壓變窄且向后移位。中線結構向左移位。CT印象是:1、兩側額葉腦水腫。2、建議:增強掃描。
已是昏迷的母親,此時經過一番折騰,竟出奇的清醒。王醫(yī)師見母親沒有什么危險,一時又診斷不出病因。建議我們第二天再來醫(yī)院做一次螺旋CT。
10月24日上午螺旋CT診斷報告的CT描述中,平掃描述與前日CT描述相同。其增強掃描則稱:兩側額部腦水腫區(qū)未見異常強化。其CT印象稱:兩側額部水腫。
王醫(yī)師對照兩份報告,覺出母親病證的奇巧,他來到CT室與做CT診斷的醫(yī)生一起研究,終不能得出結論。此時的王醫(yī)師沒有不懂裝懂,而是向我們推薦他的老師:南陽醫(yī)專附屬醫(yī)院神經內科專家王國慶院長。他告訴我們說:王院長是國內知名專家,如果他不能確診的話,上其他地方也沒有什么意義了。老人到這個年齡,得這種病,恐怕是好不了。你們趕緊去南陽吧。王醫(yī)生的坦誠與高尚的職業(yè)操守,讓我們感動之余,也隱隱覺出母親病情的嚴重。因為次日王院長不上班,所以26日一大早,我便與父親帶著母親坐車去南陽。在南陽一下車,吃早飯時,我第一次覺出了母親的癡呆,在這以前我一直是不愿承認母親癡呆的。母親一生吃素,那天我與父親買了兩碗稀飯、幾個包子。因為母親要做檢查,所以沒有給母親買飯,并且下車的時候已經告訴母親不能吃早飯。然而母親一見到包子,伸手就拿,父親急忙告訴她:你要做檢查,現(xiàn)在不能吃東西。這包子有羊油,你不是不吃嗎?等檢查罷了再給你買素的。母親聽了極不情愿地說:那不叫我吃。想到母親一生,做了飯菜總是盡了別人吃好了,才想到自己。有時候家中逢年過節(jié)改善生活,母親往往做了葷的,忘了給自己做素的。有時候給自己做了,遇上我們嘴饞了,吃了葷的。要換口味,想嘗素的,又把母親那份不多的飯菜,給吃個差不多?,F(xiàn)在病魔竟使母親癡傻如此。能不讓人傷心嗎?
我們在醫(yī)院上班前趕到掛號處,按照事先聯(lián)系好的方法,排隊掛了王國慶院長的專家號。王院長以他豐富的臨床經驗,看了母親一眼就告訴我們,母親的病不是簡單的老年癡呆癥,他開了磁共振檢查單。母親在磁共振檢查過程中很痛苦。想來讓人寒心。李紅軍醫(yī)生寫的磁共振檢查報告得出的意見是:1、病毒性腦炎合并出血可能性大。2、額葉腦量減少(萎縮)。
王國慶院長給母親的病定名為:多灶性白質性腦病,慢性病毒感染。這是一種發(fā)病率極底的病癥。萬分之一的比率讓可憐的老娘趕上。
接著王國院長提出了兩套治療方案,一是家庭條件允許的話,南陽住院治療。他認為母親的病發(fā)現(xiàn)得太晚了,恐怕沒有多少時間了。二是回家用藥治療。父親毅然決定回家治療,他堅持自信:自己干了一輩子醫(yī)生,一定要自己照顧母親,一定能治好母親的病。王院長通過電話,指導王茂基醫(yī)生給母親開了藥方。母親回家后在父親與三堂兄的治療下,輸了三個療程21一天水,病情出奇的好轉。此時父親開始用中西醫(yī)結合的方法給母親治療。幾個月后,母親創(chuàng)造了奇跡,她又能下地走動,生活基本自理。一家人都松了一口氣。我一個研究易經的朋友,推了母親的八字后,竟斷定母親能創(chuàng)過這一關口,還有最少20年的壽限。我和父親十分高興。母親要真再活20年,是她的福氣,也是兒女的福份。想到20年后,父母親也都80多歲,兒女也都有了一定的經濟集蓄,孫輩也都大學畢業(yè)。父母心中那是怎樣的幸福呀!
然而母親帶給我們的驚喜是短暫的。春節(jié)之后,母親再次病重,可是奇怪的是,到了市區(qū),還沒有進醫(yī)院,母親又清醒了許多,似乎沒了病。這一次,王茂基醫(yī)生首先肯定了父親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的效果:真想不到,你們這個病號還活著。接著又給了一個明確的答復:現(xiàn)在的病是腦炎后遺癥——癲癇,也就是俗稱的羊羔瘋。病人一發(fā)病就大小便失禁,發(fā)過病就又清醒了。遭罪的母親又患了這個冤爺病。怪不得干凈一輩子的母親,現(xiàn)在卻怕洗臉,原來患了怕見水的癲癇病。從此母親便開始每天吃治癲癇病的常規(guī)藥片。然而一輩子性情溫和的母親,卻不再好好吃藥,常常背過人把藥扔掉。如果有人在跟前,她會把藥含在口中,不管怎樣勸說,就是不咽下去。為了母親能夠把藥吃下去,父親可沒少費心,沒辦法,只好把藥碾碎,兌在早晨給母親燉的雞蛋糕里。后來父親又想到一個治療方法:把治癲癇病的藥線埋進母親的穴位中。象鋼針一樣10CM的藥線一根根刺進母親的身體,堅強的老娘發(fā)出一聲聲痛苦的呻呤。那種痛,我終生難忘。
母親的病一天一天嚴重,人一天比一天癡呆。2006年暑假再次大發(fā)作,臥病在床,飲食大減。父親說:看來是不行了,該準備后事了。我心中有著要母親再活20年的夢想,最煩聽父親這句話。然而親友們都看母親光景不好。我只好請照想館的人給母親照了像,托四表嫂、表姐、小妹給母親買了老衣。想不到老衣買回來后,真起到了民間所謂沖喪的效果,母親竟然飲食一天一天增加,慢慢又能下床走動了。我更加想信研究易經朋友所說的“母親還有20年高壽”的話。我和這位朋友拜訪了本市名氣最高的“神仙”,討了仙藥,按“神仙”的指導,在子時到住家西南方向的橋頭燒了火紙、冥幣,替母親還了前世債務。不久一個研究佛學的朋友推薦我?guī)е改福ツ详柊菰L了道行很深的金居士。所有美好的預言,帶給一家人心靈極大的安慰。
然而母親的病還是在不斷地惡化。家人心存僥幸:母親憨就憨了吧,只要能吃能喝,反正也吃了一輩子的藥。我們盡全力來安排母親被預言的后20年的生活。我和愛人東挪西借,在人民醫(yī)院附近為父母買了一套單元房,一樓,告著門洞,臨路,出入方便,購物方便。2008年春節(jié)前一個多月,趕在臘月前(舊俗:臘月是不搬家的),于農歷11月26日把父母接進新居。緊接著老天一連下了幾天大雪,父親很高興:搬家遇上雨雪,是好照頭。你媽真能再活20年。
父親日常總用輪椅推了母親到醫(yī)院附近的游園散步。母親也能扶了輪椅行走。一次碰巧遇到了王茂基醫(yī)生,他驚奇母親生命力的頑強,也佩服父親中西醫(yī)結合療效的神奇,更為父親數(shù)年如一日照料母親的精心感動。他對父親說:真不容易,真想不到。再遇見這種病號,要介紹給你治療。我們一家人和王醫(yī)生素味平生,他對一個病號的那份善意的關心,與對病人那份坦誠與嚴謹?shù)墓ぷ鲬B(tài)度。讓人感激終生。今年3月6日全市道德模范評選活動進入公示階段,《南陽日報》刊登了全市道德模范候選人事跡。我看到上面有王醫(yī)生的事跡。隨即登錄南陽信息港(ny.shangdu.com),代表全家投出了滿含感激之情的一票。
今年六月六是母親的生日,我們一家和小妹一家聚在一起。為母親過69歲生日(家鄉(xiāng)人忌諱“七十”讀音,老人一般都不過七十大壽,都要提前一年過壽)。一家人望著傻呆的娘親,生日的歡悅氣氛也很淡。
其實半年來母親癡呆是在不斷加重,今年六月的一天,在鄭州上班的表妹夫回來,與表妹一起看望父母,表妹夫臨走時問母親:妗母,你想吃點啥,我給你買。母親順口答道:吃餛飩。表妹夫十分驚訝:一輩子吃素的妗母,咋要吃肉湯煮的餛飩。其實多半年來不吃腥葷的母親,因為癡呆的日益加重,已經吃肉餃子、肉包子,喝糊辣湯(地方小吃,用羊肉湯做成)、吃餛飩。有時候認錯親人,答非所問。意識時而清醒時而迷糊。
農歷6月26日一大早,父親把母親扶到衛(wèi)生間的坐便器上,到廚房做飯,忽然聽到母親摔倒在地。他急忙把母親扶到床上,母親臉上撞了一個包,言語模糊。從此很少進食。
母親,病危了!
四、苦命老娘痛苦艱難的最后人生歷程
我不知道農歷6月26日那一天我在干什么,傍晚父親跑來對我說:你媽今早摔了一跤,臉上碰了一個大紫包。說母親摔跤,我倒不害怕。因為母親行動遲緩,摔倒也不止這一次。但這次竟撞了一個包,倒讓我擔心,我與愛人急忙去看母親。母親除了臉上的包,神色與平時一樣,依然傻傻的。問她話,倒也說不差,只是飯沒有以前吃得多。父親說:我怕你媽這此不得了。我說:不會罷,她的病每年都要厲害一次,你可忘啦。父親堅持要小妹次日來一下。我考慮第二天小妹做生意的集鎮(zhèn)逢集,勸父親緩一日叫小妹來。父親很不高興,但我平日做慣了主,父親只好聽從了我意見。第二天單位有一件事,我一早在父母那里稍停留了下,見母親無甚大礙,就回單位上班了。在鎮(zhèn)上把母親摔跤的事告訴了小妹。此后小妹隔一兩天就要來照顧母親一兩天。母親飲食大減,大小便失禁。我不知道那一段時間我都在忙些什么??傆虚_不完的會,總有辦不完的事,總有少不了的吃喝應酬。母親再活20年的夢想,是我把母親這次病重,歸到她每年少不了的一場病災。我象蜻蜓點水一樣,來到母親的病床前,更多的時間,則投身在可有可無的日常事務中。這使我后半生每想起都要悔青腸子。
盡管為了少給親友們找麻煩,我們一家很少對親友講起母親這次病重的事(母親久病,親友們多次探望,讓我們一家人心中十分不安)。但他們逐漸從問候父母的電話中了解到了母親的病情。陸續(xù)有親戚來看望母親,他們都不看好母親的病。父親的心情也一天天沉重。我才感到了問題的嚴重。我決定把手頭的工作緊急外理一下,階段性地理清一個頭緒,然后向領導請假,來安排母親病中的事。農歷7月初7(陽歷8月7號),我在單位接待了市職教中心招生的兩個領導、兩個來交流學習的兄弟鄉(xiāng)鎮(zhèn)的成教負責人(職教中心招生工作是暑假中間我所負責的職成教工作的重點工作)。至此,我抓的職教中心招生工作完成了宣傳動員任務,剩下的就等學生報到入學了。在我傍晚正要給領導打電話請假時,父親的電話來了:母親垂危。
我在心中叫苦不迭,匆匆趕回市區(qū)。后頭媽、表姐、小妹、愛人都在病床前。母親的情況是,已經輸不進水,一天很少吃東西,呼吸急促。后頭媽說:你媽想回家哩,我剛才問她回家行不行,你媽竟然笑了。父親也說:快不行了,今黑都過不去,叫她回去看看也好。我一時慌了手腳,一邊力主讓父親與當醫(yī)生的表侄女婿給母親注射強心、平穩(wěn)呼吸的針劑,一邊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給母親聯(lián)系拉病號的車。是夜11時左右,重病的母親回到了她用畢生心血建成的家園。母親的心情一下子好起來了,當晚,她吃了小妹給好切成小片的三個蘋果。一家人的心情又寬松起來。此后父親、表姐、小妹與我晝夜輪流守候在母親病床前,以防不測。而母親也已經沒有晝夜的觀念,時而昏迷時而清醒。我們在她清醒時喂給她少許開水和的奶粉、點心、水果。
在母親能吃下些許點心、水果的情況下,做為長子,我在親友的勸導下,開始安排母親的老屋(棺材的俗稱)。母親的娘家侄子、侄媳、侄女,也就是我的三表哥、四表哥、四表嫂、表姐,以及表姐夫,都為老娘的最后宿室費盡了心。最后選定了一個山楸木做的老屋。鄰居親友都來探望病危的母親。在人生最后一站的母親,盡管幾近失語,依然把堅強的性格、剛毅的神色展現(xiàn)給心系她的親人們。
8月9日下午,母親竟然能用她相對靈活的右手舉起一柄干枯的芭蕉葉,不停地揮動,并能用手接著遞給她的水果片、點心,自己含在嘴中吃。我們都很高興,希望母親會一天天好起來。8月11日下傍晚,母親竟吃下了小半碗稀米飯,我的心情歡悅起來,只要母親能吃下去飯,就有好轉的希望,母親就有可能創(chuàng)造奇跡,在她的人生歷程中,走完親人們希望的后20年。身為醫(yī)生的父親卻更擔心了,他認為這是回光返照,母親大去之期不遠了。當天晚上,母親再次出現(xiàn)呼吸急促現(xiàn)象,一家人又恐慌起來,我再次力主父親與三堂兄為母親注射強心、平穩(wěn)呼吸的針劑。從此母親每隔數(shù)小時就得注射一次這種針劑。母親似乎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11日夜,母親喉中開始起痰,完全不能盡食。自此小妹一步也沒有離開母親,每隔幾分鐘就要為母親從口中抽出痰液,給母親灌一點點水。頑強抵抗病魔的母親多次用牙咬緊抽痰的膠管,向親人示意她的饑餓,然而兒女們強忍著淚水,卻不能多給她一點水,因為我們知道:一旦水或食物壓住喉嚨中的痰,母親就會窒息死亡。11日夜、12日一天一夜,是母親人生最為難受的時光,痰不停地起,小妹不停地抽。13日清晨,母親的呼吸平穩(wěn)下來,但已經滴水不盡。
八九點鐘的樣子,后頭媽剛吃過飯就來看望母親,她望了望母親,對我說:林森,你媽不行了。人家說人死無病,你看,你媽臉上一點憨像也沒有了,和沒害下病時一個樣。我們一看:真的,兒時母親的慈祥面容,又展現(xiàn)在母親的臉上。我和小妹的眼淚都下來了。
父親走到母親的頭面前,強忍著淚說:你好好走吧。害這個病,專家都救不了你的命。又多活這二三年,也差不多了。娃們也都盡心,好好走吧。
這一天中午,又有幾家親戚來探望母親的病情。一生好客的母親,第一次沒有等客人們吃完碗中的飯,于12時54分,在小妹給客人們盛完飯,來到她面前,習慣性地問“媽,你吃飯嗎”時,看了愛女一眼,永遠閉上了雙眼……
五、平凡樸素的人生,簡單簡樸的葬禮
母親離去了,淚水止不住如斷線的珠子。然而后頭媽卻不讓我哭。她告訴我:淚水是不能滴到母親的身上的。要我趕快把母親移動倒停放遺體的堂屋(家鄉(xiāng)對客廳的俗稱)的東邊,蓋上蒙臉的綢緞;趕緊給外婆家的表哥打電話,因為母親穿老衣是要娘家人在場的。很快三表哥、四表哥、四表嫂趕來了。痛哭之后,我被指導著伸直兩臂站好了,親友們把前年給母親沖喪準備的老衣一件一件往我身上套。然后用針線縫牢了衣領與袖口,從我身上退下來。小妹已經給母親洗了臉和手,后頭媽、小妹和我便給母親穿上老衣。當我把遮臉的那布蒙上母親的臉時,我再一次目睹老娘那慈祥的面龐,不禁失聲痛哭。我知道,母親離我們而去了,永遠地離我們去了!
親友們再一次止住了我的痛哭?,F(xiàn)在該放炮仗了,要用爆竹聲驚醒母親沉沉睡去的靈魂,并告知友鄰:病重的母親走遠了。
我給鎮(zhèn)上的表姐夫打電話:租用靈棚、冷棺。委托妹夫租賃招待吊喪者的桌椅、被褥等用品。請女兒的干爸開了車,去請居住在張村鎮(zhèn)的師友趙曾輝先生,來給母親看墳地。然后由四堂兄帶了我,請來了村上主持紅白喜事的二答。二答與家人商量了喪事的程式,分派了人手。二堂兄代表家庭招待客人,三堂兄招乎物品與喪禮。四堂兄領了我挨家去請買菜做菜的、盤灶臺的、抬棺的、打墓坑的等等。厚誠實在的二答安排完各項事情后,對大家說:我還要到工地上去,啥時間干啥事,我都知道,不用再去喊我,到時間,我就來了。在喪事的四天中,二答總是在適當?shù)臅r間來到,指導我們一項一項完成了喪事的各項儀程,給我們幫了很大的忙。
下午四時許,趙曾輝先生到了。趙先生自12歲跟從秀才出身的祖父習易經,曾被南陽市張仲景國醫(yī)大聘為易學教授,退休后被聘為鄭州市張仲景國醫(yī)大客座教授,趙先生還是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趙先生看了我家的老墳園,沿村西的小河察看了水向、地理,在老墳園的東南不遠處為母親擇下長眠之地。
到家后,趙先生為母親擇定16日大喪,早上5點出棺,七點下棺。然后為母親裁寫了靈幡,寫了靈牌、送程用的靈位。剛送走趙先生,租用的靈棚、冷棺也送到了。我們搭起了靈棚,哀樂聲起,我們一家人的悲傷隨著傷心的樂聲,漫延開去。我和親人又把母親從停放的地方,移入冷棺。母親的病中的鋪蓋,由我扔在屋頂上。然后四哥與我一起到母親墳地占用土地的承包人文永答的家中,申告母親的不幸逝去,以及母親的墳地占用了他的責任田。我們愿意包賠因此給文永答家?guī)淼漠a量損失。文永答很是慷慨大方,說:紅白喜事誰家都會有,什么賠不賠的。話雖這么說,我們弟兄倆依然再三表明,喪事后一定賠產。第二天開始挖墓坑前,我們又托付二答、雙疆答到文永答家,表明我們的心意。母親入土為安的當天,我們托咐喪禮的總指揮二答,與導引靈棺、?著香火筐的書貴哥時時招乎人們盡量少踩踏了地里的黃豆苗。下午,我拜托田老師帶了兩條香煙、一箱白酒,到文永答家包賠產量。我們執(zhí)意這樣做,除了為人處事的大度與大量外,更重要的是母親一生處事大方,在世的時候做什么事,唯恐拓了別人家的虧欠,我們不愿意母親九泉之下,為自己占人一席之地而不安。又請二哥去給親友們報喪。黃昏時份,母親的干兒子與愛人聞訊趕來,哭悼母親。晚上,招待了主持喪事的二答、主持協(xié)辦兼寫喪禮的我的恩師田富全老師、廚師(書忠答、上選答)。是夜,我與愛人、小妹,以及母親生前最喜愛的侄孫女小月為母親守喪。半夜忽起大風、天降大雨。老天與我們同悲泣。
然而,我們也擔心大雨與泥濘會給母親的喪事帶來諸多不變。我在匆忙跑到平房上用一塊塑料布蓋上音箱后,又見靈棚漏雨,害怕靈棚上下的諸多彩燈泡淋壞,急忙拔掉了靈棚照明的電源。我在母親長明燈照著的靈位前,燒著火紙,在心中祈禱:老娘呀,這雨可下不得呀,還有許多事沒辦了呢。果然,不久雨停了。第二天一大早我們一家人趕緊商議防雨一事,四哥與三哥急忙去借塑料布,準備搭棚。又考慮到大風雨可能導致停電,四哥又聯(lián)系了發(fā)電機,以備不測。挖墓坑的人來了,我們又急忙在墳地搭了防雨棚,按習俗往墳地送了煙酒,半晌又送了油撂饃。靈棚中放哀樂的VCD也壞了,只好借用了四哥家的。這一天,有風,但不大。雨時有時無,下的時候忽大忽小。夜間風雨吹打著院中的靈棚,燈光忽明忽暗,悲傷的氛圍如曠野墨黑的深夜。
15日,風雨如昨。因為下午悼唁的親友要來,一大早二哥三哥就陪了二位廚師去集上買菜、借盛放葷菜的冰箱。盤鍋灶的雙疆答也開始在院中壘鍋臺,四哥又找人去拉蜂窩煤。幫忙的開始在院中與樓門前搭棚。幫忙擇菜的嬸娘嫂子們也來了。一時間人來人往,忙得不可開交。中午時分雨停了,大家心中都松了一口氣:老天有眼,老娘有靈呀!下午三點多開始有親友到來,單位幾個好弟兄也趕來幫忙招呼客人。至晚上10點左右,共有親友百多人前來吊唁。遠在千里之外的常蘭表姐也從杭州趕回。母親的娘家、小妹、幾個表姐共請了四盤樂隊,妹夫也依禮燃放了煙花。田老師代表我們宣讀了悼詞。葬禮簡樸而莊重。
夜,11時,二答指揮,書貴哥導引,我們與親友一道為母親送廟。一行人在痛哭聲中,踩著泥濘,將母親的靈魂引送至村西邊的三官廟,報告掌管地方的陰界神靈:善良的母親到了。12點多,依然由二答指揮,書貴哥導引,我和二哥、三哥、四哥抬著放有母親靈位的紙轎,和親友們一起,一路炮仗、一路香火,給母親送城。送出村外與公路交口處,焚燒了紙轎與母親的一身衣服。煙火之中,我們?yōu)檫h去城皇廟的母親的魂靈祈福。
16日凌晨4時30分,我們在二答的指導下,把停放在院中棺材移到堂屋。我背朝堂屋門口,登上搭好的板凳,手朝后取下事先用棍子捅松動的三塊瓦。就在我走下板凳時,一粒塵土落進了我的右眼。這是母親對我這個不孝兒子的小小懲罰吧。一直到母親入土時,這粒塵土才被我眼中的淚水沖出。二答把這三塊瓦放在棺材中,做母親長眠枕頭的基座。又在棺材底按七星的方位鋪了七張火紙。然后按“鋪金(黃綢)蓋銀(白緞)”的習俗,我們把母親從冷棺中移入老屋(棺材之俗稱)。親人們最后看了一眼母親,棺材蓋上了。親人們無不黯然淚下(因為舊俗規(guī)定此時為了不讓母親靈魂受擾,不許哭出聲來)。
5時正,16位抬棺的勞力到了,二答指揮著文永答把固定棺蓋的抓釘釘上,釘時親友們放聲痛哭。我在哭聲中,不時提醒母親游走不遠的靈魂小心那可怕的鐵釘(舊俗稱人的魂靈是怕鐵的)。痛哭聲中,由我抗著影背刷(靈幡之俗稱)在前,抬棺的人們把母親的老屋抬出大門,在村道上停放在早已備好的板凳上。16位抬棺的開始捆抬棺架,我用酒澆在捆棺架的繩了與棺架上,祭奠棺架,以求出喪平安。捆好棺架,抬棺的、其它參與喪事幫忙的與親友們回到院中,匆匆用了早餐。6左右,起棺前行,親友們的哭聲在陣陣哀樂聲中,伴著老娘,走她在她最熟悉的村道上的最后一程。到了墓地,一大早等候在這里挖墓坑、箍墓的匠人,已經清理了墓坑,坑底已用青磚箍好了底下四周邊。我跳入墓穴,用鐵锨象征性地清理了墓底。然后背朝著母親的老屋,做出背下老屋的樣子,引導母親躺進長眠之地。當我把一把硬幣撒向母親的老屋時,親人們撕心裂肺的哭聲回響在村野的上空,我的淚水泉水般涌泄。箍墓的匠人飛快地用青磚和著水泥把棺材封箍起來,泥土落下,母親被埋進了有著她病苦與歡樂的平凡一生的泥土中。
從此,我是沒有媽的孩子!
親友們在老墳上也燒了紙,母親娘家的親人們遵著她們地方的習俗,再與二答協(xié)商了謝孝的事情后,從墳地直接回家了(民俗中女性亡者的娘家人,在亡者下葬后,不再回到主辦喪事人的家中,叫“不走回頭路”。與謝孝又稱“燒斷路紙”,都是象征著亡者在塵世諸事清盡,無所掛牽,以求亡者靈魂安寧)。中午,招待了親友與幫忙的鄉(xiāng)鄰。傍晚,我們弟兄到母親墳上燒紙、捂火(用母親在家中停棺的幾天中,鋪在棺材兩旁,供子女親人起坐的秸桿,與火紙一起燒,象征子女永在身邊相守之意)。同時把母親的一部分衣服扔掉在附近的河流中。小妹與愛人以及嫂子們,也撂了饃到墳上祭奠。捂火需三日,鋪在棺材邊的秸桿也分三天燒完,母親留在家中的衣服也分三天扔掉。扔掉衣服也是象征著兒女們在不停地為亡者送去寒曖衣物。
17日家族中母親的子侄、孫輩,一行17人到外婆家謝孝。我們在外婆與舅父,及母親其她亡故的娘家親人的墳上燒紙、跪拜。告知她們:母親再也不能走陽世間的道路來看望他們了,她已經在走向他們身邊,與遠去的親人長相廝守……
六、永遠的記憶——寫在最后的話
母親的葬禮結束后,我們一家人遵本地風俗為母親大去第一個七天,即頭七(習慣上頭七只有六天),天天上墳燒紙。頭七的最后一天早晨,堂兄弟、堂姐夫、妹夫一同為母親攏墳。我們5點起床,吃完前天準備好的餃子,上墳燒了紙后,開始攏墳,也就是把母親墳邊散落的泥土鏟到墳上,再把墳的形狀修正得接近圓錐體。二哥還跑到草地上挖了一個墳碗(象碗狀的土塊),放在墳頂上。我們按照習俗在太陽出來前完成了攏墳的儀式。做為兒子,我在以后的二七、三七、四七、五七、百日、周年、二周年、三周年都要上墳燒紙。做為女兒,小妹也要在三七、五七、周年、三周年上墳燒紙,俗稱燒大紙。燒大紙的日子,一些關系近的親友也是要上墳燒紙的。
我只所以記述這些葬俗,是想告訴能看到這篇文章的親人朋友們,所有葬俗儀式,只不過是后人對亡者的追思、懷念之情的表現(xiàn)罷了。對于逝者,其實是虛無的,盡管在心中我們都希望在天有靈、九泉有知。所以我還是希望,我們更加尊重生者,更加尊重生命。孝,更多地表現(xiàn),應該在亡者活著的時候。
我的第二個感悟是:孝行如果說受著人時間、精力、物質條件的限止。那么孝心,起碼是應該有的。
回想在母親生前,有多少虛執(zhí)的光陰可以行孝,而都被浪費掉了。
做為一個靠工薪養(yǎng)家的人,上有老人,下有上學的子女,我們的孝行無疑是有局限的。但我們努力了沒有、我們盡力了沒有?我們需要捫心自問。我們?yōu)槭裁纯傇谑潞笞载?,自責的意義又有多少?
走上工作崗位的16年,做為一個沒有社會基礎的農村孩子,為了那么一丁點進步,總是忘我的工作。在剛教書的那二年、在剛進入單位的那幾年,心中只有工作,為家庭付出的太少。而當發(fā)現(xiàn)社會并不很看好我這個“拼命三郎”時,又有點過分自惜,總心疼前些年過分的付出,損傷了我本來并不健康的身體。有了空閑,留給自己的多,偷閑娛樂的多,給家人、給母親的太少!
說這些懊悔、自責的話的意義在于,希望、祁福能看到這篇文章的親人朋友們,與期過分地在形式上表現(xiàn)對逝者的所謂孝心,不如為活著的親人多一些付出,珍愛我們天倫的快樂,珍惜我們生命的樂趣!
剖析心跡,悼念我的亡母,與親友共勉。
(完稿于2008年秋)
關于思念亡母的短文章相關文章:
2.悼念亡母的文章
4.懷念母親短文章
8.思念孩子的短文章
10.對已故親人思念的文章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