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化街端午節(jié)隨筆
端午節(jié)是一個有文化沉淀的節(jié)日,那么我們該如何寫好端午節(jié)隨筆呢?請往下看。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古文化街端午節(jié)隨筆,希望你喜歡。
古文化街端午節(jié)隨筆篇一
如今跟文字算是叫上勁了,只要遇到在思維中活動著的節(jié)日,只要在思考之時尚有時間,可以在鍵盤上勞作的話;當然,最關鍵的,還是要有想記錄節(jié)日心情的沖動。那樣,我就會樂于讓想象和記憶,浸潤在文字的小河里,清涼片刻。
今天是端午節(jié),雖然有關這個節(jié)日的傳說有好幾種,但我首先還是很自然地會聯(lián)想到兩千多年前的屈原大夫。不過今年的端午節(jié),我還會對有關這個節(jié)日的另一個傳說中的人物,即春秋時期的伍子胥,也留有一種感懷,當然,這是后話。
獨處異鄉(xiāng)的我,不會包粽子,若去外面店家買來作正餐,又擔心汨羅江里的魚兒什么的,少了數(shù)只粽子的口糧,會不會去襲擾屈原。于是,還是考慮吃點別的什么吧。
說到屈原,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電影《屈原》。那是粉碎“_”后,香港第一部在內地放映的影片。該部影片,曾受到數(shù)億觀眾的喜愛,也讓更多的人了解了屈原。當然,對我來說,影片中根據(jù)《橘頌》虛構出的角色嬋娟,更讓我心馳神往。相信看過這部影片的人,都會被鮑方、鮑起靜父女倆的精湛演技所折服。
由于近來在學習寫詩歌,所以就免不了找來一些古今中外的好詩來讀。作為屈原著名的詠物詩《橘頌》,當然是沒有可能被錯過的。但奇怪的是,如今讀這首詩,和許多年前讀這首詩的感覺,實在是大相徑庭的。少年時讀《橘頌》,總會為作者的那種高尚的精神追求所傾動。而現(xiàn)在,不知怎么搞的,讀詩的無二體會便是惋嘆。
而另一件剛剛發(fā)生不久的事,更令我的惋嘆,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那就是,前幾天,韓國前總統(tǒng)盧武鉉,在自己家鄉(xiāng)跳崖身亡之事。也許,盧武鉉的離世,跟我本沒什么關系,但讀了有關他的相關報道后,我的心,很難平靜下來。一個離任的國家前總統(tǒng),原本想回家鄉(xiāng)安度晚年的,可是,因受紅塵太多的羈絆,最終走上了輕生之路,這是多么悲慘的一幕啊……
韓國的歷任總統(tǒng),命運都非常坎坷,但我卻忍不住會為盧武鉉,這位出身清貧的草根總統(tǒng),一灑同情和惋惜之淚。看到他遺像上那滿含無奈和無助的眼神,我只能對他說:早知今日,當初真不該步入仕途……
當看到他卸任后,在自己家鄉(xiāng)的田間小路上,騎著自行車帶著孫女們的照片時,我是多么希望,這位因沒有首爾戶籍,而不得不“歸鄉(xiāng)的總統(tǒng)”,回到家鄉(xiāng),永遠做個快樂的農(nóng)民……然而,這么普通的愿望,老天爺也沒能讓他實現(xiàn)。我深信,一個問心無愧的總統(tǒng),一個成功的總統(tǒng),他也有無法承受的壓力。“人言可畏”曾使幾多“天驕”折翼?
由端午節(jié)聯(lián)想起韓國這位悲情前總統(tǒng),不知道算不算風馬牛,反正我就是這么聯(lián)想的,我也沒有考慮過他人的歧異,因為我從不計較塵囂噪音。我在我行我素的時候,我意識的流動是我的國王,我唯一的任務,就是服從。
現(xiàn)在,我開始醞釀幾個如果,可能目的是為了寄語部分醒來的人們。誠然,那絕對不是我的任務,只能算是我的友情。而作為友情,一定是不存在強迫之概念的。
如果屈原當年遠離楚國宮廷,也就可以避免了官場上的失落和在抱負幻滅后的輕身;如果他的生命中,真有一個如橘般的嬋娟,那么,真希望汨羅江能成為另一處范蠡和西施似的蠡園。
如果我上面提到過的春秋時期的伍子胥,也能遠離吳王夫差的話,那么,他的尸體,也就不會被裝在皮革里,于農(nóng)歷的五月五日投入大江了。估計端午節(jié),也就沒有可能,去用來紀念他了。
如果盧武鉉沒有總統(tǒng)的經(jīng)歷,且一直耕耘在鄉(xiāng)間農(nóng)莊,那么,他在如今這個年齡,多半是在享受天倫之樂了吧……
端午節(jié)隨筆,我非但沒什么大的“志向”流露,卻還希望悲情的古人,也和我同流合污。說來的確慚愧,但又有什么辦法呢?
文章寫到這里,我要去吃我的泡面了。我雖然沒機會去汨羅江投放些泡面,好讓水中那魚兒什么的不要去尋找屈原,但我省下幾只粽子,多少也可以算作是我對先哲的一份緬懷吧!
2009年5月28 日
古文化街端午節(jié)隨筆篇二
很長時間里,只知道端午節(jié)與屈原相關。剛念書的時候,老師就言之鑿鑿,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就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但滿眼都是喜慶的氛圍,看不到一絲傷感的影子。心里不免納悶,又特別享受這樣的喜慶,尤其是,這一天就是平常的莊戶人家,也可以品嘗到因為節(jié)日到來所凝結的幸福滋味。
來到江南,才知道這端午佳節(jié)還另有一說,在古吳越的土地,如今的江浙一帶,廣為流傳。那就是,五月初五的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含冤而死的吳國大夫伍子胥。伍子胥歷史上有記載,為過韶關一夜白了頭發(fā),可還是沒落個好下場,被吳王賜死,沉尸水底,最后變成了濤神,百姓為了緬懷他,五月五日迎濤神,漸漸演變成了如今的端午節(jié)。
不管是郁郁不得志自沉汨羅的屈原,還是冤死被拋尸江水的伍子胥,都已經(jīng)隨歷史漫卷,成了一種記憶,一種追溯,一種中國文化沉淀里的傳承,而矗立了兩千多年的這個日子,翻新出許多生活的韻味;于歷史的沉積中,享受生活的五彩斑斕、和風惠物和芳香濃郁;快何如哉?
年少的時候,平常鄉(xiāng)下的端午節(jié),更叫人念念不忘,記憶猶新。
家在山區(qū),這粽子,未必年年都包,但咸鴨蛋、咸鵝蛋年年都不會少。母親會為這,每年都早作準備。每年的春夏,見了下鄉(xiāng)串戶賣雛雞雛鵝的人,母親一定會每樣挑上幾對,精心巴意地養(yǎng)著,長大了,鴨也好,鵝也好,都能下蛋。有時候,也自家孵一些,只是比買要繁瑣得多。所以呢,這鴨蛋、鵝蛋都是自產(chǎn)的;母親會選一個結實的瓦缸,涮得干干凈凈,盛上井水,把鴨蛋鵝蛋洗的干干凈凈,放進缸里,加鹽,腌漬起來。做咸蛋,有技巧。時間太早,等到五月端午,吃的時候太咸;遲了,未免又少了些成色,不夠入味。母親總是把時間拿捏得恰到好處,每一年端午煮出來的咸蛋,咸淡適中,蛋黃又都浸出了油,剝開,都是黃爽爽的油,吃在嘴里,沙朗得很。
另外,一般的年份,新麥已經(jīng)收了。跟七姑八嬸一樣,母親會淘些麥子,攤在竹匾里曬干,去磨坊加工成粉。在端午這一天,蒸饃,或者幾戶人家約了,請有能為的人,炸油條或者麻花。瞧著鄉(xiāng)村小路上來來去去老老少少的臉,都寫滿了喜氣。日子的味道,于這些時候,渲染得淋漓盡致。
出了嫁的女兒,一般,這一天都會回娘家。自然不會空手,少不了一些禮物,美其名曰“送端午”;于是家家的廳堂里,又多了歡天喜地的說話聲,被逗得不耐煩了的孩子的哭鬧聲。這些聲音,和院子里的掩不住的清香,把莊戶人家的快樂和滿足,書寫得惟妙惟肖。懸蒲掛艾,自然是少不得的事。菖蒲長在池塘里,艾葉樹在地邊田角,頭一天,就被割回家。用彩色的線扎成一小束一小束,掛在門邊上。雖然山村的人家,幾乎沒見過龍舟,但這端午節(jié)的味道,一樣芳香襲人。
飲雄黃酒,熏白芷,大約興盛于江南地面。江南多水,濕氣濃重,又值梅夏時節(jié),這雄黃酒,有去濕通筋的功效。正好調節(jié)身體,活筋絡骨,老祖宗的高招,就是把一些簡單的事理融在一起,讓人在享受節(jié)慶的時候,又不疏于對自我的調養(yǎng),這何嘗不是一種文化,一種心口相傳的博大精深。
似乎在我的記憶里,沒有看見父兄酌飲雄黃酒的場面,但酒的醇香,這一日,從家家的院子里溢出來,整個鄉(xiāng)村都是愜意的酒香。尤其是讀了書,知道了許仙和白娘子的事。對這雄黃酒,竟多了些恨意,要不是那杯雄黃酒,白娘子也不會露出原形,這人妖的愛戀,也不會被法海戳穿。這茫茫人海,不又多了一宗愛情的絕唱?但不管我是為何不情不愿,這端午的風俗,流淌不衰。年歲漸長,才明白是自己的無知,然這年年的端午節(jié),依稀會想起那個亦人亦仙的白娘子,隱約在時間的光影里,還留有她的痕跡。
現(xiàn)時的端午節(jié),物產(chǎn)豐富,熱鬧非凡。但是,撇開浮華,總覺得少了些以前的滋味,少了些浸泡在日子的芳香綿長。
離開了土地,最然也就離開了麥子獨有的芳香,更談不上勞作的生活情趣,麥子如何磨成粉,粉又如何做成各種花色的美味佳肴,恐怕,現(xiàn)在的年輕人,能有幸一見,就算造化不淺,更談不上圍在一起大家動手自得其樂了。從超市或者食品店里買回來的咸鴨蛋,又如何能吃出母親的味道?
倒是街上依然還有賣菖蒲蒿草的,一小把一小把,雖然花錢,終不是從自家的田邊地角里采來的。究竟還是少一些泥土的氣息。
看于丹這一期在文化之旅上的節(jié)目《端午節(jié)的記憶》,心中頗多感觸。“接地氣”的說法,讓人不能不去深思。是不是說,無論社會為何進步、發(fā)達,我們的兩只腳,還是不能脫離土地。我們的內心,還必須從土地中,擷取精神充盈的食糧。
過節(jié),就是“綿延一種活著的方式”,對節(jié)日的記憶,要能夠“記得起”“喚得醒,回得來”,說得多好。傳統(tǒng)節(jié)日,不單單是端午節(jié),賦予的,就是這些意義吧。
古文化街端午節(jié)隨筆篇三
今天是傳統(tǒng)的端午節(jié),自從端午被列為國家法定假日后,便形成一個小長假。
清晨便早早趕往天津古文化街,本想拍一組和端午有關的照片,如往年的包粽子大賽、龍舟比賽等。但今年古文化街不知何故,沒有舉辦任何活動。七點多鐘時,整個古文化街還是空空蕩蕩的,還以為是要靜場拍電影呢。直到九點前后,大批外地旅游團才紛紛來到,在導游的講解下游客們興奮起來,文化街頓時顯得十分熱鬧。人們拍照留念,購買紀念品,也有人進入天后宮內燒香拜佛以祈求平安。由于活動安排較少,今年竟沒拍到一個有關粽子的照片。對于粽子,好像是國人對端午的最深印象,有許多關于粽子的傳說。所以每年一到端午節(jié),人們就包粽子、買粽子、吃粽子。仿佛端午文化的主要內涵就是粽子。不由得想起一個笑話,那是去年的端午節(jié)。一位經(jīng)常在報上發(fā)表文章頗有影響力的老友發(fā)來的一則短信,也許是為了逗我一笑吧。剛讀時有些臉紅,以為是垃圾短信,最后看到署名不由得哈哈大笑。短信大意是這樣的:“隔著你的外衣,就能聞到你身體的氣味。輕輕地解開你的腰帶,慢慢剝開你層層的衣裳。露出你潔白細膩的肌體,散發(fā)著陣陣的幽香。不由得咬上你一口。
哈哈!!別誤會,這是在吃粽子”。真有點黃色幽默,文化人就是能整事。
端午節(jié)隨筆相關文章:
2.生日隨筆精選
3.關于民俗的散文
7.工作散文隨感
8.古代抒情散文名篇
古文化街端午節(jié)隨筆
下一篇:鼓勵人的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