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記憶隨筆:書本情緣
小時候,我眼里的書,就是媽媽口中的故事。
每晚,媽媽總坐在身邊,不厭其煩地一遍遍講故事給我聽。她總掛在嘴邊的那些故事,在我心里原是個糊涂的小點,漸漸又開始變得清晰可辨,有了輪廓,有了分明的線條,有了五官和四肢,一點點在腦中放大起來。我從開始的囫圇吞棗到那后來的記憶,甚至能全然復(fù)述出來。媽媽只多讀幾次,便能讓我記住,甚至烙印在腦海里了。
長大一點,我上學(xué)了,學(xué)了拼音,便會自己讀書了。媽媽從不催我,只是耐心地陪在身邊。我讀得慢,她便一個字一個字的指著。都是帶拼音的書,我本只注意上頭的拼音,她一指,我便明白了,上下一起看著,也學(xué)了不少的字。一本小書總是很快看完,無書可看時,媽媽便找一本難些的,我仗著記憶中那隱約的文字,竟也讀了出來。
不知是不是那時,我無意間愛上了書。
時光飛逝,只一晃,我已從一年級懵懂無知的孩子,成長為一個成熟懂事的六年級大姐姐了,昔日需媽媽陪伴左右的我已長大??吹脮嗔?,知識也多了。我高興地發(fā)現(xiàn),看書也會帶來所有人的夸獎,如大家聚會,當(dāng)大人們問起一本書時,如能平淡如水地答上一聲看過,再淡淡說起些書中內(nèi)容,而并非沉默不語或無知地呆望,自然是非常好的。
長大了,還有個好處,便是再也不用媽媽催了,我自己便會找個安靜的角落,獨自一個人靜靜看書,細細品讀回味。若記起來,也可給媽媽粗略講講那故事的內(nèi)容,或品評一下自己所愛憎人物。這回,是我講給媽媽聽,我催媽媽多看書了。
有時,書也被帶到學(xué)校去,在一個沒有作業(yè)的中午,細細地看。我大多會陷入書中,竟連老師是否來過,可否講些什么都不知道。別人來借東西,我卻聽不見,只顧看了。對方有的見得不到回應(yīng),只好悻悻離開。有的則氣呼呼地叫開了,好似來“討錢”的債主,我倒成了“欠債人”,被硬生生從書中叫醒。更多的則只是耐心地等,就像小時候,媽媽經(jīng)常做的那樣,只待我讀得盡興,自行放下書本,再還以她們一個云淡風(fēng)輕的微笑:“哦,你在這兒呀!”
聽書也是我極大的愛好,最愛是歷史,單是一本《明朝那些事兒》,我就津津有味地足足聽了六遍,卻也不覺得膩煩,反倒更有興致起來。那故事第一遍聽或許只為了好玩,可只等稍大一些,聽了第二遍時,便不自覺間聽進了許多,別人聊起,也敢小心的插上一兩句,但多數(shù)是不言語的。幾遍聽下,我終是能搶著和別人聊了,尤其是幾個“偶像”,我最喜歡的是王陽明,兩肩正氣,一代偉人。他便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和軍事家,集多家于一身的王守仁也,他文武雙全,即使身兼多職,卻也能得心應(yīng)手,且又自成心學(xué)一派,我自是又有許多可說的了。。。
當(dāng)我嚷嚷著要攻克十遍,媽媽這時善意地插足了,她替我在喜馬拉雅等APP上搜了一籮筐的好聽故事,我興奮了許久,也興致勃勃地一集集聽下去,懂的也與聽的一樣,逐漸多了起來,慢慢深了起來。
我這才發(fā)現(xiàn),歷史不止有明朝的,就像生活不止有書一樣。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