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秋望詩詞閱讀原文及答案
《長安秋望》是唐代文學家杜牧的詩作。此詩寫作者登上高樓鳥瞰整個長安,眺望終南山,描寫長安周邊秋高氣爽的景色,表現了詩人高蹈絕俗、明凈開闊的襟懷。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長安秋望》詩詞閱讀原文和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長安秋望》詩詞閱讀原文
長安秋望
趙嘏
云物①凄涼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鱸魚正美②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③。
長安秋望
杜牧
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
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
【注】①云物:云霧。②鱸魚正美:吳郡人張翰秋風起就想起家鄉(xiāng)的鱸魚、莼菜,辭職而歸。③“南冠”“楚囚”:典出《左傳》,為囚徒的代稱。
《長安秋望》詩詞閱讀題目
?、炮w嘏《長安秋望》之“秋”體現在何處?(2分)
答:
?、贫拍痢堕L安秋望》中“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是怎樣描寫秋色的?(2分)
答:
⑶兩首詩都寫了秋望長安之景,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
答:
《長安秋望》詩詞閱讀答案
⑴拂曉云霧凄清,雁陣南歸,紫菊半開,紅蓮凋謝,鱸魚正美。(答4點即可,2分)
?、圃娙藢?ldquo;南山”和“秋色”相提并論,以具體有形的南山形容抽象虛泛的秋色,別出心裁地襯托出秋色之濃重。(2分)
?、勤w詩抒發(fā)了詩人孤寂悵惘的愁思,表達了思鄉(xiāng)之情和退隱之思。 (2分)
杜詩寫詩人秋日登高遠望,抒發(fā)心曠神怡的感受和高遠澄凈的心境。(2分)
《長安秋望》詩詞鑒賞
這是一曲高秋的贊歌。題為“長安秋望”,重點卻并不在最后的那個“望”字,而是贊美遠望中的長安秋色。“秋”的風貌才是詩人要表現的直接對象。
首句點出“望”的立足點。“樓倚霜樹外”的“倚”,是倚立的意思,重在強調自己所登的高樓巍然屹立的姿態(tài);“外”,是“上”的意思。秋天經霜后的樹,多半木葉黃落,越發(fā)顯出它的高聳挺拔,而樓又高出霜樹之上,在這樣一個立足點上,方能縱覽長安高秋景物的全局,充分領略它的高遠澄潔之美。所以這一句實際上是全詩的出發(fā)點和基礎,沒有它,也就沒有“望”中所見的一切。
次句寫望中所見的天宇。“鏡天無一毫”,是說天空明凈澄潔得象一面纖塵不染的鏡子,沒有一絲陰翳云彩。這正是秋日天宇的典型特征。這種澄潔明凈到近乎虛空的天色,又進一步表現了秋空的高遠寥廓,同時也寫出了詩人當時那種心曠神怡的感受和高遠澄凈的心境。
“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第三句轉筆寫到遠望中的終南山。將它和“秋色”相比,說遠望中的南山,它那峻拔入云的氣勢,象是要和高遠無際的秋色一賽高低。
南山是具體有形的個別事物,而“秋色”卻是抽象虛泛的,是許多帶有秋天景物特點的具體事物的集合與概括,二者似乎不好比擬。而此詩卻別出心裁地用南山襯托秋色。秋色是很難描寫的,它存在于秋天的所有景物里,而且不同的作者對秋色有不同的觀賞角度和感受,有的取其凄清蕭瑟,有的取其明凈澄潔,有的取其高遠寥廓。這首詩的作者顯然偏于欣賞秋色之高遠無極,這是從前兩句的描寫中可以明顯看出的。但秋之“高”卻很難形容盡致(在這一點上,和寫秋之“凄”、之“清”很不相同),特別是它那種高遠無極的氣勢更是只可意會,難以言傳。在這種情況下,以實托虛便成為有效的藝術手段。具體有形的南山,襯托出了抽象虛泛的秋色,詩人通過“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的詩句,不但能具體地表現出“秋色”之“高”,而且寫出了它的氣勢、精神和性格。
這首詩的好處,還在于它在寫出長安高秋景色的同時寫出了詩人的精神性格。它更接近于寫意畫。高遠、寥廓、明凈的秋色,實際上也正是詩人胸懷的象征與外化。特別是詩的末句,賦予南山與秋色一種峻拔向上的動態(tài),這就更鮮明地表現出了詩人的性格氣質,也使全詩在躍動的氣勢中結束,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
晚唐詩往往流于柔媚綺艷,缺乏清剛遒健的骨格。這首五言短章卻寫得意境高遠,氣勢健舉,和盛唐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有神合之處,盡管在雄渾壯麗、自然和諧方面還不免略遜一籌。
猜你感興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