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噴發(fā)后形成的石頭
火山噴發(fā)并非千遍一律,像夏威夷基拉韋厄火山那樣的噴發(fā),事前熔巖已靜靜地流出,由于熔巖流動緩慢,因而只破壞財產而沒有危及生命。學習啦小編在此整理了火山噴發(fā)后形成的石頭資料,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獲!
火山噴發(fā)后形成的石頭資料
巖漿巖主要有侵入和噴出兩種產出情況。侵入在地殼一定深度上的巖漿經緩慢冷卻而形成的巖石,稱為侵入巖。侵入巖固結成巖需要的時間很長。地質學家們曾做過估算,一個2000米厚的花崗巖體完全結晶大約需要64000年;巖漿噴出或者溢流到地表,冷凝形成的巖石稱為噴出巖。噴出巖由于巖漿溫度急聚降低,固結成巖時間相對較短。1米厚的玄武巖全部結晶,需要12天,10米厚需要3年,700米厚需要9000年。可見,侵入巖固結所需要的時間比噴出巖要長得多。
黏度也是巖漿很重要的性質之一,它代表著巖漿流動的狀態(tài)和程度。巖漿中SiO2的含量對黏度影響最大,其次是Al2O3,Cr2O3,它們的含量增高,巖漿黏度會明顯增大。酸性巖中SiO2,Al2O3的含量很高,因此,黏度也最大;溶解在巖漿中的揮發(fā)份可以降低巖漿的黏度、降低礦物的熔點,使巖漿容易流動,結晶時間延長;此外,巖漿的溫度高,黏度相應變小;巖漿承受的壓力加大,巖漿的黏度也增大。
原生巖漿是地核俘獲的熔融物質形成的。地核俘獲熔融物質和其他一些物質形成巨厚的熔融層。這些物質其成分是不均的。原生巖漿凝固形成最原始的地球外殼。
現(xiàn)在所見到的各類侵入巖,如超基性巖、基性巖、中性巖、酸性巖和堿性巖等,以及火山噴發(fā)出的各類巖漿,它們都是再生巖漿,只是來源深度、通道物質成分及分異程度不同而已。
火山噴發(fā)和恐龍滅絕
倫敦3月20日公布的最新科學發(fā)現(xiàn)表明,火山噴發(fā)產生的氣體可能是過去5.45億年間大量物種--包括恐龍--滅絕的原因。
現(xiàn)在印度境內的德干巖群(DeccanTraps)是一系列火山噴發(fā)活動后的產物。6500萬年前的火山噴發(fā)使空氣中充滿硫磺,并對地球的氣候造成了極具破壞性的影響。
大型的火山噴發(fā)還形成了“洪流玄武巖”(flood basalts),并且是造成史上周期性大量物種滅絕的兩個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一個原因是小行星活動的影響,這被認為是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的最重要原因。
從前,研究人員對火山的殺傷力一直心存懷疑,因為他們不知道火山噴發(fā)究竟能釋放多少有毒氣體。但是在對德干巖石的研究中,一支英國考察隊發(fā)現(xiàn)了至關重要的線索,揭開了原始火山氣體成分的神秘面紗。
他們在《科學》雜志(Science)上撰文總結道,火山噴發(fā)釋放的含有大量硫磺和氯氣的氣體很可能對環(huán)境產生“嚴重”影響。
曾在英國開放大學(Open University)供職,現(xiàn)為美國核管理委員會(NuclearRegulatoryCommission)資深火山學家的StephenSelf說:“這一發(fā)現(xiàn)肯定能支持我們的結論,但還沒有最后證明。”
“在大片洪流玄武巖形成的同時,許多物種神秘地消失了。”
火山噴發(fā)每年向空氣中釋放的硫磺量是現(xiàn)在人類每年燒煤和其他工業(yè)活動產生硫磺量的10倍,導致了大面積酸雨,以及空氣中懸浮硫酸液滴的形成。這使得地表氣溫下降,正常的循環(huán)模式遭到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