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讀書筆記心得感想范文
《史記》以歷史事件為中心,按照時間的先后,記述了自皇帝至漢武帝時期的歷史事件,并且做了客觀中肯的評價,被魯迅先生贊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史記》讀書筆記心得感想范文,歡迎閱讀!
《史記》讀書筆記心得感想范文1
我從初中開始讀《史記》,直到如今,床頭總還是擺放著這本書,雖然讀了不下五遍,卻仍然覺得,《史記》所蘊含的知識還遠遠不止我所理解的。
在中國這個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泱泱禮貌古國里,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先賢們留給我們浩如煙海的精神財富——古文典籍。其中,滿天星辰中,《史記》是最為璀璨,最熠熠生輝的一顆。細細品讀完《史記》,能夠是人感到3000年前,群雄蜂起,英雄拼搏,帝王稱霸的崢嶸歲月。
《史記》是我國古代第一部通史。書中記述了黃帝以來的傳說,商周的史跡,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動蕩。時間跨越三千多年,比較詳細地記述了我國這一歷史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的發(fā)展史,是一部偉大的史學巨著,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珍寶。
司馬遷為了完成《史記》,忍受了別人無法忍受的奇恥大辱,受到了肉體和精神的雙重打擊,司馬遷發(fā)憤寫作,用了整整18年時間,在他60歲時,最后完成了一部52萬字的輝煌巨著——《史記》。這部前無古人的著作,幾乎耗盡了他畢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寫成的。但他還是完成了《史記》,實現(xiàn)了自我生命的最高價值,啟發(fā)和滋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學大師,被魯迅評價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讀《史記》,使我認識了四面楚歌中,烏江自刎的項羽;生靈涂炭中,起兵反秦的陳勝吳廣;緊急危難中,智勇雙全的藺相如;流亡在外,卻終登皇位的重耳……歷史風云,世間百態(tài),一次次震撼著我的心靈,其中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最為引人深思。
在司馬遷筆下,有多少英雄以他們的汗與血,情與志來盡忠書寫“精忠報國”這四個熠熠生輝的字?!帮L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荊軻受命大廈將傾時,壯志未酬咸陽宮;“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衛(wèi)青霍去病漠北決戰(zhàn),揚大漢雄風。這一幕幕波瀾壯闊的史劇,已退色成書頁發(fā)黃的史書,窸窣作響。而就是這書頁輕微的翻動之間,那精神的鐘鳴綿延至今。聲聲清晰,聲聲震撼,余音裊裊,激蕩心間。錢學森糞土萬戶侯,棄洋歸根,獻身航天;鄧稼先隱姓戈壁灘,嘔心瀝血,新捐國防;袁隆平水稻伴青春,而使天下蒼生皆得飽?!妒酚洝穫鬟f著那古老、悠揚的鐘聲——精忠報國,一首在中華歷史長河中蕩氣回腸的英雄交響曲。它讓我領悟什么叫做“精忠報國”豪情壯志。
《史記》讀書筆記心得感想范文2
翻看《史記》,仿若穿越時空的界限,將那些在歷史上投下或多或少身影的人,投到了我的心中,依稀看見那個時代的殘血夕陽……
一個文人在遭受了莫大的屈辱以后,能夠忍辱負重,完成了一部偉大的史學著作。此后的幾千年里,這部偉大的著作,如一座高聳的豐碑,屹立在中國文學和歷史的長河之中。這個文人就是司馬遷,而這部無與倫比的史學著作就是《史記》。
雖飽受命運的捉弄,但值得贊嘆的是,在那般惡劣的境況下,司馬遷為了完成《史記》,忍辱奮進,付出了超出常人的數(shù)倍心血,終于完成了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因此,我由衷地敬佩司馬遷先生,他的執(zhí)著,他的毅力,他的韌性,也和他的作品同樣受人景仰。
文中《魚腸劍》的故事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故事里吳王的手下公子光想篡位,成為皇帝。于是和伍子胥物色到的一位勇士專諸一起商討計劃。終于,等到了這一年,楚平王逝世,楚國對外戒備有所松懈,吳王就發(fā)派精兵攻打楚國,這樣一來,吳王在吳國的勢力就減弱了很多。公子光叫來專諸,讓他去刺殺吳王。這天,公子光把吳王請到家里盛情款待。
酒席上,吳王身旁有親兵手持長矛守護,吳王以為自己很安全,就不停地接受著公子光的敬酒。在吳王醉酒時,公子光就假裝腳傷復發(fā),先躲進暗室。后來專諸端上一盤魚,走到吳王面前,抽出藏在魚腹中的匕首刺向吳王,吳王當場斃命。專諸被一擁而上的守衛(wèi)殺死了。公子光見行刺成功,最后自立為新的吳王。
專諸早就知道行刺基本上有去無回,但他還是去做了,他一心為著公子光,甚至獻出了生命。他十分忠誠,所以我十分喜歡專諸這個人物。
《史記》中每一個人物都刻畫的如此栩栩如生,主要是司馬遷在文中傾注了豐厚的情感,融入了對英雄的謳歌,使它充滿了強烈的愛憎之情。本來一個史學家記述歷史,只要求客觀的,公正的記述,不要求抒發(fā)情感。然而讀《史記》,你會很容易的跟著司馬遷的思緒,為那些淚滿襟的悲劇英雄感動,惋惜;又為那些奸佞的小人憤慨,汗顏。
所以讀像《史記》這類的經(jīng)典史學著作,首先要學會領悟人生,才能更好的去體會司馬遷的心理感受,以及他對人生的看法。這也正是我讀《史記》之時,最大的收獲所在。
《史記》讀書筆記心得感想范文3
漫步司馬遷《史記》的歷史長廊,我不禁駐足《項羽本紀》,留戀項羽那“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豪邁,欣賞他“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執(zhí)著。司馬遷為我們展現(xiàn)了如此具有濃郁悲劇色彩的英雄人物——項羽。這樣就使我們看到了一個豐滿多姿、具有王者風范、灑脫而有血有肉的硬漢形象。
項羽從一個“不學”小兒,到一個普通的軍人、成為反秦盟軍中高級將領乃至領導者,他意氣風發(fā),勇不可拒;他蠻橫崇武,任性自我,他一步一步滑向自己和別人編織的圈套,走向死亡。
悲劇的發(fā)生,似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造成項羽的悲劇的原因很多,單從自身來講,他的性格造就了他一生坎坷乃至走向死亡的重要原因:
勇武,“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遂拔劍斬守頭”,“籍所殺者數(shù)十百人”,一出場就先聲奪人,好一個下馬威!巨鹿之戰(zhàn)中項羽勇猛無敵,使旁觀諸侯的“莫敢縱兵”、“無不從惴恐”。一生中最激昂最快哉的東城快戰(zhàn),項羽沖鋒陷陣、所向無敵,叫人瞠目結舌。
與勇武緊密相連的是粗豪。這在他年輕時的學習中就反映出來:他學文習字、學劍學兵法,均有始無終、淺嘗輒止、每每半途而廢,這也成為他后來事業(yè)失敗的主觀因素;在日常言語中也有充分表現(xiàn):觀看始皇出巡,他說:“彼可取而代也?!毙睦镌鯓酉?,嘴里怎樣說,全無顧忌。這與劉邦形成鮮明對比。而劉邦見始皇出巡時的威風,慨嘆:“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婉轉含蓄,含而不露。
有勇無謀的項羽在戰(zhàn)場上叱咤風云,所向披靡,可在政治斗爭中卻一籌莫展。鴻門宴里,項羽恨不能第二天便“擊破沛公軍”,氣概不可一世,但當項伯說以“不義”,劉邦又親自來謙恭道歉,他便已把怒氣拋在一邊,不假思索地說出曹無傷,使之成為他粗豪性格的犧牲品。
范增數(shù)次舉起玉催他下決心,項羽均默然不應。而當樊噲既有奉承又有不平的一席話說完后,他又“未有以應”,甚至當劉邦脫身而去,他仍未意識到這場斗爭的嚴重性,并接受了張良所獻玉璧。從大怒到受璧,判若兩人。由于他勇而無謀,粗放直率,居功自傲,喜歡奉承,未“不義”的虛名束縛了手腳,因此優(yōu)柔寡斷,中了劉邦、張良緩兵之計,失去了消滅對手的良機。
項羽既是戰(zhàn)場上奔突馳騁、所向無敵的勇士,又是政治斗爭中的失敗者,可愛而又可悲,英雄而又充滿悲劇性。
只有用“哀其不幸,悲其驍勇”來總結英雄相遇的一生,假如能少些粗獷與固執(zhí),多些像韓信一樣的智慧和劉邦之流的圓滑,也許會有一個更加完美的歷史英雄——項羽,但是,悲劇終將是把人生中有價值的東西毀滅了給人看,悲劇便只是悲劇。
《史記》讀書筆記心得感想范文4
也許很多人和我一樣,讀史喜歡讀戰(zhàn)爭史。戰(zhàn)亂紛飛的年代,也是造就英雄的年代。秦始皇嬴政,無論他在統(tǒng)一中國后有著怎樣的功過,都無法掩蓋其并吞六國的壯舉。秦國統(tǒng)一中國,是順應時勢,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然而為什么歷史將統(tǒng)一大任托付給秦,這就是困擾我一時的疑惑。于是我翻開了《史記》。
通讀《史記》后,我大概明白了許多,秦統(tǒng)一中國,無非是內(nèi)因和外因。內(nèi)因是嬴政與其祖先們的成功,外因則是六國的失誤。
其實,嬴政的祖先們,一直在為嬴政打下良好基礎。從襄公立國,到穆公東擴,再到孝公變法,昭王稱霸,嬴政的祖先們從軍事、政治、文化等等,都在與時俱進,不斷順應時代的變化。終于到了嬴政,秦國已成為一個集軍事力量強、人才濟濟、政治清明(相對于六國)于一體的超級大國。
而嬴政自己沒有躺在祖先們的成果上,停滯不前,而是積極籠絡人才。嬴政身邊有許多了不得的文臣武將。武將首推王翦、王賁父子,其次蒙氏祖孫三代(蒙驁、蒙武、蒙恬)也是嬴政統(tǒng)一天下的股肱之臣。而文臣,秦王手下集結了呂不韋、李斯等一批能臣。秦國重用人才有三個明顯的特點:1.唯才是用,2.用人不疑,3.禮賢下士。與秦國相比,魏國則是不斷使人才流失,如吳起、商鞅、孫臏、范雎,甚至魏王的弟弟,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在大敗秦軍后也不得重用。
在秦不斷壯大自己時,其他六國卻由于不斷地犯政治錯誤,削減了自己地實力。首先被滅的是韓,韓亡國主要是不占地利,不懂外交,改革不全面。而不懂外交、改革不全面、不徹底,則是六國通病所在。曾經(jīng)由蘇秦策劃地五國抗秦,是最有希望扳倒秦國的,但五國不同心,各打自己地如意算盤,所以使秦國輕而易舉地化解了這次戰(zhàn)國期間最強勁的抗秦行動。
總之,歷史不斷眷顧秦國,而嬴政也是地地道道的歷史的寵兒。秦統(tǒng)一天下既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歷史的偶然,統(tǒng)一天下成就了嬴政一代英主的地位。
《史記》讀書筆記心得感想范文5
司馬遷出生在黃河岸邊的龍門,他父親司馬談立志要編寫一部史書,臨死前囑托司馬遷幫他繼續(xù)完成史書。然而,司馬遷因替一位將軍辯護而遭受酷刑,他幾次想血濺墻頭,了此殘身,但想到《史記》還沒有完成,便打消了這個念頭。最后,一部鴻篇巨著《史記》誕生了。
司馬遷在忍辱負重的情況下寫完了《史記》,那是多大的痛苦!這是因為他有強烈的責任感,他才能繼續(xù)堅持下去。沒有了責任感,任何事情都無法很好完成。
試想想,如果校長沒有責任感,我們的學校會是什么樣子?如果老師沒有責任感,我們的班級又會是什么樣子?所以我們應該從小事做起,即使做一個小小的班干部,也要有責任心,盡職盡責幫助老師分擔工作,幫助同學。如果連這一點點責任感都沒有,將來怎么可能成為棟梁之材?
為了自己、為了社會,讓我們從小做起,從現(xiàn)在就開始培養(yǎng)自己的責任心吧!
最近,我們學習了第11課《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這篇文章講述司馬遷從小就受母親河和英雄故事的激勵,有收父親影響,喜歡上了歷史,后來當他專心寫作時,因為他為一位將軍辯護,而得罪了漢武帝,入獄受了酷刑,他在監(jiān)獄里寧愿把個人恥辱拋之腦后,也要把《史記》寫完,就這樣,他奮筆疾書,忍辱負重了13年,終于完成了這部《史記》,為國家做出了貢獻,死得便有價值,死得重于泰山。
像司馬遷這樣的人數(shù)不勝數(shù)。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吳國帶兵打下了楚國,并活捉了楚王勾踐。吳王讓楚王當馬夫,楚王為了不讓國家滅亡,受盡了恥辱,忍辱負重了幾年,才回到自己的國家?;貒螅刻焖诓穹坷?,每到飯前都要嘗一嘗膽的苦味兒,就是為了讓自己不忘記在吳國的恥辱,并讓自己牢記"落后就要挨打"他每天一邊種田,一邊練兵。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楚國后來發(fā)奇兵滅掉了吳國。
漢朝開國大將韓信,在漢朝未統(tǒng)一之前,有一次,一個小混混看不起他,便在大路上攔住了他,說:"你有本事就拿劍刺我,要么就從我的褲子底下鉆過去。"韓信知道:如果殺了他,就要坐牢,如果不殺他,就要忍受極大的侮辱。最后,韓信為了能為國家效力,從小混混褲子下面鉆了過去,忍受了"胯下之辱"。
社會上也有些人一受到侮辱就想不開了,,甚至去死,這樣的死毫無意義,一點價值也沒有,可以說是輕于鴻毛。
讀完這篇課文,我終于明白了:一個人在面對別人的侮辱或是嘲笑時,不能消沉泄氣,要忍辱負重并做好自己該做的事,為國家做出貢獻,你才死得有價值,才是死得重于泰山!
《史記》讀書筆記心得感想范文相關文章:
★ 史記讀書心得5篇
《史記》讀書筆記心得感想范文
上一篇:《羊脂球》讀書筆記心得感悟
下一篇:傅雷家書讀書筆記及啟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