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銷售技巧深入人心
古代作戰(zhàn)都講究策略,商場如戰(zhàn)場,銷售也需要講究策略。在和客戶銷售時,銷售人員只有熟練的掌握了各種銷售技巧,才能對成功穩(wěn)操勝券。那么什么樣的銷售技巧才能深入人心?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您能滿意,謝謝。
深入人心的銷售技巧一:銷售不是要你去改變別人
說到銷售,其實每個人每天都在銷售,并不只是一個銷售員要把一件產品說服給客戶并讓他接受,一個領導要說服下屬,讓他成功而且高效地完成交待下去的任務,一個下屬要說服領導,讓他接受一個好的提議,而有可能領導卻一直看不到這提議的價值,或是你在說服妻子,或是說服老公,說服子女,說服長輩。在我們一生中,我們總是不斷地要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力圖說服別人接受我們,以達到我們自己的目的,這就是銷售,可見它是我們每時每刻都會面對的話題,還不僅僅只限于工商業(yè)界相關的人士。
那我們在銷售當中,當面對客戶,最常遇到的是什么問題呢?是懷疑、抵觸、拒絕、不合作……,可這說明什么?說明我們總是把焦點放在對方身上,我們一直想做的事,就是改變對方,讓他合作,讓他聽話,讓他如何如何。請問:“一個人可以改變另一個人嗎?”當戴老師問我們時,我們異口同聲答到:“不可以!”可見我們心里明明是知道的,然而,卻又情不自禁地總想那么去做,總想著要改變對方,這豈不是一個很大的誤區(qū)?
當我們力圖要改變對方時,到最后,結果只有一個:失敗!而我們不斷重復著失敗時,內心的感受是什么呢,那也只有一個:挫敗!隨之而生的就是,當我要去面對客戶時,我內心自然就會感到壓力,會擔心,會害怕,會不舒服,焦慮也就隨之產生。
當然,也有銷售員是很優(yōu)秀的,總能出色地完成業(yè)績,可做到100萬時,領導就會要求做到200萬,好不容易做到200萬時,領導又會要求做到250萬,企業(yè)的期望是無止境的,我們又是不斷被要求著的,最后承擔著巨大壓力的,還是我們自己。
作為銷售員還有一種常見的狀況是:沒有心情,不想去做。明明知道有一個重要的客戶要拜訪,有一個重要的電話要打,有一個重要的事情要做,可是,我就是沒有心情,我知道我應該做,可是我不想做,我沒有情緒去做。你會發(fā)現,應該做的與喜歡做的,往往在兩頭,內心充滿矛盾,充滿無奈。
作為銷售員還有一種狀態(tài)是:沒有方法,不知道該怎樣去做?內心充滿了熱情與干勁,喊著“我是最棒的”而勇往直前,結果沖到最前頭,卻總是頭破血流。滿腔熱血,卻有心無力,革命尚未成功,自己倒成了革命烈士。
作為一個團隊的領導,如果只知道激勵下屬要去成功,卻不能給出一個能夠成功的具體方法,到最后結果會是怎樣的?這個團體就始終總是散的,這個月走掉三分之一,下個月又走掉三分之一,再下個月又走掉三分之一,人才并沒有成長,企業(yè)最終也沒得到提升。
深入人心的銷售技巧二:銷售的成功取決于客戶的好感
那么,我們該如何去做呢?該怎樣才能不改變對方,同時還能得到我要的?有沒有方法?
戴老師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數據:1998年,美國全國統(tǒng)計,所有不經過人而達成的銷售,只占了總銷售的3%??梢?,那些通過傳單、信件、報刊、雜志、以及電視,所有這些不經過人而進行直接銷售的方式,其銷售成功所占的份額,其實是很低很低的。
除了這比例之外,其它97%的銷售額又是如何做成的?你會發(fā)現,都要通過人。只有那些圖片、文字、資料等廣告,想要達成銷售,它的說服力是遠遠不夠的,銷售的達成,最關鍵還是要通過人。因為我們的需要,是需要通過人來滿足的。
于是我們發(fā)現,我們很在乎,并最終達成銷售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這其實便是一套行之有效的銷售方法,被稱之為“關系銷售法”。在美國,搞市場研究的人最終發(fā)現,人與人買東西,更重要的,是一份“關系”。 這個“關系”怎么樣,最終決定了我們買還是不買。
一說到“關系銷售法”,可能我們會說,這正是中國人的擅長啊,我們中國人是最會講關系的,請客、喝酒、唱歌、拉交情、走后門、投其所好、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些都是我們的關系。可是,我們今天所說的“關系銷售法”,所指的并不是這些。
我們會發(fā)現,從一出生,到我們去世,畢其一生,我們都處在與別人的關系之中,我們是某某人的子女,或今后是某某人的父母,我們也是別人的兄弟、姐妹、同學、朋友、或是鄰居,一層一層的關系牽扯著我們所有的人,而許多關系,似乎從你一出生時,也就注定了的。
這關系就像一個一個的鉤子,從我身上丟出去,鉤住了其他的人,結果是,我一動,他們就得動,他們動,我也不得不跟著動,這就是關系里面,相互影響的一個東西。比如你一出生,父母表示出內心的喜悅,不住地抱住你,親吻你,你得到的,就是內心的安全感,如果你童年時父母離異,你的感受則是一種沒有安全與焦慮。從我們一出生,我們與其他人的關系,就像是在同一個系統(tǒng)里面,系統(tǒng)中的每一個部分,都與我們有著各種各樣的聯系,我一改變,系統(tǒng)中的其它部分就要跟著改變,而系統(tǒng)當中的其它部分有所變化,也必定會對我們造成眾多相應的影響。
既然我們擁有那么多的關系,那么,這各種各樣的關系是不是一樣的?當然不是!各種關系肯定是有所差異的,那又是什么原因造成各種關系的不同?有的關系會好一些,而有些關系卻怎么也好不了?是什么原因?
好了,現在我們作一個假設,假設你先面對自己的一個好友,然后再去面對一個很討厭的同事,你體會一下你內心有什么不同的感覺?顯然,面對好友時,內心是輕松的,是舒服的,而面對討厭的人時,內心則變得沉甸甸,十分壓抑。由此我們發(fā)現,我們無論與什么人發(fā)生關系,到最后影響到我們關系的,都是內心的一種感覺。討厭還是喜歡,是由內心的感覺決定的。進而我們會發(fā)現,關系的好壞,其實取決于感覺。
有的人,我一見到就討厭他,雖然從來沒有與他發(fā)生過關系,卻好像是三世的仇家,而有些人,我卻會一見面就喜歡,雖然以前并不認識,卻像蜜蜂見到糖,老鼠愛大米……,什么原因?還是感覺!喜歡還是討厭,取決于內心的感覺。
如果今天有同一公司,銷售同樣的產品,都有著同樣的品質、同樣的價格、同樣的售后服務,有銷售員A與銷售員B同時在賣,大多客戶會喜歡跟A買,卻不愿意跟B買,為什么?什么東西決定的?是他們的關系。而決定關系的是什么?則是他們的感覺。只有一個原因,客戶會告訴你:我對A“感覺”比較好!
除此之外,可能客戶還會說出其它許許多多的理由,但我們發(fā)現,其實人在很多時候,都是先有感覺之后,才再用理性去解釋的,是感覺決定了我做與不做某一件事情,做了之后你問我為什么,我才會理性地告訴你一大堆答案。我們再體會一下做一件事情的全部經過,大家做個試驗如何?你會看到,其實在決定做的那一刻,我內心并沒有那么多的理由,然而我做了,只因為我感覺到我應該做,憑直覺,憑反應,理由卻總是做了之后才總結出來的。事實上,如果我沒有感覺,我是不會去做的,很多事情在決定要做的那一刻,并不憑我們的大腦,而是憑我們的感覺。
有的人不同意,說自己買東西時總是很理性的,有足夠的理由才會買。好了,現在讓我們看看自己身上所有的東西,包括衣服、皮鞋、手表、首飾、眼鏡、手機、皮包等等,好,我們仔細再想一想,當我們去買這些東西時,是什么理由最終決定你去買的?大家說說看。
是“喜歡”,那是什么讓你喜歡?是“感覺”,那是什么讓你有感覺?是漂亮、時尚、款式好、質量好、價格便宜?那為什么買衣服時,有一大堆可以被你挑,你卻只選這一件,而不要另一件?為什么有一大堆品牌,你卻只選這個品牌,而不是其它品牌?“那個銷售員好討厭喔,這個銷售員多好,所以我不到那里買,而只在這里買”,東西好壞與銷售員有什么關系?有沒有發(fā)現,我們在旅游時特別喜歡買東西,有的時候明明價格比成都還貴,但我們卻還要買,買到之后一看:“成都制造”!有沒有這種情況?有……
好,剛才我們說的那些買東西的理由,是我們買東西80-90%的理由吧?你們仔細想一想,這些理由當中,有哪一些是純理性的?于是我們發(fā)現,今天一個消費者在買東西時,往往是感性多過于理性。如果只是需要,為什么架子上有那么多件衣服,你偏偏要選這一件?到最后,還是感性多過于理性。
所以,我們很容易理解,為什么當我們銷售時,客戶對我們的感覺是那么的重要。如果客戶對我感覺很好,事實上,我就很容易把我的東西介紹給他,他也很容易接受我的東西。
深入人心的銷售技巧三:如何身份定位:顧客是誰?我是誰?
那么,我們又該怎樣做,才能讓客戶感覺良好呢?這不光只是一個愿望,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有一些可以很容易做到的技巧。
在關系銷售法中,首先要考慮到的是:身份定位。在身份定位中,客戶是誰?對客戶來說,我是誰?這個定位中,就很大程度決定了客戶對我的感覺,以及我對客戶的感覺。
我們來看一看,如果我們今天不用“客戶”這兩個字,而用其它代名詞來代替,我們可以把客戶當作什么?可以當作:朋友、上帝、親人(情人)、衣食父母、錢、學生、老師、仇人、敵人、小孩、傻瓜……
好,現在我們來看一看,當今天,我把客戶當“朋友”時,會發(fā)生什么事?我們有沒有和好朋友做過生意,我們發(fā)現,其中最困難的是什么?收不到錢!“好朋友還收錢?當然是你送給我嘍!”你會發(fā)現,當你與好朋友做生意時,你很難維持你的原則,常常不好意思去收錢,收錢時內心甚至會有一種負罪感,會生起內心不安。這樣就只好把價格一降再降,一直降到沒有利潤,甚至貼本,好朋友嘛,虧一點也沒有關系,友情勝過金錢。到最后,生意越做越多,生活費卻越來越少。這樣你做得開心嗎?不開心!開心倒是你的老板。
那好吧,我們現實一點,把客人當錢,這樣就開心了吧?哈哈,一看到客人,錢就來了,就像一些漫畫里,兩支眼睛像金魚一樣,射了出來,最前頭是兩個“$”。客戶呢,一看到對方賊眼兮兮地只看到我的錢袋,會怎么樣?只會把口袋捂得緊緊的:“你不要過來喔”。你想一想看,客戶還會喜歡我嗎,還會想見我嗎?有沒有看到一些人,好像總是擔心生意只有一次,恨不得這也賣給客戶,那也賣給客戶,一次賣得越多越好,這就是把客戶當錢,這樣做,客戶下一回還要來嗎?客戶不喜歡我,我會有長久的生意嗎?
那好吧,還是回到最根本的,我把客戶當上帝,那總可以了吧?當我把客戶當上帝,對他百般尊重,客戶的聲音就是上帝的聲音。好,今天客戶對我說,你給我打五折,你的答案是什么?“好”嗎?好的話,三折怎么樣?再好的話,一折吧?再好的話,送過來給我,要么甘脆你貼錢算了。那我的答案是什么?我只能對客戶說:“等一下,等我回頭與老板商量商量”,然而老板卻回答你“不行!最多七折”。想一想,如果客戶是上帝,那常常跟上帝作對的是誰?是魔鬼。那好了,我們現在一出去就見到上帝,什么都要聽他的,一回來卻又見到魔鬼,而且是要我活就活、要我死就死的頂頭上司,在這兩頭,我到底該聽誰的?這樣一來,這個業(yè)務我會做得開心嗎?我會愿意去見客戶嗎?因為上帝只能高高在上,請問,誰愿意自己比別人低那么多,完全沒有主權,沒有自尊,沒有尊嚴?
所以現在我們常常聽父母說起,我很討厭自己的孩子去做銷售,尤甚是做直銷,因為老要求人,賣東西就是求人嘛,求這個,求那個,自己好沒面子!請問,這樣去銷售,我會做得開心嗎?我不開心的事,我會不會長期做?會不會用心做?會不會一直到把它做得成功?一般都不會!
好了,當把客戶當傻瓜時會怎么樣?你喜歡別人把你當傻瓜嗎?我們以此類推,你會發(fā)現,其它幾種都有類似的情況。
而你把客戶當什么,你的心態(tài)也就會隨之不同。不信大家可以做個試驗,讓自己想象自己對三個不同對象說同一句話,一個是自己很要好的老朋友,另一個是一個很嚴肅的上司,還有一個則是我最大的客戶,而要說的這句話則是一句很普通的話:“請問,有沒有幾分鐘,我想和你談談?”我們來試驗一下,看看內心的感覺有什么不同?
你會發(fā)現,當對方身份不同時,我說話時內心的感覺是不一樣的,而且,所有語氣、語調、用詞、包括呼吸、姿體語言也都是不一樣的。有一些,我會感到壓力,有一些,我會感到緊張,而有一些,我則會十分輕松、十分自在。
那好,當對方用不同的身份在與我說話時,我聽到后的感受,是不是也不一樣?所以,我把客房當朋友,或是當上帝,我說話的方式,對方會不會感覺到有所不同?有沒有影響?
那么,怎么樣才能讓對方感覺到舒服,而我自己也感覺到舒服呢?
有的人會說,做銷售的,什么都別管,只要把業(yè)績做上去,那就行的。真的嗎?如果我賣的是假藥,我業(yè)績上去了,我會感覺好嗎?良心不安時,我會開心嗎?你發(fā)現,如果我良心不安,業(yè)績再高我也不開心!如果我面對一個老板,雖然業(yè)績上去了,我卻很討厭他,這樣我會開心嗎?也不開心!
而今天我們要的是什么,是既成功,又快樂,既有好業(yè)績,同時我還很開心,對方滿意,我也滿意。那好,我們應該怎么做,才能做到這一點?我們應該把客戶當作什么?只能當作互惠互利的合作伙伴,我才會開心?;セ莼ダ鞘裁匆馑?我有一些東西,是他要的,而他也有一些東西,是我要的。我們做了一個交換,他要我的產品,我要我的業(yè)績,除此之外,還要一份友誼,一份關懷,我們雙方都得到了對方想要的東西。
同時呢,我們還做成了一件偉大的事,我們?yōu)檎麄€大經濟做出了一份自己貢獻,如同10元錢流通過1000次,它做出的就是1萬元的經濟價值。當我今天把一個產品賣給一個人,中國經濟增長7%,里面我就有份。這實質上,就是一種“三贏”:你贏,我贏,整個國家都贏。而國家贏了,也關系到其它國家,甚至關系到全球……,那么,當我們的身份是互利互惠的合作伙伴時,我有沒有尊嚴?我有沒有驕傲?我有沒有自豪?有沒有成就感?有沒有快樂?有!當我去做的時候,我做得開心嗎?只要做到了,我當然開心!
當我們把身份定位定下來了之后,接下來,還要有方法。我們再想一想,如果我是客戶,對方是誰?因為什么樣的關系,我才會跟他買東西?比如,我要買一套房子,或是買一輛汽車,或是買一份保險,我會找誰買?一定會去找專業(yè)人士,也就是專家。
那什么樣的專家,我會樂意跟他買,你發(fā)現,一定是他非常樂意為我當顧問的人,會建議我這樣選擇比較合適,那樣選擇比較不合適,并不是越貴越好,而是真正適合于我,所有選擇都是真正在為我著想。所以,今天賣東西,光是專家還不夠,還要能夠成為客戶的顧問,能為客戶解答心中的疑難。
你會看到,你會購買的人,不僅是專家,也不僅是顧問,他還要能真正為我在著想,這是什么?是對我的“忠誠”!
當你有兩個朋友,一個一次就想什么都賣給你,營業(yè)額很高,另一個卻只賣給你是你真正需要的東西,營業(yè)額卻遠不如前者。你說他們的老板會獎賞誰?當然是營業(yè)額高的!可是,誰才可以保持著長久的生意?事實卻是,真正為客戶著想的后者!
所以賣東西不是賣得越多就越好,可能客戶愛面子,你讓我買,不買也不好意思,所以這個包起來,那個也包起來,到最后買了一大堆,可下一回他還會來找你嗎?因為他愛面子,更是不敢再找你,算是怕了你了。這樣做下去的結果,就是把每一個大客戶最后全都給得罪了。如果你的產品有很大的市場,你也只想做一次性的生意,那問題還不算嚴重,只是如果你要做的是回頭生意,是做持續(xù)性的訂單,你就只有死路一條。你看看今天的百年字號,百年老店,是蒙一次客的?還是注重長久的回頭生意?你會發(fā)現,都是注重長久生意的。
所以,你會看到,有一些領導,他總是在向下屬傳遞著錯誤的信息,小王業(yè)績最高,就號召大家都向小王學習,不管他采用的是什么手段。時間長了,每個人都學會了,做生意當然是奸詐的,當然是無奸不商,當然是不擇手段的。所以,你要蒙騙,你要?;?,一過海就是神仙,很多這樣的觀念,開始在我的企業(yè)文化中增長。你們說,這個企業(yè)文化,是幫我還是害我?你會看到,到最后整個公司的崩潰,往往就從這里開始。
可是,你回頭去看今天很多大的品牌,比如摩托羅拉,可口可樂,麥當勞,肯德基,你再看看那些屬于世界500強的公司,看看有哪一個做生意是靠蒙的?只想蒙一次就過關?沒有!一個都沒有!他們都怎么樣做生意啊?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而且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兩個字:“誠信”!
你想想看,當我要買一個東西,我有一個朋友,既是這方面的專家,又很樂意當我的顧問,而且對我又很忠誠,你說,我買東西不找他找誰?而且,我不但找他,我還會長期找他。不但長期找他,我還會介紹我的很多朋友都去找他。這樣你就會發(fā)現,他的生意會越來越好,越做越大。
重點在哪里?在我如何成為專家?如果你賣東西,你卻什么都不懂,你又如何去賣?你根本沒就沒有資格去賣。
深入人心的銷售技巧四:達成銷售最應該重視什么
現在我們再來談一些具體的方法。在一個銷售當中,我要讓客戶舒服地,自愿地向我購買,往往是,我不能改變他,我卻可以改變我自己。我與他的關系如同兩頭的鉤子,一頭鉤著我,一頭鉤著他,當我發(fā)生改變時,他會不會發(fā)生改變?當然會!
那么我該怎么做,才能讓他相應出現我所希望的改變?如果我這樣,他出現的改變不是我要的,我只能先改變自己,如果他相應的改變還不是我要的,我就只能再改變自己,直到客戶出現我所要的那種改變。這時,才說明我成功了。這整個過程,是我不斷在變,直到我要的結果出現。
那么,如何才能夠讓別人更好地接受你、并最終達成自己的銷售?
研究者曾統(tǒng)計過所有有效的銷售過程,最后發(fā)現,在其中:觀察與聆聽,占了40%;建立共同的信念與價值,占了30%;而溝通,占了20%;銷售,則只占10%??梢姡^察與聆聽,是何等的重要,只為銷售而銷售,它的成效卻只占很小的比例。
當然,這個統(tǒng)計數據表指的并不是先后秩序,比方說你要用100分鐘去談判,不是要你先與客戶面對面坐著,什么話都不說,然后40分鐘到了,接下來再去建立共同的信念與價值,用掉30分鐘,然后再去溝通,最后再去銷售。這幾項其實是并行的,我們在銷售時,是同時觀察,同時建立,同時溝通,同時銷售,只是統(tǒng)計全過程中它們各占的比例,才發(fā)現它們彼此所占比例有所不同。
在場的各位,有幾個關注了連戰(zhàn)在大陸的訪問?有誰看了他在北大的演講?你會發(fā)現什么是建立共同的信念與價值。連戰(zhàn)說道:在北京,有北京大學,在臺灣,有臺灣大學;在中國有鄧小平,在臺灣有蔣經國;然后他又拿出了許多雙方共同的目標,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我們都希望在外國人眼中成為一個國富民強的國家,所以我們應該聯系起來,一起去賺世界的錢,這當然也是雙方共同的愿望與目標。你會發(fā)現,當他下午再去會見胡時,胡會不會先看到他的演講?會的!于是在雙方見面之前,已經建立了許多共同的信念與價值了。
當你發(fā)現自己與對方有很多共同東西時,你內心是什么感覺?是同道,是知己,當然熱烈歡迎。這就是我們30%要做的事。
那么,溝通又是什么?讓他明白我真正的意思,也讓我明白他真正的意思?,F在我們再看看什么是“觀察與聆聽” ?
你會發(fā)現,我們對客戶的“觀察與聆聽”,往往會發(fā)生在見到客戶之前。如果我們要去拜訪一個陌生客戶,我的觀察,是先去閱讀有關客戶的資料。越重要的客戶,我就要拿到越多的資料,沒有10點到20點有關這個客戶的資料,你就不要去見這個人。
比如說,今天我要去拜見A公司采購部的某某經理,我們則先要了解,A公司是做什么的?它有什么經營架構?它現在的業(yè)績怎么樣?它們是怎樣進行采購的?這個采購部的經理,是男的還是女的?長得俊不俊帥不帥?結過婚沒有?有沒有孩子?當我有了一系列資料后,我才去見他。
那這些資料哪里可以拿得到?各種精英們,我們可以有幾種方式拿到我們所要的資料?來,舉舉例??梢詮膹V告,從網上,從他的同行、他的朋友,或是從他身邊的人。比如我先見到他的秘書,然后問:介不介意問幾個問題,請問你們采購部的經理是男的還是女的?這樣你會不會拿到你要的資料?會的。
我們常常感覺到,當我們要去見一個新的客戶前,我們會有不少挫折,產生許多挫敗感。那么,他需要什么才會成功?當然是經驗。可是經驗又怎么來?他不去做會得到經驗嗎?
如果你帶領一個團隊,里面有很多新兵,做事情沒有自信。我們來看看,自信是怎么來的?來自于能力。能力又怎么來的?是從我的經驗中來的。而經驗又怎么來的?是從做,從實踐中得來。實踐的經驗又是從哪里來的?是從學習中來的。
請問,作為一個剛離開學校的大學生,一個剛工作的新手,一般他要見多少客戶才可以簽到單?100個嗎?其實,100個也不一定能簽到單。那么,如果他今天去見了一百個人都是失敗的,那他還會做得起勁嗎?
那我們該怎么做呢,一般我們先為他定出三四個目標:第一個目標,當然能簽到單是最好的;第二個目標,如果這次去簽不到單,至少,你要更了解這個客戶,你至少要拿回關于客戶的20點資料回來,在這個過程中你要多問,拿到了20點資料,就算完成了你的第二個目標;第三個目標是什么,就算你沒有問到20點的資料,你至少能把你的名片,公司的資料給客戶留下來,而且讓客戶會保存下來,而不是你一轉身他就丟到垃圾桶內,當然,不管你采用什么方法。所以,有些公司總會把自己的資料做得很精美,精美得讓客戶不舍得丟。
那第四個目標是什么?你至少留下一個能下一次拜訪他的借口。這怎么做到?比如你發(fā)現顧客喜歡圍棋,你就可以說:“吳先生,原來你也喜歡圍棋啊,最近剛出了一本吳清源的傳記,叫《天外有天》,你有嗎?沒有?那好,下一次我?guī)Ыo你”?;蚴瞧渌脑掝}:“你也對這感興趣啊,我最近剛在雜志上看了一篇這樣的資料,可惜今天沒有帶來,這樣吧,下一次我一定帶來給你”。這樣,就留下了一個下次拜訪他的借口。
這樣一來,你說我有沒有達到我的目標?至少我達到了幾個小目標。成功還是失敗?至少我有了幾個小成功。
雖然客戶并沒有簽單,我卻至少了解了更多客戶的資料。雖然客戶很忙,正準備去開會,但是我還是彬彬有禮對待他,滿臉微笑,不厭其煩。盡管客戶本來并沒耐心,也不誠心見我,但我還有他需要的東西送給他,盡管是下一次。雖然我是新兵,但我給客戶的印象,則是淡定從容,按部就班地做好要做的事,而且完全是從客戶的利益出發(fā)。你想一想,客戶對我會有什么樣的感受?
那我又如何能擁有那么多的知識,客戶懂圍棋,我也得懂圍棋,客戶懂音樂,我也得懂音樂,我怎樣才能懂得那樣多?其實,現在擁有相關知識的途徑有很多,你可以利用團隊中成員各自的喜好,從而來收集你需要的資料,也可以在網絡上檢索,鍵入一個主題詞,你要的資料要多少有多少。
或者,還沒找到足夠的資料,你就要去拜訪他了,或他已經來拜訪你了,你則可以從他身上找到足夠的資料。比如說現在,各位從我的身上,要找出十條可以談話的資料,你會找到什么?一是領帶,你的領帶好漂亮啊,是什么質地的?在哪里買的?價格是多少?我也很想買一條送給我的男朋友。二是皮鞋,你的皮鞋怎么這么亮?用什么鞋油的啊?三是身材,你怎么這么瘦?你是如何保持體型的?還有呢?發(fā)型、眼鏡、西服、筆……。
我曾經有一次,到一家公司去談業(yè)務,談的是培訓費,做三天,費用是6萬到7萬之間,這對一家小公司來說,并不是一個小數目。當我到他那兒時,我發(fā)現總經理正在用鋼筆寫東西,我就在旁邊等著,直到他寫完,把筆放在,我才說:“黃總,已經很少有人用鋼筆了,我跟你一樣,我也喜歡用鋼筆”。他一聽到我這么說,眼睛一下子發(fā)亮了。這只是一句很普通的話,我也喜歡用鋼筆,之后我把我的鋼筆拿了出來,并對他說:“我就感覺到,寫鋼筆比較有寫書法的感覺”。這使他更加來了興趣:“你也喜歡書法?”于是從漢隸,一直聊到唐草,然而再從草書,聊到魏碑,再聊到正楷。聊了很長時間后,然后問你有什么事?哪個月比較合適?連價格都沒問。這里什么,是我們建立了一個感覺良好的關系。
從客戶身上來找資料。又比如,今天我到了一個客戶的辦公室里面,看他房間與桌面上收拾得非常整齊,背后是一個書架,里面擺滿了“成功學”,墻上則掛著一幅對聯:“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對這樣的客戶,你應該說些什么?好了,回過頭,你再到另一個客戶的辦公室,發(fā)現房間一邊豎著一個釣竿,另一邊,則滿滿排著各種各樣的小擺設,還掛著一張照片,拿著一條魚,還有一個冠軍杯,邊上還有一個空鳥籠,里面擺著一只茶壺。請問,對這樣的客戶,你又要與他談什么?
對前面一個人,你會與他談休閑、消遣、娛樂嗎?不會!我們要談工作,工作要認真,做事要努力,人生要奮斗。而面對后一個人,你則應該跟他談家庭,談誤樂,人生要活得開心,活得快樂。如果他拿一個空鳥籠里面養(yǎng)一只茶壺,你會與他談什么?當然是談茶壺,談工夫茶啦。這就是在觀察中找談話資料。
既然關系建立在感覺上,我就先讓他拿到這份感覺。那這樣會不會很假?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其實不是的,比如今天我一進去,我是不喜歡鳥的,也很討厭鳥,我會不會跟他談鳥?你不必談啊,你可以在其它方面找到一些你喜歡的東西。
會不會有一些東西是你喜歡的?都沒有啊?那你就不要當銷售員了,還是去做其它更適合你的工作,通常一個銷售員的性格是很需要外向、開朗、靈活的,一個很內向的人,是不太適合去做銷售的,除非從現在開始建立你自己的外向。一個外向的銷售員,總能夠從客戶身上找到許多共同的喜好與共同的話題。
所以我們要擴大自己的喜好,擴大自己的視野,擴大自己的見識。那你想想看,我這樣去談,我是真還是假?我是真情流露,還是蒙騙過關?我談的都是真是,越談就越開心。你會發(fā)現作為一個銷售,今天談圍棋,明天談數碼,后天談鉤魚,都是我喜歡的,這樣做一個銷售,你說我開心不開心?我會喜歡這門工作嗎?又有玩,又可以簽到單,我當然又喜歡又開心啦!
觀察與聆聽是什么?就是要多問少說,不單要用我的眼睛,還要用我的耳朵,用我的感覺。
那是不是什么都能問呢?你去問“你有沒有二奶”,你說這是不是我要的資料啊?這些根本就不是我要的資料,你何必去問那些你不該問的事?你也許會說自己當然不會這么去問這樣的問題,可你有沒發(fā)現,當我們談話談到興起時,我們常常會不自覺觸及一些不該問的問題,剛才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好感覺,一句話就給毀了。而問這些不該問的問題,得到的資料對我來說根本不重要。
我們應該多問的是,戴先生,你在這家公司做多少年了?以前你們的產品是跟哪一家公司采購的?你們后來又為什么會跟他們停止合作了?是不是因為他們品質不好?除了現在用的這些型號之外,還有什么型號可以代替嗎?你們關注的合理價位是在哪里?這些才是我要問的,我要問的是我要的資料。談完了鳥籠之后,回到這個話題,談一下就回到這個,談一下再回到這個。如果對方始終不愿意多談,那說明圓場還圓得不好,你可以上一趟洗手間,打破這個狀態(tài),然后回過頭來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