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閱讀期末考試練習題
閱讀是語文考試的重點板塊,占分比例大,那么高一的同學應該怎樣在期末考試之前做好這部分的復習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高一語文閱讀期末考試練習題,希望對您有用。
高一語文閱讀期末考試練習題第一部分
這不是一篇文藝批評,而是文藝批評史上一個問題的澄清。它并不對中國舊詩和舊畫試作任何估價,而只闡明中國傳統(tǒng)批評對于詩和畫的比較估價。
當然,文藝批評史很可能成為一門自給自足的學問,學者們要集中心力,保衛(wèi)專題研究的純粹性,把批評史上涉及的文藝作品,也作為干擾物而排除,不去理會,也不能鑒別。不過,批評史的研究,歸根到底,還是為了批評。我們要了解和評判一個作者,也該知道他那時代對于他那一類作品的意見,這些意見就是后世文藝批評史的材料,也是當時一種文藝風氣的表示。一個藝術家總在某些社會條件下創(chuàng)作,也總在某種文藝風氣里創(chuàng)作。這個風氣影響到他對題材、體裁、風格的去取,給與他以機會,同時也限制了他的范圍。就是抗拒或背棄這個風氣的人也受到它負面的支配,因為他不得不另出手眼來逃避或矯正他所厭惡的風氣。正像列許登堡所說,模仿有正有負,“反其道以行也是一種
模仿”;圣佩韋也說,盡管一個人要推開自己所處的時代,仍然和他接觸,而且接觸得很著實。所以,風氣是創(chuàng)作里的潛勢力,是作品的背景,而從作品本身不一定看得清楚。我們閱讀當時人所信奉的理論,看他們對具體作品的褒貶好惡,樹立什么標準,提出什么要求,就容易了解作者周遭的風氣究竟怎么一回事,好比從飛沙、麥浪、波紋里看出了風的姿態(tài)。一時期的風氣經(jīng)過長時期而能持續(xù),沒有根本的變動,那就是傳統(tǒng)。傳統(tǒng)有惰性,不肯變,而事物的演化又迫使它以變應變,于是產(chǎn)生了一個相反相成的現(xiàn)象。傳統(tǒng)不肯變,因此惰性形成習慣,習慣升為規(guī)律,把常然作為必然和當然。傳統(tǒng)也有彈性,因而不得不變,不斷的相機破例,實際上做出種種妥協(xié),來遷就演變的事物。批評史上這類權宜應變的現(xiàn)象,有人曾嘲笑為“文藝里的兩面派假正經(jīng)”,表示傳統(tǒng)并不呆板,而具有相當靈活的機會主義。它一方面把規(guī)律定的嚴,抑遏新風氣的產(chǎn)生;而另一方面把規(guī)律解釋得寬,可以收容新風氣,免于因?qū)苟匚粨u
動。它也頗有外交老手的“富于彈性的堅定”那種味道。傳統(tǒng)愈悠久,妥協(xié)愈多,愈不肯變,變的需要愈迫切。于是不再能委曲求全,舊傳統(tǒng)和新風氣破裂而被它破壞。新風氣的代興也常有一個相反相成的表現(xiàn)。它一方面強調(diào)自己是嶄新的東西,和不相容的原有傳統(tǒng)立異;而另一方面更要表示自己大有來頭,非同小可,向古代也找一個傳統(tǒng)作為淵源所自。例如西方十七、八世紀批評家要把新興的長篇散文小說遙承古希臘、羅馬的史詩;圣佩韋認為當時法國的浪漫詩派蛻變于法國十六世紀的詩歌。中國也常有相類似的努力。明清批評家把《水滸》、《儒林外史》等白話小說和《史記》掛鉤;我們自己學生時代就看到提倡“中國文學改良”的學者煞費心機寫了上溯古代的《中國白話文學史》,又看到白話散文家在講《新文學源流》時,遠追明代“公安”、“竟陵”兩派。這種事后追認先驅(qū)的事例,仿佛野孩子認父母,暴發(fā)戶造家譜,或封建皇朝的大官僚誥贈三代祖宗,在文學史上數(shù)見不鮮。它會影響創(chuàng)作,使新作品從
自發(fā)的天真轉(zhuǎn)為自覺的有教養(yǎng)、有師法;它也改造傳統(tǒng),使舊作品產(chǎn)生新意義,沾上新氣息,增添新價值。
(本文節(jié)選自錢鐘書《七綴集》中的《中國詩與中國畫》)
12-13題為選擇題,請在答題卷“選擇題答題區(qū)”作答。(12題選對兩項給5分,選對一項給2分,多選不給分)
12.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概括不準確的兩項是( )( )(5分)
A.文藝風氣對一個藝術家影響深遠,既給與他以機會,同時也限制了他的范圍。
B.某一時代人所信奉的理論,對具體作品的褒貶好惡,樹立的標準,提出的要求,往往能影響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和決定其作品的價值。
C.傳統(tǒng)就是經(jīng)過長時期而能持續(xù),沒有變動的一時期的風氣。
D.傳統(tǒng)實際上做出種種妥協(xié),來遷就演變的事物。有人曾嘲笑為“文藝里的兩面派假正經(jīng)”。
E.向古代找一個傳統(tǒng)作為淵源所自,這種事后追認先驅(qū)的事例,在文學史
上數(shù)見不鮮。
13.下列對文藝批評史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3分)
A.文藝批評史要想成為一門自給自足的學問,學者們必須集中心力,保衛(wèi)專題研究的純粹性。
B.文藝批評史研究的終極目標還是為了批評。
C.文藝批評史上涉及的文藝作品,應作為干擾物而排除,不去理會,也不能鑒別。
D.后世文藝批評史的材料源自于藝術家所處那個時代對于他那一類作品的意見。
14.如何理解文章中“風氣是創(chuàng)作里的潛勢力,是作品的背景”的含意?(3分)
答:
15.根據(jù)文意,請回答“傳統(tǒng)”是如何演變?yōu)?ldquo;新風氣的代興”的。(3分)
答:
高一語文閱讀期末考試練習題
上一篇:高一語文期末考試試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