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重點知識點歸納
地理是一門研究地理環(huán)境和人類活動與地理環(huán)境關系的科學,涉及的知識點很多。所以想要學好初中地理需要找到方法。以下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初中地理重點知識點,希望可以幫到你!
初中地理重點知識點
(一)、中國的經濟發(fā)展
1、(農業(yè))是我們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2、農業(yè)的勞動對象是(生物),獲得的勞動產品也是(生物本身)。
3、農業(yè)主要包括(種植業(yè))、(畜牧業(yè))、(林業(yè))、(漁業(yè))。
4、農業(yè)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只有農業(yè)實現了現代化,才能說中國實現現代化。
5、我國四大牧區(qū)(青海牧區(qū))、(西藏牧區(qū))、(內蒙古牧區(qū))、(新疆牧區(qū))。
6、林業(yè)集中分布在(東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區(qū),以及(東南部)的人工林區(qū)。
7、我國東部以(種植業(yè))為主的地區(qū),農業(yè)的南北差異明顯。以(秦嶺—淮河)為界,該線以北地區(qū)耕地多為(旱地),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等;以南地區(qū)耕地為(水田),主要種植(水稻)等。
8、走科技強農之路(科學技術)在農業(yè)發(fā)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9、這里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發(fā)展林業(yè)可以保持水土,這叫(宜林則林)。
10、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豐富,利于耕作,這叫(宜糧則糧)。
11、這里牧草生長良好,適宜發(fā)展畜牧業(yè),這叫(宜牧則牧)。
12、這里河湖較多,適宜發(fā)展?jié)O業(yè),這叫(宜漁則漁)。
(二)、天氣與氣候
一、多變的天氣
1、天氣及其影響
?、藕x:是一個地方短時間里陰晴、風雨、冷熱等大氣狀況。
?、铺攸c:短時間(時間)、相差大(空間)、變化大(變化)
?、怯绊懀禾鞖鈱煌?、生活、農業(yè)生產、軍事等人類活動有著深刻的影響。
2、明天的天氣怎么樣?
?、盘鞖忸A報:是氣象工作者通過對天氣資料的分析,發(fā)布將要出現的天氣狀況。
?、铺鞖忸A報的制作過程:
世界各地獲取氣象信息→衛(wèi)星傳輸接收→對信息加工處理→分析判斷得出結論→預報
?、翘鞖忸A報的形式:電視、報紙、互聯(lián)網、廣播、手機短信、打電話
?、忍鞖忸A報的內容:
①衛(wèi)星云圖: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陸地、白色表示云區(qū)
?、诔鞘刑鞖忸A報:說明一日內陰晴、風、氣溫和降水等常規(guī)情況,另外還有沙塵暴、空氣質量、海浪、冰雹、大霧等特殊預報。
?、沙S玫奶鞖夥?P46中的圖3.6)
3、我們需要潔凈的空氣
評價空氣質量的方式:空氣質量的高低,與空氣中所含污染物的數量有關,用污染指數來表示。污染指數小,對人體健康有利;污染指數大,對人體健康有害。
二、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1、氣溫與生活
⑴氣溫:空氣的溫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氣溫=一日內氣溫觀測值之和÷觀測次數
月平均氣溫=一月內日平均氣溫之和÷當月天數
年平均氣溫=一年內月平均氣溫之和÷月數(12)
?、茖θ祟惢顒拥挠绊懀簹鉁赜绊懭藗兊拇┮?、飲食、住房、農業(yè)和交通等。
2、氣溫的變化
⑴日變化(P51中的圖3.12)
?、俑拍睿阂砸惶鞛橹芷诘臍鉁刈兓?。
?、谧兓攸c:一天當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后2點(14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后。
③氣溫日較差=最高氣溫-最低氣溫
?、颇曜兓?P51中的圖3.13)
?、俑拍睿阂砸荒隇橹芷诘臍鉁刈兓?。
?、谧兓攸c:南北半球氣溫的變化正好相反。
陸地上:北半球氣溫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氣溫8月最高,2月最低。
?、蹥鉁啬贻^差=最高月平均氣溫—最低月平均氣溫
⑶通常用氣溫的變化曲線圖來表示一個地方一年內的氣溫變化情況。
?、葰鉁啬曜兓€圖的繪制方法:一橫月、二縱溫、三定點、四連線
3、氣溫的分布
?、诺葴鼐€:氣溫相同的點的連線。
?、票硎荆菏澜绺鞯乩錈岵煌ǔS玫葴鼐€圖來表示。
⑶影響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
?、确植家?guī)律:
?、倬暥炔町悾阂话愕途暥葰鉁馗撸呔暥葰鉁氐?。(P53中的圖3.17)
?、诤j懖町悾和暥鹊貛募娟懙貧鉁馗?,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
?、鄞怪弊兓弘S海拔升高氣溫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傻葴鼐€圖的判讀:
?、俚葴鼐€封閉,中心氣溫高的為高溫中心,中心氣溫低的為低溫中心。
?、诘葴鼐€密集的地方,氣溫差別大;等溫線稀疏的地方,氣溫差別小。
?、适澜?ldquo;熱極”撒哈拉沙漠,世界“冷極”南極大陸。
(三)、海洋與陸地
1、海陸分布:
(1)運用地圖和數據說出全球海陸所占比例,描述海陸分布特點。
比例:海洋占地球表面積的71%,陸地占地球表面積的29%。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分布: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況 識記P29圖2.6
?、倨叽笾蓿?面積從大到小)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②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大印北)
③洲界:
亞洲與非洲:蘇伊士運河;
北美洲與南美洲:巴拿馬運河
亞洲與歐洲: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亞洲和歐洲連在一起叫亞歐大陸,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陸,分界線最長,自北向南分別是山、河、海(世界最大內陸湖)、山和海、海峽。】
亞洲與北美洲:白令海峽
2、海陸變遷:
(1)海陸變遷的原因:地殼運動(喜馬拉雅山發(fā)現海洋生物化石三葉蟲等:海——陸)、海平面升降(臺灣海峽看到人類活動痕跡:陸——海)、人類活動(荷蘭填海造陸:海——陸)
大陸漂移假說:(魏格納提出)2億年前地球陸地是一個整體——分裂——分離——七大洲四大洋:
(2)知道板塊構造學說,說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識記P37圖2.19
20世紀60年代地球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巖石圈由七大板塊組成即歐亞板塊、北美洲板塊、南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帶。
?、?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
a) 地中海 — 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
b) 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阿爾卑斯山(歐洲):位于歐亞板塊與非洲板塊交界處。
喜馬拉雅山(亞洲):位于歐亞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交界處。
地中海將消失:位于歐亞板塊與非洲板塊的擠壓碰撞處
紅海將擴大:位于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張裂地區(qū)。
初中地理學習方法
培養(yǎng)興趣, 快樂學習
“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沒有興趣, 學習就會從“ 享受”變作“ 忍受”,成為負擔。要讓學習地理由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荧@取, 才能夠輕松地學好地理。因此, 學習地理, 首先就是要培養(yǎng)對地理的興趣。
只要我們留心觀察身邊事物, 就會發(fā)現生活中處處有地理, 生活離不開地理; 只要我們聯(lián)系實際學習就會感覺到地理非常實用且趣味橫生。我上初中時, 父母就把地圖壓在我學習桌的玻璃板底下, 這一方法十分奏效。因此, 為了培養(yǎng)興趣, 建議大家把世界地圖與中國地圖掛在自己經常看到的地方, 這樣隨著時間推移, 地圖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會潛移默化刻入我們腦中。
文理交融, 學法兼用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 包括宇宙、大氣、海洋、陸地等, 主要屬于理科內容。特別是其中的地球運動及區(qū)時計算、太陽高度角、氣候、洋流、各種等值線圖等內容, 具有鮮明的理科特點, 算得上文科中的物理, 需要較多的邏輯思維。學習時, 應該采用偏重理科的學習方法, 強調理解重于記憶, 以應用為目的, 側重于對地理原理、地理規(guī)律的理解運用, 聯(lián)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平時還應多做練習,重視解題思路,特別要多畫圖,多思索, 多比較, 以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和區(qū)域地理, 主要屬于文科內容, 適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學習方法, 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學習時要以書為主, 重視教材。多看書, 熟悉和掌握知識要點; 會看書, 把握教材的脈絡和主要思想、觀點; 還要多思多想, 善于總結, 形成自己的看法, 學會答題思路與答題邏輯。學習人文地理側重于觀點、方法的運用, 評價優(yōu)劣利弊, 找到相應對策辦法。
圖文結合,“人在圖在”
地圖是地理知識的載體和學習地理最重要的工具, 運用地圖記憶地理知識是最準確、最牢固、最有效的記憶方法。地理內容紛繁復雜, 但幾乎所有的地理知識都源于它在相關圖上的位置。我學習時做到看書與看圖相結合, 將地理知識逐一在圖上查找落實, 熟記; 平時多看地圖, “ 圖不離手”、“ 人在圖在”( 每次看幾分鐘也行) , 把地圖印在腦子里, 并能在圖
上再現知識。這樣, 當我解答地理問題時, 頭腦中就能浮現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圖, 并從中準確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 從容作答。有的同學可能會認為, 看圖太費時間, 不如看書來得快。殊不知落實到圖上的知識印象深刻, 經久難忘, 便于運用, 避免了死記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復耗時, 枯燥無味, 知識容易張冠李戴等弊病。因而從整體效果上看, 圖文結合實際耗時并不多, 效果卻很明顯。只要胸有成“ 圖”, 定能事半功倍, 水到渠成。
在培養(yǎng)自己的地圖技能時我首先注意的是圖與圖之間的轉換: 剖面圖轉換為平面圖、局部圖轉換成整體圖。其次是圖與文之間的轉換: 盡可能將地理課本中所有的知識點放在各類圖形上去理解與掌握, 不要憑空去記、去背, 學會圖文轉換, 學會圖形與知識點搭橋。比如拿到一幅等高線圖, 能從圖上等高線的遞變規(guī)律中讀出地形, 坡度, 進而了解該地發(fā)展農業(yè)的方向。另外培養(yǎng)地圖技能還要特別注意經緯網定位, 在訓練中我常常要求自己能準確找出主要經緯線穿過地區(qū)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學會在地圖上分析氣候問題、環(huán)境問題、能源問題, 進而了解農業(yè)生產與交通區(qū)位。經過這樣的訓練, 將地圖埋于心中, 在地圖上應對知識點, 地理不再是單調的文字, 而成為一幅幅生動鮮活的地圖, 腦中的知識就可以在地圖上隨意地舞蹈。
知識聯(lián)系, 融會貫通
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基礎之上的, 初中地理中區(qū)域的位置、地形、氣候、河流、資源等地理要素, 往往是高中地理的基礎。因此, 具備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識是學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 由于種種原因, 一些同學的初中地理知識已經淡忘, 影響到高中地理的學習, 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學習過程中不忽視初中地理的知識的學習。注意高初中知識的有機聯(lián)系, 把系統(tǒng)地理知識落實到具體的地理區(qū)域中去理解、分析、解決問題, 才能使知識得以融會貫通。
高中地理的學習方法有很多,同時, 要想學習好這一學科, 建議大家多接觸一些課外知識, 以拓展自己的視野與思路, 達到高屋建瓴,居高臨下的境界, 獲得天馬行空, 汪洋恣肆的效果。我在平時學習時, 老師經常借我《中國國家地理》雜志, 通過此書, 我了解了更多的地理背景、原理。書本知識由此得到深化、升華。
初中地理復習建議
一、夯實基礎。
基礎知識是形成地理能力的基石,課改離不開基礎,沒有基礎知識,能力的提高就是一句空談。本次考試考查的是學生最基本的知識和能力,但學生得分不算很高,究其原因就是基礎知識掌握得過死,基礎知識是思考問題、解決和分析問題的工具,學生答題時表現出來的語言不準確,就是因為對基礎知識學習缺乏深層次的理解所致。因此,今后的地理教學仍然應抓住基礎知識的教學不放松。
二、重視結構的作用
地理知識結構有大、中、小之分,大結構指整個地理學科的體系,中結構指具體章節(jié)的結構,小結構指具體知識點和分項細目的結構。這些不同層次的結構組成了地理學科的整體。學生的學習實際上主要是對知識結構的理解和掌握。教師應通過各種方式,讓學生獲得一定的知識結構,促進知識的系統(tǒng)化,以達到最終理解和掌握知識的目的。
三、重視練習的作用
知識只有在應用以后,才可能加深理解,而理解是記憶的前提。教師在教學中,適當、適時地設計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應用已掌握的知識強化記憶,增強學生記憶能力。
四、關注生活和生產實際。
用所學地理知識與所具有的地理能力自覺地嘗試發(fā)現問題、評價問題與解決問題,是新課改革的方向之一,要以生活為源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踐能力。引導學生結合現實生活和實際熱點問題,采用自行設問的方式,將素材變成問題,自問自答,走出死讀書,讀死書的怪圈,培養(yǎng)其思維的敏捷性。地理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除了應該學好基本概念、原理,還應該引領走向社會、走向生活,教師要抓住新課程改革的契機,設臵生活情境,將生活實踐中有興趣、有價值的、與地理學科有關的問題,引進地理教學。
五、加強地圖的教學
地圖教學要結合學生生活、社會和知識水平的實際,注意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有的放矢。例如講地圖投影,鑒于學生的數學知識,可以深入淺出地用切開桔子皮,把它攤平變形的例子,來說明球面地圖畫成平面圖的變形。
地圖被譽為地理的第二語言,它與文字是相輔相成的。地理圖象印證文字內容,文字描述圖象 。圖象知識的講授,也就是地理知識的傳授過程,掌握了圖象知識能更好地理解教材的文字內容,教學中要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把地理知識落實在地圖上,邊講解邊引導學生看圖(掛圖、地圖冊或教材圖象),做到左圖右書,圖文結合。 這樣,才便于學生理解、記憶,建立空間概念,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讀圖訓練 讀圖是學生獲取地理知識,建立空間概念的重要一環(huán)。在學習地圖基礎知識之后,要將讀圖訓 練貫穿在圖象教學的始終,長期堅持,逐步提高。讀圖問題的設計,應緊扣主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最后 提示規(guī)律和成因。讀圖一般采取以下幾個步驟:
(1)識別圖象類型,明確讀圖目的;
(2)認識圖例,了解方向和比例;
(3)認真讀圖,弄清問題;
(4)自我檢查,相互交流讀圖結果;
(5)師生討論得出結論。例如,講我國降水分布特征,應以地圖為骨架,通過讀圖-分析-歸納的教學過程,找到答案。首先,讀我國年降水量分布圖 ,根據教材提出的讀圖要求,找出800mm、400mm等降水量線,用藍色筆描出等降水量線。仔細觀察上述每一條線所在的地理位臵、范圍大小,對它們的特征及相互關系進行分析、歸納,從而明 確我國年降水量空間分布狀況及總趨勢: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通過讀圖活動,學生不僅對我國降水量 的分布規(guī)律會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會形成一定的空間概念,這樣的效果是文字敘述所不能比擬的。
用圖訓練 通過地理圖象教學,逐步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和運用地圖、地理圖表的能力;能從地圖上查找在 課外閱讀、聽廣播、看電視接觸到的地名和國家并熟悉它們,以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能從地圖和圖表中分析、 解釋一些地理問題和現象,以提高綜合應用能力。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