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搭配問題說課稿
《搭配問題》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關于搭配問題的說課稿有哪些內容?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搭配問題的說課稿,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說課稿:搭配問題
一、說教材
(一)說教學內容
《搭配問題》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接觸了一點排列與組合知識的基礎上繼續(xù)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事物的排列數(shù)和組合數(shù)。面對教材,我對教材進行了適當?shù)卣?。這個單元教材的安排是例題1講實際生活中相關事例搭配問題,例題2是有關數(shù)字排列組合方面的知識。由于學生在二年級的時候已經學過了數(shù)字的搭配,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所以對這塊知識放在新知學習之前,一方面作為舊知的鞏固,另一方面作為新知的引入。這節(jié)課的內容重在向學生滲透數(shù)學思想,并逐步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二)說教學目標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驗,能夠把物體進行簡單的組合,但他們的認識水平還停留在感性層面。為此,我設計了以配衣服等為主題的情境教學,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使學生掌握搭配的知識。 讓學生在各種實踐活動中,學習按一定的順序搭配的方法,培養(yǎng)有序思考的能力。根據(jù)教學內容和教材特點,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操作等活動讓學生經歷“數(shù)學化”的過程,掌握兩類事物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的規(guī)律。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初步的觀察、分析能力,以及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滲透“符號化”思想。
3、通過活動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三)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結合具體情境,經歷觀察、猜測、實驗、驗證等活動的過程,能有序地找出簡單的組合數(shù)。
難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滲透符號化思想,培養(yǎng)有序、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和初步的觀察、分析能力。
二、說教法和學法
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感知的學習方式來經歷、體驗搭配中的學問。在情境中我擬定通過擺一擺、配一配的過程,從搭配材料的數(shù)目上力爭體現(xiàn)從簡單逐漸到復雜的過程等一系列多樣性、層次性、開放性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真正地體驗到學習活動的樂趣,體驗到數(shù)學學科的靈感,體驗到合作探究的成功。
三、說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童童,今天童童要去兒童樂園游玩,早上一醒來她就想到要約小明一起去,可是童童一時想不起小明家的電話號碼了,只記得小明家的電話號碼的前面是8108***,后面三個數(shù)是由0、5、7三個數(shù)字組成的,請你幫童童想一想小明家電話號碼后面三個數(shù)可能是怎么排列的?
1、學生獨立思考,并記錄在作業(yè)紙
2、學生展示三個數(shù)字的排列,教師引導學生有序地進行排列
設計意圖:新課開始,通過談話的形式,用輕松的與主題相關的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用電話號碼后面三個數(shù)字的排列,鞏固舊知,初步思考問題的有序性。
(二)聯(lián)系生活,自主探究
1、借助活動 體驗搭配
2件上裝,3件下裝
要配成一套衣服,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讓學生試著搭配,可以動手擺一擺,再把你的搭配方法記錄下來,然后通過交流討論,說出有幾種搭配方法,讓學生用有序思考的方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設計意圖: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活動的機會,使學生通過觀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的過程中找到搭配的規(guī)律和方法:按一定的順序,才能不重復、不遺漏。體驗搭配的有序性,并使學生覺得數(shù)學學習是有意義的,從而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和探究開拓的意識。
2、增加衣服件數(shù),拓展搭配種類。
增加上衣件數(shù)來搭配,找出搭配的方法,再換個角度思考,增加下衣件數(shù),找出搭配的方法,最后通過同時增加上裝和下裝的數(shù)量,找出搭配的方法,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兩類事物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的規(guī)律
設計意圖:通過多次的有序搭配活動,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會從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找出用計算的方法來解決有幾種搭配方法的問題,從而滲透數(shù)學建模思想。
(三)課堂練習,鞏固新知
1、配早餐
2、配路線
創(chuàng)設情境,幫童童搭配早餐、設計路線。
3、不同樣式的筆和練習本,總共有12種搭配,猜猜多少種筆和練習本? 設計意圖:在衣服搭配結束后,為了給學生一個綜合運用新知識的空間,我讓學生用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幫童童搭配早餐、設計路線,使練習充滿了情趣,用生活激活學生的記憶,鞏固了所學知識。
(機動)
密碼箱(10×10)問:最少試幾次,最多試幾次?
(四)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收獲,既鞏固了新知, 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將課本知識轉化為個人能力。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教學反思:搭配問題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始終把學生置于學習的主體位置,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形入手,尊重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多次動手操作和思考,體會多種安排后優(yōu)化的好處。每個活動都是把學生做為解決問題的主人在設計,我就只當自己是學生的朋友,合作者,一起去解決問題,一起去感悟合理安排的策略。然而,在好幾次的教學中,我都有一種失敗感,學生每節(jié)課出現(xiàn)的問題都不一樣,每節(jié)課都沒有一種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思維的**,學生的積極性、能動性都沒有得到有效的激發(fā)。
在反思和調整的過程中,我覺得在把握這一價值取向的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更好地處理好如下兩個關系:
1、“活動”與“教學”的關系。
這節(jié)課通過 “小鬼當家”的 3個活動:烙餅、燒水沏茶招待客人、豐盛的午餐待客,不斷地提高學生在面對具體問題時通過統(tǒng)籌安排的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完成教學任務。通過這節(jié)課,我更清楚地認識到新課標下的數(shù)學課,“活動味”與“數(shù)學味”是緊密相關聯(lián)的?;顒硬皇亲餍?,不是走過場,更多成分是讓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中學習的,是在有意義的有挑戰(zhàn)性的活動中建構知識模型的。
2、“師主”與“生主”的關系。
這其實是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師生兩條思維主線的碰撞與融合的問題。在《合理安排》中,我的教學觀是一切以學生為主,一切以學生的問題和認識過程出發(fā),發(fā)現(xiàn)、探究、建構知識??墒窃诓僮鹘涣髦?,我發(fā)現(xiàn)我找不到了自我,沒有當教師的感覺,也就是聽課教師感受的,我被學生牽走了。課后我好好反思,發(fā)現(xiàn)對于一個問題,由于學生的關注點與教材(或教師)的預設存在差異,教學中就可能出現(xiàn)兩類問題:一類是教材(教師)預設的問題,一類是學生關注的問題。我們教師在課堂中的教學就是教師預設的問題和學生關注的問題的一個融合過程。比如在解決“如何讓客人盡快喝上茶?”這一問題時,學生只會對“如何快”也就是節(jié)約時間上最感興趣,而對運籌問題要注意的處事的邏輯及習慣缺乏考慮,這樣在教學中出現(xiàn)了兩類問題的不一致。
猜你感興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