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蘇教版麋鹿課文原文閱讀
2017蘇教版麋鹿課文原文閱讀
麋鹿是中國國家瀕危物種、一級保護動物,也是世界珍稀動物,是語文課文中??嫉闹R點之一。接下來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了蘇教版麋鹿課文原文,一起來看看吧。
蘇教版麋鹿課文原文
天色微明,晨霧如輕紗般漂浮在黃海灘涂上。一群麋鹿悄無聲息地向水塘邊走去。不知從何處傳來人的腳步聲,警覺的麋鹿迅即蹦跳著遁入草叢……這是在著名的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qū)出現的一幕。黃海灘涂這片廣闊的土地,氣候溫和,林茂草豐,是麋鹿野生放養(yǎng)的理想場所。這里生活著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
麋鹿是鹿的一種。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馬,蹄似牛,尾似驢,所以又被稱為“四不像”。我國古代神話小說《封神榜》中把“四不像”當作姜子牙的坐騎,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與其他鹿科動物一樣,麋鹿也是一種草食性哺乳動物。一般雄麋鹿體重可達250千克左右,角比較長,每年脫換一次。麋鹿的角型是鹿科動物中獨一無二的——站著的時候,麋鹿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而其它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雌麋鹿沒有角,體形也較小。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動物中最長的。長尾巴用來驅趕蚊蠅,以適應沼澤環(huán)境中的生活。麋鹿蹄子寬大,行動輕快敏捷。它們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潛游和覓食,甚至連隆冬季節(jié)也不例外。麋鹿的毛色在夏季是棕紅色的,冬季脫毛后變成棕灰色。
麋鹿的自然繁殖力很低,雌鹿的懷孕期比其它鹿類要長,超過九個半月,且每胎僅產一仔。雄性小鹿兩歲時長角分*,六歲時*角才發(fā)育完全。
麋鹿的經歷充滿傳奇色彩。據科學家考證,早在3000多年前,我國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就有麋鹿,但漢朝以后就逐漸減少,再后來竟然銷聲匿跡。1865年,有人在北京南郊發(fā)現了120頭麋鹿,并撰文向全世界介紹。隨后,數十頭麋鹿被陸續(xù)盜往歐洲,在倫敦、巴黎和柏林等地動物園里展出。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最后一群麋鹿慘遭厄運,有的被殺戮,有的被裝上西去的輪船。從此,麋鹿在國內幾乎絕跡。
后來,流落在國外的麋鹿大部分相繼死去,只有英國貝福特公爵在私人別墅烏邦寺動物園里飼養(yǎng)的18頭麋鹿生長良好,并迅速繁殖。到1967年,這里的麋鹿已增加到400多頭,并向各國輸出。至今,全世界麋鹿總數估計已經超過2000頭。
1986年8月,在世界自然基金會和我國林業(yè)部的努力下,39頭選自英國七家動物園的麋鹿返回故鄉(xiāng),被送到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qū)放養(yǎng)。從此,麋鹿結束了它們大半個世紀在海外漂泊不定、顛沛流離的生涯,開始了回歸故土、回歸自然的新生活。如今,這群珍異動物正在祖國土地上繁衍后代,茁壯成長。
麋鹿生存威脅
原始人類由于人口密度低、生產力水平低,不構成對麋鹿的威脅。而商周以后,由于自然變遷、麋鹿自身的原因和人為干擾等因素,造成了麋鹿的不斷減少。
自然因素
由于麋鹿是一種喜愛溫暖濕潤的動物,而中國近5千年來的氣溫是在逐漸變冷,沼澤和水域也明顯減少,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對麋鹿有較大的影響。
自身因素
雄性麋鹿之間為爭奪配偶的角斗是非常溫和的,沒有激烈的沖撞和大范圍的移動,角斗的時間一般不超過10分鐘,失敗者只是掉頭走開,勝利者不再追斗,很少發(fā)生鹿之間的傷殘現象。公鹿占群后,其他公鹿窺視母鹿時、占群公鹿僅用吼叫和追逐等方式趕走對方。以上這些特點決定了它們逃避敵害的能力差,較易被天敵和人類捕殺。麋鹿主要采食水生和陸生的禾本科及豆科植物,食性狹窄也是麋鹿生存受到威脅的自身因素。
人為因素
人類人口的不斷增長和農業(yè)的發(fā)展,侵占了麋鹿的生活地域。而人類的捕殺,嚴重影響了麋鹿的生存。甲古文中記載,古代一次獵獲麋鹿的數量達348只。另外麋鹿還被制成治病和強身的各種藥品,主治一切血癥,筋骨腰膝酸痛,滋陰益腎,《彭祖服食經》、《家藏經驗方》及現代的《中醫(yī)方劑大辭典》中,用麋鹿茸、角、骨等做配方的方劑就有幾十項。麋鹿由此也就成為人類為治病而追殺的對象。
麋鹿的身世之謎
遠涉重洋,重返故鄉(xiāng)。麋鹿曲折的命運,使它成為世人關注的對象。
已出土的野生麋鹿化石表明,麋鹿起源于距今200多萬年前,距今約1萬年前到距今約3000年時最為昌盛,中國境內無論是麋鹿化石點的數目或某個化石點的標本數量都極為豐富。但在距今約3000年的商周時期以后卻迅速衰落,直到清朝初年野生麋鹿最后絕跡。
麋鹿是中國特有的物種,但它的正式英文學名卻以外國人的姓氏命名;它曾在中國生活了數百萬年,20世紀初竟在國內幾乎絕跡;1986年8月,在世界自然基金會和我國園林業(yè)部的努力下,39頭選自英國七家動物園的麋鹿重反故鄉(xiāng),被送到大豐麋鹿自然保護放養(yǎng)。
多數麋鹿專家認為,麋鹿絕跡的重要原因是歷史上各個朝代的大量獵捕,造成了麋鹿種群災難性的減少。同時,各地許多沼澤或近海低洼荒地被開墾成為農田,使只適于在沼澤地帶棲息的麋鹿沒有了容身之所,成為平原地區(qū)最早的生態(tài)災難的犧牲者。
野生麋鹿的最后棲息地是長江口附近沿海地區(qū)。盡管麋鹿曾廣泛分布于中國東部及中部地區(qū)的長江南北,但主要分布中心仍在長江三角洲的沿海地區(qū)。它們十分喜愛溫暖濕潤的沼澤水域,甚至喜歡接觸海水,銜食海藻。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就位于這一區(qū)域,這里麋鹿化石密集分布,從1967年至1998年先后出土麋鹿化石12處。從春秋戰(zhàn)國時期至清朝,古人對麋鹿的記述不絕于書。它不僅是先人狩獵的對象,也是宗教儀式中的重要祭物?!睹献印分杏浭觯?ldquo;孟子見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這證明至少在周朝,皇家的園囿中已有了馴養(yǎng)的麋鹿。
漢朝以后,野生麋鹿數量日益減少。元朝建立以后,善騎射的皇族把野生麋鹿從黃海灘涂捕運到大都(北京),供皇族子孫們騎馬射殺。野生麋鹿逐漸走向滅絕。到清朝初年,中國已只有一群約二三百只的麋鹿圈養(yǎng)在210平方公里的北京南海子皇家獵苑。這時候,國際動物學界還不知道麋鹿的存在。
1865年秋季,法國博物學家兼?zhèn)鹘淌看笮l(wèi)在北京南郊進行動植物考察,無意中發(fā)現了南海子皇家獵苑中的麋鹿。他立即意識到,這是一群陌生的、可能是動物分類學上尚無記錄的鹿。大衛(wèi)以20兩紋銀為代價,買通獵苑守卒弄到了兩只麋鹿,制作成標本。1866年,他將標本寄到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被確認為從未發(fā)現的新種,而且是鹿科動物中獨立的一個屬。從此,麋鹿學名被稱為“大衛(wèi)鹿”。1866年之后,英、法、德、比等國的駐清公使及教會人士通過明索暗購等手段,從北京南海子獵苑弄走幾十頭麋鹿,飼養(yǎng)在各國動物園中。
1894年,北京永定河泛濫,洪水沖垮了獵苑的圍墻,許多麋鹿逃散出去,成了饑民的果腹之物。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南海子麋鹿被西方列劫殺一空,麋鹿在中國本土滅絕。
隨著時間的流逝,圈養(yǎng)于歐洲一些動物園中的麋鹿紛紛死去,種群規(guī)模逐漸縮小。從1898年起,英國十一世貝福特公爵出重金將原飼養(yǎng)在巴黎、柏林、科隆、安特衛(wèi)普等地動物園中的18頭麋鹿悉數買下,放養(yǎng)在倫敦以北占地3000英畝的烏邦寺莊園內。這18頭麋鹿成為目前地球上所有麋鹿的祖先。二戰(zhàn)時,這個種群達到255頭,烏邦寺莊園因害怕戰(zhàn)火,開始向世界一些大動物園轉讓麋鹿。到1983年底,全世界麋鹿達到1320頭。
麋鹿的故鄉(xiāng)中國希望麋鹿能重返家園。1956年和1973年,北京動物園分別得到了一對和兩對麋鹿,但因繁殖障礙和環(huán)境不適,一直未能復興種群。
1985年,在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的努力下,英國政府決定,倫敦5家動物園向中國無償提供麋鹿。1985年8月,22頭麋鹿被用飛機從英國運抵北京,當晚運至南海子原皇家獵苑,奇獸重新回到了它在中國最后消失的地方。1986年8月,39頭麋鹿從英國七家動物園里選出經上海運抵江蘇省大豐市,麋鹿重新回到它的野生祖先最后棲息的沿海灘涂。
現在,中國已在北京、江蘇省大豐市、湖北省石首市、河南省原陽縣等地實施麋鹿散養(yǎng)計劃,目前已形成種群,全國已有麋鹿2000多頭。江蘇大豐國家級麋鹿自然保護區(qū)目前已有麋鹿648頭,有效種群已達到50個,這表明這個保護區(qū)已形成了世界第一家麋鹿基因庫,麋鹿的遺傳基因已不會再流失。2003年3月,世界第一頭純野生的麋鹿在大豐麋鹿保護區(qū)內出生。
現在,最大的麋鹿群生活在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qū)里。
猜你感興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