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琵琶獨奏
琵琶經過歷代的流傳,在外形式樣、規(guī)格和演奏姿勢等方面,都有程度不同的改變。以下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步步高琵琶獨奏曲。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步步高琵琶獨奏:
琵琶的種類
一、五弦琵琶
二、南音琵琶
三、響琶、月琶、高音琵琶、電琵琶
四、水晶琵琶
五弦琵琶:
漢魏之交,由西域樂人經“絲綢之路”由印度傳入我國。最早的記載見于《隋書音樂志》。公元五六世紀時盛行于中原。后來又流傳到我國的南方。 自南北朝至隋唐的500年間,五弦琵琶盛傳不衰,并成為隋唐九、十部樂中西涼、龜茲、天竺、疏勒、安國和高麗諸樂的主要樂器。在唐代張祜 、白居易等許多詩人的作品中都有對五弦琵琶的描繪,五弦琵琶的構造和古老的四弦曲項琵琶大致相同,到了宋代教坊已經不見使用,而被四弦琵琶所取代。
琵琶在唐代,我國有多種樂器傳入日本,其中在公元756年,傳入日本的螺鈿紫檀琵琶,藏于日本奈良東大寺的正倉院中,這張用紫檀木制成的五弦琵琶,工藝精細,通體施有螺鈿裝飾,腹面上還嵌有一騎駝人撫琵琶的畫面,它己成為世界藝術寶庫中的稀世珍品。
20世紀30年代,上海大同樂會曾制成一張五弦琵琶,3個琴軫在琴頭右側,兩個在左側,改子弦同音為加添一條低音弦。由于戰(zhàn)亂及其他原因,這張五弦琵琶已失散無存。近年來在琵琶改革方面出現了在四弦琵琶上縮小弦距,增加一條低音弦為五弦琵琶的探索。為保持琵琶的傳統(tǒng)造型,新增的低音D(或E)弦、系于琴頭處(弦槽上方中央)的琴軫上。這種五弦琵琶,擴展了低音區(qū),使音色更加豐富,并提高了演奏技巧,也為琵琶樂曲創(chuàng)作和演奏開拓新的前景。
南音琵琶:
琵琶經過歷代的流傳,在外形式樣、規(guī)格和演奏姿勢等方面,都有程度不同的改變。而南音琵琶則是因演奏民間音樂“福建南音”而得名。琵琶自唐代發(fā)展為豎抱,但福建南音一直保持古老的橫抱姿勢,因而又有“橫抱琵琶”之稱。
南音琵琶流行于閩南和臺灣一帶。是演奏福建南音的主要樂器之一,在樂隊中起著指揮作用。常和南音洞簫配在一起,共同演奏樂曲的旋律,使清淡、委婉的福建南音,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南琶的構造和琵琶完全相同。琴身長93~104厘米,琵琶頭為鳳尾形,曲頸,共鳴箱呈梨狀,但腹部較寬闊。背板以前采用松木挖空制成,現已多用較硬木材制作。面板使用桐木,當地稱為“簧板”。琴須頸正面有4個相附屬,面板上、中部,橫膠著10個音品,多用象牙、玳瑁或竹材制作,稱為“音子”。在品的兩旁各開有一個月眉形的出音孔,稱為“簧孔”。面板下方的縛弦較大。采用4條絲弦,由低到高分別稱為母線、三線、二線和子線。一般定弦多為(d、g、a、d1)。
南琶的演奏風格古樸、獨特,音韻有敲擊鐘磬之風味。彈奏技巧主要有彈、挑、摙指(快速彈挑)、點指、撻指、去倒、半跳、按音、甲指(相當于豎抱琵琶的“扣”)、快落指和慢落指等。
現在流行的琵琶品種也不少,根據選料、工藝和音質的優(yōu)劣,分為高級、中級和普及琵琶。從相和品的數目,可分為四相10品,六相18品、24品、25品和28品數種。
響琶:
在琵琶的基礎上,將原來僅起音響反射作用的背板改薄,使之能夠振動,縛弦也改為能上下移動,以增大琴的音量,并能采用大提琴的定弦法。它可以參加樂隊演奏,最適于彈奏現代題材的大型民族管弦樂作品。穿透力強,極不易被其余樂器所掩蓋。但普及不廣。
月琶:
具備月琴和琵琶兩種樂器的優(yōu)點,可以按琵琶的傳統(tǒng)方法來定弦和彈奏,也可采用小提琴定弦法和使用小提琴弦。“月琶”的發(fā)音比月琴鏗鏘有力,音量宏大,音質純凈,音色清脆、飽滿而透亮、最適合與京胡合作為京劇伴奏。
高音琵琶:
琴身右上部為新月形,腹面上開有音孔和音窗,琴內音柱可調,發(fā)音比一般琵琶高一個八度,高低音平衡,音色動聽。
電琵琶:
外形上保持了原琵琶的民族風格,只在琴箱面板上裝了一些電器元件,拾音器置于靠近縛弦的琴弦下面,通過電磁感應把琴弦的振動轉變成電訊號,然后經擴大器和揚聲器發(fā)出聲音來。為避免由于共振而造成的混響,電琵琶增加了面板的厚度,減小了共鳴箱的容積,使音質更為純凈。電琵琶的音色柔潤優(yōu)美、晶瑩剔透,具有豐富的表現力
水晶琵琶:
為趙聰首創(chuàng),已申請專利,震驚音樂界。用高級玻璃制成,于琴面板裝了一個電揚聲器,音色清澈透亮,但余音不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