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非文化遺產(chǎn)有哪些
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體、團(tuán)體、有時(shí)為個(gè)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chǎn)的各種實(shí)踐、表演、表現(xiàn)形式、知識(shí)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guān)的工具、實(shí)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那么我國的非文化遺產(chǎn)有哪些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我國的非文化遺產(chǎn)有哪些
1Ⅰ-1苗族古歌
2Ⅰ-2布洛陀
3Ⅰ-3遮帕麻和遮咪麻
4Ⅰ-4牡帕密帕
5Ⅰ-5刻道
6Ⅰ-6白蛇傳傳說
7Ⅰ-7梁祝傳說
8Ⅰ-8孟姜女傳說
9Ⅰ-9董永傳說
10Ⅰ-10西施傳說
11Ⅰ-11濟(jì)公傳說
12Ⅰ-12滿族說部
13Ⅰ-13河西寶卷
14Ⅰ-14耿村民間故事
15Ⅰ-15伍家溝民間故事
16Ⅰ-16下堡坪民間故事
17Ⅰ-17走馬鎮(zhèn)民間故事
18Ⅰ-18古漁雁民間故事
19Ⅰ-19喀左東蒙民間故事
20Ⅰ-20譚振山民間故事
21Ⅰ-21河間歌詩
22Ⅰ-22吳歌
23Ⅰ-23劉三姐歌謠
24Ⅰ-24四季生產(chǎn)調(diào)
25Ⅰ-25瑪納斯
26Ⅰ-26江格爾
27Ⅰ-27格薩(斯)爾
28Ⅰ-28阿詩瑪
29Ⅰ-29拉仁布與吉門索
30Ⅰ-30畬族小說歌
31Ⅰ-31青林寺謎語
傳統(tǒng)音樂
(共計(jì)72項(xiàng))
32Ⅱ-1左權(quán)開花調(diào)
33Ⅱ-2河曲民歌
34Ⅱ-3蒙古族長調(diào)民歌
35Ⅱ-4蒙古族呼麥
36Ⅱ-5當(dāng)涂民歌
37Ⅱ-6巢湖民歌
38Ⅱ-7畬族民歌
39Ⅱ-8興國山歌
40Ⅱ-9興山民歌
41Ⅱ-10桑植民歌
42Ⅱ-11梅州客家山歌
43Ⅱ-12中山咸水歌
44Ⅱ-13崖州民歌
45Ⅱ-14儋州調(diào)聲
46Ⅱ-15石柱土家啰兒調(diào)
47Ⅱ-16巴山背二歌
48Ⅱ-17僳僳族民歌
49Ⅱ-18紫陽民歌
50Ⅱ-19蒲城民歌
51Ⅱ-20花兒
52Ⅱ-21藏族拉伊
53Ⅱ-22聊齋俚曲
54Ⅱ-23靖州苗族歌鼟
55Ⅱ-24川江號(hào)子
56Ⅱ-25南溪號(hào)子
57Ⅱ-26木洞山歌
58Ⅱ-27川北薅草鑼鼓
59Ⅱ-28侗族大歌
60Ⅱ-29侗族琵琶歌
61Ⅱ-30哈尼族多聲部民歌
62Ⅱ-31彝族海菜腔
63Ⅱ-32那坡壯族民歌
64Ⅱ-33澧水船工號(hào)子
65Ⅱ-34古琴藝術(shù)
66Ⅱ-35蒙古族馬頭琴音樂
67Ⅱ-36蒙古族四胡音樂
68Ⅱ-37嗩吶藝術(shù)
69Ⅱ-38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藝
70Ⅱ-39遼寧鼓樂
71Ⅱ-40江南絲竹
72Ⅱ-41海州五大宮調(diào)
73Ⅱ-4嵊州吹打
74Ⅱ-43舟山鑼鼓
75Ⅱ-44十番音樂
76Ⅱ-45魯西南鼓吹樂
77Ⅱ-46板頭曲
78Ⅱ-47宜昌絲竹
79Ⅱ-48枝江民間吹打樂
80Ⅱ-49廣東音樂
81Ⅱ-50潮州音樂
82Ⅱ-51廣東漢樂
83Ⅱ-52吹打
84Ⅱ-53梁平癩子鑼鼓
85Ⅱ-54土家族打溜子
86Ⅱ-55河北鼓吹樂
87Ⅱ-56晉南威風(fēng)鑼鼓
88Ⅱ-57絳州鼓樂
89Ⅱ-58上黨八音會(huì)
90Ⅱ-59冀中笙管樂
91Ⅱ-60銅鼓十二調(diào)
92Ⅱ-61西安鼓樂
93Ⅱ-62藍(lán)田普化水會(huì)音樂
94Ⅱ-63回族民間器樂
95Ⅱ-64文水鈲子
96Ⅱ-65智化寺京音樂
97Ⅱ-66五臺(tái)山佛樂
98Ⅱ-67千山寺廟音樂
99Ⅱ-68蘇州玄妙觀道教音樂
100Ⅱ-69武當(dāng)山宮觀道樂
101Ⅱ-70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shù)
102Ⅱ-71南音
103Ⅱ-72泉州北管
民間舞蹈
(共計(jì)41項(xiàng))
104Ⅲ-1京西太平鼓
105Ⅲ-2秧歌
106Ⅲ-3井陘拉花
107Ⅲ-4龍舞(瀘州雨壇彩龍、銅梁龍舞、浦江板凳龍、長興百葉龍等)
108Ⅲ-5獅舞
109Ⅲ-6花鼓燈
110Ⅲ-7儺舞
111Ⅲ-8普寧英歌
112Ⅲ-9高蹺
113Ⅲ-10永新盾牌舞
114Ⅲ-11翼城花鼓
115Ⅲ-12泉州拍胸舞
116Ⅲ-13安塞腰鼓
117Ⅲ-14洛川蹩鼓
118Ⅲ-15蘭州太平鼓
119Ⅲ-16余杭滾燈
120Ⅲ-17土家族擺手舞
121Ⅲ-18土家族撒葉兒嗬
122Ⅲ-19弦子舞
123Ⅲ-20鍋莊舞
124Ⅲ-21熱巴舞
125Ⅲ-22日喀則扎什倫布寺羌姆
126Ⅲ-23苗族蘆笙舞
127Ⅲ-24朝鮮族農(nóng)樂舞
128Ⅲ-25木鼓舞
129Ⅲ-26銅鼓舞
130Ⅲ-27傣族孔雀舞
131Ⅲ-28達(dá)斡爾族魯日格勒舞
132Ⅲ-29蒙古族安代舞
133Ⅲ-30湘西苗族鼓舞
134Ⅲ-31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
135Ⅲ-32黎族打柴舞
136Ⅲ-33卡斯達(dá)溫舞
137Ⅲ-34㑇舞
138Ⅲ-35僳僳族阿尺木刮
139Ⅲ-36彝族葫蘆笙舞
140Ⅲ-37彝族煙盒舞
141Ⅲ-38基諾大鼓舞
142Ⅲ-39山南昌果卓舞
143Ⅲ-40土族於菟
144Ⅲ-41塔吉克族鷹舞
傳統(tǒng)戲劇
(共計(jì)92項(xiàng))
145Ⅳ-1昆曲
146Ⅳ-2梨園戲
147Ⅳ-3莆仙戲
148Ⅳ-4潮劇
149Ⅳ-5弋陽腔
150Ⅳ-6青陽腔
151Ⅳ-7高腔
152Ⅳ-8新昌調(diào)腔
153Ⅳ-9寧海平調(diào)
154Ⅳ-10永安大腔戲
155Ⅳ-11四平戲
156Ⅳ-12川劇
157Ⅳ-13湘劇
158Ⅳ-14廣昌孟戲
159Ⅳ-15正字戲
160Ⅳ-16秦腔
161Ⅳ-17漢調(diào)桄桄
162Ⅳ-18晉劇
163Ⅳ-19蒲州梆子
164Ⅳ-20北路梆子
165Ⅳ-21上黨梆子
166Ⅳ-22河北梆子
167Ⅳ-23豫劇
168Ⅳ-24宛梆
169Ⅳ-25懷梆
170Ⅳ-26大平調(diào)
171Ⅳ-27越調(diào)
172Ⅳ-28京劇
173Ⅳ-29徽劇
174Ⅳ-30漢劇
175Ⅳ-31漢調(diào)二簧
176Ⅳ-32泰寧梅林戲
177Ⅳ-33閩西漢劇
178Ⅳ-34巴陵戲
179Ⅳ-35荊河戲
180Ⅳ-36粵劇
181Ⅳ-37桂劇
182Ⅳ-38宜黃戲
183Ⅳ-39亂彈
184Ⅳ-40石家莊絲弦
185Ⅳ-41雁北耍孩兒
186Ⅳ-42靈丘羅羅腔
187Ⅳ-43柳子戲
188Ⅳ-44大弦戲
189Ⅳ-45閩劇
190Ⅳ-46壽寧北路戲
191Ⅳ-47西秦戲
192Ⅳ-48高甲戲
193Ⅳ-49碗碗腔
194Ⅳ-50四平調(diào)
195Ⅳ-51評(píng)劇
196Ⅳ-52武安平調(diào)落子
197Ⅳ-53江南越劇
198Ⅳ-54滬劇
199Ⅳ-55蘇劇
200Ⅳ-56揚(yáng)劇
201Ⅳ-57廬劇
202Ⅳ-58楚劇
203Ⅳ-59荊州花鼓戲
204Ⅳ-60黃梅戲
205Ⅳ-61商洛花鼓
206Ⅳ-62泗州戲
207Ⅳ-63柳琴戲
208Ⅳ-64歌仔戲
209Ⅳ-65采茶戲
210Ⅳ-66五音戲
211Ⅳ-67茂腔
212Ⅳ-68曲劇
213Ⅳ-69曲子戲
214Ⅳ-70秧歌戲
215Ⅳ-71道情戲
216Ⅳ-72哈哈腔
217Ⅳ-73二人臺(tái)
218Ⅳ-74白字戲
219Ⅳ-75花朝戲
220Ⅳ-76彩調(diào)
221Ⅳ-77燈戲
222Ⅳ-78花燈戲
223Ⅳ-79一勾勾
224Ⅳ-80藏戲
225Ⅳ-81山南門巴戲
226Ⅳ-82壯劇
227Ⅳ-83侗戲
228Ⅳ-84布依戲
229Ⅳ-85彝族撮泰吉
230Ⅳ-86傣劇
231Ⅳ-87目連戲
232Ⅳ-88鑼鼓雜戲
233Ⅳ-89儺戲
234Ⅳ-90安順地戲
235Ⅳ-91皮影戲
236Ⅳ-92木偶戲
曲藝
(共計(jì)46項(xiàng))
237Ⅴ-1蘇州評(píng)彈
238Ⅴ-2揚(yáng)州評(píng)話
239Ⅴ-3福州評(píng)話
240Ⅴ-4山東大鼓
241Ⅴ-5西河大鼓
242Ⅴ-6東北大鼓
243Ⅴ-7木板大鼓
244Ⅴ-8樂亭大鼓
245Ⅴ-9潞安大鼓
246Ⅴ-10京東大鼓
247Ⅴ-11膠東大鼓
248Ⅴ-12河洛大鼓
249Ⅴ-13溫州鼓詞
250Ⅴ-14陜北說書
251Ⅴ-15福州伬藝
252Ⅴ-16南平南詞
253Ⅴ-17紹興平湖調(diào)
254Ⅴ-18蘭溪攤簧
255Ⅴ-19賢孝
256Ⅴ-20河南墜子
257Ⅴ-21山東琴書
258Ⅴ-22鑼鼓書
259Ⅴ-23紹興蓮花落
260Ⅴ-24蘭州鼓子
261Ⅴ-25揚(yáng)州清曲
262Ⅴ-26錦歌
263Ⅴ-27常德絲弦
264Ⅴ-28榆林小曲
265Ⅴ-29天津時(shí)調(diào)
266Ⅴ-30新疆曲子
267Ⅴ-31龍舟說唱
268Ⅴ-32鼓盆歌
269Ⅴ-33漢川善書
270Ⅴ-34歌冊
271Ⅴ-35東北二人轉(zhuǎn)
272Ⅴ-36鳳陽花鼓
273Ⅴ-37答嘴鼓
274Ⅴ-38小熱昏
275Ⅴ-39山東快書
276Ⅴ-40烏力格爾
277Ⅴ-41達(dá)斡爾族烏欽
278Ⅴ-42赫哲族伊瑪堪
279Ⅴ-43鄂倫春族摩蘇昆
280Ⅴ-44傣族章哈
281Ⅴ-45哈薩克族阿依特斯
282Ⅴ-46布依族八音坐唱
傳統(tǒng)體育、游藝與雜技
(共計(jì)17項(xiàng))
283Ⅵ-1吳橋雜技
284Ⅵ-2聊城雜技
285Ⅵ-3天橋中幡
286Ⅵ-4抖空竹
287Ⅵ-5維吾爾族達(dá)瓦孜
288Ⅵ-6寧德霍童線獅
289Ⅵ-7少林功夫
290Ⅵ-8武當(dāng)武術(shù)
291Ⅵ-9回族重刀武術(shù)
292Ⅵ-10滄州武術(shù)
293Ⅵ-11太極拳
294Ⅵ-12邢臺(tái)梅花拳
295Ⅵ-13沙河藤牌陣
296Ⅵ-14朝鮮族跳板、秋千
297Ⅵ-15達(dá)斡爾族傳統(tǒng)曲棍球競技
298Ⅵ-16蒙古族搏克
299Ⅵ-17蹴鞠
民間美術(shù)
(共計(jì)51項(xiàng))
300Ⅶ-1楊柳青木版年畫
301Ⅶ-2武強(qiáng)木版年畫
302Ⅶ-3桃花塢木版年畫
303Ⅶ-4漳州木版年畫
304Ⅶ-5楊家埠木版年畫
305Ⅶ-6高密撲灰年畫
306Ⅶ-7朱仙鎮(zhèn)木版年畫
307Ⅶ-8灘頭木版年畫
308Ⅶ-9佛山木版年畫
309Ⅶ-10梁平木版年畫
310Ⅶ-11綿竹木版年畫
311Ⅶ-12鳳翔木版年畫
312Ⅶ-13納西族東巴畫
313Ⅶ-14藏族唐卡
314Ⅶ-15衡水內(nèi)畫
315Ⅶ-16剪紙
316Ⅶ-17顧繡
317Ⅶ-18蘇繡
318Ⅶ-19湘繡
319Ⅶ-20粵繡
320Ⅶ-21蜀繡
321Ⅶ-22苗繡
322Ⅶ-23水族馬尾繡
323Ⅶ-24土族盤繡
324Ⅶ-25挑花
325Ⅶ-26慶陽香包繡制
326Ⅶ-27象牙雕刻
327Ⅶ-28揚(yáng)州玉雕
328Ⅶ-29岫巖玉雕
329Ⅶ-30阜新瑪瑙雕
330Ⅶ-31夜光杯雕
331Ⅶ-32金石篆刻
332Ⅶ-33青田石雕
333Ⅶ-34曲陽石雕
334Ⅶ-35壽山石雕
335Ⅶ-36惠安石雕
336Ⅶ-37徽州三雕
337Ⅶ-38臨夏磚雕
338Ⅶ-39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
339Ⅶ-40潮州木雕
340Ⅶ-41寧波朱金漆木雕
341Ⅶ-42樂清黃楊木雕
342Ⅶ-43東陽木雕
343Ⅶ-44漳州木偶頭雕刻
344Ⅶ-45萍鄉(xiāng)湘東儺面具
345Ⅶ-46竹刻
346Ⅶ-47泥塑
347Ⅶ-48塔爾寺酥油花
348Ⅶ-49熱貢藝術(shù)
349Ⅶ-50燈彩
350Ⅶ-51嵊州竹編
傳統(tǒng)技藝
(共計(jì)89項(xiàng))
351Ⅷ-1宜興紫砂陶制作技藝
352Ⅷ-2界首彩陶燒制技藝
353Ⅷ-3石灣陶塑技藝
354Ⅷ-4黎族原始制陶技藝
355Ⅷ-5傣族慢輪制陶技藝
356Ⅷ-6維吾爾族模制法土陶燒制技藝
357Ⅷ-7景德鎮(zhèn)手工制瓷技藝
358Ⅷ-8耀州窯陶瓷燒制技藝
359Ⅷ-9龍泉青瓷燒制技藝
360Ⅷ-10磁州窯燒制技藝
361Ⅷ-11德化瓷燒制技藝
362Ⅷ-12澄城堯頭陶瓷燒制技藝
363Ⅷ-13南京云錦木機(jī)妝花手工織造技藝
364Ⅷ-14宋錦織造技藝
365Ⅷ-15蘇州緙絲織造技藝
366Ⅷ-16蜀錦織造技藝
367Ⅷ-17烏泥涇手工棉紡織技藝
368Ⅷ-18土家族織錦技藝
369Ⅷ-19黎族傳統(tǒng)紡染織繡技藝
370Ⅷ-20壯族織錦技藝
371Ⅷ-21藏族邦典、卡墊織造技藝
372Ⅷ-22加牙藏族織毯技藝
373Ⅷ-23維吾爾族花氈、印花布織染技藝
374Ⅷ-24南通藍(lán)印花布印染技藝
375Ⅷ-25苗族蠟染技藝
376Ⅷ-26白族扎染技藝
377Ⅷ-27香山幫傳統(tǒng)建筑營造技藝
378Ⅷ-28客家土樓營造技藝
379Ⅷ-29景德鎮(zhèn)傳統(tǒng)瓷窯作坊營造技藝
380Ⅷ-30侗族木構(gòu)建筑營造技藝
381Ⅷ-31苗寨吊腳樓營造技藝
382Ⅷ-32蘇州御窯金磚制作技藝
383Ⅷ-33苗族蘆笙制作技藝
384Ⅷ-34玉屏簫笛制作技藝
385Ⅷ-35陽城生鐵冶鑄技藝
386Ⅷ-36南京金箔鍛制技藝
387Ⅷ-37龍泉寶劍鍛制技藝
388Ⅷ-38張小泉剪刀鍛制技藝
389Ⅷ-39蕪湖鐵畫鍛制技藝
390Ⅷ-40苗族銀飾鍛制技藝
391Ⅷ-41阿昌族戶撒刀鍛制技藝
392Ⅷ-42保安族腰刀鍛制技藝
393Ⅷ-43景泰藍(lán)制作技藝
394Ⅷ-44聚元號(hào)弓箭制作技藝
395Ⅷ-45明式家具制作技藝
396Ⅷ-46蒙古族勒勒車制作技藝
397Ⅷ-47拉薩甲米水磨坊制作技藝
398Ⅷ-48蘭州黃河大水車制作技藝
399Ⅷ-49萬安羅盤制作技藝
400Ⅷ-50雕漆技藝
401Ⅷ-51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
402Ⅷ-52揚(yáng)州漆器髹飾技藝
403Ⅷ-53天臺(tái)山干漆夾苧技藝
404 Ⅷ-54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
405 Ⅷ-55廈門漆線雕技藝
406 Ⅷ-56成都漆藝
407 Ⅷ-57茅臺(tái)酒釀制技藝
408 Ⅷ-58 瀘州老窖酒釀制技藝
409 Ⅷ-59杏花村汾酒釀制技藝
410 Ⅷ-60紹興黃酒釀制技藝
411 Ⅷ-61清徐老陳醋釀制技藝
412 Ⅷ-62鎮(zhèn)江恒順香醋釀制技藝
413 Ⅷ-63 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技藝
414 Ⅷ-64自貢井鹽深鉆汲制技藝
415 Ⅷ-65 宣紙制作技藝
416 Ⅷ-66鉛山連四紙制作技藝
417 Ⅷ-67 皮紙制作技藝
418 Ⅷ-68傣族、納西族手工造紙技藝
419 Ⅷ-69 藏族造紙技藝
420 Ⅷ-70 維吾爾族桑皮紙制作技藝
421 Ⅷ-71竹紙制作技藝
422 Ⅷ-72湖筆制作技藝
423 Ⅷ-73徽墨制作技藝
424 Ⅷ-74歙硯制作技藝
425 Ⅷ-75端硯制作技藝
426 Ⅷ-76金星硯制作技藝
427 Ⅷ-77 木版水印技藝
428 Ⅷ-78雕版印刷技藝
429 Ⅷ-79金陵刻經(jīng)印刷技藝
430 Ⅷ-80德格印經(jīng)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藝
431 Ⅷ-81 制扇技藝
432 Ⅷ-82劇裝戲具制作技藝
433 Ⅷ-83樺樹皮制作技藝
434 Ⅷ-84黎族樹皮布制作技藝
435 Ⅷ-85 赫哲族魚皮制作技藝
436 Ⅷ-86瀏陽花炮制作技藝
437 Ⅷ-87黎族鉆木取火技藝
438 Ⅷ-88風(fēng)箏制作技藝
439 Ⅷ-89 涼茶
傳統(tǒng)醫(yī)藥
(共計(jì)9項(xiàng))
440 Ⅸ-1中醫(yī)生命與疾病認(rèn)知方法
441 Ⅸ-2 中醫(yī)診法
442 Ⅸ-3中藥炮制技術(shù)
443 Ⅸ-4中醫(yī)傳統(tǒng)制劑方法
444 Ⅸ-5 針灸
445 Ⅸ-6中醫(yī)正骨療法
446 Ⅸ-7同仁堂中醫(yī)藥文化
447 Ⅸ-8胡慶余堂中藥文化
448 Ⅸ-9 藏醫(yī)藥
民俗
(共計(jì)70項(xiàng))
449 Ⅸ-1春節(jié)
450 Ⅸ-2清明節(jié)
451 Ⅸ-3端午節(jié)
452 Ⅸ-4七夕節(jié)
453 Ⅸ-5中秋節(jié)
454 Ⅸ-6重陽節(jié)
455 Ⅸ-7 京族哈節(jié)
456 Ⅸ-8 傣族潑水節(jié)
457 Ⅸ-9錫伯族西遷節(jié)
458 Ⅸ-10 火把節(jié)
459 Ⅸ-11 景頗族目瑙縱歌
460 Ⅸ-12黎族三月三節(jié)
461 Ⅸ-13鄂倫春族古倫木沓節(jié)
462 Ⅸ-14 瑤族盤王節(jié)
463 Ⅸ-15 壯族螞(蟲字旁加另)節(jié)
464 Ⅸ-16仫佬族依飯節(jié)
465 Ⅸ-17 毛南族肥套
466 Ⅸ-18羌族瓦爾俄足節(jié)
467 Ⅸ-19 苗族鼓藏節(jié)
468 Ⅸ-20 水族端節(jié)
469 Ⅸ-21布依族查白歌節(jié)
470 Ⅸ-22 苗族姊妹節(jié)
471 Ⅸ-23獨(dú)龍族卡雀哇節(jié)
472 Ⅸ-24 怒族仙女節(jié)
473 Ⅸ-25 侗族薩瑪節(jié)
474 Ⅸ-26仡佬毛龍節(jié)
475 Ⅸ-27僳僳族刀桿節(jié)
476 Ⅸ-28塔吉克族引水節(jié)和播種節(jié)
477 Ⅸ-29 土族納頓節(jié)
478 Ⅸ-30都江堰放水節(jié)
479 Ⅸ-31 雪頓節(jié)
480 Ⅸ-32黃帝陵祭典
481 Ⅸ-33炎帝陵祭典
482 Ⅸ-34成吉思汗祭典
483 Ⅸ-35 祭孔大典
484 Ⅸ-36媽祖祭典
485 Ⅸ-37太昊伏羲祭典
486 Ⅸ-38 女媧祭典
487 Ⅸ-39 大禹祭典
488 Ⅸ-40 祭敖包
489 Ⅸ-41 白族繞三靈
490 Ⅸ-42 廠甸廟會(huì)
491 Ⅸ-43熱貢六月會(huì)
492 Ⅸ-44小欖菊花會(huì)
493 Ⅸ-45 瑤族耍歌堂
494 Ⅸ-46 壯族歌圩
495 Ⅸ-47苗族系列坡會(huì)群
496 Ⅸ-48 那達(dá)慕
497 Ⅸ-49維吾爾刀郎麥西熱甫
498 Ⅸ-50秦淮燈會(huì)
499 Ⅸ-51秀山花燈
500 Ⅸ-52 全豐花燈
501 Ⅸ-53泰山石敢當(dāng)習(xí)俗
502 Ⅸ-54 民間社火
503 Ⅸ-55鄂爾多斯婚禮
504 Ⅸ-56 土族婚禮
505 Ⅸ-57 撒拉族婚禮
506 Ⅸ-58馬街書會(huì)
507 Ⅸ-59胡集書會(huì)
508 Ⅸ-60安國藥市
509 Ⅸ-61壯族銅鼓習(xí)俗
510 Ⅸ-62 楹聯(lián)習(xí)俗
511 Ⅸ-63 蘇州甪直水鄉(xiāng)婦女服飾
512 Ⅸ-64惠安女服飾
513 Ⅸ-65 苗族服飾
514 Ⅸ-66 回族服飾
515 Ⅸ-67 瑤族服飾
516 Ⅸ-68 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
517 Ⅸ-69 女書習(xí)俗
518 Ⅸ-70 水書習(xí)俗
民間文學(xué)
(共計(jì)53項(xiàng))
序號(hào) 編號(hào) 項(xiàng)目名稱
519 Ⅰ-32八達(dá)嶺長城傳說
520 Ⅰ-33永定河傳說
521 Ⅰ-34楊家將傳說
522 Ⅰ-35 堯的傳說
523 Ⅰ-36牛郎織女傳說
524 Ⅰ-37西湖傳說
525 Ⅰ-38劉伯溫傳說
526 Ⅰ-39黃初平(黃大仙)傳說
527 Ⅰ-40 觀音傳說
528 Ⅰ-41徐福東渡傳說
529 Ⅰ-42陶朱公傳說
530 Ⅰ-43 麒麟傳說
531 Ⅰ-44魯班傳說
532 Ⅰ-45 八仙傳說
533 Ⅰ-46禿尾巴老李的傳說
534 Ⅰ-47屈原傳說
535 Ⅰ-48王昭君傳說
536 Ⅰ-49炎帝神農(nóng)傳說
537 Ⅰ-50木蘭傳說
538 Ⅰ-51巴拉根倉的故事
539 Ⅰ-52北票民間故事
540 Ⅰ-53 滿族民間故事
541 Ⅰ-54徐文長故事
542 Ⅰ-55嶗山民間故事
543 Ⅰ-56 都鎮(zhèn)灣故事
544 Ⅰ-57 盤古神話
545 Ⅰ-58 邵原神話群
546 Ⅰ-59 嘎達(dá)梅林
547 Ⅰ-60科爾沁潮爾史詩
548 Ⅰ-61仰阿莎
549 Ⅰ-62 布依族盤歌
550 Ⅰ-63 梅葛
551 Ⅰ-64 查姆
552 Ⅰ-65 達(dá)古達(dá)楞格萊標(biāo)
553 Ⅰ-66哈尼哈吧
554 Ⅰ-67 召樹屯與喃木諾娜
555 Ⅰ-68 米拉尕黑
556 Ⅰ-69康巴拉伊
557 Ⅰ-70 汗青格勒
558 Ⅰ-71 維吾爾族達(dá)斯坦
559 Ⅰ-72 哈薩克族達(dá)斯坦
560 Ⅰ-73珠郎娘美
561 Ⅰ-74司崗里
562 Ⅰ-75 彝族克智
563 Ⅰ-76 苗族賈理
564 Ⅰ-77藏族婚宴十八說
565 Ⅰ-78童謠
566 Ⅰ-79 桐城歌
567 Ⅰ-80 土家族梯瑪歌
568 Ⅰ-81 雷州歌
569 Ⅰ-82 壯族嘹歌
570 Ⅰ-83 柯爾克孜約隆
571 Ⅰ-84 笑話
傳統(tǒng)音樂
(民間音樂,共計(jì)67項(xiàng))
572 Ⅱ-73 陜北民歌
573 Ⅱ-74昌黎民歌
574 Ⅱ-75高郵民歌
575 Ⅱ-76五河民歌
576 Ⅱ-77大別山民歌
577 Ⅱ-78徽州民歌
578 Ⅱ-79信陽民歌
579 Ⅱ-80西坪民歌
580 Ⅱ-81馬山民歌
581 Ⅱ-82潛江民歌
582 Ⅱ-83呂家河民歌
583 Ⅱ-84秀山民歌
584 Ⅱ-85酉陽民歌
585 Ⅱ-86鎮(zhèn)巴民歌
586 Ⅱ-87 嘉善田歌
587 Ⅱ-88南坪曲子
588 Ⅱ-89茶山號(hào)子
589 Ⅱ-90 啰啰咚
590 Ⅱ-91爬山調(diào)
591 Ⅱ-92 漫瀚調(diào)
592 Ⅱ-93惠東漁歌
593 Ⅱ-94海門山歌
594 Ⅱ-95 新化山歌
595 Ⅱ-96姚安壩子腔
596 Ⅱ-97 海洋號(hào)子
597 Ⅱ-98 江河號(hào)子
598 Ⅱ-99 碼頭號(hào)子
599 Ⅱ-100 森林號(hào)子
600 Ⅱ-101 搬運(yùn)號(hào)子
601 Ⅱ-102 制作號(hào)子
602 Ⅱ-103魯南五大調(diào)
6000 Ⅱ-104老河口絲弦
604 Ⅱ-105蒙古族民歌
605 Ⅱ-106鄂溫克族民歌
606 Ⅱ-107鄂倫春族民歌
607 Ⅱ-108達(dá)斡爾族民歌
608 Ⅱ-109苗族民歌
609 Ⅱ-110 瑤族民歌
610 Ⅱ-111黎族民歌
611 Ⅱ-112 布依族民歌
612 Ⅱ-113 彝族民歌
613 Ⅱ-114 布朗族民歌
614 Ⅱ-115 藏族民歌
615 Ⅱ-116維吾爾族民歌
616 Ⅱ-117 烏孜別克族埃希來、葉來
617 Ⅱ-118 回族宴席曲
618 Ⅱ-119 琵琶藝術(shù)
619 Ⅱ-120 古箏藝術(shù)
620 Ⅱ-121 笙管樂
621 Ⅱ-122津門法鼓
622 Ⅱ-123 鑼鼓藝術(shù)
623 Ⅱ-124朝鮮族洞簫音樂
624 Ⅱ-125 土家族咚咚喹
625 Ⅱ-126哈薩克六十二闊恩爾
626 Ⅱ-127維吾爾族鼓吹樂
627 Ⅱ-128 洞經(jīng)音樂
628 Ⅱ-129 蘆笙音樂
629 Ⅱ-130 布依族勒尤
630 Ⅱ-131 藏族扎木聶彈唱
631 Ⅱ-132 哈薩克族冬布拉藝術(shù)
632 Ⅱ-133 柯爾克孜族庫姆孜藝術(shù)
633 Ⅱ-134 蒙古族綽爾
634 Ⅱ-135黎族竹木器樂
635 Ⅱ-136口弦音樂
636 Ⅱ-137 吟誦調(diào)
637 Ⅱ-138 佛教音樂
638 Ⅱ-139 道教音樂
傳統(tǒng)舞蹈
(民間舞蹈,共計(jì)55項(xiàng))
639 Ⅲ-42 鼓舞
640 Ⅲ-43 麒麟舞
641 Ⅲ-44 竹馬
642 Ⅲ-45 燈舞
643 Ⅲ-46滄州落子
644 Ⅲ-47 十八蝴蝶
645 Ⅲ-48 火老虎
646 Ⅲ-49 商羊舞
647 Ⅲ-50 跑帷子
648 Ⅲ-51 官會(huì)響鑼
649 Ⅲ-52 肉連響
650 Ⅲ-53 禾樓舞
651 Ⅲ-54 蜈蚣舞
652 Ⅲ-55 翻山鉸子
653 Ⅲ-56靖邊跑驢
654 Ⅲ-57 查瑪內(nèi)
655 Ⅲ-58 朝鮮族鶴舞
656 Ⅲ-59朝鮮族長鼓舞
657 Ⅲ-60 瑤族長鼓舞
658 Ⅲ-61 傣族象腳鼓舞
659 Ⅲ-62 羌族羊皮鼓舞
660 Ⅲ-63 毛南族打猴鼓舞
661 Ⅲ-64 瑤族猴鼓舞
662 Ⅲ-65高山族拉手舞
663 Ⅲ-66得榮學(xué)羌
664 Ⅲ-67 甲搓
665 Ⅲ-68 博巴森根
666 Ⅲ-69 彝族鈴鐺舞
667 Ⅲ-70 彝族打歌
668 Ⅲ-71 彝族跳菜
669 Ⅲ-72 彝族老虎笙
670 Ⅲ-73 彝族左腳舞
671 Ⅲ-74 樂作舞
672 Ⅲ-75 彝族三弦舞
673 Ⅲ-76 納西族熱美蹉
674 Ⅲ-77 布朗族蜂桶鼓舞
675 Ⅲ-78 普米族搓蹉
676 Ⅲ-79拉祜族蘆笙舞
677 Ⅲ-80 宣舞
678 Ⅲ-81拉薩囊瑪
679 Ⅲ-82 堆諧
680 Ⅲ-83 諧欽
681 Ⅲ-84 阿諧
682 Ⅲ-85 嘎爾
683 Ⅲ-86芒康三弦舞
684 Ⅲ-87定日洛諧
685 Ⅲ-88 旦嘎甲諧
686 Ⅲ-89 廓孜
687 Ⅲ-90 多地舞
688 Ⅲ-91 巴郎鼓舞
689 Ⅲ-92 藏族螭鼓舞
690 Ⅲ-93 則柔
691 Ⅲ-94 蒙古族薩吾爾登
692 Ⅲ-95 錫伯族貝倫舞
693 Ⅲ-96 維吾爾族賽乃姆
傳統(tǒng)戲劇
(共計(jì)46項(xiàng))
694 Ⅳ-93 老調(diào)
695 Ⅳ-94 四股弦
696 Ⅳ-95 賽戲
697 Ⅳ-96永年西調(diào)
698 Ⅳ-97 墜子戲
699 Ⅳ-98 上黨落子
700 Ⅳ-99 眉戶
701 Ⅳ-100海城喇叭戲
702 Ⅳ-101 黃龍戲
703 Ⅳ-102 淮劇
704 Ⅳ-103 錫劇
705 Ⅳ-104 淮海戲
706 Ⅳ-105 童子戲
707 Ⅳ-106 甌劇
708 Ⅳ-107 甬劇
709 Ⅳ-108 姚劇
710 Ⅳ-109 紹劇
711 Ⅳ-110 婺劇
712 Ⅳ-111文南詞
713 Ⅳ-112 花鼓戲
714 Ⅳ-113 二夾弦
715 Ⅳ-114 打城戲
716 Ⅳ-115 屏南平講戲
717 Ⅳ-116 呂劇
718 Ⅳ-117 柳腔
719 Ⅳ-118 山東梆子
720 Ⅳ-119萊蕪梆子
721 Ⅳ-120 棗梆
722 Ⅳ-121徐州梆子
723 Ⅳ-122同州梆子
724 Ⅳ-123 羅卷戲
725 Ⅳ-124 二股弦
726 Ⅳ-125 南劇
727 Ⅳ-126 提琴戲
728 Ⅳ-127 湘劇
729 Ⅳ-128 祁劇
730 Ⅳ-129廣東漢劇
731 Ⅳ-130 瓊劇
732 Ⅳ-131 黔劇
733 Ⅳ-132 滇劇
734 Ⅳ-133合陽跳戲
735 Ⅳ-134武都高山戲
736 Ⅳ-135 佤族清戲
737 Ⅳ-136 彝劇
738 Ⅳ-137 白劇
739 Ⅳ-138 邕劇
曲藝
(共計(jì)50項(xiàng))
740 Ⅴ-47 相聲
741 Ⅴ-48 京韻大鼓
742 Ⅴ-49 單弦牌子曲(含岔曲)
743 Ⅴ-50揚(yáng)州彈詞
744 Ⅴ-51長沙彈詞
745 Ⅴ-52杭州評(píng)詞
746 Ⅴ-53杭州評(píng)話
747 Ⅴ-54紹興詞調(diào)
748 Ⅴ-55臨海詞調(diào)
749 Ⅴ-56四明南詞
750 Ⅴ-57北京評(píng)書
751 Ⅴ-58湖北評(píng)書
752 Ⅴ-59 浦東說書
753 Ⅴ-60 講古
754 Ⅴ-61 湖北大鼓
755 Ⅴ-62襄垣鼓書
756 Ⅴ-63萍鄉(xiāng)春鑼
757 Ⅴ-64 三弦書
758 Ⅴ-65鶯歌柳書
759 Ⅴ-66平湖鈸子書
760 Ⅴ-67寧波走書
761 Ⅴ-68 獨(dú)腳戲
762 Ⅴ-69 大調(diào)曲子
763 Ⅴ-70湖北小曲
764 Ⅴ-71 南曲
765 Ⅴ-72秦安小曲
766 Ⅴ-73徐州琴書
767 Ⅴ-74恩施揚(yáng)琴
768 Ⅴ-75四川揚(yáng)琴
769 Ⅴ-76四川竹琴
770 Ⅴ-77四川清音
771 Ⅴ-78金華道情
772 Ⅴ-79陜北道情
773 Ⅴ-80 朝鮮族三老人
774 Ⅴ-81南京白局
775 Ⅴ-82 武林調(diào)
776 Ⅴ-83 紹興宣卷
777 Ⅴ-84溫州蓮花
778 Ⅴ-85山東落子
779 Ⅴ-86 說鼓子
780 Ⅴ-87廣西文場
781 Ⅴ-88 車燈
782 Ⅴ-89 眉戶曲子
783 Ⅴ-90 韓城秧歌
784 Ⅴ-91 金錢板
785 Ⅴ-92青海平弦
786 Ⅴ-93 青海越弦
787 Ⅴ-94 青海下弦
788 Ⅴ-95 好來寶
789 Ⅴ-96 哈薩克族鐵爾麥
傳統(tǒng)體育、游藝與雜技
(雜技與競技,共計(jì)38項(xiàng))
790 Ⅵ-18 圍棋
791 Ⅵ-19 象棋
792 Ⅵ-20 蒙古象棋
793 Ⅵ-21 天橋摔跤
794 Ⅵ-22沙力搏爾式摔跤
795 Ⅵ-23峨眉武術(shù)
796 Ⅵ-24 紅拳
797 Ⅵ-25八卦掌
798 Ⅵ-26形意拳
799 Ⅵ-27鷹爪翻子拳
800 Ⅵ-28八極拳
801 Ⅵ-29心意拳
802 Ⅵ-30心意六合拳
803 Ⅵ-31 五祖拳
804 Ⅵ-32 查拳
805 Ⅵ-33螳螂拳
806 Ⅵ-34 萇家拳
807 Ⅵ-35 岳家拳
808 Ⅵ-36蔡李佛拳
809 Ⅵ-37 馬球
810 Ⅵ-38 滿族珍珠球
811 Ⅵ-39 滿族二貴摔跤
812 Ⅵ-40鄂溫克搶樞
813 Ⅵ-41撓羊賽
814 Ⅵ-42 傳統(tǒng)箭術(shù)
815 Ⅵ-43 賽馬會(huì)
816 Ⅵ-44 叼羊
817 Ⅵ-45 土族輪子秋
818 Ⅵ-46 左各莊桿會(huì)
819 Ⅵ-47 戲法
820 Ⅵ-48建湖雜技
821 Ⅵ-49東北莊雜技
822 Ⅵ-50寧津雜技
823 Ⅵ-51 馬戲
824 Ⅵ-52 風(fēng)火流星
825 Ⅵ-53 翻九樓
826 Ⅵ-54調(diào)吊
827 Ⅵ-55 蘇橋飛叉會(huì)
傳統(tǒng)美術(shù)
(民間美術(shù),共計(jì)45項(xiàng))
828 Ⅶ-52 面人
829 Ⅶ-53 面花
830 Ⅶ-54 草編
831 Ⅶ-55 柳編
832 Ⅶ-56 石雕
833 Ⅶ-57 玉雕
834 Ⅶ-58 木雕
835 Ⅶ-59 核雕
836 Ⅶ-60 椰雕
837 Ⅶ-61 葫蘆雕刻
838 Ⅶ-62 錫雕
839 Ⅶ-63 漢字書法
840 Ⅶ-64 藏文書法
841 Ⅶ-65 木版年畫
842 Ⅶ-66 彩扎
843 Ⅶ-67 龍檔
844 Ⅶ-68 常州梳篦
845 Ⅶ-69 麥稈剪貼
846 Ⅶ-70 北京絹花
847 Ⅶ-71 堆錦
848 Ⅶ-72湟中堆繡
849 Ⅶ-73 甌繡
850 Ⅶ-74 汴繡
851 Ⅶ-75 漢繡
852 Ⅶ-76 羌族刺繡
853 Ⅶ-77 民間繡活 (高平繡活、麻柳刺繡、西秦刺繡、澄城刺繡、紅安繡活、陽新布貼)
854 Ⅶ-78 彝族(撒尼)刺繡
855 Ⅶ-79 維吾爾族刺繡
856 Ⅶ-80 滿族刺繡
857 Ⅶ-81 蒙古族刺繡
858 Ⅶ-82 柯爾克孜族刺繡
859 Ⅶ-83 哈薩克氈繡和布繡
860 Ⅶ-84 料器
861 Ⅶ-85 甌塑
862 Ⅶ-86 磚塑
863 Ⅶ-87 灰塑
864 Ⅶ-88 糖塑
865 Ⅶ-89 瓷板畫
866 Ⅶ-90 軟木畫
867 Ⅶ-91 鑲嵌
868 Ⅶ-92新會(huì)葵藝
869 Ⅶ-93 傳統(tǒng)插花
870 Ⅶ-94 盆景技藝
871 Ⅶ-95 布老虎
872 Ⅶ-96 建筑彩繪
傳統(tǒng)技藝
(傳統(tǒng)手工技藝,共計(jì)97項(xiàng))
873 Ⅷ-90 琉璃燒制技藝
874 Ⅷ-91臨清貢磚燒制技藝
876 Ⅷ-93 鈞瓷燒制技藝
877 Ⅷ-94 唐三彩燒制技藝
878 Ⅷ-95醴陵釉下五彩瓷燒制技藝
879 Ⅷ-96 楓溪瓷燒制技藝
880 Ⅷ-97 廣彩瓷燒制技藝
881 Ⅷ-98 陶器燒制技藝
882 Ⅷ-99 蠶絲織造技藝
883 Ⅷ-100 傳統(tǒng)棉紡織技藝
884 Ⅷ-101 毛紡織及搟制技藝
885 Ⅷ-102 夏布織造技藝
886 Ⅷ-103魯錦織造技藝
887 Ⅷ-104 侗錦織造技藝
888 Ⅷ-105 苗族織錦技藝
889 Ⅷ-106 傣族織錦技藝
890 Ⅷ-107 香云紗染整技藝
891 Ⅷ-108 楓香印染技藝
892 Ⅷ-109 新疆維吾爾族艾德萊斯綢織染技藝
893 Ⅷ-110 地毯織造技藝
894 Ⅷ-111 灘羊皮鞣制工藝
895 Ⅷ-112 鄂倫春族狍皮制作技藝
896 Ⅷ-113盛錫福皮帽制作技藝
897 Ⅷ-114 維吾爾族卡拉庫爾胎
898 Ⅷ-115 內(nèi)聯(lián)升千層底布鞋制作技藝
899 Ⅷ-116 黃金溜槽堆石砌灶冶煉技藝
900 Ⅷ-117 金銀細(xì)工制作技藝
901 Ⅷ-118 斑銅制作技藝
902 Ⅷ-119 銅雕技藝
903 Ⅷ-120 藏族金屬鍛造技藝
904 Ⅷ-121成都銀花絲制作技藝
905 Ⅷ-122 維吾爾族傳統(tǒng)小刀制作技藝
906 Ⅷ-123 蒙古族馬具制作技藝
907 Ⅷ-124 民族樂器制作技藝
908 Ⅷ-125花絲鑲嵌制作技藝
909 Ⅷ-126 金漆鑲嵌髹飾技藝
910 Ⅷ-127 漆器髹飾技藝
911 Ⅷ-128 彝族漆器髹飾技藝
912 Ⅷ-129紙箋加工技藝
913 Ⅷ-130 宣筆制作技藝
914 Ⅷ-131 楮皮紙制作技藝
915 Ⅷ-132白沙茅龍筆制作技藝
916 Ⅷ-133 硯臺(tái)制作技藝
917 Ⅷ-134 印泥制作技藝
918 Ⅷ-135木活字印刷技術(shù)
919 Ⅷ-136 裝裱修復(fù)技藝
920 Ⅷ-137 傳統(tǒng)木船制造技藝
921 Ⅷ-138 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
922 Ⅷ-139 龍舟制作技藝
923 Ⅷ-140 傘制作技藝
924 Ⅷ-141 藏香制作技藝
925 Ⅷ-142 貝葉經(jīng)制作技藝
926 Ⅷ-143 土堿燒制技藝
927 Ⅷ-144 蒸餾酒傳統(tǒng)釀造技藝
928 Ⅷ-145 釀造酒傳統(tǒng)釀造技藝
929 Ⅷ-146 配制酒傳統(tǒng)釀造技藝
930 Ⅷ-147 花茶制作技藝
931 Ⅷ-148 綠茶制作技藝
932 Ⅷ-149 紅茶制作技藝
933 Ⅷ-150 烏龍茶制作技藝
934 Ⅷ-151 普洱茶制作技藝
935 Ⅷ-152 黑茶制作技藝
936 Ⅷ-153 曬鹽技藝
937 Ⅷ-154 醬油釀造技藝
938 Ⅷ-155 豆瓣傳統(tǒng)制作技藝
939 Ⅷ-156 豆豉釀制技藝
940 Ⅷ-157 腐乳釀造技藝
941 Ⅷ-158 醬菜制作技藝
942 Ⅷ-159 榨菜傳統(tǒng)制作技藝
943 Ⅷ-160 傳統(tǒng)面食制作技藝
944 Ⅷ-161 茶點(diǎn)制作技藝
945 Ⅷ-162周村燒餅制作技藝
946 Ⅷ-163 月餅傳統(tǒng)制作技藝
947 Ⅷ-164 素食制作技藝
948 Ⅷ-165 同盛祥牛羊肉泡饃制作技藝
949 Ⅷ-166 火腿制作技藝
950 Ⅷ-167 烤鴨技藝
951 Ⅷ-168 牛羊肉烹制技藝
952 Ⅷ-169天福號(hào)醬肘子制作技藝
953 Ⅷ-170 六味齋醬肉傳統(tǒng)制作技藝
954 Ⅷ-171 都一處燒麥制作技藝
955 Ⅷ-172聚春園佛跳墻制作技藝
956 Ⅷ-173 真不同洛陽水席制作技藝
957 Ⅷ-174 官式古建筑營造技藝
958 Ⅷ-175 木拱橋傳統(tǒng)營造技藝
959 Ⅷ-176 石橋營造技藝
960 Ⅷ-177 婺州傳統(tǒng)民居營造技藝
961 Ⅷ-178 徽派傳統(tǒng)民居營造技藝
962 Ⅷ-179閩南傳統(tǒng)民居營造技藝
963 Ⅷ-180 窯洞營造技藝
964 Ⅷ-181 蒙古包營造技藝
965 Ⅷ-182 黎族船型屋營造技藝
966 Ⅷ-183 哈薩克族氈房營造技藝
967 Ⅷ-184 俄羅斯族民居營造技藝
968 Ⅷ-185 撒拉族籬笆樓營造技藝
969 Ⅷ-186藏族碉樓營造技藝
傳統(tǒng)醫(yī)藥
(共計(jì)8項(xiàng))
970 Ⅸ-10 中醫(yī)養(yǎng)生
971 Ⅸ-11 傳統(tǒng)中醫(yī)藥文化
972 Ⅸ-12 蒙醫(yī)藥
973 Ⅸ-13 畬族醫(yī)藥
974 Ⅸ-14 瑤族醫(yī)藥
975 Ⅸ-15 苗醫(yī)藥
976 Ⅸ-16 侗醫(yī)藥
977 Ⅸ-17 回族醫(yī)藥
民俗
(共計(jì)51項(xiàng))
978 Ⅹ-71元宵節(jié)
979 Ⅹ-72 漁民開洋、謝洋節(jié)
980 Ⅹ-73 畬族三月三
981 Ⅹ-74賓陽炮龍節(jié)
982 Ⅹ-75 苗族獨(dú)木龍舟節(jié)
983 Ⅹ-76 苗族跳花節(jié)
984 Ⅹ-77 苗族四月八姑娘節(jié)
985 Ⅹ-78 德昂族澆花節(jié)
986 Ⅹ-79江孜達(dá)瑪節(jié)
987 Ⅹ-80 塔塔爾族撒班節(jié)
988 Ⅹ-81 燈會(huì)
989 Ⅹ-82 羌年
990 Ⅹ-83苗年
991 Ⅹ-84 廟會(huì)
992 Ⅹ-85保生大帝信俗
993 Ⅹ-86青海湖祭海
994 Ⅹ-87 抬閣
995 Ⅹ-88 打鐵花
996 Ⅹ-89 朝鮮族花甲禮
997 Ⅹ-90 洪洞大槐樹祭祖習(xí)俗
998 Ⅹ-91 鄂溫克馴鹿習(xí)俗
999 Ⅹ-92 蒙古族養(yǎng)駝習(xí)俗
1000 Ⅹ-93長白山采參習(xí)俗
1001 Ⅹ-94查干淖爾冬捕習(xí)俗
1002 Ⅹ-95 蠶桑習(xí)俗
1003 Ⅹ-96洪洞走親習(xí)俗
1004 Ⅹ-97 蟳埔女習(xí)俗
1005 Ⅹ-98漢族傳統(tǒng)婚俗
1006 Ⅹ-99朝鮮族傳統(tǒng)婚禮
1007 Ⅹ-100 塔吉克族婚俗
1008 Ⅹ-101 水鄉(xiāng)社戲
1009 Ⅹ-102界首書會(huì)
1010 Ⅹ-103洛陽牡丹花會(huì)
1011 Ⅹ-104三匯彩亭會(huì)
1012 Ⅹ-105石寶山歌會(huì)
1013 Ⅹ-106大理三月街
1014 Ⅹ-107 茶藝
1015 Ⅹ-108蒙古族服飾
1016 Ⅹ-109朝鮮族服飾
1017 Ⅹ-110 畬族服飾
1018 Ⅹ-111 黎族服飾
1019 Ⅹ-112 珞巴族服飾
1020 Ⅹ-113 藏族服飾
1021 Ⅹ-114 裕固族服飾
1022 Ⅹ-115 土族服飾
1023 Ⅹ-116 撒拉族服飾
1024 Ⅹ-117維吾爾族服飾
1025 Ⅹ-118哈薩克族服飾
1026 Ⅹ-119 珠算
1027 Ⅹ-120南海航道更路經(jīng)
1028 Ⅹ-121 藏族天文歷算
擴(kuò)展項(xiàng)目編輯
(共計(jì)147項(xiàng))
民間文學(xué)
(共計(jì)5項(xiàng))
序號(hào) 編號(hào) 項(xiàng)目名稱
8 Ⅰ-8 孟姜女傳說
13 Ⅰ-13 寶卷
22 Ⅰ-22 吳歌
31 Ⅰ-31 謎語
傳統(tǒng)音樂
(民間音樂,共計(jì)17項(xiàng))
34 Ⅱ-3 蒙古族長調(diào)民歌
35 Ⅱ-4 蒙古族呼麥
38 Ⅱ-7 畬族民歌
44 Ⅱ-13 崖州民歌
51 Ⅱ-20 花兒
58 Ⅱ-27 薅草鑼鼓
59 Ⅱ-28 侗族大歌
61 Ⅱ-30 多聲部民歌
65 Ⅱ-34 古琴藝術(shù)
66 Ⅱ-35 蒙古族馬頭琴音樂
67 Ⅱ-36 蒙古族四胡音樂
68 Ⅱ-37 嗩吶藝術(shù)
71 Ⅱ-40 江南絲竹
75 Ⅱ-44 十番音樂
76 Ⅱ-45 魯西南鼓吹樂
85 Ⅱ-54 土家族打溜子
90 Ⅱ-59 冀中笙管樂
傳統(tǒng)舞蹈
(民間舞蹈,共計(jì)13項(xiàng))
104 Ⅲ-1 京西太平鼓
105 Ⅲ-2 秧歌
107 Ⅲ-4 龍舞
108 Ⅲ-5 獅舞
110 Ⅲ-7 儺舞
112 Ⅲ-9 高蹺
119 Ⅲ-16 滾燈
120 Ⅲ-17 土家族擺手舞
122 Ⅲ-19 弦子舞
123 Ⅲ-20 鍋莊舞
126 Ⅲ-23 苗族蘆笙舞
127 Ⅲ-24 朝鮮族農(nóng)樂舞
129 Ⅲ-26 銅鼓舞
傳統(tǒng)戲劇
(共計(jì)33項(xiàng))
148 Ⅳ-4 潮劇
160 Ⅳ-16 秦腔
162 Ⅳ-18 晉劇
165 Ⅳ-21 上黨梆子
166 Ⅳ-22 河北梆子
167 Ⅳ-23 豫劇
170 Ⅳ-26 大平調(diào)
171 Ⅳ-27 越調(diào)
172 Ⅳ-28 京劇
175 Ⅳ-31 漢調(diào)二簧
179 Ⅳ-35 荊河戲
183 Ⅳ-39 亂彈
187 Ⅳ-43 柳子戲
188 Ⅳ-44 大弦戲
192 Ⅳ-48 高甲戲
194 Ⅳ-50 四平調(diào)
195 Ⅳ-51 評(píng)劇
197 Ⅳ-53 越劇
200 Ⅳ-56 揚(yáng)劇
207 Ⅳ-63 柳琴戲
209 Ⅳ-65陽新采茶戲
213 Ⅳ-69 曲子戲
214 Ⅳ-70 秧歌戲
215 Ⅳ-71 道情戲
217 Ⅳ-73 二人臺(tái)
221 Ⅳ-77 燈戲
222 Ⅳ-78 花燈戲
224 Ⅳ-80 藏戲
226 Ⅳ-82 壯劇
227 Ⅳ-83 侗戲
233 Ⅳ-89 儺戲
235 Ⅳ-91 皮影戲
236 Ⅳ-92 木偶戲
曲藝
(共計(jì)15項(xiàng))
237 Ⅴ-1 蘇州評(píng)彈
240 Ⅴ-4 山東大鼓
241 Ⅴ-5 西河大鼓
242 Ⅴ-6 東北大鼓
246 Ⅴ-10 京東大鼓
247 Ⅴ-11 膠東大鼓
254 Ⅴ-18 攤簧
255 Ⅴ-19 賢孝
257 Ⅴ-21 山東琴書
266 Ⅴ-30 新疆曲子
270 Ⅴ-34 歌冊
271 Ⅴ-35 東北二人轉(zhuǎn)
276 Ⅴ-40 烏力格爾
277 Ⅴ-41 達(dá)斡爾族烏欽
281 Ⅴ-45 哈薩克族阿依特斯
傳統(tǒng)體育、游藝與雜技
(雜技與競技,共計(jì)4項(xiàng))
285 Ⅵ-3 中幡
288 Ⅵ-6 線獅
292 Ⅵ-10 滄州武術(shù)
293 Ⅵ-11 太極拳
傳統(tǒng)美術(shù)
(民間美術(shù),共計(jì)16項(xiàng))
313 Ⅶ-14 藏族唐卡
314 Ⅶ-15 內(nèi)畫
315 Ⅶ-16 剪紙
317 Ⅶ-18 蘇繡
320 Ⅶ-21 蜀繡
321 Ⅶ-22 苗繡
324 Ⅶ-25 挑花
325 Ⅶ-26 香包
337 Ⅶ-38 磚雕
339 Ⅶ-40 潮州木雕
341 Ⅶ-42 黃楊木雕
343 Ⅶ-44 木偶頭雕刻
345 Ⅶ-46 竹刻
346 Ⅶ-47 泥塑
349 Ⅶ-50 燈彩
350 Ⅶ-51 竹編
傳統(tǒng)技藝
(傳統(tǒng)手工技藝,共計(jì)24項(xiàng))
356 Ⅷ-6 維吾爾族模制法土陶燒制
373 Ⅷ-23 花氈、印花布織染技藝
374 Ⅷ-24 藍(lán)印花布印染技藝
375 Ⅷ-25 蠟染技藝
376 Ⅷ-26 扎染技藝
380 Ⅷ-30 侗族木構(gòu)建筑營造技藝
385 Ⅷ-35 生鐵冶鑄技藝
388 Ⅷ-38 剪刀鍛制技藝
390 Ⅷ-40 銀飾制作技藝
394 Ⅷ-44 弓箭制作技藝
395 Ⅷ-45 家具制作技藝
396 Ⅷ-46 蒙古族勒勒車制作技藝
400 Ⅷ-50 雕漆技藝
411 Ⅷ-61 老陳醋釀制技藝
420 Ⅷ-70 桑皮紙制作技藝
421 Ⅷ-71 竹紙制作技藝
428 Ⅷ-78 雕版印刷技藝
430 Ⅷ-80 藏族雕版印刷技藝
431 Ⅷ-81 制扇技藝
432 Ⅷ-82 劇裝戲具制作技藝
433 Ⅷ-83 樺樹皮制作技藝
436 Ⅷ-86 煙火爆竹制作技藝
438 Ⅷ-88 風(fēng)箏制作技藝
傳統(tǒng)醫(yī)藥
(共計(jì)5項(xiàng))
442 Ⅸ-3 中藥炮制技術(shù)
443 Ⅸ-4 中醫(yī)傳統(tǒng)制劑方法
444 Ⅸ-5 針灸
445 Ⅸ-6 中醫(yī)正骨療法
448 Ⅸ-9 藏醫(yī)藥
民俗
(共計(jì)15項(xiàng))
450 Ⅹ-2 清明節(jié)
451 Ⅹ-3 端午節(jié)
452 Ⅹ-4 七夕節(jié)
453 Ⅹ-5 中秋節(jié)
456 Ⅹ-8 傣族潑水節(jié)
473 Ⅹ-25 侗族薩瑪節(jié)
480 Ⅹ-32 黃帝祭典
481 Ⅹ-33炎帝祭典
484 Ⅹ-36 媽祖祭典
496 Ⅹ-48 那達(dá)慕
497 Ⅹ-49 新疆維吾爾族麥西熱甫
502 Ⅹ-54 民間社火
503 Ⅹ-55 蒙古族婚禮
508 Ⅹ-60 藥市習(xí)俗
513 Ⅹ-65 苗族服飾
第三批編輯
第三批國家級(jí)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2] (共計(jì)191項(xiàng))
I-85天壇傳說
I-86曹雪芹傳說
I-87契丹始祖?zhèn)髡f
I-88趙氏孤兒傳說
I-89白馬拖韁傳說
I-90舜的傳說
I-91禹的傳說
I-92防風(fēng)傳說
I-93盤瓠傳說
I-94莊子傳說
I-95柳毅傳說
I-96禪宗祖師傳說
I-97布袋和尚傳說
I-98錢王傳說
I-99蘇東坡傳說
I-100王羲之傳說
I-101李時(shí)珍傳說
I-102蔡倫造紙傳說
I-103牡丹傳說
I-104泰山傳說
I-105黃鶴樓傳說
I-106爛柯山的傳說
I-107珞巴族始祖?zhèn)髡f
I-108阿尼瑪卿雪山傳說
I-109錫伯族民間故事
I-110嘉黎民間故事
I-111海洋動(dòng)物故事
I-112土家族哭嫁歌
I-113坡芽情歌
I-114祝贊詞
I-115黑暗傳
I-116陶克陶胡
I-117密洛陀
I-118亞魯王
I-119目瑙齋瓦
I-120洛奇洛耶與扎斯扎依
I-121阿細(xì)先基
I-122羌戈大戰(zhàn)
I-123恰克恰克
I-124酉陽古歌
I-125諺語(滬諺)
傳統(tǒng)音樂(共計(jì)16項(xiàng))
?、?140鳳陽民歌
Ⅱ-141九江山歌
?、?142利川燈歌
?、?143天門民歌
Ⅱ-144臨高漁歌
?、?145彌渡民歌
Ⅱ-146青海漢族民間小調(diào)
?、?147阿里郎
Ⅱ-148哈薩克族民歌
?、?149塔吉克族民歌
?、?150茅山號(hào)子
Ⅱ-151弦索樂(菏澤弦索樂)
?、?152納西族白沙細(xì)樂
?、?153伽倻琴藝術(shù)
?、?154京族獨(dú)弦琴藝術(shù)
?、?155哈薩克族庫布孜
傳統(tǒng)舞蹈
(共計(jì)15項(xiàng))
?、?97跳馬夫
?、?98仗鼓舞(桑植仗鼓舞)
?、?99南縣地花鼓
?、?100跳花棚
?、?101老古舞
?、?102跳曹蓋
Ⅲ-103棕扇舞
?、?104鄂溫克族薩滿舞
?、?105協(xié)榮仲孜
Ⅲ-106普蘭果爾孜
?、?107陳塘夏爾巴歌舞
?、?108巴當(dāng)舞
Ⅲ-109安昭
?、?110薩瑪舞
Ⅲ-111哈薩克族卡拉角勒哈
傳統(tǒng)戲劇
IV-139上黨二簧
IV-140醒感戲
IV-141湖劇
IV-142淳安三角戲
IV-143嗨子戲
IV-144贛劇
IV-145西河戲
IV-146鷓鴣戲
IV-147淮調(diào)
IV-148落腔
IV-149武當(dāng)神戲
IV-150雷劇
IV-151關(guān)索戲
IV-152通渭小曲戲
IV-153弦子腔
IV-154西路梆子
IV-155淮北梆子戲
IV-156滑稽戲
IV-157張家界陽戲
IV-158海南齋戲
曲藝
?、?97蓮花落
Ⅴ-98長子鼓書
?、?99翼城琴書
?、?100曲沃琴書
?、?101澤州四弦書
Ⅴ-102盤索里
?、?103永康鼓詞
?、?104唱新聞
?、?105漁鼓道情
?、?106三棒鼓
Ⅴ-107祁陽小調(diào)
?、?108粵曲
Ⅴ-109木魚歌
?、?110四川評(píng)書
?、?111洛南靜板書
?、?112南音說唱
?、?113河州平弦
?、?114端鼓腔
傳統(tǒng)體育、游藝與雜技
?、?56攔手門
?、?57通背纏拳
?、?58地術(shù)拳
Ⅵ-59佛漢拳
?、?60孫臏拳
Ⅵ-61肘捶
?、?62十八般武藝
?、?63華佗五禽戲
Ⅵ-64撂石鎖
?、?65賽龍舟
?、?66迎羅漢
?、?67摜牛
?、?68高桿船技
?、?69花毽
?、?70口技
傳統(tǒng)美術(shù)
Ⅶ-97棕編(新繁棕編)
?、?98苗畫
Ⅶ-99嘉興灶頭畫
?、?100永春紙織畫
?、?101平遙紗閣戲人
Ⅶ-102清徐彩門樓
?、?103上海絨繡
?、?104寧波金銀彩繡
?、?105瑤族刺繡
?、?106藏族編織、挑花刺繡工藝
?、?107侗族刺繡
?、?108錫伯族刺繡
?、?109寧波泥金彩漆
傳統(tǒng)技藝
?、?187越窯青瓷燒制技藝
?、?188建窯建盞燒制技藝
?、?189汝瓷燒制技藝
Ⅷ-190淄博陶瓷燒制技藝
?、?191長沙窯銅官陶瓷燒制技藝
?、?192藍(lán)夾纈技藝
?、?193中式服裝制作技藝(龍鳳旗袍手工制作技藝、亨生奉幫裁縫技藝,培羅蒙奉幫裁縫技藝,振興祥中式服裝制作技藝)
?、?194鉛錫刻鏤技藝
Ⅷ-195烏銅走銀制作技藝
?、?196銀銅器制作及鎏金技藝
Ⅷ-197青銅器修復(fù)及復(fù)制技藝
?、?198國畫顏料制作技藝(姜思序堂國畫顏料制作技藝)
?、?199藏族礦植物顏料制作技藝
?、?200毛筆制作技藝(周虎臣毛筆制作技藝、揚(yáng)州毛筆制作技藝)
?、?201衡水法帖雕版拓印技藝
Ⅷ-202古書畫臨摹復(fù)制技藝
?、?203白茶制作技藝(福鼎白茶制作技藝)
Ⅷ-204仿膳(清廷御膳)制作技藝
Ⅷ-205直隸官府菜烹飪技藝
?、?206孔府菜烹飪技藝
?、?207五芳齋粽子制作技藝
Ⅷ-208北京四合院傳統(tǒng)營造技藝
?、?209雁門民居營造技藝
?、?210石庫門里弄建筑營造技藝
?、?211土家族吊腳樓營造技藝
?、?212維吾爾族民居建筑技藝(阿依旺賽來民居營造技藝)
傳統(tǒng)醫(yī)藥
?、?18壯醫(yī)藥(壯醫(yī)藥線點(diǎn)灸療法)
?、?19彝醫(yī)藥(彝醫(yī)水膏藥療法)
?、?20傣醫(yī)藥(睡藥療法)
Ⅸ-21維吾爾醫(yī)藥(維藥傳統(tǒng)炮制技藝、木尼孜其·木斯力湯藥制作技藝、食物療法、庫西臺(tái)法)
民俗
?、?122中元節(jié)(潮人盂蘭勝會(huì))
?、?123中和節(jié)(永濟(jì)背冰、云丘山中和節(jié))
?、?124俄羅斯族巴斯克節(jié)
?、?125鄂溫克族瑟賓節(jié)
?、?126諾茹孜節(jié)
Ⅹ-127布依族“三月三”
?、?128土家年
Ⅹ-129彝族年
?、?130侗年
?、?131藏歷年
?、?132舜帝祭典
Ⅹ-133祭寨神林
?、?134歌會(huì)(瑞云四月八、四十八寨歌節(jié))
Ⅹ-135尉村跑鼓車
?、?136獨(dú)轅四景車賽會(huì)
Ⅹ-137網(wǎng)船會(huì)
?、?138月也
Ⅹ-139婚俗(朝鮮族回婚禮、達(dá)斡爾族傳統(tǒng)婚俗、彝族傳統(tǒng)婚俗、裕固族傳統(tǒng)婚俗、回族傳統(tǒng)婚俗、哈薩克族傳統(tǒng)婚俗、錫伯族傳統(tǒng)婚俗)
?、?140徑山茶宴
?、?141裝泥魚習(xí)俗
?、?142苗族栽巖習(xí)俗
?、?143柯爾克孜族馴鷹習(xí)俗
?、?144塔吉克族服飾
第四批編輯
第四批國家級(jí)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共計(jì)298項(xiàng),其中新入選151項(xiàng),擴(kuò)展項(xiàng)147項(xiàng)。
民間文學(xué)
(30項(xiàng),涉及31個(gè)申報(bào)地區(qū)或單位)
1 盧溝橋傳說 北京市豐臺(tái)區(qū)
2 鬼谷子傳說 河北省臨漳縣
3 東海孝婦傳說 江蘇省連云港市
4 劉阮傳說 浙江省天臺(tái)縣
5 孔雀東南飛傳說 安徽省懷寧縣
6 老子傳說 安徽省渦陽縣,河南省靈寶市
7 陳三五娘傳說 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qū)
8 胡嶧陽傳說 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qū)
9 孟母教子傳說 山東省鄒城市
10 河圖洛書傳說 河南省洛陽市
11 杞人憂天傳說 河南省杞縣
12 三國傳說 湖北省
13 尹吉甫傳說 湖北省房縣
14 伯牙子期傳說 湖北省武漢市
15 蘇仙傳說 湖南省郴州市蘇仙區(qū)
16 壯族百鳥衣故事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橫縣
17 畢阿史拉則傳說 四川省金陽縣
18 倉頡傳說 陜西省白水縣、洛南縣
19 駱駝泉傳說 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
20 回族民間故事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涇源縣
21 廣禪侯故事 山西省陽城縣
22 解縉故事 江西省吉水縣
23 阿凡提故事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喀什地區(qū)
24 廣陽鎮(zhèn)民間故事 重慶市南岸區(qū)
25 西王母神話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阜康市
26 盤王大歌 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
27 瑪牧特依 四川省喜德縣
28 黑白戰(zhàn)爭 云南省麗江市古城區(qū)
29 祁家延西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
30 常山喝彩歌謠 浙江省常山縣
傳統(tǒng)音樂
(15項(xiàng),涉及17個(gè)申報(bào)地區(qū)或單位)
1 土家族民歌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
2 漁歌(洞庭漁歌、汕尾漁歌) 湖南省岳陽市,廣東省汕尾市
3 川西西嶺山歌 四川省大邑縣
4 旬陽民歌 陜西省旬陽縣
5 撒拉族民歌 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
6 錫伯族民歌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
7 凌云壯族七十二巫調(diào)音樂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凌云縣
8 畢摩音樂 四川省美姑縣
9 劍川白曲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10 阿斯?fàn)?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鑲黃旗
11 莆仙十音八樂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qū)
12 蒙古族汗廷音樂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阿魯科爾沁旗
13 瀏陽文廟祭孔音樂 湖南省瀏陽市
14 潮爾(蒙古族弓弦樂)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通遼市
15 蒙古族托布秀爾音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
傳統(tǒng)舞蹈
(20項(xiàng),涉及20個(gè)申報(bào)地區(qū)或單位)
1 太子務(wù)武吵子 北京市大興區(qū)
2 左權(quán)小花戲 山西省左權(quán)縣
3 博舞 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
4 洪澤湖漁鼓 江蘇省泗洪縣
5 龍巖采茶燈 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qū)
6 宜黃禾杠舞 江西省宜黃縣
7 耍老虎 河南省焦作市
8 棕包腦 湖南省洞口縣
9 瑤族金鑼舞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田東縣
10 玩牛 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11 古藺花燈 四川省古藺縣
12 登甘嘎謅(熊貓舞) 四川省九寨溝縣
13 布依族轉(zhuǎn)場舞 貴州省冊亨縣
14 阿妹戚托 貴州省晴隆縣
15 耳子歌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16 怒族達(dá)比亞舞 云南省福貢縣
17 铓鼓舞 云南省建水縣
18 水鼓舞 云南省瑞麗市
19 鍋哇(玉樹武士舞)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
20 納孜庫姆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吐魯番市
傳統(tǒng)戲劇
(4項(xiàng),涉及4個(gè)申報(bào)地區(qū)或單位)
1 線腔 山西省芮城縣
2 平講戲 福建省福安市
3 東河戲 江西省贛縣
4 永修丫丫戲 江西省永修縣
曲藝
(13項(xiàng),涉及13個(gè)申報(bào)地區(qū)或單位)
1 數(shù)來寶 北京市東城區(qū)
2 梅花大鼓 天津市
3 彈唱 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qū)
4 浦東宣卷 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5 麗水鼓詞 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qū)
6 客家古文 江西省于都縣
7 永新小鼓 江西省永新縣
8 山東花鼓 山東省菏澤市
9 跳三鼓 湖北省石首市
10 湖南漁鼓 湖南省
11 桂林漁鼓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林市
12 寧夏小曲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銀川市
13 托勒敖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尼勒克縣
傳統(tǒng)體育、游藝與雜技
(14項(xiàng),涉及15個(gè)申報(bào)地區(qū)或單位)
1 布魯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庫倫旗
2 蒙古族駝球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烏拉特后旗
3 意拳 北京市東城區(qū)
4 戳腳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區(qū)
5 綿拳 上海市楊浦區(qū)
6 精武武術(shù) 上海市虹口區(qū)
7 詠春拳 福建省福州市
8 井岡山全堂獅燈 江西省井岡山市
9 梁山武術(shù) 山東省梁山縣
10 徐家拳 山東省新泰市
11 兩儀拳 河南省沈丘縣
12 梅山武術(shù) 湖南省新化縣
13 武漢雜技 湖北省武漢市
14 幻術(shù)(傅氏幻術(shù)、周化一魔術(shù)) 北京市朝陽區(qū),陜西省
傳統(tǒng)美術(shù)
(12項(xiàng),涉及14個(gè)申報(bào)地區(qū)或單位)
1 京繡 北京市房山區(qū),河北省定興縣
2 布糊畫 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
3 抽紗(汕頭抽紗、潮州抽紗) 廣東省汕頭、潮州市
4 水陸畫 河北省廣平縣
5 畢摩繪畫 四川省美姑縣
6 彩砂壇城繪制 西藏自治區(qū)日喀則地區(qū)
7 琥珀雕刻 遼寧省撫順市
8 傳統(tǒng)玩具(郯城木旋玩具) 山東省郯城縣
9 蒙古文書法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
10 滿文書法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烏魯木齊市
11 刻銅(杜氏刻銅) 安徽省阜陽市
12 賞石藝術(shù) 中國觀賞石協(xié)會(huì)
傳統(tǒng)技藝
(28項(xiàng),涉及29個(gè)申報(bào)地區(qū)或單位)
1 邢窯陶瓷燒制技藝 河北省邢臺(tái)市
2 婺州窯陶瓷燒制技藝 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qū)
3 吉州窯陶瓷燒制技藝 江西省吉安市
4 登封窯陶瓷燒制技藝 河南省登封市
5 當(dāng)陽峪絞胎瓷燒制技藝 河南省焦作市
6 潮州彩瓷燒制技藝 廣東省潮州市
7 陶瓷微書 廣東省汕頭市
8 古陶瓷修復(fù)技藝 上海市長寧區(qū)
9 藏族鎏鈷技藝 青海省
10 銅器制作技藝(大同銅器制作技藝) 山西省大同市城區(qū)
11 古代鐘表修復(fù)技藝 故宮博物院
12 傳統(tǒng)香制作技藝(藥香制作技藝、莞香制作技藝) 北京市西城區(qū),廣東省東莞市
13 一得閣墨汁制作技藝 北京市西城區(qū)
14 奶制品制作技藝(察干伊德)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正藍(lán)旗
15 遼菜傳統(tǒng)烹飪技藝 遼寧省沈陽市
16 泡菜制作技藝(朝鮮族泡菜制作技藝) 吉林省延吉市
17 老湯精配方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qū)
18 上海本幫菜肴傳統(tǒng)烹飪技藝 上海市黃浦區(qū)
19 傳統(tǒng)制糖技藝(義烏紅糖制作技藝) 浙江省義烏市
20 豆腐傳統(tǒng)制作技藝 安徽省淮南市
21 德州扒雞制作技藝 山東省德州市
22 龍口粉絲傳統(tǒng)手工生產(chǎn)技藝 山東省招遠(yuǎn)市
23 云南蒙自過橋米線 云南省蒙自市
24 坎兒井開鑿技藝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吐魯番市
25 傳統(tǒng)造園技藝(揚(yáng)州園林營造技藝) 江蘇省揚(yáng)州市
26 古戲臺(tái)營造技藝 江西省樂平市
27 廬陵傳統(tǒng)民居營造技藝 江西省泰和縣
28 古建筑修復(fù)技藝 甘肅省永靖縣
傳統(tǒng)醫(yī)藥
(2項(xiàng),涉及2個(gè)申報(bào)地區(qū)或單位)
1 哈薩克族醫(yī)藥(布拉吾藥浴熏蒸療法、臥塔什正骨術(shù)、凍傷療法)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阿勒泰地區(qū)
2 布依族醫(yī)藥(益肝草制作技藝) 貴州省貴定縣
民俗
(13項(xiàng),涉及14個(gè)申報(bào)地區(qū)或單位)
1 望果節(jié)西藏自治區(qū)
2 察干蘇力德祭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烏審旗
3 博格達(dá)烏拉祭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扎賚特旗
4 稻作習(xí)俗 江西省萬年縣
5 匾額習(xí)俗(贛南客家匾額習(xí)俗) 江西省會(huì)昌縣
6 馬仙信俗 福建省柘榮縣
7 寮步香市 廣東省東莞市寮步鎮(zhèn)
8 達(dá)斡爾族服飾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呼倫貝爾市
9 鄂溫克族服飾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陳巴爾虎旗
10 彝族服飾 四川省昭覺縣、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
11 布依族服飾 貴州省
12 侗族服飾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13 柯爾克孜族服飾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烏恰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