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導論論文(2)
哲學導論論文
哲學導論論文篇二
當今社會,資本主義大行其道,影響遍及社會的各個方面。一個講求效率和競爭的社會,使得人們將人生的目的和意義定位于獲得成功和權(quán)力上,認為有了它們?nèi)松褪呛玫娜松?,可是這樣的人生追求給我們的道德帶來了沖擊,如極端的利己主義。我不禁想問:什么樣的人生才是一個好的人生?如果是金錢和權(quán)力,那么為什么那么多得到了它們的人不快樂甚至自殺?如果不是這些,是快樂,幸福這些主觀的感受嗎?“我怎樣過我的人生,我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應該成為每個人思考的哲學問題。
一, 四種主要的關(guān)于“好的人生”的學說
快樂主義
與蘇格拉底同時代的伊壁鳩魯提出了“快樂主義”學說,認為好的生活應該是從生活中得到盡可能多的快樂。但是伊壁鳩魯本人也承認快樂有分好壞,過度地縱欲享樂不能帶來一個真正愉快的人生。伊壁鳩魯眼提倡的是簡單的快樂、安寧和平靜,提倡心靈的快樂和朋友間的友誼。人人都希望自己是快樂的,所以將快樂主義作為好的生活判斷標準對很多人來說具有極其的吸引力,但亞里士多德卻認為快樂并不等同于好的人生,人生是由一系列活動構(gòu)成的,好的生活關(guān)鍵在于“令人滿意的活動”,而不在于快樂本身??鞓犯袷且环N額外的獎勵。他認為人生中有些活動是極端痛苦的,如經(jīng)受一項嚴格的測試,但這個活動本身是富有挑戰(zhàn)的,它仍然可以產(chǎn)生一種有意義的快樂。康奈爾大學的心理學家詹姆斯奧茲所做的“快樂箱”的實驗也可以證明這一點,即很少人愿意過只有感官快樂的人生,痛苦一定程度上使我們的人生變得更加豐富更加有意義。
成功
成功本身包含有很多元素,我覺得得到權(quán)力也可以囊括其中。現(xiàn)代社會中,好的生活往往被等同于成功。這個似乎不需要費力思考也可以理解。平常聚在一起討論某人過得好不好時,大家都會用成功這個詞來概括。好比我們在學生時代,成功就是學習好,只有學習好了,外界才會認可我們,換句話說,就是我們那段學生時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否則就會被認為是個失敗者。
這個評判標準完全來自于外在如何定義成功。好比某些著名運動員的境況:參加一項體育賽事打破自己以前最好成績獲得了亞軍,但在本國國民卻會因為沒有獲得第一而認為他是一個失敗者。作為運動員本人來說他可能覺得自己是成功了的,因為他超越了自我,而在外人看來他卻是失敗的。很顯然這樣過于外在的評判標準會使得人們?yōu)榱擞洗蟊娧壑械某晒Χ`背自己的本性,就像我們的教育一樣,如果整個教育將成績作為評判的唯一標準,那么很多人為了達到家長老師眼中的成功可能會損害自己的健康熬夜學習,
甚至會通過作弊的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教育其實是社會的一個比較溫和的微觀版。在社會中,為達成功,不折手段的人不在少數(shù),如果將成功作為標準,那么我們的社會就會像現(xiàn)在這樣殘酷地競爭下去,沒有真正內(nèi)心的平和、寧靜,因為頭腦里整天想著如何成功的人心靈也會是為成功忙碌的。
所以我覺得以成功作為好的生活的評判標準不僅太過外在表面化同時也會導致我們的社會過度浮躁,競爭激烈,反過來會帶給個人一種消極的思想,從而影響個人的對人生的滿意度。
禁欲主義
與第二點提到的“成功”作為好的生活的評判標準剛剛相反,禁欲主義的支持者主張簡樸甚至貧窮的生活。與蘇格拉底同時期的犬儒主義代表第歐根尼就為這類思想辯護過。當然很多人表示禁欲只是達到“好的生活”的一種方式而已,很多人選擇簡樸甚至清貧的生活是因為他們覺得這樣的生活是獲得創(chuàng)造性的最佳方式,他們因此可以拋開社會過多的束縛從而更好地享受生活。
當然我也不贊同把禁欲作為好的生活本身,同時我也不覺得禁欲可以作為獲得快樂的最佳途徑。至少對于大多數(shù)人是不適用的。如果一個人可以在寬敞的房子里住,為什么一定要選擇住在茅屋里面呢?(如果不是像陶淵明那樣因為“不為五斗米折腰”而隱居南山下的話)難道那樣會更快樂更舒服嗎?那樣為什么可以獲得更好的創(chuàng)造力呢?在我看來只有少數(shù)的那些藝術(shù)家或者宗教徒,以及那些看破紅塵的人才會產(chǎn)生這樣的看法(這個也很容易調(diào)查出來),對于大多數(shù)普通人來說是沒有辦法接受的。
幸福
在關(guān)于什么是“好的生活”這一問題上,亞里士多德提出的觀點,即幸福是好的生活,我認為是比較能令人接受的。亞里士多德在他的《倫理學》中表示,快樂和成功只是好的生活的必要條件,而幸福才是好的生活本身。他還認為幾個小時一天幾個月這樣短暫時間內(nèi)的幸福是毫無意義的,一個人只有基于自己的一生才能被稱為是幸福。這一點很顯然違背我們常人對幸福的看法;而且他還強調(diào)即使一個人已經(jīng)離開了人世,他還是可能會受到影響,比如死者的兒子糟蹋了自家的名譽。這當然是古人為了盡量要求人人都能在身前把一切做好,包括教育好自己的后代,以免貽人口舌。
但是他的觀點也有局限,如果把幸福當作一個好的人生,且只有作為一個整體來說才是,那么人生有時候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痛苦但卻是為了未來幸福的,然而最終卻又沒能實現(xiàn)自己的最終目標,那是不是意味著這樣的人生就不是好的人生?如果這樣,那么當初是不是應該選擇享樂而放棄痛苦的拼搏?
二、好的人生是一段終極無悔的旅程
這里我想引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保爾說過的話:人最寶貴的是生命。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jīng)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人生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就好像一場從出生到死亡的時空旅行,而且這段旅行的長度因人而異,好的人生在我看來就如保爾所言,在人生將近之時回首往事沒有悔恨沒有羞愧。我們不一定要像保爾一樣為人類的解放事業(yè)而奮斗,我們至少要成為一個社會有用的人,正如愛因斯坦曾說: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么,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什么。在我看來人只有在奉獻中才會體會到真正的無私的快樂,奉獻的人生才是好的人生。
看了“哲學導論論文”的人還看了:
1.哲學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