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秋季養(yǎng)生保健
人們常用“秋高氣爽”、“風高物燥”來形容秋季的氣候特點,我們更要注重秋季養(yǎng)生。下面學習啦小編給大家介紹黃帝內經秋季養(yǎng)生保健知識,希望對你有用!
黃帝內經秋季養(yǎng)生法
農歷二十四節(jié)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二十四節(jié)氣即:立春、 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按農歷說,七月、八月、九月是秋三月,秋季是由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 個節(jié)氣組成。
秋季,暑夏的高溫已降低,人們煩躁的情緒也隨之平靜,且秋風帶來秋季宜人的景色。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立秋過后氣溫逐漸由升溫轉成降溫,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人極易倦怠、乏力等。根據中醫(yī)“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的原則,此時進補十分合適。
秋季如何養(yǎng)生?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yǎng)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
秋天的三個月,是萬物果實飽滿、已經成熟的季節(jié)。在這一季節(jié)里,天氣清肅,其風緊急,草木凋零,大地明凈。
秋季養(yǎng)生【關鍵詞】:收斂 安寧
人應當早睡早起,跟群雞同時作息。使情志安定平靜,用以緩沖深秋的肅殺之氣對人的影響;收斂此前向外宣散的神氣,以使人體能適應秋氣并達到相互平衡;不要讓情志向外越泄,用以使肺氣保持清肅。這乃是順應秋氣、養(yǎng)護人體收斂機能的法則。違背了這一法則,就會傷害肺氣,到了冬天還會由生完谷不化的飧泄。究其原因,是由于身體的收斂機能在秋天未能得到應有的養(yǎng)護、以致供給冬天的閉藏之力少而不足的緣故。
秋季養(yǎng)生之道
1、靜神養(yǎng)心
注重養(yǎng)“心”精神調節(jié)是秋季保健的重點。由于秋天的氣候變化較大,陽氣也處于收斂內養(yǎng)階段,易使人情緒產生波動,常常在心中引起秋悲、凄涼、垂暮之感,因而產生抑郁情緒,故此需要注意養(yǎng)心。
中醫(yī)認為,安撫經絡,可糾正臟腑功能的失衡,起到養(yǎng)心的功效。其做法是每晚入睡前熱水泡腳15分鐘,并配合點按太淵穴、膻中穴各36次,做6次深呼吸、6次漱津吞咽,若能配以讓人心神寧靜的輕音樂,效果更甚。
2、睡眠保心
秋天,陰氣始盛,陽氣始衰,人極易疲乏,因此,秋季的睡眠非常重要。睡眠不僅可以養(yǎng)生,同時還可以養(yǎng)心。
古人在睡眠養(yǎng)生法中還強調了子午覺的重要性(即每天子時、午時入睡)。認為子午之時,陰陽交接,極盛及衰,體內氣血陰陽失衡,必欲靜臥,以候氣夏?,F代研究也發(fā)現,子時,人體內各器官的功能都將至最低點;而午時,是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間。另有統(tǒng)計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覺可以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同時需要強調的是秋天天氣變化無常,睡覺時被子要隨氣溫增減,要護住胸背,因五臟的腧穴都匯集于背部,若邪風侵入,易中風。
3、吃好安心
古人認為:“眠食二者,為養(yǎng)生之要務。”由此可見,“睡”和“吃”都是非常重要的養(yǎng)生保健之法。
秋天是很多水果成熟的季節(jié).在秋天建議多吃酸性的水果,橘子,山楂,獼猴桃等,來補益自己的肺氣.經過夏天這么沉悶,潮濕的天氣的改變,黃帝內經中講到秋天的是這么說的"秋天為天氣以急,地氣以明".建議秋天養(yǎng)生應該去戶外,山上,寬廣的平原和內陸地區(qū),散散自己心情.,那么飲食方面:少吃辣的,還要適當吃銀耳、豆腐、百合、蜂蜜、糯米、粳米、豆芽等有潤肺作用.。
秋季養(yǎng)生注意5大方面
1.起居
“秋三月,要早臥早起,與雞俱興 ”。意思是在秋天,要早點睡覺,早點起床。早臥,順應陽氣之收,又避免冷氣入中。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陽氣收之太過。
秋天多燥,更易養(yǎng)陰。空氣中的濕度小,風力大,汗液蒸發(fā)得很快,易使人皮膚干裂,毛發(fā)也易脫落。故必須注意保持室內具備一定的濕度,并適當補充體內的水分。
2.著衣
秋天天地為陰收之氣,天氣逐漸涼爽,雨少多燥;人體依然,陽氣開始內收,皮膚毛孔、汗孔、諸竅開始變得致密,不易受風寒。
初秋余熱未盡,但早晚卻是涼風習習。因此,立秋后不要赤膊露體,防止涼氣侵體。
“春捂秋凍”,早秋不要忙加衣,預熱未盡。因而著衣不宜太多,否則會影響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易受涼感冒。
3.運動
深秋后,活動就不宜太劇烈,中醫(yī)認為:“秋須收其內”,盡量以平緩之運動為主,如練習氣功等。
4.飲食
秋為少陰,體內陽氣緩,陰液乏。秋有燥邪傷津,所以收“滋陰宜津”之品以防秋刑。“秋老虎”傷人,其病也急。故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
五味:要多食酸(酸入肝),省辛(秋時金氣旺),少甘(甘補脾生肺),忌食苦(心克制肺金,為傷根,最不宜)。
要盡量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金匱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說。
5.精神
使志安寧,收斂神氣。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黃帝內經秋季養(yǎng)生保健
上一篇:黃帝內經秋季養(yǎng)生
下一篇:黃帝內經秋季養(yǎng)生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