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黃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_地黃的健康用藥知識
地黃,玄參科地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30厘米,根莖肉質(zhì),鮮時黃色,在栽培條件下,莖紫紅色。下面就由學習啦小編為大家介紹下地黃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地黃性涼,味甘苦,具有滋陰補腎、養(yǎng)血補血、涼血的功效。凡陰虛血虛腎虛者食之,頗有益處。此外,地黃有強心利尿、解熱消炎、促進血液凝固和降低血糖的作用。
宜食:陰虛發(fā)熱、口干渴、陰傷便秘、腎陰不足、虛火上火之咽喉干痛、濕疹、神經(jīng)性皮炎以及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血崩、胎動不安等病癥患者適宜食用。
忌食:脾虛腹瀉、胃虛食少者不適宜食用。同時,地黃不宜與薤白、韭白、蘿卜、蔥白一起食用,以及在煎服時不宜用銅鐵器皿。
⑴治傷寒及溫病應發(fā)汗而不汗之內(nèi)畜血者,及鼻衄吐血不盡,內(nèi)余瘀血,面黃,大便黑,消瘀血:犀角一兩,生地黃八兩,芍藥三兩,牡丹皮二兩。右四味細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方》犀角地黃湯)
⑵治暑溫脈虛夜寐不安,煩渴舌赤,時有嚴語,目常開不閉,或喜切不開:犀角三錢,生地五錢,元參三錢,竹葉心一錢,麥冬三錢,丹參二錢,黃連一錢五分,銀花三錢,連翹二錢(連心用)。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舌白滑者,不可與也。(《溫病條辨》清營湯)
⑶治陽乘于陰,以致吐血、衄血:生荷葉、生艾葉、生柏葉、生地黃各等分。上研,丸雞子大。每服一丸,水煎服。(《婦人良方》四生丸)
⑷治吐血經(jīng)日:生地黃汁一升,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末)。上藥相和,煎至半升,分為二服,溫溫食后服。(《圣惠方》)
⑸治肺損吐血不止:生地黃八兩(研取汁),鹿角膠一兩(炙燥,研為末)。上二味,先以童子小便五合,于銅器中煎,次下地黃汁及膠末,打令勻,煎令熔,十沸后,分作三服。(《圣濟總錄》地黃飲)
⑹補虛除熱,去癰癤痔疾:生地黃隨多少,三搗三壓,取汁令盡,銅器中湯上煮,勿蓋,令泄氣,得減半,出之,布絞去粗碎結濁滓穢,更煎之令如餳,酒服如彈丸許,日三。(《千金方》地黃煎)
⑺治勞瘦骨蒸,日晚寒熱,咳嗽唾血:生地黃汁二合。煮白粥,臨熟人地黃汁攪令勻,空心食之。(《食醫(yī)心鏡》)
⑻治產(chǎn)后崩中,下血不止,心神煩亂:生地黃汁半小盞,益母草計半小盞。上藥,入酒一小盞相和,煎三、五沸,分為三服,頻頻服之。(《圣惠方》地黃酒)
⑼治消渴:生地黃三斤(細切),生姜半斤(細切),生麥門冬二斤(去心)。上三味一處于石臼內(nèi)搗爛,生布絞取自然計,慢火熬,稀稠得所,以磁盒貯,每服一匙,用溫湯化下,不拘時。(《圣濟總錄》地黃煎)
⑽治墜馬傷折手足,痛甚:生地黃一斤,生姜四兩。搗細末,入糟一斤同炒勻,乘熱以布裹罨傷處,冷即易之,先能止痛,后整骨。(《夷堅志》)
顯微特征:鮮地黃橫切面木栓層為數(shù)層細胞。皮層薄壁細胞排列疏松;散有較多分泌細胞,含橘黃色油滴;偶有石細胞。韌皮部較寬,分泌細胞較少。形成層成環(huán)。木質(zhì)部射線寬廣;導管稀疏,放射狀排列。
生地黃粉末深棕色,木栓細胞淡棕色,斷面觀類長方形,排列整齊。薄壁細胞類圓形,內(nèi)含類圓形細胞核。分泌細胞形狀與一般薄壁細胞相似,內(nèi)含橙黃色或橘黃色油滴物。具緣紋孔及網(wǎng)紋導管直徑約至92微米。
理化鑒別:生地黃取本品2克,加甲醇20毫升,置于水浴上加熱回流1小時,放冷,濾過,濾液回收甲醇至5毫升,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梓醇對照品,加甲醇配制成每毫升含0.5毫克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微升,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甲醇-水(14:6: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茴香醛試液,105攝氏度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再對照品色譜相應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熟地黃取本品粉末1克,加乙醇10毫升,浸泡24小時,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5-羥甲基糠醛對照品,加乙醇制成每毫升含0.5毫克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吸取供試品溶液10微升、對照品溶液5微升,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F254薄層板上,以石油醚-乙酸乙酯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燈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地黃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相關文章:
★ 地黃的功效和作用
★ 地黃的功效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