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教育孩子最忌諱的事情
夫妻教育孩子最忌諱的事情
在孩子教育上,父母有哪些禁忌呢?下面學習啦小編收集了一些關(guān)于夫妻教育孩子最忌諱的事情,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育孩子忌諱的事情
忌諱一:不該出手也出手——皮肉之苦最傷孩子自尊
孩子彈琴時表現(xiàn)出極大的隨意性,老師講過的正確指法、手型和要求在她的腦子里沒有留下絲毫的印跡,仿佛從來就沒有學過似的。媽媽看在眼里、急在 心上,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外加親自示范,可孩子擺出了一副不合作的態(tài)度,在琴凳上扭來扭去,一會兒喝水、一會兒上廁所,沒過兩分鐘又嚷嚷著累了要歇會兒。
錯誤批評:
內(nèi)心的怒氣終于沖破了忍耐的底線,媽媽一巴掌揮了過去,孩子的手背頓時就紅了——說服教育升級為武力懲罰。
留下的傷痕:
從根本上說,武力懲罰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只能使雙方的矛盾激化,使原本有可能繼續(xù)下去的學習中途擱淺;在父母的拳頭下,孩子的自尊心也被打得一敗涂地,容易形成破罐破摔的心理,甚至既而對所有的批評刀槍不入,那可真是兩敗俱傷。
它的另一個直接后果是:你以什么樣的方式對待孩子,孩子就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你和他周圍的人——對暴力行為的模仿是輕而易舉的。由于父母的壞榜樣,孩子在獨立面對自己和小朋友的沖突時,頭腦中的第一反應(yīng)就是“先下手為強”。
“剪枝”有方:
將批評升級為“戰(zhàn)爭”,那就是父母的不是了。幼兒還沒有形成自我評價體系,他們是通過成人尤其是父母對自己的評價來看待自身的。而且,脆弱的內(nèi) 心特別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這能給孩子自信,也能使他們愉快地接受批評。批評的藝術(shù)在于正強化,而非負強化。與其強化孩子的弱點或全盤否定,不如將孩子的 點滴成績和好的苗頭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掛在嘴邊,強化其好的一面,給予必要的指點,讓孩子看到自己的潛力,提升自信。
所以,媽媽此時不如使用“表揚式的批評”方法,去發(fā)現(xiàn)孩子的點滴長處,先褒后批:“你的左手手型比右手的漂亮,左手三指比二指好看,這一遍強弱 感覺掌握得不錯”,接著再提要求:“右手能不能也像左手那樣漂亮,二指能不能往回勾一點,速度如果再放慢一點會更好。來,我們來試一試,我想宣宣一定沒問 題!”孩子需要在比較和實實在在的夸獎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差距,如果父母肯定了孩子的一點成績,她會有信心糾正自己的九個錯誤;相反,父母對孩子的一個錯誤采取 粗暴的方式,她很可能會毫無心情保持自己的九個優(yōu)點。
忌諱二:大喊大叫——失控的情緒難以給孩子正確引導(dǎo)
孩子每天都把家里弄得天翻地覆:玩具散落一地,畫筆、畫紙攤滿了桌子,床上也堆著他的各種小玩意兒,自己最喜歡的書也十有八九到想看的時候不知道去哪了。多次的提醒仍然沒能使孩子有任何改觀。
錯誤批評:
屋內(nèi)的一片狼藉點燃了媽媽心中的怒火:“跟你說過多少次了,從哪兒拿來的東西玩完了還放回哪兒去。你就是不長記性,你不收,看我全把它們?nèi)拥?”說著假裝把孩子最心愛的玩具扔了,接著是一陣急風暴雨般的叫嚷。
留下的傷痕:
不是你的嗓門越高就越能產(chǎn)生立竿見影的效果,聲調(diào)和結(jié)果往往成反比;并且大喊大叫使孩子絲毫感覺不到尊嚴的存在,也把你的修養(yǎng)咆哮得無影無蹤。 如果大人孩子都發(fā)脾氣,批評很有可能會升級為哭鬧和打罵,教育的效果抵消為零。而且孩子很快就會知道,媽媽嘴上說“扔掉”,但是手上卻沒有真正“扔掉”, 媽媽的威信也由此喪失。
“剪枝”有方:
千萬不要以為你的態(tài)度,包括表情、語氣和目光無足輕重,只有好心就足夠了;不肯在表達方式上花心思,孩子難以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評。因為,有時候他們拒絕的不是批評本身,而是父母的態(tài)度。
心平氣和地批評孩子,有助于保持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也能達到批評的目的。所以,最好管住自己的脾氣,讓自己息怒。
收拾好自己的東西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很難養(yǎng)成的習慣,媽媽應(yīng)該對孩子耐心一些。先和孩子一起收拾,能收好一件東西就鼓勵一下。孩子被媽媽的肯定激勵著,會慢慢學會獨立整理自己的物品。
忌諱三:喋喋不休——過濫的批評引來逆反
孩子有一大盒子各種形狀的小珠子,串起項鏈漂亮極了;但當她看到別的小朋友拿著幾個透明的圍棋棋子充當“夜明珠”時,哭著喊著要,對方不給,她就把人家裝“夜明珠”的小瓶子扔到地上……
錯誤批評:
孩子的舉動讓媽媽覺得很沒面子:“跟你說過多少次了,你怎么就不明白呢?不能總是看著別人的東西好,你家里的玩具還少嗎?自己的東西扔在一邊不玩,一看到別人拿點什么就跟寶貝似的,真沒出息……下次再這樣,我絕不再給你買任何玩具!”
留下的傷痕:
如此絮叨、缺乏新鮮感的批評,不能給孩子大腦以明顯的刺激,說得越多,孩子越會把這些話當成耳邊風。而且,別看孩子小,對語言的領(lǐng)悟能力一點不 差,“沒出息”、“占有欲”一類不尊重孩子人格的話很容易引起他們內(nèi)心的反感,明著或暗著和你對著干,身上的毛病很可能會有增無減。
“剪枝”有方:
漂亮的和新鮮的東西對孩子來說是一種誘惑,抵御誘惑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所以,父母不妨告訴孩子:她喜歡自己沒有的東西并沒有錯,但他人的 東西我們不能要、更不能搶或毀壞。接著向孩子講清楚:世界上的好東西多得數(shù)不清,我們不可能全部擁有;如果特別想要,就得憑自己的努力去爭取,比如如果對 方愿意,可以用自己的漂亮珠子和小朋友換。
教育孩子最忌諱的10句話
1、孩子是我的,我想怎樣就怎樣!
因為孩子是自己養(yǎng)的,所以就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人財產(chǎn),把自己的愿望強加于孩子,任由自己的情緒隨意發(fā)泄到孩子身上,無視孩子的個人意愿。 類似語言:“孩子是我的,你管不著!”、“早知道你這么不聽話,當初生下來就該捏死你!”
2、沒時間管你,不掙錢怎么過日子啊?
名人言:“沒有時間就意味著沒有時間做人”。教育孩子不是上課,打個電話可以教育,傳遞一個眼神也可以教育,和孩子的相處更是好的教育契機。教育的長短不由時間長短決定,關(guān)鍵要看家長用不用心教育,會不會教育。說自己沒時間教育孩子的家長,就算有了時間也教育不好孩子。
類似語言:“我也想管孩子,可實在抽不出時間!”、“叫你表姐去開家長會吧,我沒時間!”
3、如果爸爸媽媽離婚,你要爸爸還是要媽媽?
如果是真離婚在孩子未成年的情況下還是你們自己決定好了,誰更有能力教育好孩子就讓孩子跟誰。如果僅僅是個有意無意的玩笑,那就太愚蠢了。孩子會因此產(chǎn)生恐懼心理,他一定會想爸爸媽媽為什么要離婚?他也一定會考慮自己會跟誰?對于一個孩子,母愛和父愛是同等重要的,沒有什么喜歡誰不喜歡誰的區(qū)別。而實際上,多少還會影響到孩子的婚姻觀,何必呢?
類似語言:“你覺得媽媽好還是爸爸好?”
4、你怎么這么笨?
抱怨和指責會讓事情變的更糟!孩子自己也不情愿表現(xiàn)的那么差,肯定自己心里都很自責。作為父母,千萬不要往孩子的傷口上撒鹽,更不能當著別人面說自己的孩子很笨。父母氣急敗壞的責罵孩子,會讓孩子無地自容,妄自菲薄,不知所措。增加逃避心理。這種言語會毀滅孩子的自信心,也讓孩子的心理素質(zhì)形成惡性循環(huán)。
類似語言:“廢物,豬頭!”、“你怎么一點出息也不長?”
5、我們是不行了,孩子,就看你的了!
把孩子的發(fā)展當成自己唯一的指望,是一種喪失自我的表現(xiàn)。這樣的家長往往自己得過且過,患得患失,不斷催逼,最后只會落得吃力不討好。自我喪失感雖然是為人父母的共性,但它并不是一種健康的心理。
類似語言:“孩子,我們?nèi)磕懔?,你可要爭氣?”、“你是我們?nèi)?/p>
唯一的希望!”
6、寶寶,爸爸不聽話,打他!
經(jīng)常見到一些父母把孩子當玩具或者寵物,為了好玩,開這樣或那樣的玩笑。要知道孩子小時候是不辨是非的,什么行為得到鼓勵和刺激,什么行為就得到強化。父母不應(yīng)該隨便利用孩子開玩笑。在這些無聊的玩笑中,孩子會養(yǎng)成不良的習慣,自生不良的價值取向。夫妻的打情罵俏最好不要對年幼的孩子開。
類似語言:“寶寶都會罵人了!好厲害!”
7、進了前三名,媽媽給你買。。。!
物質(zhì)獎勵看似是一種增強孩子動力的保障,其實弊大于利。孩子學習不是為家長學的,如果他考砸了你懲罰他,考好了獎勵他,他會誤以為學習是為家長學的。這樣一來,獎勵機制就破壞了孩子對知識的正常理解。如果有一天,或者有的孩子不把物質(zhì)獎勵當作一種動力,那么他還如何學習?而且,這種教育方式助長了孩子的功利心,容易把孩子引向灰色地帶。
類似語言:“考了100分,爸爸帶你去。。。!”
8、沒有原因,我說不行就不行!
典型的暴君式教育方式,源于家長頭腦中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傳統(tǒng)觀念。這不僅會導(dǎo)致親子之間的對立和沖突,更會破壞孩子的公正心,妨礙孩子的民主意識,協(xié)商能力的發(fā)展。甚至,還會滋生孩子的暴力取向。
類似語言:“還敢頂嘴,反了你了!”、“住嘴,你怎么這么不聽話?”、“屁眼癢癢了是不是?”
9、你愛怎么招就怎么找吧,誰管的了你啊?
一般父母這樣說的時候,并非孩子完全不服管,可能只是不小心舊錯從犯,這樣說會讓孩子很委屈。這種方法用前兩次會讓孩子很愧疚。但是用多了就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索性將錯就錯。
類似語言:“甭問我,我懶得管你!”、“你怎么樣跟我沒關(guān)系!”
10、你看看人家誰誰誰!
或許這是家長們最長說的一句話了,而恰恰是孩子們最討厭的一句話。這種比較對孩子價值觀確立是一種極大的干擾,對于孩子的自我評價系統(tǒng)也是一種破壞。這句話對孩子的危害主要在于:它破壞孩子的心里平衡,不利于孩子內(nèi)心成長,更容易讓孩子失去應(yīng)有的信心。而對于家長來說,常常把這句話放嘴邊,證明他們的眼睛總是盯在別人孩子的身上,人家進步了就著急,人家退步了就竊喜。人家學鋼琴就讓自己的孩子也學,人家練書法,自己的孩子至少要練鋼筆字帖,絲毫不顧自家孩子是否對其感興趣,這種盲目的攀比不但會造成精力和時間的浪費,也造成了孩子對父母的心理抵觸。得不償失。
猜你感興趣:
3.夫妻的文章3篇
5.夫妻之間溝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