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jié)氣故事之驚蟄
二十四節(jié)氣故事之驚蟄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氣驚蟄,關于這個節(jié)氣你知道多少有關知識和故事呢?你知道嗎,從今天開始,天氣回暖,各種小蟲子結束冬眠開始醒來,吃梨,據(jù)說可以洗涮干凈腸子,還有好多好多呢,一起看看吧。
二十四節(jié)氣故事:驚蟄
驚 蟄
驚蟄,古時稱“啟蟄”,是農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三個節(jié)氣,它的來臨標志著仲春(即春季的第二個月)時節(jié)的開始。
所謂驚蟄,就是指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蟲。昆蟲入冬藏伏于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jié),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天氣轉暖才是使它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的原因。
就農事活動來說,驚蟄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被勞動人民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到了驚蟄節(jié),鋤頭不停歇。”這時,天氣轉暖,萬物復蘇,大部分地區(qū)進入春耕季節(jié)。
驚蟄時節(jié)一般有吃梨、蒙鼓皮、祭白虎等習俗。
黃帝戰(zhàn)蚩尤
驚蟄的一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現(xiàn)象便是雷鳴。過去人們無法解釋這種現(xiàn)象,便認為是天庭的雷神在擊鼓,發(fā)出隆隆雷聲。于是,民間也會蒙鼓皮敲鼓來給予回應。此后,驚蟄“蒙鼓皮”的習俗一直延續(xù)至今。不過,大家或許不知道,最早的“蒙鼓皮”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黃帝戰(zhàn)蚩尤”的神話傳說呢。
當年,黃帝打敗炎帝之后,被四方諸侯擁戴為天子,唯獨蚩尤不愿意臣服,而且三番五次前來挑戰(zhàn),妄圖顛覆黃帝的統(tǒng)治,取而代之。
蚩尤生性殘暴好戰(zhàn),手下八十一個弟兄也個個驍勇善戰(zhàn)。傳說他們都是獸身人首、銅頭鐵額、取食沙石。就在蚩尤出征前,恰巧在廬山腳下發(fā)現(xiàn)了銅礦,這讓蚩尤的隊伍很快就裝備起了銅制的包括劍、矛、戟、盾在內的各種先進兵器。眼看著裝備精良的蚩尤聯(lián)合風伯、雨師和夸父幾個同樣不服黃帝的部族,氣勢洶洶前來挑戰(zhàn),黃帝犯難了。
黃帝慈悲愛民、厭惡殺伐。他曾不止一次勸說蚩尤休戰(zhàn),奈何蚩尤不聽勸告,屢次侵犯邊界。面對此次來犯,黃帝嘆息不已:“我若讓位于蚩尤,天下子民定難逃劫難;我若姑息蚩尤,那必是養(yǎng)虎為患!”
思前想后,黃帝只得親自率兵出征。幾番對決下來,黃帝已然處于下風,在雙方交戰(zhàn)的七十多次中,黃帝勝少敗多。
心力交瘁的黃帝一直在苦苦尋覓打敗蚩尤的方法。不知不覺中,竟然累得睡著了,這一睡啊,黃帝做了一個神奇的夢。夢中,九天玄女帶來了一部兵書,交到黃帝手中,隨后就駕云離去了。
黃帝醒來后,手中果然多了一本《陽符經》,內書“天一在前,太乙在后”幾個字。頓然悟解的黃帝立即按照玄女兵法設九陣,置八門,陣內布置三奇六儀,制陰陽二遁,最終演習變化成為一千八百陣,名曰“天一遁甲”陣。經過多次演習之后,黃帝決定重新率兵與蚩尤決戰(zhàn)。
出征之前,黃帝想到了一個振奮軍威、鼓舞士氣的辦法,希望一舉打敗蚩尤。他打聽到東海中有一座流波山,山上住著一頭叫“夔”的猛獸,吼聲震天,直貫九霄。黃帝派人把夔捉來,把它的皮剝下來做鼓面,鼓聲果然震天動地。黃帝又派人將雷澤中的雷獸捉來,從它身上抽出一根最大的骨頭當鼓槌。
黃帝制成的這“夔牛鼓”,一敲聲震五百里,連敲幾下,遠播三千八百里。黃帝還以牛皮另做了八十面鼓,以此配合。
新的對戰(zhàn)開始了!黃帝布好陣容,即下令擂起戰(zhàn)鼓,那八十面牛皮鼓和夔牛皮鼓一響,聲音震天動地。聽聞這鼓聲,黃帝的兵士個個勇氣倍增,而蚩尤的兵士則個個喪魂失魄。雖然蚩尤和八十一個兄弟如兇神惡煞,但最終還是兵敗四散。
黃帝乘勝追擊,怎奈蚩尤頭顱如同銅鑄一般,還能在空中飛行,即使走在懸崖峭壁上也如履平地,黃帝怎么也捉不住他。后來,黃帝突發(fā)奇想,叫人使勁將夔牛皮鼓連擂九下,蚩尤立即魂喪魄散,不能行走,最終被黃帝抓住了。
從這以后,黃帝就穩(wěn)穩(wěn)地成為了華夏的天子,開始了華夏民族的繁榮之路,而“蒙鼓皮”的習俗也流傳了下來。
國學|二十四節(jié)氣之驚蟄的故事
俗話說:二月二,剃龍頭。轉眼就到了農歷節(jié)日“二月二,”小魚留了一個冬天的頭發(fā)也長長了,媽媽決定帶他去理發(fā)店理發(fā)。“小魚,媽媽帶你去樓下叔叔那邊剪頭發(fā),好不好?”“不要,我不喜歡剪頭發(fā),剪頭發(fā)好難受的。”“可是,你的頭發(fā)太長了,再長就像女孩子了,小魚不是女孩子,是男子漢,會很勇敢的,對吧?”“嗯……嗯……那好吧,不過,不過剪好頭發(fā),我要吃小蛋糕。”“好吧,我們剪好頭發(fā),我就帶你去買。”媽媽想起馬上要到驚蟄這個節(jié)氣了:“小魚,我們這就去剪頭發(fā),剪頭發(fā)的時候呀,我還要幫你講講關于驚蟄節(jié)氣的故事。”“哦,太棒了,媽媽,我們快走吧!”
媽媽帶著小魚來到了小區(qū)的理發(fā)店,理發(fā)店還需要等位。媽媽決定先和小魚講故事。“小魚,你知道嗎,再過幾天,就到了一個叫驚蟄的節(jié)氣,驚蟄就是春天的雷聲把藏起來冬眠的動物驚醒的意思。”“啊?要打雷?媽媽,我害怕雷聲,轟隆隆的,好響,好嚇人呀。”“寶寶不怕,打雷的時候,媽媽會在房間里保護你的。雷雖然很響很嚇人,但是呀,它能起到消毒殺菌,凈化空氣的作用。”
“那媽媽,媽媽,冬眠的小動物們是不是也和我一樣害怕打雷,所以一打雷,它們就會被吵醒呢?”“其實呀,并不是這樣,小動物可不是被雷吵醒的,而是到了驚蟄節(jié)氣,氣溫回升很快,地下溫度開始升高,對溫度敏感的冬眠動物本能地感受到了天氣變暖了,加上它們肚子也餓了,就起來尋找食物了,這才是冬眠動物蘇醒的真正原因。”“哦,我明白了。那媽媽,我記得你說過春分迎春花開,雨水柳樹發(fā)芽,那驚蟄開什么花呀?”“驚蟄的時候,桃花會開放,其中山桃花開的最早,而且它是先開花再長葉子的。”“媽媽,媽媽,山桃花長什么樣子呀?帶我去看看吧。”“小區(qū)里可沒有桃花,改天媽媽帶你去公園看吧,好不好?”
還沒等小魚回答,理發(fā)師叔叔便插話了,“喲,你們在講驚蟄呀,在我們農村里,這段時間可是很忙的。” “是嗎?你們都忙些什么呢?”媽媽問。“以前我在老家的時候,這一段時間就忙著松土、犁地、清理溝渠,不然,泥土就很硬,沒辦法好好種田了。”“那你現(xiàn)在在城市工作,好久都沒回老家了吧!”“是啊,在城市里待久了,回農村反而不習慣了。不過過幾天,我還會去買點艾草來熏熏家里,這是我們農村留下來的習慣,改不了。”“艾草?這是什么呀,叔叔,能吃嗎?”小魚頓時來了興趣。“當然不能吃啰,小朋友。艾草有種味道,可以驅趕老鼠、蟲子、蚊子什么的。這一天,我們那邊還流行‘打小人’呢。”“打小人?我是小人,打我?媽媽說過,不能打人的,打人就不是好寶寶了。”叔叔噗嗤一聲笑了:“呵呵,我們那邊的‘打小人’,不是打小朋友的意思,是打一種紙做的人,用來發(fā)泄情緒,并保佑以后事事如意的。”
“對,我記得相似的民俗還有一個叫祭白虎。中國的民間傳說中,白虎是個到處詛咒別人的大壞蛋,每年都會在驚蟄這天出來找東西吃,如果不巧被它盯上,哪怕最后沒有被吃掉,也會在一年內碰到各種不順。后來,人們?yōu)榱似砬髞砟甑钠桨?,就會在這一天拜祭用紙制的白老虎,白老虎一般會畫上黃黑相間的條紋,口角畫上一對獠牙。人們把最胖最肥的豬殺掉,把豬血倒進白老虎的嘴里;把生豬肉抹在白老虎的嘴上,讓它的嘴上充滿油水,肚子里裝滿豬血,“吃飽”后的白虎,就不會來找人們的麻煩了。”媽媽補充道。
小魚聽得入神,一動也不動。“好啦,小朋友,輪到你了,過來剪頭發(fā)吧。”理發(fā)師叔叔說。
驚蟄故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