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燒塔有什么意義
中秋燒塔有什么意義
燒塔,部分地方又稱之為燒塔仔,你知道中秋燒塔意義嗎?下面學習啦小編精心整理了中秋燒塔意義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中秋燒塔意義
瓦塔形狀有“圓形塔”、“方形塔”、“多角形塔”等等,且各有其吉祥寓意,如圓形塔寓意為“中秋月圓人也圓”,一般有親人旅外的人家多砌設圓形塔、方形塔狀似田丘,成四方形,寓意四通八達;多角形塔寓意生財多道,生意興隆。砌塔的工藝也相當講究,有密封形,開窗形。開窗形的塔身上的“窗”有方形、菱形、梅花形等等,千姿百態(tài),塔的頂端是開放式的,像大煙囪,其大小高低也不一而足,矮的有兩米多高,高的有四五米高的,直徑從幾十厘米到一米多。為了使塔身通風透氣和造型美觀,大的瓦塔常是兩片瓦片合在一起按“品”字形架放。
中秋節(jié)燒塔故事
每年中秋佳節(jié)全國各地除了拜月神、吃月餅的習俗外,南方大部份農村地區(qū)都有中秋夜燒塔的習慣。而中秋夜燒塔的習俗起源于南宋未年的早禾市。
據史書記載,南宋未景炎元年(1276)正月,文天祥被元兵所扣留并將他押解北方,行至鎮(zhèn)江時,文天祥冒險出逃。經過許多艱難險阻,在南劍州(治今福建南平)開府,指揮抗元。不久,又先后轉移到汀州(治今福建長汀)、漳州龍巖、梅州等地,聯絡各地的抗元義軍,堅持斗爭。
景炎二年(1277)夏,文天祥率軍由廣東出兵,進攻江西,在雩都(今江西于都)獲得大捷后,又以重兵進攻贛州、吉州(今江西吉安,文天祥家鄉(xiāng)),陸續(xù)收復了許多州縣。元朝江西宣慰使李恒在吉州及興國縣發(fā)動反攻,文天祥兵敗。祥興元年(1278)秋,文天祥在吉州、興國等地收容殘部近萬兵力準備再次反攻,于農歷八月十五曰匯合在早禾市(今江西泰和縣禾市鎮(zhèn))的牛吼河邊上的一個小山村(后被明朝庭命名為“國渡村)。
中秋節(jié)當天,禾市老百姓在牛吼河上用自家門板、茅草架設了一浮橋,供文天祥率軍過橋抗元。(后被朝庭命名為“國渡”的渡口遺址)。
當天晚上附近老百姓拿出家里所有的米個、飯醬(月餅);摘下樹上所有的柚子、桔子送到文天祥部隊。文天祥率全軍及老百姓共萬人在渡口邊上拜月神,祈求早曰收復失地,國家興旺發(fā)達。月圓時村民們在渡口用磚塊和瓦片砌成一個高約三米的大塔,并搬出所有的稻草,不停地放進去燃燒,燒得塔身通火。塔火和明月照亮了整個浮橋。到下半夜時分數萬抗元將兵全部安全在渡過了牛吼河。
后來每年中秋夜,老百姓都會在渡口邊上砌起了燈塔,得通火。以紀念這位家鄉(xiāng)的愛國民族英雄。而且此習俗在各地慢慢傳開。目前禾市鎮(zhèn)及附近的吉安指陽鄉(xiāng),每年中秋節(jié)及前后三天都會燒塔。
中秋節(jié)福州燒塔介紹
根據民間傳說,“燒塔”之俗源于元末漢人燃塔為號殺“韃子”的故事。 福州舊俗,第一次做外公、外婆的,要在中秋節(jié)買一座泥塑或陶燒的塔,連同月餅等,送給外甥作“喜食”(福州方言意為圖吉利),稱“送塔”。殷富人家更為講究,廳堂上除擺列各種泥塑的偶像外,還擺設假山、盆景、古玩,十分豪華,因此又有“排鰲山”之稱。入夜,垌內與坪架上點燃五彩小蠟燭,璀璨奪目,喜氣滿堂。福清則是點塔燈的塔,位于是城郊的“瑞云塔”,每60年點一次。逢甲子年的中秋夜,瑞云塔上點起數百盞各式各樣的花燈。閩南一帶的中秋造塔、“燒塔仔”源于宋元時期,泉州作為一個繁忙的港口,石塔建筑勃興。該地出國謀生的人很多,往往是一去數年未返,家人牽腸掛肚。人們從天上月亮的陰晴圓缺,想到人間的悲歡離合,因此每年中秋節(jié)時,航標塔上點燃的燈火,成了人們表達思親情感、召喚遠方歸帆的象征。
猜你喜歡:
3.燒塔來源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