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賢之冉耕
冉耕,春秋末年魯國人,字伯牛。是孔子門下的弟子,為孔門“德行”科代表人物之一。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搜集整理的七十二賢之冉耕,希望對你有幫助。
七十二賢之冉耕
冉耕為人端正正派,善于待人接物。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與顏淵閔子騫并稱。因惡疾早逝。孔子哀嘆其“亡之,命矣夫!”(《雍也》)唐元宗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為“鄆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改封“東平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改封為“鄆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稱“先賢冉子”。
清光緒十七年《肥城縣志》載:“冉子故里在縣西南冉家莊,有明知縣王惟精書
冉子故里碑。”冉家莊有冉子祠和冉子廟,距廟20里有冉子墓,石橫鎮(zhèn)隆莊有冉子先
人墓。《東原志》載:“冉子父名在,母田氏,以周景王二十三年已卯冬十一月初八
生冉子,敬王二十一年壬寅冉子父卒,葬陶山陽野村(石橫鎮(zhèn)隆莊村)。
冉子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著稱,有很高的威望?!妒酚洝份d:“孔子
曰:‘受業(yè)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異能之士也。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
弓。”孔子對冉子十分器重,其任魯國司寇時,冉子曾為中都宰。后,冉子得了不治
之癥,孔子親自前去探望。握著冉子的手,望天長嘆,悲痛異常。
冉子去世后,故鄉(xiāng)冉家莊修祠修廟,以示紀(jì)念。
冉耕冉雍冉求的關(guān)系
冉耕,春秋末年魯國人,字伯牛。是孔子門下的弟子,為孔門“德行”科代表人物之一。
冉雍,春秋末年魯國人,字仲弓。同為孔子弟子,也為“德行”科代表人物之一。
冉求,春秋末年魯國人,字子有。人稱“冉有”,與兩位兄長一樣,為孔門弟子,以政事見長。
其實,冉耕,冉雍,冉求三人是親兄弟。他們的爸爸名叫冉離,家里很窮,以牧為業(yè),人稱“犁牛氏”。在《冉氏族普》中記載道:冉離娶了顏氏,生下長子冉耕,以及次子冉雍。在顏氏去世后,父親冉離又娶了他們的后母公西氏,生下三子冉求。后來公西氏聽說孔子設(shè)學(xué)堂教書,便讓三個兒子去孔子那里拜師求學(xué)。
雖然是親兄弟,但是三人的命運迥然不同。在孔門學(xué)習(xí)時,三人均頗受孔子賞識。大哥冉耕被大家公認(rèn)為最像孔子,只是沒有孔子那樣博大精深,后來,年紀(jì)輕輕的,不幸染了重病,英年早逝,令人嘆惋。而冉雍品行端正,為人憨厚,為孔門“德行”科的代表人物之一??鬃臃Q贊他可以做南面王。冉求,素來以政事見稱,多才多藝,尤其擅長理財。與哥哥們不同的是,冉求雖身為孔子弟子但對孔子不是絕對的服從,他的思想中具有一定的改革精神。
七十二賢之冉耕生平
唐朝開元二十七年(739年)封“鄆侯”,宋追封為“東平公”,后又改稱“鄆公”。 曾任魯國的中都宰,孔子很器重他。在患有惡疾時,不愿見人。孔子于其病危時,特地去探望他,從屋外窗口握住他的手,邊嘆息邊說:“死,是命中注定的啊!可是這樣的人怎么會有這樣的病,這樣的人怎么會害這樣的病啊!”伯的德行,與顏淵、閔子騫等并駕,無怪乎孔子哭說這是天命。伯牛以德行見稱于孔子,惜全無事跡可考。僅知其是染患惡疾而逝,可能是染上麻風(fēng)病。
冉子后代
冉子第65代冉士樸于雍正13年,奉旨授為翰林院五經(jīng)博士,世代襲封。至民國3年,改為奉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