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有道理的勵志短文3篇
強大的信心,能克服來自內心的惡魔,產生無往不勝的勇氣。人生就是需要一些這樣的勵志文字和勵志文章伴隨我們一路前行,一起來看看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經典有道理的勵志短文3篇,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經典有道理的勵志短文:你高估自己嗎
從年初起,把中斷了一年多的羽毛球愛好重新拾起,自我感覺水平提高很多??傆X得目前羽毛球俱樂部里面那個能打贏我的老家伙(大我6歲),其實也能打得過他——如果我水平發(fā)揮得好的話。當初被打得找不到北,沒幾分鐘就輸了,我這個拉吊型的選手碰到老家伙的平抽快打型,感覺身體還沒活動開,就莫名其妙輸?shù)袅耍苁遣环蕖?/p>
然后開始努力追趕,到最近,好的一次還贏過。但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還是類似15:21這種比分輸?shù)?。直到最近上周一次俱樂部之間的友誼交流賽,男單比賽遇到另外一個哥們,兩局以21:10,21:15干掉對方的時候,突然體會到那個老家伙的感覺。我和老家伙之間確實有差距,就像我和單打的這個哥們的差距那么明顯,只是我一直不愿承認。
坊間流傳著這么一段故事:柳傳志曾經在寫給楊元慶后的一封信里面說:只有把自己鍛煉成火雞那么大,小雞才肯承認你比它大。當你真像鴕鳥那么大時,小雞才會心服。只有贏得這種“心服”,才具備了在同代人中做核心的條件。
火雞那么大,小雞才肯承認你比它大。真像鴕鳥那么大時,小雞才會心服。
為什么會這樣?很多時候,我們會高估自己(實力、能力、勢力、智力、魅力等等)。這是“虛幻的優(yōu)勢”,屬于一個認識上的偏差,使人們高估了積極的素質和能力,低估其負面的素質。心理學上有一個專有名詞:“克魯格效應”.鄧寧和克魯格在1999年提出這個效應。當時他們做了一系列研究,研究受試者的自我評估的邏輯推理能力,語法技能和幽默。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實際測試得分在末尾的參與者嚴重高估他們的測試能力:雖然成績排名在末尾,但他們估計自己是在中部。
研究揭示了人們自我判斷偏差的一個潛在原因:人們對自己的天賦和能力具有根深蒂固的看法,這些看法對自我評價的影響甚至可能超過真實表現(xiàn)本身,使人們對自己作出不切實際的判斷。同時,研究還指出:高質量的反饋是糾正自我評價偏差的有效方法。
與此對應的,今天有一則新聞:《94.6%受訪者承認批評他人曾遇抵觸》: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新浪網,對1155人進行的一項在線調查顯示,57.3%的人表示身邊很少有能虛心接受批評的人,其中20.0%的人表示 “非常少”.僅12.9%的人認為這樣的人還比較多。
經典有道理的勵志短文:勤奮+謙虛的年輕人是無敵的
去年寫過一個帖子《卓越的品質》,寫完后總覺得不夠好,一直在想,到底哪里沒說透沒想透。
晚上在豆瓣閑逛,突然想通了,其實就是一句話:勤奮+謙虛的年輕人是無敵的。
1、回憶過去,其實我犯過無數(shù)錯誤,但最大的錯誤,就是不夠謙虛,如果我謙虛一些,更低調一些,機會要多很多。我夠勤奮,但是不夠謙虛。
2、不是每個人都謙虛,但謙虛幾乎是每個人都喜歡的品質。
3、中國人喜歡熟人,對陌生人防備心理要強一些,想求人,想結識牛人,謙虛一些去求是最保險的,姿態(tài)夠低,才有機會。
4、謙虛就會防止過度自信,避免被人捧殺的風險。不過,年輕的時候想不起這些,大部分年輕人根本擋不住牛逼的誘惑,裝孫子還沒裝好,牛逼哄哄不是死的更快么?想不清楚這個道理,一生的風險太大。
5、謙虛下來,就沒風險,所謂厚德有福,勤奮的努力才不會被浪費。謙虛而不勤奮,容易被人誤解為窩囊廢。
6、人間榮華富貴無數(shù),唯有謙虛勤奮之徒才能盡數(shù)攫取,還在看如何月薪過萬么?還在想著炫耀自己剛剛晉升一級么?沒關系,只要遇到一個謙虛的精英,你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所有的傲驕都蕩然無存。
7、謙虛+勤奮的人,沒有理由不沉穩(wěn)(因為發(fā)自內心的謙虛),沒有理由不自信(因為始終如一的勤奮),也沒有理由不沒有耐心。所以五個指標,現(xiàn)在看只有兩個。
8、有人說,我很謙虛低調,但一直沒好運氣沒有發(fā)達,你謙虛的目的是什么?難道不是為了獲取更多的資源和機會嘛?你把老實和安分守己當謙虛,我也沒辦法。謙虛是為了更好的表現(xiàn)自己。
9、如何謙虛又善于表現(xiàn)?這是門大學問,我說不清,做為問題拋給大家,請高人指點。
10、謙虛是一個貶義詞而不是褒義詞。希望這句話說清楚了。
最后,肯定會有人回帖要說說太虛偽,說做作,說人生應該真性情,沒關系,留言吧,有話不說憋的慌,恕不回復。
經典有道理的勵志短文:有過痛,才懂得生活
有時候,一樣食物給人留下的記憶,遠比一頓暴打更深刻,更烙入骨髓。
對小素而言,不能對她提一種叫做麻球的小吃。金黃黃的,包了紅糖餡、滾了白芝麻、入了油鍋炸的糯米點心。
童年時,家境清寒。三間外面大雨、里面小雨的草房,三棵李樹、兩株桃樹和屋后的一片竹子,就是家里的全部不動產了。好在那時也沒過過好日子,并不覺得有多苦。
爸爸出門做工去了,小素和哥哥、弟弟跟著媽媽、奶奶在家務農。村里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和莊稼相依為命。汗流進土里,飯盛在碗里,日子過得簡單而寂靜。只是,媽媽一個人的勞作對一個家庭的生存來說,幾乎就是螳臂當車,餓肚子是經常的事。
一天午后,村里給在田間割稻的人每人發(fā)了一個麻球,這在當時是極為奢侈的享受了。別人領了麻球都就勢到田邊坐下,邊吃邊歇歇力,媽媽拿到麻球后卻以不餓的理由用報紙包了急急揣入懷中。
傍晚,當媽媽小跑著回到家,獻寶似的把那個珍貴的麻球展示在全家人的面前時,卻沒有等來預想中的歡呼,誰都沒有說話,唯有麻球的香迅速彌漫了整間堂屋,那個香啊,要人命的香。媽媽突然意識到,這一個小孩拳頭那么點大的麻球五個人怎么吃呢?似乎堅強得什么都難不倒的媽媽突然崩潰大哭……
那個麻球是在一家五口人的抱頭痛哭中,奶奶拿菜刀切成了五小塊,大家就著淚水分吃了。那麻球的香甜和媽媽泣不成聲的辛酸,成了小素心里永遠不能忘懷的痛。那天,她在心里暗暗發(fā)誓,將來自己如果賺了錢,第一件事就是給家里人買一大筐的麻球,讓媽媽再不用為了如何讓全家人分吃一個麻球而糾結,而傷懷。
多年后,小素在城里賺到了第一份工資,除了留下吃飯的錢,她真的全部買成了麻球,拿竹筐裝著,一路換乘長途汽車風塵仆仆地送回了家,雖然那時家里的境況已好多了。那天,全家圍著一筐麻球又哭了,不過,這回是因為高興。
即使現(xiàn)在什么都吃得起了,即使已隨時買得起幾個車皮的麻球了,小素依然不能笑談麻球往事,一說起仍會哽咽。而讓媽媽高興,讓親人幸福,也成了她一生追求的理想。
麻球很小,歲月很大。歲月都滾過去了,麻球卻留下了。
如同,斷腕之痛容易忘卻,針尖似的痛,卻可能會跟隨一生。
而有過痛,才會懂得生活,才會珍惜不痛和學會感恩。
以上就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經典有道理的勵志短文3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看了“經典有道理的勵志短文3篇”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