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字幕翻譯論文(2)
電影字幕翻譯論文
電影字幕翻譯論文篇2
談功能對等翻譯原則在電影字幕翻譯中的運用
美國著名翻譯理論家尤金?奈達(dá)在1964年出版的《翻譯科學(xué)探索》一書中提出“功能對等”原則。奈達(dá)指出“判斷譯文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詞匯意義、語法類別及修辭手段的比較上,重要的是接受者能夠理解和領(lǐng)會譯文的方式進(jìn)行對比來表達(dá)功能對等是非常重要的”由此可見,功能對等原則盡可能使譯文與譯文讀者和原文與原文讀者之間關(guān)系能夠保持一致。要求譯文再現(xiàn)的語言意義、形式、文化內(nèi)涵等各方面都與原文相符合。功能對等原則的“對等”是相對的,并非絕對等同。原文和譯文由于歷史文化背景、社會意識形態(tài)、語境、詞匯、語法、譯文讀者等各種因素的局限,完全等值翻譯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因此,電影字幕譯者同其它翻譯者一樣,要靈活翻譯,盡量從語義、形式、文化等方面實現(xiàn)原文與譯文的相對等值,是觀眾在觀看外文電影過程中,盡量體驗到和源語觀眾相等的觀影感受。
一、電影字幕翻譯的主要特點
(一)時間的瞬時性
讀者在閱讀文學(xué)作品時,如果不理解可以回頭再讀一遍。而電影字幕語言轉(zhuǎn)瞬即逝,如果看不懂,就只能放棄。因此,電影字幕翻譯者要充分考慮電影影像本身所需時間和觀眾在閱讀字幕過程中所需的時間,綜合不同年齡、群體的觀眾,在字幕翻譯中意思表達(dá)清楚,讓觀眾在一定時間內(nèi)理解字幕的意思。
(二)空間的局限性
字幕是一種特殊的翻譯文本,通常在屏幕的最下方出現(xiàn)。屏幕的面積和可容納的語言符號十分有限,在一部電影中,畫面是最重要的信息,字幕是輔助信息。輔助信息不應(yīng)對觀眾獲得主要信息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造成干擾。另外觀眾對一些陌生的電影題材,閱讀字幕的速度會減緩,這些不同方面的因素都要求翻譯者盡量將字幕的長度和源語基本保持一致,并盡最大努力保證兩國文化正常交流。
(三)文化差異
尤金?奈達(dá)說過,對真正成功的翻譯來說,熟悉兩種文化比掌握兩種語言更重要,因為只有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詞語才有意義。中西方文化在文化背景、民族傳統(tǒng)、宗教信仰、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因此電影字幕翻譯不只是一種語言符號的轉(zhuǎn)換,還是一種跨文化交際行為。所以,在電影字幕翻譯中,譯者不僅要準(zhǔn)確表達(dá)源語的字面意義,還要熟悉源語文化和目的語文化在歷史傳統(tǒng)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社會習(xí)俗、思維方式、語言習(xí)慣等方面的差異,彌補電影字幕翻譯中的文化缺省,以最大限度地表達(dá)源語的文化內(nèi)涵。
二、功能對等翻譯原則在電影《阿甘正傳》字幕翻譯中的運用
本文以奈達(dá)的功能對等理論為支撐,旨在探究電影《阿甘正傳》字幕英譯漢中功能對等的應(yīng)用,從語言、文體、文化三方面上使譯語和源語更加對等。
(一)語言方面
1.減譯法:減譯法是字幕翻譯的重要策略。這是由字幕翻譯中的空間和時間因素決定的。原文中出現(xiàn)一些對于目的語觀眾來說陌生的詞或有某種文化現(xiàn)象,翻譯時在不影響讀者理解的前提下,采取省略不譯的方法,便于目的語觀眾理解和接收。
如:She lived in a house that was as old as Alabama.她住的房子非常古老。“Alabama”是美國南部的一個州,相傳很早以前就有居民住在那兒,1702年曾是法國的殖民地。“as old as Alabama”形容Jeney居住的房屋非常古老。如果把“Alabama”翻譯成中文,不僅篇幅冗長,而且造成目的語觀眾理解上的困擾。因而,譯者對“Alabama”這一詞省略不譯,既可節(jié)省畫面空間,又不妨礙觀眾理解整句話的意思。
2.增譯法
增譯法又稱補充法,為便于譯文讀者理解,對不太熟悉的傳統(tǒng)風(fēng)俗做出簡要點明,以求讀者獲得最大的語境效果。
如:Now, it used to be, I ran to get where I was going. I never thought it would take me anywhere.
我到哪兒都是跑著去。從未想到會跑出什么名堂來。
阿甘的賽跑能力是被一群壞男孩子開車追趕著激發(fā)出來的。“I never thought it would take me anywhere.”并非字面意思“跑到哪兒”而是“他的賽跑能力帶給他從未想到過的成功”。他因此上了大學(xué)并進(jìn)入了校足球隊。若直譯為“我從未想過我會跑到哪兒”則會使目的語觀眾難以理解,影響觀看過程。
(二)文體方面
功能對等翻譯原則在電影《阿甘正傳》字幕翻譯中文體方面的運用,主要體現(xiàn)在語用方面的變化。
Forrest Gump 阿甘正傳,人名的翻譯在翻譯學(xué)中一般用直譯的方法。所以“Forrest Gump”可以翻譯成“福瑞斯特?甘普”,但譯文中的漢語片名選用了“阿甘正傳”,簡練的表現(xiàn)出電影講述的是名叫Forrest Gump的人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正如中國影片“阿Q正傳”、“阿飛正傳”一樣,一目了然,雅俗共賞。
(三)文化方面
1.異化法
Jenney: Pray with me, Forrest. Pray with me. Dear God, make me a bird so I can fly far, far, far away from here.
珍妮:和我一起祈禱吧,福瑞斯特。和我一起祈禱。親愛的上帝,把我變成一直會飛的鳥兒吧,飛的越遠(yuǎn)越好。 這句話中“God”一詞為宗教用語,翻譯成“上帝”,很好理解。據(jù)統(tǒng)計美國有86%的人信仰基督教,作為世界主流宗教基督教,中國觀眾對此十分熟悉。因此,對于片中幾乎所有的宗教用語,譯者都采用了異化策略,既忠實于原文,又保留了異域色彩。
2.歸化法
From then on, we are always together. Jenney and me like peas and carrots.
從那天起,我們總是形影不離,就像秤不離砣。
“peas and carrots”直譯是“豌豆和蘿卜”。豌豆和蘿卜在西方餐飲文化中作為點綴食物的配菜,經(jīng)常會被放在一起食用,這不符合中國的文化特點,如果直譯,中國觀眾不容易理解,譯者就根據(jù)中國文化的特點,將“豌豆和蘿卜”譯成“秤砣”,這種方式是歸化式翻譯策略的巧妙運用。
因此,在翻譯字幕如果遇到帶有文化色彩的詞時,一定要考慮異化和歸化的效果,這樣既能忠實于原語,又符合目的語語言和文化特色,力爭達(dá)到二者最大的對等。
結(jié)語
《阿甘正傳》之所以受到眾多中國影迷的青睞,重要原因在于該影片的字幕翻譯采用了功能對等理論,消除了語言障礙,而且讓觀眾對影片的文化內(nèi)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整部電影的字幕翻譯在內(nèi)容和感情的處理上,符合大眾心理,而且使觀眾在欣賞的過程中感覺有原版電影一樣的效果。所以該片的字幕翻譯真正實現(xiàn)了原文與譯文各方面的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