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yǎng)中學生的良好語文習慣(2)
時間:
袁延亭1由 分享
四、作文,從積累開始
積累、模仿、探索、創(chuàng)新,鋪就了作文成功之路。積累是作文成功之路的基石。因此說,作文,從積累開始。
1、 積累素材,使作文言之有物。
首先,從生活中積累素材。生活中有許多美好的東西,花鳥蟲魚、自然風光、人際關(guān)系、社會風貌等,還有你面對自然、生活、人生的感悟,你在審美和創(chuàng)新上的思想火花,所有這些,都是入文的材料。以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去觀察、理解、提煉生活,何愁寫作時無米可炊?積累生活的最好辦法是寫日記。葉圣陶先生說:“應該隨時動筆,寫日記,寫自己種種要寫的,這才可以使自己寫作越來越強。”“工具拿在手里,必須不斷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練習熟練技能的,語言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能。”因此,我們除了讓學生每學期寫八篇作文外,還規(guī)定每人每周至少寫兩篇日記。學生一開始感覺每天三點一線的生活枯燥無味,沒什么可寫。
我就在上作文課時讓學生展開討論:日記寫什么?通過熱烈討論,同學們發(fā)現(xiàn)原來日記可寫的太多了:像老師、同學、路友、室友……;像吃飯、做操、學習……;像思想總結(jié)、熱點評析、社會實踐……。此時,學生才恍然大悟,只要留心生活,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能寫進日記。于是,一篇篇佳作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出來。我還選出優(yōu)秀日記薈萃在我班辦的手抄報“絲絲心語”欄目中,供大家閱覽欣賞,激勵學生養(yǎng)成經(jīng)常寫日記的好習慣。實踐證明,寫日記是積累寫作素材的有效途徑。有一次,考試題目為《暖流》。有位同學想起她的日記里的敘述:在非典時期,爺爺怕孫女嫌熬藥時藥味難聞,趁孫女在房間里安心做作業(yè)時,自己悄悄地在院子里熬藥的感人情景。于是,情動辭發(fā),把其寫進了《暖流》這篇文章里,贏得了閱卷老師的一致好評。
其次是從閱讀中積累。廣泛閱讀能開闊眼界、充實思想、豐富學識。閱讀要“于切要處下心力”潛心思考,深入理解,書本知識就可以逐步化為自己筆下的寫作材料。文學家秦牧的作品旁征博引,知識面廣,趣味性強,就得益于他豐厚的學識積累。我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多讀一些散文或短篇小說,假期則要求讀一些長篇小說如《紅樓夢》、《三國演義》、《資治通鑒》等文學書籍,還要求讀一些關(guān)于科技方面的刊物,像《自然與科學》、《十萬個為什么》。為了進一步鞏固知識,開學后,我沒有急于學習新課文,而是拿出一定的時間給同學們,讓他們廣泛交流假期讀的書籍,從而使大家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 積累語言,使作文言之有味。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最無奈的是詞語的匱乏,難以把文章寫得生動形象,怎樣解決這一問題呢?我采取每天解決“兩個一”的辦法,即每天先了解“一”個詞的意思,然后用這個詞造“一”個句子。至今,學生的“詞語集錦”一欄中已收入了600多個詞語,日益增多的詞匯量使學生嘗到了甜頭,每天的“兩個一”也成了他們樂此不疲的好習慣。
有了豐富的詞匯,僅僅解決了作文過程中一小部分問題。要想使文章妙筆生花,還應當多摘抄妙語佳句,精彩片段,并做到熟讀成誦,看書不能走馬觀花地翻一遍了事,于是我把那些精彩的段落要求學生反復閱讀,把它們深深地記在心里。每讀完一篇好文章,我都要求學生把作者的成功之處和自己的感想記在一本取名“積水潭”的讀書筆記上。時間一長,這些句子就不由自主地在學生筆下流淌和升華。有位學生寫到:“當我因考試失敗而意志消沉時,想起了拿破侖的話‘光榮的成功,不在于永不失敗,而在于屢敗屢戰(zhàn)’,又重新點燃了我心中那簇將息的火苗;當我學習懈怠時,岳飛的‘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又使我重新拿起了筆;當我感到自己一無是處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又讓我找回了久違的自信。”
3、 積累構(gòu)思技巧,使作文言之有序。
構(gòu)思創(chuàng)新,但須先入格。課本中有許多構(gòu)思方面的知識值得借鑒。就局部而言,有開頭的方法、結(jié)尾的方法、過渡的方法、點題的方法等,就整篇文章而言,也有值得借鑒的地方,如《故鄉(xiāng)》通過對比反映人物命運的變化,揭示出深刻的社會主題;《背影》抓住父親過月臺的瞬間構(gòu)思全文。積累這些構(gòu)思方面的知識,寫作中根據(jù)表現(xiàn)主旨的需要適當變通,就能給自己的作文搭一個好架子。這里的“變通”,實際上是在常式中求變式,是在大量積累之上的構(gòu)思。
4、興趣是課最好的老師,要培養(yǎng)學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關(guān)鍵是要激發(fā)學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興趣。要想引起學生自改作文的興趣,我認為:
1)、依靠教師自身魅力來吸引學生。
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的敬慕之情,會被學生遷移到教師所教的那門學科上,形成對那門學科的興趣。為了博得學生的信任和尊敬,每次習作,教師如能經(jīng)持同學生一道寫作,寫下水文,并把它張貼出來,讓學生品評。長此以往,教師的寫作水平將會產(chǎn)生一種無聲的動力,使學生從中發(fā)現(xiàn)自己習作中祆不足,找出差距,燃起改作興趣。
2)、依靠知識的魅力來吸引學生。
教師除了身體力行,用自己的實際寫作過程(重在改作)去感化學生,贏得學生的欽佩外,還可給學生講一些古今中外文學家反復錘煉、修改文章的故事,讓學生懂得文章寫完后反復修改,不但能使文章益臻完美,真正放射出作品的誘人光芒,給讀者以美的享受,而且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3)、依靠學生自己所取得的成績和優(yōu)點并來吸引學生。
學是的求知欲可以因教師的教育得法而愈加強烈,也可因教師的不得法而窒息。一個懂得教學的教師,教學中總能不斷優(yōu)化教學方法,誘導學生積極思維,依據(jù)學生心理通過自己的主導作用,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興趣,激發(fā)學生內(nèi)在的學習動機,并通過自身的努力而獲得成功,從而感受到學習的歡樂,激發(fā)奮發(fā)向上的動力。
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廣闊的領(lǐng)域。語文教師可以放開思路,大膽實踐。只有積極探索,勤于實踐,才能找到更有效的路子,使作文教學變得充滿活力和情趣,使新課程改革收到預期的效果。
總之,只要在語文學習中,結(jié)合自身實際情況,不懈的努力,就能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從而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為語文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