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英美文學教學與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2)
時間:
胡敏1由 分享
二、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應遵循的原則
在外語教學過程中滲透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即實用性原則、階段性原則、交際性原則。
實用性原則要求教師所提供的語言材料,導人的文化內容與英語學生所學的語言內容密切相關,同時應突出語言的生動性,情景的真實性,材料的生活性,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對自己民族的了解和熱愛,對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從而使其形成合理的跨文化心態(tài)。
階段性原則要求文化內容的導人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充分考慮學生的語言水平、認知能力和心理狀態(tài),根據(jù)學生語言的發(fā)展水平和接受能力,采用由淺人深、由表及里的漸進教育方式,讓學生充分了解所學文化內容的本質。從介紹英語國家人民的日常生活開始,逐步更多地涉及他們的文化背景、歷史傳統(tǒng)、人文地理等,以至更深人地探討人生態(tài)度、道德價值觀等。
交際性原則認為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既然語言是交際的手段,又是文化的載體,那么,教師就有責任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讓學生在學習語言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學會了解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背景、風土人情和生活方式,使文化通過語言的交流得到傳遞溝通,語言通過文化的滲透得到合理的交流發(fā)展。
三、利用英美文學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的教學思路
首先,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挖掘教材所蘊含的豐富的文化內涵,培養(yǎng)和滲透跨文化意識。廣泛閱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了解和熟悉西方文化并從中汲取有益的東西,才能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和語言水平。教材中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因此,教師不能把課文僅僅當成單純的語言教材,而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讓學生放眼世界,擴大視野。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對英美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教師還可以配合教材內容恰當?shù)匮a充相關的文化背景以及中英文化差異的知識介紹,使學生在具備一定的語言交際能力的同時具備應有的文化交際能力。教師在授課時采取啟發(fā)和引導的方式,讓學生設身處地去感受體驗,鼓勵學生發(fā)表個人獨到的見解和進行相互之間的討論,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文學教學課堂中來。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開展研究工作的能力,不能一味地進行理性的抽象與概括,不能要求統(tǒng)一理解模式和死記硬背。這樣,才能使學生切身感受語言大師們的語言藝術、學習鞏固語言知識的同時,也讓他們學會從文學作品中認識社會、體驗人生,感受不同的文化內涵,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
其次,教師應盡量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文學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技術具有信息容量大、內容豐富、效率高、覆蓋面廣等特點。在英美文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計算機軟件或課件、錄像機、投影儀、光盤等直觀有效的手段。除了課堂教學外,多媒體技術和網(wǎng)絡技術在課外也應該充分發(fā)揮其作用,課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由名家名作改編的電影、欣賞精彩對白或學習英美國家文化背景知識,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讓思維突破原有的束縛,在寬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另外,學生根據(jù)原著自編自演也是非常有效的學習途徑。學生在編、導、演的過程中,能充分理解把握原著的歷史背景,穿越了時空與文化的差異,與文學作品作直接的對話。
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閱讀大量的英語經典文學作品,積累有關的文化背景、社會習俗、社會文化關系等方面的材料。閱讀能使學生了解英語在不同語境中的語言風格的知識,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教師在教學中,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方法將自己在文學作品鑒賞過程中獲得的對作品的理解用文字表達出來,以深化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鑒賞力和書面表達能力。文學作品的閱讀可以從易到難,從簡寫本開始,逐步過渡到讀原版作品。這里閱讀文學作品不僅指小說,還包括閱讀報紙雜志、時事等。因為現(xiàn)在的刊物集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有助于學生了解當前社會動態(tài)、科學文化的最新成就和英語語言發(fā)展新趨向,獲取豐富的跨文化知識。
一個優(yōu)秀的外語學習者,不僅是一個語言工具的使用者,還應該是另一種文化的接受者,加強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才能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目的語。文學作品隱含著對生活的思考、價值取向和特定的意識形態(tài),因此,學習英美文學是了解西方文化的一條重要途徑,可以接觸到支撐表層文化的深層文化,即西方文化中帶根本性的思想觀點、價值評判,西方人經常使用的視角,以及對這些視角的批評。只有通過研讀英美文學對西方文化有深層次的了解,國際化人才才能在國際合作和競爭中輕車熟路,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