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陶行知生活教育論文(2)
關于陶行知生活教育論文篇二
《借鑒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
摘要:陶行知先生是一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生活教育”理論是他的精髓理論。“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論”所闡述的重要觀點,近年來借鑒以上三點,我在幼兒生成教育教學方面進行了大膽地探索實踐,收獲不淺。
關鍵詞:生活化 家園合作 教學做和一
一、幼兒園的生成教育要注重教育內(nèi)容生活化
陶行知主張“生活即教育”提倡“教育以生活為中心”也就是說要以兒童的生活開展兒童教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也充分強調(diào)了注重生活對幼兒教育的重要意義。強調(diào)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huán)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的發(fā)展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fā)展的經(jīng)驗;強調(diào)各領域的教育與幼兒生活的聯(lián)系;強調(diào)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教育內(nèi)容;強調(diào)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因此,關注幼兒及幼兒周圍的生活是當今幼兒教育的重要觀念。
借鑒以上觀點我認為:幼兒園的生成教育內(nèi)容生活化應是把幼兒教育目標立足于幼兒的生活,以生活為背景,讓幼兒在生活中不斷拓展經(jīng)驗,習得必要的技能。因此,幼兒園生成活動的內(nèi)容選材必須是幼兒熟悉的,是能夠引發(fā)幼兒興趣的。
首先教師必須要和幼兒一起真正投入到每個活動中去,和幼兒一起同成長。要善于傾聽幼兒、懂得包容幼兒、學會支持幼兒。當幼兒對某一事物產(chǎn)生興趣時,會用不同的方式、通過不同的途徑表達自己的情感需求,特別是年齡小的幼兒,當他們不能自如地用言語表達自己的需求時,我們教師更應細微觀察,及時察覺,分析幼兒行為產(chǎn)生的背景和真實意圖。盡可能全面客觀地解析幼兒,捕捉到來自幼兒的信息。我們教師只有真正走進了幼兒童心世界,才能了解他們的需求與困難,才能解讀他們的一言一行,才能及時接過幼兒拋過來的“球”,引領著我們的幼兒去探索周圍美好的生活。
幼兒教師知道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時時處處都會有幼兒生成活動的出現(xiàn)和形成。如:在戶外活動時偶爾一陣風吹過,飄過一片樹葉,飛過一架飛機都會成為幼兒關注的熱點,幼兒們會在運用原有生活經(jīng)驗的基礎上,對新生事物的本質(zhì)產(chǎn)生探究的欲望和激情,一個個為什么?創(chuàng)設性,想象性或再造性的問題串聯(lián)、積累、轉化成了幼兒的自發(fā)生成活動。那么教師如果此時能夠善于做好記錄,就能隨時捕捉一日活動中的閃光點,這點點滴滴的也就形成了教育的契機,也就有了幼兒生成、教師預設這樣一個過程的實現(xiàn)。
[實例]:科學活動:《云朵飄飄》
活動背景:
飯后散步,孩子們抬頭望天,被造型各異的云朵所吸引:“看!那朵云像只獅子。”“不對,像只恐龍!”……在涼爽的秋風吹拂下,天空中的云朵不停飄動,變幻出各種奇妙的造型。云朵不斷變化這一奇妙的現(xiàn)象深深吸引著大家,孩子們探討著、想象著。但對于云朵為什么會飄動、變化造型,有的說“它也要回家吃飯了”;有的說“它們在玩游戲”;有的說“是被太陽公公曬到這樣的”……雖然是生活中十分常見的情景,但孩子們對于這一科學現(xiàn)象的解釋還是十分模糊。于是我們生成了《云朵飄飄》這一科學活動,通過欣賞云朵圖片,感知云朵多變的特點,接著觀看視頻,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使云朵千變?nèi)f化的是風的奧秘。在一系列的探索過程中,使幼兒產(chǎn)生關注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的興趣。
活動目標:
1.探索風使云朵千變?nèi)f化的奧秘。
2.產(chǎn)生關注自然變化的興趣。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觀察過云朵
環(huán)境準備:云朵PPT,視頻、輕音樂,云朵寶寶
活動過程:
一、引發(fā)興趣,喚起幼兒對云的有關經(jīng)驗。
1.導入:飄呀飄,天空中飄來了誰?(云)今天云寶寶和我們來玩游戲。
2.啟發(fā)幼兒回憶印象中云是什么樣子的。
老師:云寶寶是在哪的?他是什么樣子的?
二、觀察云的圖片,了解不同形狀的云。
1.引導幼兒觀察云朵圖片,說說這片云的形狀像什么。(讓幼兒充分想象,發(fā)表意見。)
2.玩游戲:我是云寶寶。
老師:如果你是云寶寶,你會變成什么呢?
隨著愉快、輕松的音樂,啟發(fā)幼兒發(fā)揮想象,說:“我是云寶寶,我會變成××。”
小結:云寶寶真有趣,每一朵都有不一樣的形狀,我們再來看看這些云寶寶在干什么?
三、探索使云彩飄動、變化的秘密。
1、欣賞無聲視頻,感知云朵在空中不斷飄動的現(xiàn)象。
老師:你看到了什么?
小結:云寶寶在天空中飄來飄去,不斷變換模樣,為什么云寶寶會這樣不斷的飄動,變換模樣?是誰讓云寶寶這樣不斷變換的呢?
幼兒猜測、推斷、交流。
2.欣賞有聲視頻,知道是風讓云朵千變?nèi)f化。
老師:讓我們再來看一看、聽一聽。
(欣賞視頻,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和教師的啟發(fā),探索出使云彩變化的是風。)
幼兒交流
小結:原來是風兒讓云寶寶不停飄動,變化出各種模樣。
3.了解風吹云動,風停云停的奧秘。
老師:刮起微風時,云寶寶怎么飄?(慢慢)掛大風了風寶寶又怎樣飄?(快,最后吹散了)如果風停了,你們說云寶寶怎樣了呢?(不動了)
小結:風兒和云寶寶真好玩,風吹云飄,風停云停。風輕云慢,風快云散。
四、組織游戲:會變的云,讓幼兒親身體驗,擴展思維。
老師:那我們也和云寶寶一起跟風來玩游戲吧。
啟發(fā)幼兒把自己想象成一片云在天空中任意地飄來飄去。當教師說“云變了”時,幼兒馬上擺出一種姿勢表示云的形態(tài)。當教師說“微風”時,幼兒就慢慢走,“大風了”就跑,“風停了”擺個喜歡的造型。
二、幼兒園的生成教育要注重家園合作整合多方資源
借鑒陶行知“社會即學校”的生活教育理論觀點,我認為可以家園合作整合多方資源把生動而豐富的社會環(huán)境作為實施幼兒生成教育的場所,帶幼兒到廣闊的社會和大自然中去加深體驗、擴展經(jīng)驗。
在實踐中我還是結合主題教育活動,整合利用社區(qū)、家長這兩塊主要資源來實施美術教育,以達到讓幼兒富有個性地表現(xiàn)生活的目的。一般我會采用以下方式來實現(xiàn)整合資源的目的。可以請家長協(xié)助幼兒收集主題有關的圖片、書籍等資料,也可以請家長帶幼兒到社區(qū)的一些場所去參觀、旅游、游戲等實踐活動。還可以邀請家長與幼兒一起參與生活創(chuàng)意秀。一個關注幼兒的教師,才會了解幼兒的意愿和想法。“支持”是回應幼兒生成活動的關鍵。因為幼兒按意愿和興趣自發(fā)產(chǎn)生的生成活動隨意性比較大,具有不確定和不穩(wěn)定性,教師對活動的及時支持是他們的對活動的最大的動力。“引發(fā)”是反映幼兒生成活動的深入。因為在生成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生成內(nèi)容的分析和對教育意義和發(fā)展價值的判斷,將有意義的個體經(jīng)驗引發(fā)為群體經(jīng)驗,根據(jù)幼兒的需要和興趣來設計下一步的預設反映,因此教師也要學會“引發(fā)”的技能。如:案例《元寶》
實錄:吃早點了,今天的早點是牛奶和餅干。幼兒門吃著餅干,喝著牛奶,十分愜意。無意中,我發(fā)現(xiàn)雯雯桌上的牛奶袋子不見了,原來被雯雯一一折成了“元寶”。
(分析: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可是,被幼兒關注到了,而且別被老師敏銳的捕捉到了,并迅速作出判斷:具有一定的教育價值,需要得到教師的“支持”。)
早點后,我問幼兒:“你見過這樣的東西嗎?知道它是什么嗎?它是用來干什么的?”
幼兒們七嘴八舌的議論起來。
滔滔:“是小船。”
桓桓說:“不對,是帽子。”
對于幼兒的議論,我沒有給予明確的答案,因為,我知道,給幼兒猜測、議論的時間,有利于保持幼兒對這一問題的探究欲望。接下來就是給幼兒充分體驗的機會,讓幼兒自己揭開謎底。
(分析:將個別幼兒的致意轉化為群體的討論,教師在“關注”的基礎上開始思考——如何“支持”,確保生成活動有效開展。)
便取出我剛剛折好的幾種不同的“元寶”,幼兒興致很高。“奶奶,天天在家折這個”“老師,這個是要燒的”“不對,是給在天上的太太”……
隨后,我又在網(wǎng)上搜索了有關冬至的由來、在冬至吃餛飩,上墳,祭祀死者等活動。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等一系列活動過程用照片拍下來,讓幼兒有直觀的感受,讓幼兒知道我們也應該懷念在天堂的爺爺奶奶們。
(分析:提供物質(zhì),創(chuàng)設環(huán)境,將生成變成課程,教師的“引發(fā)”十分有效)
家園合作整合多方資源,把生成教育外延到社會這個大課堂里,解放幼兒的空間、時間、解放他們的大腦、手、口才能使幼兒更加積極地更富有個性地表現(xiàn)生活。
三、幼兒園的美術教育要注重“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方法
陶行知認為教與學都是為了生活實踐的需要,教與學都必須以“做”為中心,“一面做,一面學,一面教”。在幼兒美術教與學的過程中要“教學做合一”就要以“做”為中心,不能只是教師在講解,孩子在看,材料及其匱乏,這樣不能滿足孩子做的需要,也是不符合教學做合一這一教育理論的。
在實踐中我采用組織以做為中心的集體教學活動和區(qū)角活動的方式來實現(xiàn)“教學做”合一。
生成體現(xiàn)了課堂教學的隨機性、豐富性、開放性、多變性和復雜性,激發(fā)了師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智慧潛能,從而使課堂真正煥發(fā)出生命力。
在一線工作中我也認識到:生成活動是一個動態(tài)的師幼共同學習、共同建構對世界、對他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和認識的過程。并且這一過程具有高度的動態(tài)性、靈活性和開放性。教師可以在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根據(jù)幼兒的興趣和需要隨時調(diào)整目標,并將這種目標轉化成幼兒學習的內(nèi)在動機,激發(fā)幼兒更主動、更自由地去參與活動并進行積極的探索、創(chuàng)造,以促進能力的形成和個性的發(fā)展。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僅要關注幼兒自身成長的潛能,還必須注意社會文化背景、師幼互動、生生互動、幼兒園、家庭和社區(qū)互動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及幼兒在其中主體地位,才能使教育觀念轉為教育行為,把幼兒成為教育的核心,做到“以兒童發(fā)展為本”。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博大精深,研究和借鑒對于深化幼兒園美術教育的改革,具有直接的現(xiàn)實意義。我將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思想指導下,繼續(xù)積極探索,努力把現(xiàn)代化幼兒教育事業(yè)推向新的水平。
參考文獻:
[1]《幼兒喜歡的教師教育行為》戴莉《幼兒教育》2006年第9期
[2]《學前教育管理學》張燕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幼兒教育》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校主辦 2001年第5期
[4]《學前教育研究》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湖南省長沙師范學院主辦
[5]《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 組織編寫
[6]《陶行知論生活教育》四川教育出版社 徐瑩暉,王文嶺 著
關于陶行知生活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陶行知生活教育論文(2)
上一篇:陶行知的學前教育思想論文
下一篇: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探討的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