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栽培技術(shù)論文
黑木耳又稱木耳、光木耳,屬木耳科木耳屬。下面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的黑木耳栽培技術(shù)論文,謝謝你的閱讀。
黑木耳栽培技術(shù)論文篇一
黑木耳栽培技術(shù)
摘要闡述了黑木耳栽培技術(shù),包括栽培季節(jié)與品種選擇、培養(yǎng)料配制、裝袋滅菌與接種、發(fā)菌管理、出耳管理、采收及采后管理等內(nèi)容,以供 參考。
關(guān)鍵詞黑木耳;栽培季節(jié);培養(yǎng)料配制;接種;出耳管理
黑木耳又稱木耳、光木耳,屬木耳科木耳屬。因其菌營養(yǎng)豐富,干品中富含蛋白質(zhì)、脂肪、維生素B2和鐵,故被譽為“素中之葷”。黑木耳不僅有強精、補腎、活血、強身壯體功能,也是 治療風濕性腰腿疼痛、手足麻木抽筋、痔瘡出血、肺結(jié)核、婦女產(chǎn)后虛弱等疾病常用的配方藥物,對心臟及冠狀動脈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1-4]?,F(xiàn)將黑木耳栽培技術(shù)介紹如下,以供參考。
1栽培季節(jié)與品種選擇
黑木耳屬中溫型的菌類,菌絲生長溫度為10~35 ℃,最適溫度為22~28 ℃;子實體生長溫度為15~30 ℃,以20~25 ℃最適宜。黃河流域2月上旬至3月上旬制袋接種。選擇菌絲生活力旺盛、耳牙形成集中、抗逆性強、產(chǎn)耳量高、品質(zhì)佳的品種,如AU31、AU917、冀優(yōu)1號、冀雜3號、新科1號等。
2培養(yǎng)料配制
配方:①稻草培養(yǎng)料。稻草75%、米糠22.5%、石膏1%、過磷酸鈣1%、尿素0.5%。②豆秸稈培養(yǎng)料。豆秸稈粉88%、麩皮10%、石膏粉1%、過磷酸鈣1%。③麥秸培養(yǎng)料。麥秸80%、麩皮或米糠18%、過磷酸鈣1%、石膏1%。④棉籽殼培養(yǎng)料。棉籽殼90%、麩皮或米糠8%、石膏1%、過磷酸鈣1%。用料要干燥、新鮮、無霉變。稻草切成2~3 cm長,用1.5%石灰水浸泡12 h,撈起用清水沖洗瀝干,pH值為7;豆秸稈、麥秸應碾碎。培養(yǎng)料配好后含水量在55%~60%,pH值8左右。
3裝袋滅菌與接種
選用17 cm×33 cm×0.05 cm的低壓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袋。裝袋時要上下培養(yǎng)料松緊一致,裝袋完后在袋口套上頸圈,再在頸圈外包1層塑料薄膜和牛皮紙滅菌,或裝料后直接用橡皮筋或線繩扎口。常壓滅菌爐灶內(nèi)溫度達到100 ℃,保持12~14 h。冷卻至32 ℃搶溫接種。在接種箱接種,每箱裝料袋70~100袋,接種前用氣霧消毒劑2~3小包熏蒸30 min后方可接種。一般從2月至5月上旬,秋季在白露至寒露都可接種。接種時,視其不同種型,選用不同工具,如枝條種、三角木種可用砍花斧砍口,把鋸末和枝條或三角木共同塞入砍口內(nèi),用斧背輕輕打緊,以不脫落為原則;鋸末種、顆粒種,可用10 mm手電鉆、打孔機或空心沖子打眼,把菌種塞入孔內(nèi),用樹皮蓋上,輕輕打緊。點種密度,一般行距6.7 cm,株距8~10 cm,排成“品”字形或交錯成梅花形。耳棒的兩端密度要大,讓菌絲很快占領(lǐng)陣地,避免雜菌侵入。
4發(fā)菌管理
接種后的料袋以“井“字形或三角形堆放,堆6~8層,堆與堆之間要留出間隙。重點做好溫度和通風管理,發(fā)菌期空氣濕度應控制在60%~70%。發(fā)菌初期前7 d培養(yǎng)室保持28~30 ℃,使黑木耳菌盡快定植、蔓延、占領(lǐng)培養(yǎng)料。在整個培養(yǎng)過程要確保耳房空氣流通新鮮,每隔15 d翻堆1次。培養(yǎng)室必須要黑暗,防止菌絲過早地形成耳芽。及時檢查雜菌,防止污染。有輕度污染時可用75%酒精溶液6份、甲醛原液4份混合均勻注射到污染部位,污染嚴重的菌袋要遠離培養(yǎng)室燒掉?! ?出耳管理
當菌袋上出現(xiàn)小量棕色米粒狀耳基時,此時應轉(zhuǎn)入催耳期管理,進行開口或刺孔。開口或刺孔前用1%高錳酸鉀溶液對菌袋進行消毒。開口或刺孔后,菌袋采用三角或井字形堆放,并覆蓋薄膜。將室溫控制在15~20 ℃,濕度在75%~80%,要有一定的散射光和充足的氧氣,如此培養(yǎng)7~10 d即可轉(zhuǎn)入出耳期管理。根據(jù)黑木耳分化生長喜歡多濕環(huán)境的特點,菌棒排場后出耳階段主要工作是搞好水分管理。做到氣溫高時早晚噴水;氣溫低時白天進行噴水。晴天多噴,陰天少噴,雨天不噴;小耳少噴,大耳多噴。氣溫10 ℃以下不噴水,10~15 ℃白天可適當噴水,夜間不噴水。20 ℃以上,應選擇早、晚噴水,空氣干燥時,增加噴水次數(shù)。陰天一般不噴水,耳場風很大也可適量噴水,特別注意耳棒入場初期,是耳芽發(fā)生階段,需要有“綿綿雨”的條件。噴水要勤而少,保持不干不濕狀態(tài),避免長時間噴水,或在畦溝內(nèi)短時間浸水。從半透明、粒狀的原基長成小芽5~10 d為幼耳期,在幼耳階段一般每天噴水1~2次,耳基慢慢長大后,噴水量可稍多,保持幼耳濕潤即可。由小耳芽長大至成熟15~30 d為成耳期,此期噴水量視子實體生長而相應增加,防止耳片失水變干。同時也要拉大干濕差,干濕交替以促進生長。
6采收及采后管理
當耳片充分展開邊緣內(nèi)卷、顏色由深轉(zhuǎn)淺時表示木耳已成熟,即可采收。采收一般在晴天的早晨木耳半干時,一手拿著袋,一手輕輕將耳片捋下;用手抓住整朵木耳,把它輕輕拉下或用小刀沿袋壁割下。采收第1茬耳后,停止干燥5~7 d,待耳穴菌絲恢復生長后,再噴水增溫,仍采取干濕交替的管理方法,促使第2茬耳芽形成。一般可出耳3茬。
7 參考 文獻
[1] 魏鵬.黑木耳栽培技術(shù)(二)[J]. 農(nóng)村科技,2010(4):57-58.
[2] 王香,蘇文.黑木耳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J].河南農(nóng)業(yè),2009(12):48.
[3] 陳明計.黑木耳栽培技術(shù)[J]. 現(xiàn)代園藝,2009(10):55.
[4] 張丕奇,張介馳,戴肖東,等.黑木耳栽培袋不同滅菌時間滅菌效果試驗[J].食用菌,2009(1):49-50,67.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黑木耳栽培技術(shù)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