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形勢與政策課程論文
形勢與政策,是我國高校的一門必修課,是每個學生都要學習好的 一門課程。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16-2017年形勢與政策論文,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6-2017年形勢與政策論文篇一:《淺析當前的臺灣局勢》
摘 要:近一段時間來,臺灣局勢呈現紛繁復雜、跌宕起伏的局面,兩岸關系發(fā)展面臨新的挑戰(zhàn)。正確認識和看待這一歷史階段的種種現象,撥開迷霧,把握大勢,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字:兩岸關系;臺灣;大陸;和平發(fā)展
一、當前的兩岸局勢
從總的格局上看,祖國大陸緊緊抓住反對和遏制臺獨的首要任務,牢牢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主題,保持了兩岸關系的基本穩(wěn)定。這主要表現在:
1、祖國大陸提出的新主張、新論述,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胡錦濤在會見參加兩岸經貿論壇的臺灣人士時,提出了和平發(fā)展理應成為兩岸關系發(fā)展的主題,成為兩岸同胞共同為之奮斗的目標這樣一個重要的主張,進一步深化和豐富了祖國大陸構建和平穩(wěn)定發(fā)展兩岸關系主張的內涵,對于推動兩岸關系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得到兩岸民眾的熱烈歡迎和國際輿論的高度評價。
2、繼續(xù)推動兩岸關系朝著和平穩(wěn)定的方向發(fā)展。陸續(xù)舉辦了兩岸經貿論壇、兩岸農業(yè)合作論壇等大型系列活動。繼續(xù)推出并且落實了一系列惠及廣大臺灣同胞的政策措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3、進一步營造了有利于遏制臺獨的外部環(huán)境。祖國大陸以各種方式向國際社會宣傳對臺政策主張,表明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誠意和堅決反對臺獨的立場,增進了國際社會對我對臺方針政策的理解和對臺獨活動危險性的認識。國際社會承認一個中國的格局得到進一步鞏固。
事實表明,在兩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兩岸關系繼續(xù)朝著和平穩(wěn)定方向發(fā)展,臺海局勢中有利于遏制臺獨的因素繼續(xù)增長但是,另一方面,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臺灣當局仍執(zhí)意實行激進臺獨路線,企圖通過“憲改”謀求“臺灣法理獨立”,因此,反對臺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的形勢仍然嚴峻、復雜。2007年是反對臺獨、維護臺海和平的關鍵一年,臺灣當局推動“法理臺獨”的活動將進入實質階段,兩岸關系面臨嚴峻挑戰(zhàn)。
二、大陸的對臺政策
面對臺灣局勢的復雜變化,溫家寶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祖國大陸將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堅持新形勢下發(fā)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各項政策,牢牢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主題,堅決反對“臺灣法理獨立”等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動,努力推進兩岸關系朝著和平穩(wěn)定方向發(fā)展。
一是緊緊抓住反對和遏制臺獨這一首要任務,堅決挫敗臺灣當局通過“憲改謀求臺灣法理獨立”的活動。這是關系到國家核心利益的大事。當前臺灣當局罔顧臺灣民意和國際社會的反對,蓄意制造事端,在分裂祖國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二是突出和平發(fā)展的主題,積極引導兩岸關系發(fā)展的方向。發(fā)展是時代的主題,和平是發(fā)展的保障。維護臺海和平,促進兩岸共同繁榮。
2016-2017年形勢與政策論文篇二:《淺談中國的周邊局勢》
摘要:曾幾何時,中國的周邊安全局勢一直是我國值得稱道的外交成就。進入21世紀以后,我國提出了“安鄰、睦鄰、富鄰”的指導思想,積極落實“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政策,大力發(fā)展同周邊國家的關系,創(chuàng)造了我國與周邊國家關系的最好時期。21世紀第一個十年過去了,中國的周邊關系又如何呢?對于這個問題,目前方方面面都在關注,甚至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一個重大焦點和熱點問題。掌握中國周邊局勢的現狀,分析其影響因素,預測其發(fā)展趨勢,不僅對我國處理好周邊關系有重要影響,而且對我國宏觀外交也會產生重要作用。
關鍵字:周邊關系;中美關系;發(fā)展
在2011年年初,有學者總結2010年的中國外交,用了3個“年”——“周邊年”、“海洋年”、“危機年”。2011年12月,中國社科院召開了一個專題研討中國周邊局勢的會議,會后發(fā)布了《中國周邊安全形勢評估報告》,報告指出,“與2010年相比較,本年度中國周邊安全環(huán)境并沒有明顯改善,特別是以非傳統安全為主要內涵的海上安全問題極為突出。”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一是中國周邊安全基本形勢總體相對穩(wěn)定,二是消極面增多、矛盾復雜、動蕩加劇。
影響中國周邊安全形勢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總結起來有三點:美國戰(zhàn)略調整是最直接,最明顯的影響因素;中國的發(fā)展是更深層次的影響因素;中國周邊環(huán)境的變化是重要因素。
面對不可改變的變化,我們該怎么辦?這是問題的關鍵。我覺得應在下面幾個方面加以注意:
(一)正確看待美國及美國的“高調重返”
1、中美差距依然很大,別不把美國當回事
2、放眼世界,別把美國太當一回事。不要把眼睛老盯著美國。我們過去太在乎美國,美國的一舉一動,皺個眉撇個嘴,我們都要琢磨半天。不要把美國太當回事。美國是我們對外關系的重中之重,但不等于我們一切都圍著它轉。我們要把它放在一個適當的位置。要把眼光放到全世界,放到俄羅斯、德國、法國、英國、歐洲、非洲、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全方位友好,周邊也是全方位友好。跟全世界的關系理順了,反過來,也有利于發(fā)展與美國的正常關系。
3、正確對待中美關系:中美是對手,未必是敵人。美國對中國的戰(zhàn)略疑慮加深,美國要把中國的崛起限定在一定的范圍內,絕不允許中國挑戰(zhàn)美國的領導地位。但并不意味著美國已經視中國為敵人。美國在恐懼中國軍事崛起對美國構成挑戰(zhàn)的同時,也希望中國能夠和美國合作來維持國際秩序。
4、“高調重返”難以短期實現。美國面臨的問題是很多的,西方困境并為真正解決,美國經濟的問題,財政赤字、政府債臺高筑。這些對它來說是比較深層次和長期的制約,使得它難以順利地推進它“重返”的計劃,有很多因素還在制約著它,所以我覺得對美國重返亞洲還是應該理性、冷靜地看待,而不要過高地估計它,認為它是完全沖著我們來是、對我們完全不利等等。
(二)淡定從容,韜光養(yǎng)晦,做好自己的事
解決問題,關鍵在自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是應對外部挑戰(zhàn)的最根本的法寶。
1、不回避、不著急。周邊問題是中國崛起的必經階段,必須要過這一關,躲不過去的,不能回避?,F在問題來了,或者挑戰(zhàn)來了,就得去坦然面對,去有效應對,否則永遠不會真正的崛起。
2、要有發(fā)展戰(zhàn)略,要有自知之明。對自己的政策要做調整。2010年,我國提出了要“塑造周邊”,但是要怎么塑造,我們自己先得有個計劃,得先有個模子。連模子都沒有怎么塑造?這方面我們得學學美國!
3、“韜光養(yǎng)晦”與“敢做敢為”并重。做任何事情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在整個過程中,“韜光養(yǎng)晦”一定要堅持,與此同時我們也要加強“有所作為”、要有威嚴的一面,就是不能只做“老好人”或是“和事佬”,要能讓一些國家覺得中國難以挑戰(zhàn)、難以侵犯、難以“忽悠”。
4、要講“巧實力”,對周邊國家區(qū)分對待。
(三)政經合一,協調周邊關系
在周邊問題上,中國以經濟促政治合作在過去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現在單純的經濟讓利已經不能解決摩擦。中國應該一方面通過繼續(xù)深化經濟聯系,鞏固與周邊關系。同時也要增強周邊外交中經濟手段和安全政策的協調性,善于將經濟手段戰(zhàn)略化以實現自身的政治目的。通過發(fā)展軍事力量加強對國家利益的支撐作用,并適度運用硬實力的威懾力以爭取和創(chuàng)造更好的周邊環(huán)境。
2016-2017年形勢與政策論文篇三:《試談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管理的規(guī)范化》
一、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在實際教學中,形勢與政策應當說是一門比較受歡迎的課程,青年人比較關注新聞時勢發(fā)展趨向,關心國家命運與個人前途,因為有些政策會直接影響學生的畢業(yè)分配或是其他牽涉?zhèn)€人利益的問題。高校學生正處于心理成熟和生理成熟的快速成長時期,對于新事物好奇心較強,接收能力也較強。然而在教學實踐中,形勢與政策課有許多真實的教學實踐卻是在聽會議、看電視中進行的,許多學生也認為只要經常看新聞報道,注意關心國家大事,就可以掌握此課程。
另外,一些教師在教學中,對待某一事件經常僅從個人觀點作一些膚淺的講解,缺少對引發(fā)事件的前因后果進行深度的理論性總結,講形勢不是看表象,談政策沒有真正從政策出臺的前因后果、從縱向的社會形勢、從橫向的國內外形勢等多種因素來看待。許多學生存在對形勢與政策的模糊認識,認為與自己無關的根本不用聽;與發(fā)展前途有關的,也是只看表象,沒有了解事物的本源。
比如大學生就業(yè)難,有許多大學生關心的就是自己的專業(yè)與就業(yè),或是發(fā)展前途,或是就業(yè)待遇是不是自己的期望。發(fā)現自己所學專業(yè)前景不妙或薪酬不高時,有許多學生僅把拿畢業(yè)證當成就業(yè)的“門票”,不從深層次上研究專業(yè)與社會發(fā)展的相互關系,更沒有對自己做長期的就業(yè)計劃,更沒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沒有細心解讀形勢與政策。根據這些問題我們進行了綜合分析,發(fā)現真正的原因是教學管理不規(guī)范,隨意性太強,致使多數同學只是在考試前夕進行惡補,并且學習內容有局限性。以下是我校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教學管理方面出現的問題。
首先,授課教師大多身兼多職,人員關系復雜,且大多較分散,難按計劃規(guī)定進行教學,管理難度較大。這些教師有的是本校的在職行政人員,在這些任課教師中,有許多人自身對形勢與政策認識就出現了偏差,也不具備充足時間很好地備課,走過場的不在少數。
其次,沒有固定的教師隊伍,教師隊伍流動性大,教師資格難認定。由于目前沒有對形勢與政策課程標準性的規(guī)定,僅有大綱性的教學指定目標,因此,對于教師任職資格考核、教學內容評估、教學質量監(jiān)管等都存在種種不利的因素。教師往往為了完成課堂任務而教學,很少對自己講解的內容作出評估,更沒有進行自我總結。學生也把這些課當成消閑課,自認為對于當前形勢很了解的也不在少數,遇上教師談到某些問題抱怨多。學生與教師的種種現狀,也決定了課程很難達到某種深層次的效果,難于對教師隊伍進行培養(yǎng)和管理。
再次,沒有緊跟形勢和政策的相關教學大綱和具體教材。形勢與政策不僅是學習會議精神的課程,也不是僅僅讀讀政策而已。我國的形勢與政策課程的全國教育教學領導小組也只在每年的春秋兩季下發(fā)教育教學要點,沒有相對完整、穩(wěn)定的統一學習教材,只有《大學生時事政策報告》作為參考教材,沒有完整系統的大綱明確指定學習內容。這些狀況決定這門課程只能處在“邊角余料”的位置。
二、解決的途徑與方法
第一,從高校管理層面上加強對形勢與政策課程的管理機制,并從管理理念上重視該課程,提高思想認識,要將教育部規(guī)定的課程綱深入細化在具體管理措施上。
管理層的重視會直接影響形勢與政策課程的具體推進,比如規(guī)范制訂該課程的管理制度、評估標準、教師資格認定等。教學管理的規(guī)范化是我們提出的構建形勢與政策課“四化”體系中的一環(huán),而且是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因為教學管理的規(guī)范化直接決定著高校形勢與政策課能否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各高校必須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第二,構建長效的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的領導機制。
高校的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不同于一般課程的教學活動,它涉及面廣、政策性強。需要校黨委統一領導,各職能部門分工負責。高校制訂可行性的方案后,逐漸形成校黨委統一領導,人文學院主管,宣傳部、教務處、學生處、團委共同負責的體制,把形勢與政策課教育教學列入學校發(fā)展規(guī)劃,與學校整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有效地化解教學管理實踐過程中出現的難題,促使形勢與政策教育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從而強化形勢與政策課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人文學院負責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計劃實施和日常管理,教務處負責做好教學計劃的編制和課程教學的安排與管理,學生處負責黨總支副書記和政治輔導員等兼職教師的選拔與培訓,宣傳部負責邀請高層領導、知名專家組織專題報告,團委負責組織第二課堂學習討論和實踐活動,努力建立起一支以專職教師為骨干、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為主體、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
第三,加強制度建設,規(guī)范教學管理。
形勢與政策作為一門必修課程,必須與其他課程一樣實行規(guī)范化管理。在國家沒有相應配套教材的情況下,靈活結合時下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社會要點、熱點問題,構建從“話題”→國家相關政策或法律、法規(guī)→現行“話題”優(yōu)點與缺陷→改良建議等一系列規(guī)范模式。避免泛泛而談的無邊際講課方式,反對沒有任何標題的授課形式。話題與形勢與政策緊密相連,與學生自身緊密相關。既能夠上活課堂,也能讓形勢與政策課成為一個良好的溝通橋梁,讓學生對社會問題有個深入的看法,對國家政策也有個初步完整的認識,也能激發(fā)大學生對形勢與政策課的興趣,鼓勵學生擔負起歷史賦予的社會責任,了解青年人對國家發(fā)展前途應有的歷史使命。
第四,構筑良好的形勢與政策的教學理念。
在全校統一認識,正確對待,并且堅持不懈地實行長期有效的教學理念機制。眾所周知,每個歷史時期的社會形勢變化決非偶然。同一時期重大歷史進程常常決定一個社會的進步或倒退,作為社會未來生力軍的大學生來說,對此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決不能用把必修課當成可有可無,只要考試通過就行的思想意識去學習,這顯然是一種膚淺的學習觀念。結合實際,根據高校自身情況,有必要將相關重要政策內容引入課程中去。實現時勢與政策的緊密結合學習。要真正學而致用,學而會用,學而切行。深入了解國家發(fā)展形勢,清醒認識自己在歷史進程中所要擔負的歷史重任,這也是構筑良好的教學理念的重要根基。
猜你喜歡: